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1 钛酸锂LTO材料及电池基本性能
191111 钛酸锂LTO材料及电池基本性能

LTO材料及电池的基本性能从上述的测试结果可知,比克对钛酸锂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上的应用开发有较强的研究基础。
本项目拟在基于前期锰酸锂-钛酸锂电池开发的基础上,采用高电压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制备出电压更高的钛酸锂负极电池,使电池的工作电压在前期基础上提高约0.6V,即能量密度可以提高20%左右。
另外,镍锰酸锂材料与锰酸锂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钛酸锂的基本性能:LTO的优势是优异的循环性、倍率性以及安全性。
具体来看,LTO 电化学势高达1.5V,是最安全的负极材料。
其循环寿命可达20000次,65℃高温循环达到8000次。
LTO一般不会生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十分有利于大电流放电,可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和高低温性能。
常规电池-20℃下只能放出20%的能量,而LTO材料在-40℃时仍然能放出40%的能量,且大电流放电效果很好。
LTO的劣势同样明显,嵌锂电位过高导致整个电池体系能量密度下降很多。
另外就是LTO的生产成本较高,受制于原材料高纯纳米钛白粉价格持续维持高位。
目前市场上电化学性能和材料批次稳定性都兼顾得比较好的碳包覆纳米LTO价格在13-15万/吨,这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LTO材料的应用。
钛酸锂Li4Ti5O12 ,系尖晶石结构,嵌锂电位高,对锂为1.55V左右,而且晶体结构稳定,号称“零应变”。
另外,它的离子扩散系数达到了2×10-8cm2/S,这个数值是石墨的十倍,可以快速充放电。
但是,用作电池以后,不但化成产气,循环过程中也产生气体,电池先发软后鼓气(软包的)。
Li4Ti5O12相对于锂电极的电位为1.55V,理论比容量为175mAh/g,实际比容量150~160mAh/g。
在Li 嵌入或脱出过程中,晶型不发生变化,体积变化小于1%,因此被称为“零应变材料”。
这一特性使其具有比碳负极更优良的循环性能。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主要采用碳材料,但以碳做负极的锂电池在应用上仍存在一些弊端:1、过充电时易析出锂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影响锂电池的安全性能;2、易形成SEI膜而导致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不可逆容量较大;3、即碳材料的平台电压较低(接近于金属锂),并且容易引起电解液的分解,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钛酸锂LpTO电池

钛酸锂LpTO电池概述钛酸锂LpTO电池为普通钛酸锂(LTO)电池的改进型电池。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与正极材料-三元材料组成2.3V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由于钛酸锂的高安全性(穿刺,过充,短路等均不会起火)、高稳定性、长寿命(可达到与车辆同寿命)、强电流充放能力(充放电电流可达10C)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比超级电容更高的能量密度与性价比,将是混合动力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系统更佳的选择。
优点1、比普通钛酸锂(LTO)电池寿命更长。
2、不会有普通钛酸锂电池的“析气”现象。
3、比普通钛酸锂(LTO)电池充放电电流更大。
4、比普通钛酸锂(LTO)电池的充放电效率更高。
5、比普通钛酸锂(LTO)电池更稳定。
缺点1、电池成本相对较高。
2、电池一致性仍存在差异,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一致性差异会逐渐增大。
3、能量密度仍然偏低。
析气现象的解决在电池的电化学体系里,复杂的电催化反应是造成“析气”现象的原因,使电池实际循环寿命大大缩短并这导致LTO电池在商业上难以实现量产。
解决方法:·对正极NCM和负极LTO均做包覆处理;·改进电解液配方;·开发适合高倍率充放电的海绵状隔膜;·改进制程工艺。
钛酸锂(LpTO)电池的6C循环充放电性能钛酸锂(LpTO)电池在常温高倍率下测试(测试温度25°C;6C充6C放、100%DOD)可达循环25,000次。
钛酸锂(LpTO)电池的安全性能几种目前常用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公交与混合动力公交的电池与LpTO电池在同等条件下的穿刺测试对比照片。
电池均为10Ah软包装单体,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采用三元材料(NCM)作为正极,石墨(C)做负极的电池出现起火现象;采用磷酸铁锂(LFP)作为正极,石墨(C)做负极的电池产生了浓密的烟雾;而使用LpTO技术的电池则无异常现象出现,同时电池电压亦显示正常。
这是因为LpTO电池从基础上改进了现有其他体系的锂离子电池潜在的安全问题。
钛酸锂电池研究报告

钛酸锂电池研究报告江苏省南京市研究院钛酸锂电池研究报告摘要钛酸锂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它的主要特点是高能量密度、可充电性好、安全性高等。
