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交通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件第4章城市发展战略1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交通组织: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大量人流汇集的公共设施附近 人流大量集散的地段:配置路外综合性公共停车场和综合性公
共交通站场。 大型文化生活设施前:(量大、集中、单向、车辆类型多)合理
组织几条客运能力较大的公共交通疏散线、结合周边街道与其环 通。
21
22
23
城市邻里单位规划示意图
工业过于集中城市的一隅, 形成明显的单向交通
24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分级
快速路(大城市设置) 联系功能区、交通枢纽、
主干道 全市性干道 公共活动中心
次干道 区干道
联系主干道
支 路 街坊道路 联系街坊
分类
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来自解决分区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联系; 如快速路。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2、城市道路交通特征
• 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错综交织,分为必要性与其他交通 • 各类交通的流动线路、发生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 规律性; • 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 • 道路的通过能力取决于交通方式的组织。 • 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19
20
哈工大交通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件 第3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与编制【精选】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大约10 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煤 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 大国,而创造的GDP却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如果中国经济总量再翻几番,哪里去寻找那么多资源?
7
与发达国家耗水量比较 立方米/万美元GDP
返回
5
3.2 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
• 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 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 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 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未来开 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必须尊重并服从于城市发展 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我国的详细规划)
返回
22
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 城市规划纲要
• 城市总体规划
• 城市分区规划
• 城市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体系示意
返回
23
城市规划纲要
• 主要任务: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美国: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 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 发展的需要。 •原苏联:城市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继续和具
体化。
返回
4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
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 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 段。
• 城市规划工作的内容 •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PPT课件

三、 城市产业系统构成
(一) 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城市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 城市的第一产业:城郊的农、林、牧、副、渔业,世
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完全脱离对其郊区农副产品的依赖。 2、 城市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 3、 城市的第三产业:服务对象超出城市自身的范围。
水文条件:地表水——流量、流速、水位、水质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存在方式、水深、水位、含水层的厚
度、矿化度、硬度、水温等
水资源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总称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流域规划、中水系统、节约用水 解决北方城市缺水的措施 节约农用水、南水北调
城市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地面径流比例增加 渗透、蒸发比例减少,地下水补给少 地面径流峰值增高 排水不畅,城市受淹
(3) 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雨和湿度
太阳辐射
日照标准 日照小时数、无日照日数、卫生条件
建筑间距 影响到技术经济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用地
建筑朝向 主要能源
温度
温度对城市的影响
南方与北方、建筑、采暖、地下管道
热岛效应
逆温层
对流和城市大气污染风象
风力
风向
玫瑰图
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降水与湿度
雨、雪、冰雹等的总称
对城市防洪、排涝、排水及用地有直接影响
雾都
酸雨
(4) 地形条件:地形地貌分类
山地(高、中、低山)、丘陵、平原(高原);台地、阶 地、盆地、冲积平原、水系、河漫滩、沙洲、礁石、沟坳 等 地形地貌与城市规划建设 高程、高差与城市规划建设
高程 高原城市的高山反应,滨海(江河)城市的防洪 高差 城市道路系统、竖向规划、建筑布置、城市形象
四、城市空间系统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1课件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 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 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 与途径;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 这种作用的结果。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 2
城市总体规划部分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初步、城市规划原理1 总 学 时:32 学 分:2
教学目的
城市规划原理2是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 理。从对城市规划的整体理解上建立起城市 规划的概念、过程、思想和方法的体系,同 时也是城市规划专业实践的理论基础。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其他不同学科还有着不同的认识: 历史学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写成的历史教科书。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综合而言: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 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 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学时 4 6 4 6 8 4 32
考核方式
考试 学生成绩评定:
哈工大交通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件 第4章城市发展战略

按城市规模分类
非农人口:100万以上 50 ~100万 20 ~50万 20万以下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返回
30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 定性分析 分析城市在区域中政治、经济、文 化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定量分析 寻找具有区际意义的专门化部门。
专门化指数(Iij)
Iij
Xi Xj
返回
5
4.2 城市发展战略的区域 背景分析
城市区域位置分析 • 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 • 中心、重心位置 • 边缘、门户位置 • 交通节点位置 • 分析城市区位时要注意的几点 城市区域条件分析
