医学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依据,尤其是对于非特异性的常规检验结果。即是某些特异性的检验结果,也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的干扰,如病人使用过某些药物导致结果增高或某些疾病的干扰。甚至检验试剂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作为临床医生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的表现,客观地评价其检验结果。

一.白细胞

过敏现象:过敏性休克及注射异性蛋白后,常首先出现白细胞减少。某些其它原因:肝硬变及扩散性红斑性狼疮。门脉性肝硬变患者常有白细胞减少和及单核细胞绝对性增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时亦可发生白细胞减少。生理性减低;骨髓造血系统白细胞增生正常,只是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减低,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抵抗力减低等)。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1)增多: a.变态反应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b.皮肤病: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霉菌性皮肤病等。 c.寄生虫病:钩虫病、肺吸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d.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细菌感染:如猩红热(早期,增至0.05—0.08,甚至高达0.17可与白喉鉴别)、溃疡性结肠炎。

f.Loeffler(吕佛勒)氏综合征: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肺炎(常在寄生虫病程中发生)。

g.其它:X射线照射后(可达0.07-0.23)、脾切除后、传染病恢复期等。(2)减少: a.多见于伤寒、付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绝对值可降低50%) b.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如.病理性减低常见于病毒性感染(常伴有淋巴细胞分类升高)。

c.某些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等、化学毒物如甲醛及苯物质、射线等因素导致的骨髓白细胞生成、释放障碍引起的。 3、嗜硷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细胞瘤、脾切除术后及罕见的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此外,癌转移和铅、铋中毒亦可增多。 4、贫血吃什么好淋巴细胞增多和减少(1)淋巴细胞增多(≥0.4):常见于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的相对增多。绝对增多见于: a.急性感染:如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 b.发疹性疾患初期、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等。波状热患者偶亦出现淋巴细胞绝对数增高。 c.慢性感染:结核、二期或先天性梅毒及传染性肝炎等。

d.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e.甲状腺机能亢进:因为粒细胞的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相对性或绝对性增高。

f.正常婴儿及幼儿的血液多有淋巴细胞增加尤以发生佝偻病及营养不良为最。

g.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贫血 Gaucher氏病(肝脾大,一种葡糖脑苷酯代谢的遗传病)

h.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i.干热暴晒时间较长,引起淋巴细胞增高可维持数周。(3)淋巴细胞减少(<

0.25): a.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b.各种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相对减少。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如.病理性减低常见于病毒性感染(常伴有淋巴细胞分类升高)、以及某些药物(氯霉素、磺胺类等等)、甲醛、苯的化学物质、射线等因素导致的骨髓白细胞生成、释放障碍引起的。 5、单核细胞增多(1)某些细菌感染: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氏干菌病等。(2)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赛曲等;

还有儿茶酚胺类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抗精神病药碳酸锂也可以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 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2)生理性白细胞增高

年龄大小、(新生儿白细胞可高达30×l09/L以上,小儿淋巴细胞高于成人)、日间变化(静态低,轻微活动及进食后较高,下午比上午高,一日内高低相差两倍)、运动、疼痛、情感激动、冷热浴、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之后;、体力劳动、日光和紫外线照射等刺激均可使白细胞增加,但剧烈运动和剧烈疼痛可使白细胞显著增高,可高达35×10 9/L以上(多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生理性白细胞增高还见于情绪紧张,饥饿时低血糖等。

另外,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l0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l09/L,分娩因阵痛和产伤可进一步增高可达34×l09/L,但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渐趋正常。

生理性白细胞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后则很快恢复正常。其产生白细胞增高的机理,可能是在各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池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生理性减低,骨髓造血系统白细胞增生正常,只是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减低,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抵抗力减低等)。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增多:连续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导致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脓缩,使血中各种成分浓度相对增高。

2、代偿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高山病、一氧化碳中毒、肺气肿及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3、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系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可达7——12×10 12/L。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低于正常参考值低限,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失血、造血物质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理变化不可忽视,因年龄与性别差异如新生儿明显增高;男性25—30岁时达最高值,女性则13—15岁时可达最高值;当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等及肾上腺素增多时,均个可导致其增多。

(三)、红细胞指数与贫血:

不同贫血类型红细胞指数的改变表贫血类型 MCV(Fl) MCH(Pg) MCHC(g/L)大红细胞性贫血>95 >33 33-36 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82-95 27-33 320-36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2 <27 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2 <27 <320 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MCV和MCH增加,MCHC正常或减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以及肝脏疾患所引起的贫血属于此类。正常红细胞性贫血三种指数均个正常,多见于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表现为MCV、MCH减低但MCHC正常,一般慢性感染、慢性肾病所致贫血多为此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为MCV、MCH、MCH三者均个减低,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等。

三、血沉增高

病理情况下,凡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多及能导致红细胞形成串钱状的各种疾病,如多数急慢性感染(结核病)、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坏死性疾病(心肌梗塞)等。显然,血沉增高无特异性诊断意义,但对于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炎性与肿瘤性、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鉴别上,均个是前者明显加快。

但是,生理性血沉增高应加以区别,12岁以下的儿童略快,妇女月经期、妊娠三个月后几老年人都可加快。高原人低于平原人。

四、血小板增多与减少

(一)增多(>400×l09/L):可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手术、损伤(骨折)等的代偿性增生时,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何杰金氏病和肺癌等。

(二)减少(<100×l09/L):有人将50×l09/L称为血小板临界值,低于此值可能会出现严重出血症状。但有的患者有出血表现而血小板数却正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再障、白血病、脾亢、X射线敏感、药物中毒、某些细菌感染(败血症、伤寒)及流脑、麻疹等均个引起减少。其次尚可见于扩散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