本文主要研究了钛酸锂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性;介绍了钛酸锂电池的优势,以及其发展前景,研究了基于钛酸锂电池的新型组件,并重点分析了发展钛酸锂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钛酸锂电池;构成;工作原理;发展趋势1、绪论随着高性能电子设备的发展和应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电池,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它在家用电器、行星探测器、机器人、空间技术、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而钛酸锂电池,作为一种最新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可充电性好、安全性高、耐高温、耐冲击等特点,可以在较短的充电时间内提供较大的电量。
为此,本文从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性等方面,研究钛酸锂电池,以期为推动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2、钛酸锂电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钛酸锂电池简称为LTO电池,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它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和容器等组成。
(1)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主要是由稀土元素钛和锂构成的钛酸锂,它具有良好的脉冲电流性能。
(2)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是碳素,它可以有效地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增强电池的耐久性。
(3)电解质。
电解质是正负极材料之间的介质,由于不同的电解质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钛酸锂电池的电解质一般是以有机电解质和无机电解质混合而成。
(4)隔膜。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电池内正负极之间的过度混合,起到分隔正负极的作用。
(5)容器。
钛酸锂电池的容器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如铝合金,钛合金等,要求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高温、耐腐蚀,并能承受大的压力。
此外,容器中还加入了安全检测装置,如热检测器、过流检测器、温度检测器,可以保证电池安全性。
钛酸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正极材料对电解质中的锂离子进行吸收,负极材料对电解质中的氧离子进行吸收,氧离子从正极材料中释放出来,而锂离子则穿过负极材料,进入正极材料,最终实现充电的目的。
不同正极材料的钛酸锂基锂离子电池性能对比及应用简析

不同正极材料的钛酸锂基锂离子电池性能对比及应用简析摘要:近年来,钛酸锂基锂离子电池因其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特性高等优势受到了极大地关注。
本文对比了以锰酸锂(LMO)、三元材料(NCM)、钴酸锂(LCO)、磷酸铁锂(LFP)为正极材料的钛酸锂基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结合市场需求,分析了不同正极体系的钛酸锂基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钛酸锂;锂离子电池;不同正极体系;应用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以Li4Ti5O12(简称LTO)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因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快速充放电能力强,低温性能好[1]等优点,相比于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在某些特殊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实验以32610圆柱型电池为研究对象,将正负极片经卷绕后形成极组,极组经过整形、入壳、激光焊等工序形成电池,半成品电池经过烘干、注液,化成、后处理、老化等工序完成制作,准备进行相关性能测试。
电池分类如下:A(LMO)、B(NCM)、C (LCO)、D(LFP)。
2 结果与讨论2.1 放电曲线图1 A、B、C和D四类电池的放电曲线以32610圆柱型电池为研究对象,LCO/LTO能量密度为80Wh/kg,NCM/LTO能量密度为75Wh/kg,LMO/LTO能量密度为55Wh/kg,LFP/LTO能量密度为47Wh/kg。
2.2 倍率放电性能图2 A、B、C和D四类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如图2所示常温倍率放电性能A>B>C>D。
这是因为尖晶石型LMO具有立方对称结构,锂离子脱出嵌入速率较快,倍率性能较好;而NCM、LCO为层状结构,Li-O层中Li+的跃迁势垒较高,离子迁移速率较慢;LFP为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其特殊结构限制了锂离子在其晶格内的传输速率,并且其内部铁氧八面体和磷氧四面体的存在导致了粉体颗粒之间的导电性极差[2],因此倍率性能最差。
2.3 低温放电性能图3 A、B、C和D四类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如图3所示低温性能依次为A>C>B>D。
191111 钛酸锂电池LTO技术介绍

-40℃ ~ 55℃ -10℃ ~ 55℃
2.3V 45Ah 45A 270A 450A <1.75kg Φ60.0mm±0.5×260.0mm±0.5
20000次(>80%) 3000次(>80%)
1.5V ~ 3.0V 2.0V ~ 2.8V
2.4 钛酸锂180Ah环形电池规格参数
电池规格 使用温度范围 储存温度范围 标称工作电压
更低的首次投入成本- 10分钟充满电的能 力可以使电池的尺寸和重量相应减小,减 少了运营所需的巴士数量。十分钟充满电 减少了电池的尺寸和重量,使公交车可以 全天候运行,减少了对运营巴士投入数量 的需求.
