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
古代汉语真题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

古代汉语知识串讲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北京大学2013-2023年中国史考研真题汇总

北京大学2013-2023年中国史考研真题汇总2023年北京大学64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其题一、古文翻译(第一题40分,第二题20分)第一道出自“淮阴侯列传”,句读翻译,第二道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卷三四兵政1、昭穆2、睡虎地秦简3、观水之战4、杜佑5、飞钱6、《瀛寰志略》7、厘金8、古德诺9、武汉国民政府10、非基运动∏、红旗渠12、四清运动1君子之存心也,不敢造次忘艰苦之境,尤不敢犯于所习、自谓无虞——《史记•淮阴侯列传》2.讲近代史一段论述改革的思想,因时而变。
(出自曾国藩的一段话。
)1、各种不同的封建论都有什么,断限是什么,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看?2、明清兵制变化。
3、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是“器物一制度一思想文化”的变革,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4、知识分子与中共革命的关系。
22023年北京大学64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2023年北京大学64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一、文言文只有翻译1、优孟40分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陷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
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日:“何如?”对日:“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壤,老弱负士,齐赵陪位於前,韩魏翼卫其彳爰,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日:“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日:“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城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
”於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日「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日:“我,孙叔敖子也。
北大古代文学考研参考

一、中国古代文学(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作品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高教版《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复旦版《中国文学史》(四册)游国恩人民文学版《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北大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卷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
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
袁本较全面,资料翔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
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
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
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于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年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
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
另论之需有据,中文考研网提醒大家,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包括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现当代文学二、古代文论★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少康主编《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
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作为自学教材。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整理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整理 去年过年时候,去年过年时候,我确定考中文,我确定考中文,我确定考中文,但是没定学校没定具体方向,但是没定学校没定具体方向,但是没定学校没定具体方向,我就买了一些中文系的重我就买了一些中文系的重要的书看,现在想想多亏自己那时看了一遍王力的古代汉语(四册),我是理工出身,没有基础,如果不是看得早相信我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一定会落榜。
所以现在如果你还没有看已经有些落后(无任何中文基础的)但是不是没有补救的办法。
其中古代汉语指定两套,王力的和郭锡良的。
中间用“或”字。
我那时侯不太明白。
现在对这个或字清楚的很,如果你以前学中文学的就是王力的,你以前学中文学的就是王力的,就认真看他的前两本。
就认真看他的前两本。
是精读。
如果你本来王力的没看过就读郭锡良的。
郭锡良是王力的学生,郭锡良是王力的学生,他的教材是北京大学本科生教材。
他的教材是北京大学本科生教材。
他的教材是北京大学本科生教材。
北京大学那边其实是北京大学那边其实是偏重他的版本。
偏重他的版本。
我那时问学姐看哪个版本,她们都很坚决的让我看郭锡良的。
三本不说,内我那时问学姐看哪个版本,她们都很坚决的让我看郭锡良的。
三本不说,内容也简略。
容也简略。