结论
返回
6
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
• 宏观位置: 城市对较远的事物的相关关系,是从小 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 微观位置: 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 系,是从大比例尺上进行分析的。 • 举例: 上海的宏观与微观地理位置
返回
7
中心、重心位置
• 城市的中心位置: • • 是指城市位于其影 • 响区域的几何中心。 • 便于四面八方的交 通线会聚,也便于从中 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 从而兼具区域交通中心 的优势区位。 • • 位于中心位置的城 市一般为行政城市和工 商业城市。 城市的重心位置: 当一个区域人口 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 较大时,假想按不均 匀性进行加权,就会 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 域的重心位置。 在这里形成的城 市也具有和中心城市 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 短的效果。
威海市的城市性质:以现代化制造业、海滨旅 游业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城市。
返回
23
按城市成长的基础分:
• 基本职能:凡是主要为本市以外地区提供货物和服 务的活动及其相应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文 化教育和科研、行政、旅游业,均为城市形成、发 展的基本因素,并相应产生城市的基本职能,如全国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简要课件城市规划原理简要课件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以研究和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公共设施、交通系统、建筑风貌等为主要内容,实现城市整体性和有序性的一项综合性社会科学。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关系到市民居住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整体进步。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城市具备更为优良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城市规划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城市规划需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考虑,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2.适应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变化趋势,随时调整规划方案,确保规划方案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
3.和谐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多个方面,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人文的和谐相处。
4.多元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为不同的群体提供相应的城市服务和建筑设施。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的任务是为了制定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引导城市的整体存量和新量开发,达到城市的标准化、现代化和美化的目的。
四、城市规划的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城市的绿地、公共空间、交通、住宅和商业区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布局和功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特色和综合形态的优化。
2.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保障,需要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利益,适时进行规划和建设。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城市的道路、桥梁、隧道、公交、地铁等。
城市交通系统需要满足城市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等因素。
哈尔滨城市规划 PPT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二、地域建筑形态 范例
2)索菲亚广场周边商业建筑形态整合
保护传统建筑细部原始特征,从门窗、穹顶、檐 口与女儿墙、阳台、转角等方面延续传统建筑面 貌。 拆除影响城市形象的破旧建筑形成空地,开辟绿 化广场,突出了保护建筑,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 质量。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五大城
传统 艺术 休闲 商贸 工业 自然
H
ARΒιβλιοθήκη BINHealthyActiveRomanticBoomingInnovativeNorthern
健康 活力 浪漫 繁荣 创新 北方
一、历史沿革 1、关于城市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哈尔滨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素有 “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誉,这充分说明了哈尔 滨城市建筑高尚的艺术品位和强烈的个性特征。
工业新城
产业振兴
生态新城 文化新城
南拓行动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片区发展策略——南拓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城市空间战略之南拓
目标:以创新为特色,建设文化新城;以生态基础,建设绿色新城;以工业为依托,建 设产业新城。 空间布局:一横、两纵、两片六带、四湖四水 主体功能区:
现代工业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产业聚集区、宜居生态产业聚集区三大主体功能区 阿城、香坊、五常、南岗、双城工业园区五个特色产业园区。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二、地域建筑形态 1)中央大街万达商业广场 范例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二、地域建筑形态 2)索菲亚广场 范例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行动规划
二、地域建筑形态 范例
• 区位: • 控制区 • 规模: • 用地面积约1.3万 • 设计单位: • 哈尔滨韦恩设计公
哈工大交通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件第1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返回
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近代城市的开展
• 城市工业开展,人口聚集
•
例:伦敦自发开展状况
• 城市布局变化
• 态
圈层式的扩张——工业化初期城市开展的典型形
•
出现仓储用地
•
出现商务贸易区
•
交通方式改变,出现铁路、车站、码头,改变
• 战后重建,城市规划不乏出现一些创新思路。 •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 在城市集中开展的同时,出现城市分散的理论
与理论,如卫星城、新城等。 • 城市对外交通方式的变化引起城市构造布局的
变化。 • 城市中心郊迁的现象。 • 兴隆国家城市空间扩展变为城市内部的更新改
造;开展中国家城市的外延扩展成为主要的开 展形式,并呈现不同的开展形态。
了城市的构造布局;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道路布局发
生很大变化
•
城市类型增加:港口贸易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
纽城市或以某种产业为主的城市
• 城市与环境 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工业产生废气、污
•
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
• 科技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返回
伦敦城自发开展图
返回
返回
二战后的城市开展
返回
城市化
• 城市化的含义 • 城市化程度 •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 城市化开展的一般规律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自学〕
返回
城市化的含义
• 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开展的世界 性现象。