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经 过30多个月的实际运行验证
2.7 钛酸锂电池用途介绍——储能(调频和调峰)
电芯焊接
电芯卷绕 正/负极极片
烘烤
化成
LTO电池生
产流程
密封焊接
检测分级
电池入库
2.2 钛酸锂20Ah软包装电池规格介绍
电池规格 使用温度范围 储存温度范围 标称工作电压
电池标称容量(1C充电/1C放电) 标准充电电流 快速充电电流 最大充电电流 单体电池重量
电池尺寸(厚×宽×高) 循环寿命 25℃条件下1C充电/1C放电100%DOD 55℃条件下2C充电/2C放电100%DOD 充放电电压限制条件
SEI Layer
Li+ (CO3-, OH-)
传统的石墨电芯
钛酸锂电池的优势:
• 钛酸锂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活性较低,几乎不生成SEI膜,改善了电池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 在很高的温度下,钛酸锂能够吸收正极分解所产生的氧气,降低了热失控的风险,提 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 钛酸锂从根本上消除了金属锂枝晶的产生,降低了电池发生内部短路的风险
钛酸锂电池研究报告

钛酸锂电池研究报告
钛酸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它采用钛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点,因此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钛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钛酸锂,它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电化学活性,因此可以减少电池的自放电和极化现象,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同时,钛酸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采用石墨,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可以保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
钛酸锂电池的电解液采用有机溶剂和锂盐混合物,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和稳定性,可以保证电池的高效率和长寿命。
此外,钛酸锂电池还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如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路保护等,可以保证电池的高安全性。
钛酸锂电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领域。
电动汽车需要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电池,以满足长时间行驶的需求,而钛酸锂电池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储能系统需要高效率和长寿命的电池,以满足能源储存和调节的需求,而钛酸锂电池也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钛酸锂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点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
的不断扩大,钛酸锂电池将会成为未来电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钛酸锂电池优缺点

钛酸锂电池优缺点钛酸锂技术路线发展多年,并非新技术。
钛酸锂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由于其多项优异的性能而受到重视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钛酸锂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晶体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结构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被称为“零应变材料”,可避免因热失控导致电池起火、爆炸等隐患。
同时,人家是锂电中寿命最长、安全度最高的电池。
钛酸锂电池优缺点:1.它是一种零应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2.放电电压稳定,电解液不分解,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3.与碳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2*10-8cm2/s),可以高速充放电。
4.钛酸锂电位高于纯金属锂,难以产生锂枝晶,为保障锂电池安全提供了依据;5.零应变负极,结构稳定,可以承受很大的倍率,寿命长(或者负极材料本身不会成为影响寿命的短板);6.电位高,最低电位高于锂分离电位,无需担心锂分离带来的安全风险;7.材料本身热分解温度高,安全性好;8.温度范围大,低温性能特别好,可达-40。