另外,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中有两套现代汉语,黄版和北京大学教研的版本,中间用的和字,的版本,中间用的和字,但是我傻傻的轮番读,后来才知道看北京大学版本的就行了。
但是我傻傻的轮番读,后来才知道看北京大学版本的就行了。
但是我傻傻的轮番读,后来才知道看北京大学版本的就行了。
这个这个信息我也是亲自去北京大学万柳学生公寓问的。
后来考卷上确实也是这样反映的。
下面我说一下该怎么读指定书目。
一下该怎么读指定书目。
首先,是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专业基础课《古代汉语》(3本)重点是通论(很重要),文选也要看一下。
没有基础的同学要适当作题,自考书店里有。
卷面占50分。
分。
《中国文化要略》,不要问哪个是重点,都背了吧,背不会起码也要熟读N 遍。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大题汇编]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大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d166a5c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7.png)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大题汇编]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试题二、本文简要回顾了汉代经进文学派和晚清经进文学派。
(15分)三、你经常使用的古代目录书有哪些?试举出其中的三种,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类属和价值。
(15分)四、清代的考据学派是什么?如何评价清代考据学的成就与局限?(15分)五、古文献学主要包括什么内容?它与古代文史及文化的研究有什么关系?试简要论述之。
(10分)北京大学中文1991年古代文学专业试题二、要u述h代今古文w派,并e出代表著作。
(15分)三、唐代的主要作品是什么?唐书和C有什么共同点?如何理解唐书的成就和局限?(15分)四、清代考w有哪流派?各有什麽特c?(10分)北大中文1992古文献专业试题二、查考宋以前古的流髑r有哪些目可供利用?@些目各有什麽特c?是怎有蕹傻模浚15分)三、维吾尔语Y“小W”是什么?“Y”的例子应该描述“小W”在古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I.(10点)IV.区分魏和贪吃的方法是什么?E给出了三部重要的有区别的作品,H给出了作者、内容和R值。
(15分)五、戴震曾f^:“由字以通其~,由~以通其道”,@是什麽意思?并要h明@^c在古文iw上的r值。
(10分)六、它c下文,用新式它c,并加c(人名、地名、朝代名等用______,名用~~~~~~)。
然後指明其中х娇虻谋苤m字避何人之m。
(20分)正文(略)出自清s汝成《日知集》。
北大中文1993古文献专业试题二、问答题:(68分)1.什么是文字学?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2分)2、何谓版本?版本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读书必重版本?(14分)3.中国的图书四部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将于何时正式确立其在参考书目中的地位?描述四本描述性书籍的概况?(15分)4、重要的考古文献有哪些?试述考古文献对史学研究工作的意义。
(12分)5.请选择您阅读过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之一,简要介绍其版本、作者、版画或印刷形式、编辑风格、记录内容等(15分)北京大学中文1996年古代文学专业试题二、什麽是版式?古刻本的n主要有哪些?按不同分收f明之。
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1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1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1.举例说明语句重音对语义的影响。
答:(1)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做重音,或者叫做语句重音。
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叫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是对语义产生影响显著的因素。
(2)句子的某些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要重读。
哪些词语需要突出或强调,则要依据作品或说话人的要求和情感的发展来确定。
下面同一句话由于重音的位置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来:①我.知道你会唱歌。
(别人不知道你会唱歌。
)你会唱歌。
(你不要瞒着我了。
)②我知道..③我知道你.会唱歌。
(别人会不会唱我不知道。
)④我知道你会.唱歌。
(你怎么说不会呢?)。
(会不会唱戏我不知道。
)⑤我知道你会唱歌..2.说明《方案》o和u在不同的韵母中发音不同。
答:(1)o在不同的韵母中的发音/o/有两个音位变体,即[o]、[ɔ]。
[o]单韵母中伯[po]、末[mo][ɔ]作复韵母韵腹作[tsuɔ]、够[kɔu](2)u在不同的韵母中的发音/u/有四个音位变体,即[u]、[w]、[ʋ]、[ɷ]。
[u],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例如:呼[xu]、滚[kun]。
[w],作零声母音节韵头,例如:王[wɑŋ]、文[wən]。
[ʋ],在[f]声母后腹,例如:[fʋ]、富[fʋ]。
[ɷ],作韵尾高,例如:[kɑɷ]、叫[tɕiɑɷ]。
3.汉语韵母可以按哪几种方式进行分类。
答:(1)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类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①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和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②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③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④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2)按韵尾的情况进行分类①没有韵尾的称为无韵尾韵母,例如a、er、i、io、uo、ua、ie等l5个;②有元音i、u作韵尾的称为元音韵尾韵母,例如ai、iao、ou、iou等8个;③有鼻音n、ng作韵尾的称为鼻音韵尾韵母,例如an、ong等16个。