• 简单地说,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 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 详细包括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区域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相关区域的 社会生产方式等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区域社会生产方式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制约 反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内,城市分布的空间移 动和城市规模的升降格局是沿着国家和地 区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生的,是和经济重心 的变化相适应的。
• 确定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 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
返回
17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 经济发展指标 • 社会发展指标 • 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指标
返回
18
经济发展指标
• 人均GDP • 每万元GDP综合能耗 • 国民收入 • 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 • 工业总产值 • 农业总产值 • 社会商品零售额 • 三次产值构成比例
返回
15
结论
• 社会生产方式是从更高层次上影响甚至 决定城市形成发展的因素,其影响的深 刻性和广泛性远远超过城市地理位置。
• 区域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了一个国家或一 个区域的城市群体的面貌,城市的地理 位置则是在区域背景基础上,对单个城 市发挥影响。
返回
16
4.3 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 容
•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返回
13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 城市与区域条件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区域条件 从总体上影响了区域内的城市群体的整体面貌和 结构。
➢ 区域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 区域为其中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造成
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
➢ 每个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所在区域的 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辨证关系。
旅大道发展起来,分布有大量的驿站、客店和停靠码头。 • 交通转换点
当人流和物流在一地必须进行交通运输的转换时, 城镇就可能在此建立。 • 交通的阻碍点和控制点
在通畅的路线上遇到阻碍的地方,如河流的峡口, 通衢大道和铁路线上狭窄的关隘,或穿越群山的隘口, 处于军事控制或休息转乘的原因,往往会有城镇兴起。
返回
5
4.2 城市发展战略的区域 背景分析
城市区域位置分析 • 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 • 中心、重心位置 • 边缘、门户位置 • 交通节点位置 • 分析城市区位时要注意的几点 城市区域条件分 宏观位置: 城市对较远的事物的相关关系,是从小
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 微观位置:
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 系,是从大比例尺上进行分析的。 • 举例:
上海的宏观与微观地理位置
返回
7
中心、重心位置
• 城市的中心位置: • 城市的重心位置:
• 是指城市位于其影 • 当一个区域人口 响区域的几何中心。 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
•
便于四面八方的交 通线会聚,也便于从中 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 从而兼具区域交通中心
• 门户位置:
• 是一种特殊的边 缘邻接位置。
• 当一个区域的对 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 向上时,这个区域的 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 区中央,而明显偏于 主要联系方向的一端。
返回
9
交通节点位置
交通节点位置是指城市在交通沿线某一特定点上 的位置。
• 交通停歇点和中继点 这是最早、最简单的城镇发展节点位置,多为沿商
第4章 城市发展战略
• 4.1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 4.2 城市发展战略的区域背景分析 • 4.3 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4.4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自学) • 4.5 思考题 • 4.6 作业题
1
4.1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 战略 • 发展战略 • 城市发展战略
返回
2
战略
• 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古汉语中的战略,是指 战争的方略或用兵的谋略,是基于对战争全局 的研究、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驾驭整个军事态 势、指导战争取得胜利的谋划和决策。
• 现在,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左右成 败的计划与策略。
返回
3
发展战略
• 指人类为了某一社会活动能够继续 存在并取得进一步发展而做出的带 有全局性、长远性,具有指导意义 的原则与谋划。
返回
4
城市发展战略
• 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 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 谋划,它是关于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目 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步骤的高 度概括。因此,它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 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
返回
19
社会发展指标
•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 • 中小学普及率 • 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
返回
20
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指标
• 人均道路面积 • 人均电话门数 • 人均绿地面积 • ……
返回
21
确定城市的性质与类型
• 城市性质的含义 •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 城市类型 •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较大时,假想按不均 匀性进行加权,就会 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 域的重心位置。
的优势区位。
• 在这里形成的城
• 位于中心位置的城 市一般为行政城市和工 商业城市。
市也具有和中心城市 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 短的效果。
返回
8
边缘、门户位置
• 边缘位置:
• 城市位于区域边 缘并邻近于决定其发 展的区域。
• 可以从不同的区 域获得不同的货物, 并能够成为两个地区 的贸易中心。
返回
10
分析城市区位时要注意的几点
• 首先要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给予充分关注,并赋予它 经济意义。
• 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外部联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 城市与区域交流的重要杠杆,因此城市地理位置的核 心是城市交通地理位置。
• 为什么一些交通地理条件好的区位,城市并没有得到 理想的发展?例如老铁路枢纽德州、陇海铁路端点的 深水良港连云港等。 这说明交通位置尽管重要,却并非事物的全部,规划 中还要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 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
• 城市地理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历史的、发展的 观点加以分析,并可以对若干邻近或相似的城市进行 比较分析,以便加深对某城市地理位置特点的理解。
返回
11
城市区域条件分析
• 城市区域条件的内容 •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 区域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返回
12
城市区域条件的内容
• 矿产资源的状况 • 淡水资源的状况 • 动植物资源的状况 • 基础设施的状况 •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 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 • 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 • 未来的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