全新银隆2.3V30AH35AH40AH45AH钛酸锂电池储能动力锂离子圆柱电芯 2.3V30Ah¥216.12京东购买钛酸锂电池的缺点:1.与其他类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相比,能量密度会更低;2.胀气问题一直阻碍着钛酸锂电池的应用;3.与其他类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相比,价格更高;4.电池一致性还是有差异的,会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5.最致命的缺点就是贵。
二氧化钛和石墨,你能感觉到。
电池的价格比铁锂石墨贵3倍以上;6.无应变材料,压实密度低:同时电压高,导致整个电池电压平台低。
最终,能量密度太低;7.相同能量密度下的安全性:为了达到相同的能量密度,钛酸锂高镍和石墨铁锂的比例会使安全性变差。
虽然钛酸锂本身是安全的,但瓶颈会变成别的东西(比如正极);8.倍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目前锂铁快充可实现5-6C充放电,基本达到钛酸锂电池目前水平。
钛酸锂的优势范围是5-10C,但此时热度、充电器、正极将成为瓶颈。
191112 高安全性镍锰酸锂-钛酸锂电池介绍

背景
传统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的不足
石墨电位0.1V vs Li+/Li,与电解质 反应在界面形成 一层钝化膜,并 且容易形成锂枝 晶
安全
寿命
石墨由于层状结构, 锂离子嵌入/脱出过 程引起较大形变 (10.3%),导致 循环性能不足
充电慢
Li+在石墨中的离子迁移速率较低,导致充电较慢
Li+嵌入示意图
优点分析
Li+脱出示意图
LTO单颗粒Li+的嵌入和脱出示意图
LTO 材料由于自身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抑制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所造成的局部 温度过高。如图所示,单个 LTO 粒在脱嵌锂过程中存在“核壳”结构:在嵌入过 程中,Li+首先嵌入 LTO 颗粒的表层,形成具有高,电子电导率的岩盐结构 Li7Ti5O12壳层,颗粒内部的尖晶石 LTO 核体,具有很低的电子电导率;在脱嵌过 程中,位于表层 Li7Ti5O12中的 Li+率先迅速脱出,形成类似于绝缘体的 LTO 层, 包覆在 Li7Ti5O12核体外部,重新形成核壳结构。
正、负极材料优选 国产关键原材料的开发
配方优化 极组结构开发 五金配件开发 帽盖结构开发 匀浆工艺开发 化成老化工艺开发 环境控制标准确定
优点分析
GRA石PH墨ITE (2D)
nLTO (3D)
Plane Shifts ± 10%
Li+
Battery Charge / Discharge
Causes……
容量保持率 VS 1C
优点分析
倍率充放电性能
充放电倍率
优点分析
低温充放电性能
温度
优点分析
高电压:正极采用具有三维隧道结构的高电压尖晶石型镍 锰酸锂材料,有效将LTO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提升到3V, 并可充分发挥出LTO材料的倍率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O材料及电池的基本性能从上述的测试结果可知,比克对钛酸锂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上的应用开发有较强的研究基础。
本项目拟在基于前期锰酸锂-钛酸锂电池开发的基础上,采用高电压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制备出电压更高的钛酸锂负极电池,使电池的工作电压在前期基础上提高约0.6V,即能量密度可以提高20%左右。
另外,镍锰酸锂材料与锰酸锂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钛酸锂的基本性能:LTO的优势是优异的循环性、倍率性以及安全性。
具体来看,LTO 电化学势高达1.5V,是最安全的负极材料。
其循环寿命可达20000次,65℃高温循环达到8000次。
LTO一般不会生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十分有利于大电流放电,可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和高低温性能。
常规电池-20℃下只能放出20%的能量,而LTO材料在-40℃时仍然能放出40%的能量,且大电流放电效果很好。
LTO的劣势同样明显,嵌锂电位过高导致整个电池体系能量密度下降很多。
另外就是LTO的生产成本较高,受制于原材料高纯纳米钛白粉价格持续维持高位。
目前市场上电化学性能和材料批次稳定性都兼顾得比较好的碳包覆纳米LTO价格在13-15万/吨,这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LTO材料的应用。
钛酸锂Li4Ti5O12 ,系尖晶石结构,嵌锂电位高,对锂为1.55V左右,而且晶体结构稳定,号称“零应变”。
另外,它的离子扩散系数达到了2×10-8cm2/S,这个数值是石墨的十倍,可以快速充放电。
但是,用作电池以后,不但化成产气,循环过程中也产生气体,电池先发软后鼓气(软包的)。
Li4Ti5O12相对于锂电极的电位为1.55V,理论比容量为175mAh/g,实际比容量150~160mAh/g。
在Li 嵌入或脱出过程中,晶型不发生变化,体积变化小于1%,因此被称为“零应变材料”。
这一特性使其具有比碳负极更优良的循环性能。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主要采用碳材料,但以碳做负极的锂电池在应用上仍存在一些弊端:1、过充电时易析出锂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影响锂电池的安全性能;2、易形成SEI膜而导致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不可逆容量较大;3、即碳材料的平台电压较低(接近于金属锂),并且容易引起电解液的分解,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4、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循环稳定性差。