北大2005年汉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汉语言文字试题现代汉语部分(共100分)一、语音、文字(33分)1、简述三声的变调规律。
(5分)2、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给下面这句话注音:(6分)阿三和大王说说笑笑地走进了景山后街的环保大楼。
3、普通话中/e /的音位变体有那几种?举例描述之。
(6分)4、指出下列汉字的造字法:(6分)几、闪、帘、初(另两个不记得了)5、写出下列汉字的繁体字(6分)谗、忏、乱、衅、铁、脏6、拼音改错:(4分)胼胝呶呶攻讦疆埸二、词汇(27分)1、指出下列词语的构词法:(5分)自卫司令(另外3个不记得)2、(4分)(1)“……,小明渐渐地睡着了。
”中的“渐渐”能否换成“逐步”?为什么?(2)“刚才太阳还很好,居然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了。
”中的“居然”能否换成“果然”?为什么?3、有人认为词的意义只是概念意义,有人认为词的意义不仅包括概念意义,还包括附属意义。
试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谈谈这两种观点的优劣得失。
(4分)4、辨析词语:(8分)(1)以至甚至(2)本来原来5、下列词语的释义是否有问题,如果有请指出。
(6分)(1)掏:用手探取(2)(3)画: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作出图形(4)进(用在动词后):凹陷三、语法(40分)1、“衣服不干,不能穿。
”和“衣服没干,不能穿。
”这两个句子在语义上为什么不同?请再举两个类似的例子。
(8分)2、根据所给的例句归纳“倒”的用法:(4分)(1)我倒是很想和你们一起去,就是没有时间。
(2)这些家具式样很一般,倒都很结实。
(4)弟弟倒比哥哥高。
(7)他平时学习不怎么用功,考试成绩倒不错。
3、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
(6分)(1)他打了个电话让他姐姐来他这儿住几天。
(2)对他的意见,我们都已经在昨天谈了不少了。
4、改病句并说明理由。
(10分)(共5句,我记得不全)(1)这部电影我昨天才看,今天不想再看了。
5、简述现代汉语中“着”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你的看法。
(12分)语言学理论部分(共50分)1、举例简要说明什么是语法组合的递归性。
北大中文2001-2002-2004-2005-2010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考研题

北大中文2001-2002-2004-2005-2010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考研题北大中文2001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考研试题考试科目: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考试时间:2001年1月14日上午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汉语信息处理、汉语史、古文字学注意:(1)试题分为:A卷、B卷、C卷,报考不同方向的考生作不同的考题:报考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汉语信息处理方向的考生作A卷;报考汉语史方向的考生作B卷;报考古文字学方向的考生作C卷。
(2)除标点题以外,其它各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
(3)不按规定部分答题不能得分。
A卷:报考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汉语信息处理方向的考生作(共十一题,100分)一、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在标音功能上有何异同?(10分)二、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语方言)的音节结构共有几种类型?(10分)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音位/k/和音位/a/各有几种不同的音位变体?(10分)四、目前学术界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有何不同的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10分)五、指出构词成分“学”在下列各个词中的语素义,并分析每个词的构造方式,再分别用上位词进行释义:(10分)大学词汇学同学后学家学六、辨析下列词语:(10分)鼓励激励怂恿教唆七、判断下列各词分属的词类,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9分)相同一致统一同样一样共同八、说明下列各句存在的歧义,并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6分)未经允许购买的文具和外文杂志不予报销。
没有人不认识的看门人。
九、在现代汉语中,有哪些词类有重叠式?其形式(包括语音和重叠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何特点?(6分)十、“NP(大主语)+周遍性主语+VP”的格式有的可以变换为“周遍性主语+NP(小主语)+VP”的格式,有的则不能,如:这个人什么东西都吃→什么东西这个人都吃这个字什么人都认识→*什么人这个字都认识再找些例子,说明这种变换的条件。
(9分)十一、什么是“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的原则?举例说明在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试题
年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考研试题
2005年北京大学古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5×8=40分)
①《甲骨文合集》②《资治通鉴》③《说文解字》④《经典释文》
⑤《书目问答》⑥理校法⑦《水经注》⑧《日知录》
二、简答(15×2=30分)
①写出二十四史各部书名;
②《毛诗正义·邶风·燕燕》“燕燕於飛,下上其音。
(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
箋雲:“下上其音”,興戴嬀將歸,言語感激,聲有小大。
○激,經歷反。
)之子於歸,遠送于南。
(陳在衛南。
○南,如字,沈雲:“協句宜乃林反。
今謂古人韻緩,不煩改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實,是也,本亦作“”。
)
上文中“協句宜乃林反”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现象?
三、解释下文中括号中的字词(3×10=30分)
大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
上郡歲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無常數。
其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算。
自京師郡縣皆有學焉。
並具學篇。
每歲仲冬,郡縣館監課試其成者,長吏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絃,牲用(少牢),行鄉飲酒禮,歌鹿鳴之詩,徵(耆艾)、敘少長而觀焉。
既餞,而與(計)偕。
其不在館學而舉者,謂之鄉貢。
舊令諸郡雖一、二、三人之限,而實無常數。
到尚書省,始由戶部集閱,而(關)于考功課試,可者為第。
武德舊制,以考功郎中監試貢舉。
貞觀以後,則考功員外郎專掌之。
律曰:「諸貢舉非其人,謂德行乖僻,不如舉狀者。
及應貢舉而不貢舉者,謂才堪利用,蔽而不言也。
一人徒一年,二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
初,秀才科等最高,試方略策五條,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
貞觀中,有舉而不第者,(坐)其州長,由是廢絕。
開元二十四年以後,復有此舉。
其時以進士漸難,而秀才本科無帖經及雜文之限,反易於進士。
主司以其科廢久,不欲收獎,應者多落之,三十年來無及第者。
至天寶初,禮部侍郎韋陟始奏請,有堪此舉者,令官長特薦,其常年舉送者並停。
自是士族所趣嚮,唯明經、進士二科而已。
其初止試策,貞觀八年,詔加進士試讀經史一部。
至調露二年,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始奏二科並加(帖經)。
其後,又加老子、孝經,使兼通之。
永隆二年,詔明經帖十得六,進士試文兩篇,識文律者,然後試策。
武太后載初元年二月,策問貢人於洛城殿,數日方了。
殿前試人自此始。
長壽三年制,始令舉人獻歲(元會),列於(方物)前,以備充庭。
因左拾遺劉承慶上疏奏:「四方珍貢,列為庭實,而舉人不廁,甚非尊賢之意。
」上從之。
長壽二年,太后自製臣軌兩篇,令貢舉習業,停老子。
長安二年,教人習武藝,其後每歲如明經、進士之法,行鄉飲酒禮,送於兵部。
開元十九年,詔武貢人與明經、進士同行鄉飲酒禮。
其課試之制,畫帛為五規,置之於垛,去之百有五步,內規廣六尺,橛廣六尺;餘四規,每規內兩邊各廣三尺。
懸高以三十尺為限。
列坐引射,名曰「長垛」。
弓用一石力,箭重六錢。
又穿土為埒,其長與垛均,綴皮為兩鹿,歷置其上,馳馬射之,名曰「馬射」。
鹿子長五寸,高三寸。
弓用七斗以上力。
又斷木為人,戴方版於頂。
凡四偶人,互列埒上,馳馬入埒,運槍左右觸,必版落而人不踣,名曰「馬槍」。
槍長一丈八尺,徑一寸五分,重八斤。
其木人上版,方三寸五分。
皆以儇好不失者為上。
兼
有步射、(穿札)、翹關、負重、身材、言語之選,通得五上者為第。
其餘復有平射之科,不拘(色役),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
又制為土木馬於里閭閒,教人習騎。
天寶六載正月制:「文武之道,既惟並用,宗敬之儀,不可獨闕。
其鄉貢武舉人上省,先令謁太公廟。
每拜大將及行師剋捷,亦宜告廟。
」
——《通典·选举典·历代制下“大唐”》
(原文无标点——录者注)
1、少牢
2、耆艾
3、計
4、關
5、坐
6、帖經
7、元會
8、方物9穿劄10、色役
四、标点下文(50分)
或有問於予曰:「《詩》何為而作也?」予應之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
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嗟詠歎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族(奏)而不能已焉,此《詩》之所以作也。
」曰:「然則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詩者,人心之感物而形於言之餘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
惟聖人在上,則其所感者無不正,而其言皆足以為教。
其或感之之雜,而所發不能無可擇者,則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勸懲之,是亦所以為教也。
昔周盛時,上自郊廟朝廷,而下達於鄉黨閭巷,其言粹然無不出於正者;聖人固已協之聲律,而用之鄉人,用之邦國,以化天下。
至於列國之詩,則天子巡狩,亦必陳而觀之,以行黜陟之典。
降自昭穆而後,寖以陵夷至於東遷,而遂廢不講矣!孔子生於其時,既不得位,無以行勸懲黜陟之政,於是特舉其籍而討論之。
去其重複,正其紛亂,而其善之不足以為法,惡之不足以為戒者,則亦刊而去之,以從簡約。
示久遠,使夫學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師之,而惡者改焉。
是以其政雖不足以行於一時,而其教實被於萬世。
是則《詩》之所以為教者,然也!」
曰:「然則風雅頌之體,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聞之,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惟周南召南,親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發於言者,樂而不過於淫,哀而不及於傷。
是以二篇獨為《風詩》之正經。
自邶而下,則其國之治亂不同,人之賢否亦異,其所感而發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齊;而所謂先王之風者,於此焉變矣!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廟樂歌之辭,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其作者往往聖人之徒,固所以為萬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於雅之變者,亦皆一時賢人君子,閔時病俗之所為,而聖人取之。
其忠厚惻怛之心,陳善閉邪之意,尤非後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詩》之為經,所以人事浹於下,天道備於上,而無一理不具也。
」
曰:「然則其學之也當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參之列國,以盡其變;正之於雅,以大其規;和之於頌,以要其止,此學《詩》之大旨也。
於是乎章句以綱之,訓詁以紀之,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
察之以情性隱微之閒(間),審之言行樞機之始,則修身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此矣。
」
問者唯唯而退,余時方輯《詩》傳,因悉次是語以冠其篇云。
(原文当然无标点,亦不分段——录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