钛酸锂电池的优点与碳材料相比,尖晶石型的Li4Ti5012具有明显的优势:1、它为零应变材料,循环性能好;2、放电电压平稳,而且电解液不致发生分解,提高锂电池安全性能;3、与炭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具有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2*10-8cm2/s),可高倍率充放电等。
4、钛酸锂的电势比纯金属锂的高,不易产生锂晶枝,为保障锂电池的安全提供了基础。
钛酸锂电池的缺点:1、相对其他类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会低一些。
2、胀气问题一直阻碍着钛酸锂电池的应用。
3、相对其他类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价格偏高。
4、电池一致性仍存在差异,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一致性差异会逐渐增大。
动力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应具备以下几个性质:高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高结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比容量,安全性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制备相对简单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基材料上。
其中碳电极在电池反应过程中进行嵌锂后的电位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一旦电池在过充时,碳电极的表面就容易析出金属锂。
产生的金属锂会跟电解液接触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给动力电池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石墨材料负电极存在与电解液的共嵌入问题,对电解液敏感高,稳定性有限导致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受到影响。
钛酸锂,Li4Ti5O12,面心立方尖晶石结构。
常用的化合物分子式为AM2O4,空间群为Fd3m,晶胞参数a=0.836nm。
这种尖晶石结构对锂离子有一定的容纳空间,通俗来说一个钛酸锂能容纳3个锂离子。
充放电时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嵌对钛酸锂材料的结构几乎没有影响,因为钛酸锂的晶型结构几乎没有发生变化,a值仅从0.836nm增大到0.837nm。
这种现象被称为“零应变”,因此钛酸锂也被称为“零应变材料”。
这种性质对电极材料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材料的伸缩变化而导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电极的性能和减少比容量的大幅度衰减,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钛酸锂的化学扩散系数(一般为2×10-8cm2/s)要比碳负极材料的扩散系数大—个数量级,高扩散系数意味着钛酸锂要比其他的碳负极材料具备更快和更多的循环充放电能力。
但钛酸锂本身并不能提供锂源,因此只能与含有锂的电极材料进行搭配。
钛酸锂作为正极时,负极只能是金属锂或锂合金,此时电池的电压约为1.5V左右。
钛酸锂作为负极和LiCoO2、LiMn2O4等正极材料可组成电压为3V上下的电池。
尽管钛酸锂可以作为负极也可以作正极使用,但由于相对Li+/Li的电位为1.5V,因此作为正极材料进行研究和应用并不多。
尖晶石结构特有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因此钛酸锂在高低温性能上也表现优异。
与碳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的高电位(1.5VvsLi+/Li)意味着通常在碳负极与电解液接触在表面产生的SEI膜在钛酸锂表面上基本难以形成。
在正常电压范围内,在钛酸锂表面上也难以生成锂枝晶。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锂枝晶在电池内部造成短路的可能。
所以采用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在各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中相对要高。
钛酸锂的储能机理纯相Li4Ti5O12晶体为白色固体,具有面心立方尖晶石结构,其常用化合物分子式为AM2O ,空间群:Fd3m,晶胞参数a为0.836nm。
在一个晶胞中,所有O2-都占据32e的位置,占总数3/4的Li+ 位于8a的四配位四面体的中心,占总数1/4的Li +和所有的Ti4+共享16d的六配位八面体的位置。
因此,其超结构式可表示为[Li3]8a[Li1Ti5]16d[O12]32e 或Li4Ti 5O12。
在充电态当锂离子嵌入时(见图1),嵌入的3个锂离子将汇合原来8a四面体位置的锂一起迁移到原先空缺的16c六配位八面体位,即[Li6]16c[Li1Ti5]16d[O12]32或Li7Ti5O12 。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其晶胞体积在3个锂离子的嵌入前后几乎没有变化,a值从0.836nm增加到0.837nm。
因此Li4Ti5O12这种被称为“零应变”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是超长的。
根据每个超结构可嵌入3个锂离子来计算,Li4Ti5O12的理论可逆比容量为175mAh/g。
由于Li4Ti5O12嵌锂电位比金属Li的电位要高出1.55V。
所以在负极上形成锂枝晶几乎无可能,从而避免了大部分锂离子电池在负极上形成锂枝晶导致内部短路的安全隐患。
钛酸锂的安全性能LTO 材料由于自身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抑制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所造成的局部温度过高。
如图1-13所示,单个LTO 粒在脱嵌锂过程中存在“核壳”结构:在嵌入过程中,Li+首先嵌入LTO 颗粒的表层,形成具有高电子电导率的岩盐结构Li7Ti5O12壳层,颗粒内部的尖晶石LTO 核体,具有很低的电子电导率;在脱嵌过程中,位于表层Li7Ti5O12中的Li+ 率先迅速脱出,形成类似于绝缘体的LTO 层,包覆在Li7Ti5O12核体外部,重新形成核壳结构。
图1-14 是锂离子电池内短路的示意图:当隔离膜损坏,正负极材料就会直接接触,造成局部短路。
此时,短路点附近的富锂态Li7Ti5O12 颗粒表层的Li+迅速脱出,形成低电子电导率的LTO 层,像一层绝缘体一样包覆在剩余的Li7Ti5O12表面,在短路点附近形成电子电导率相对很低的缓冲地带,延缓内短路的反应速度,防止局部温升过快造成的燃烧现象。
因此,LTO 材料在电池内短路时能够产生自我保护机制。
而石墨类负极材料在电池发生内短路时,短路点附近的颗粒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电子电导率,从而进一步加剧内短路副反应的程度,造成安全问题。
图1-15 能够清晰体现LTO 相较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当石墨负极电池发生内短路时,电池电压在不到1min 的时间内就由3.4 V 降到了0.5 V 左右,也就意味着电池绝大部分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变成了热量,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而LTO 负极电池发生内短路时,电池电压在超过100 min 的时间才会由2.5V降到 1 V以下,说明LTO 电池在内短路的情况下,能量是比较缓慢的转变为热量,为电池内部散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钛酸锂的产气问题钛酸锂电池的胀气机制,电池产业界有三种提法:其一,钛酸锂材料容易吸水,吸附的水容易成为结晶水,在烘烤电池极片和电池芯时,水分不容易被去除,导致结晶水和电解液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其二,电解液在钛酸锂电极表面有较高的还原反应活性,钛酸锂颗粒表面有可能具有催化活性点,催化电解液溶剂的还原分解产生气体;其三,钛酸锂电极材料中可能有Ti O2杂相,Ti O2可能对电解液具有催化活性,使电解液发生还原分解产生气体。
以上三种胀气机制目前都是基于猜测,尚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LTO 电池不仅在化成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胀气,在后续循环使用过程中胀气现象始终存在,从而严重阻碍了LTO 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目前产业界普遍认为LTO 电池的胀气问题主要是材料自身容易吸水所导致的,但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猜测;学术界对LTO电池胀气现象研究较少,有研究人员认为LTO 材料在实际使用电压范围内(1 V-3 V)无法像碳负极一样形成完整的SEI 膜抑制产气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因此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始终与LTO 表面直接接触,从而造成电解液有机溶剂在LTO 材料表面持续还原分解,这可能是导致LTO 电池胀气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Li4Ti 5012,在0~3 V T作时有两个氧化还原电位,分别在1.55和0.7 v左右。
而大部分电解液溶剂在1.0 V以下不稳定,易被还原分解。
因此,文献]指出Li 4Ti 5012胀气是由1.0 V以下电解液溶剂还原分解造成的,在Li4Ti5 0 12表面包覆一层碳膜阻断其与电解液的接触,就能抑制其胀气现象。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即使Li4Ti 5O12 在高于1.0 V,比如1~3 V工作时,仍有严重的胀气现象,特别是在高温时(高于50℃)。
由此可见,还有其他原因导致Li4Ti 5012胀气,这就需要对Li4Ti5O12的胀气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He等发现,Li4Ti5 012 胀气是由其颗粒表面与电解液溶剂反应造成的,即由Li+ 02-和[Li1/3Ti5/3 ]构成的(111)晶面向由[Li1/3 Ti 5/3]构成的(222)晶面转变时造成的电解液分解,胀气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CO及H2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