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精品教案】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幼儿园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幼儿园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幼儿园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常见立体图形: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能够使用基本语言,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
3. 能够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正确图形。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立体图形: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使用基本语言,描述常见立体图形。
3.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正确图形。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进行简单的立体图形识别。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概念和分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热身主旨:认识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过程:教师用不同的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辨认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2. 导入主旨:简单的立体图形分类过程:教师问幼儿:你们认识些什么立体图形?等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讨论,让幼儿归纳立体图形的分类,并请幼儿分别用自己的话对不同的立体图形进行简单描述。
3. 讲解主旨:深入了解不同的立体图形过程:教师用图片、手势、文字等方式深入讲解不同立体图形的属性和特点,并请幼儿积极参与,边听边说。
4. 训练主旨:通过练习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过程:教师现场出题,让幼儿口头回答或用图片回答,并根据答案的正确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
例如:1)这是什么图形?(给出图形,让幼儿回答)2)在哪些物品中有立体图形?(让幼儿找出并进行描述)3)这个蛋糕的形状是什么?(给出图形,让幼儿描述)5. 练习主旨:巩固知识过程:教师把不同的立体图形随机排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视觉辨认,并让幼儿口头描述出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6. 总结主旨:归纳总结所学内容过程:教师让幼儿来总结和回顾所学的内容,深化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并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检验幼儿所学的成果。
七、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答式互动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及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八、教学资源图像卡片、实物模型、幼儿数学课本九、评价方式口头评价和综合评价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幼儿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幼儿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活动目标】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
能在生活和游戏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
将各种立体图形拼组成小房子、小汽车、山峰等模型。
与立体图形有关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教师出示一个袋子)你们知道这个袋子里装了些什么吗?谁来摸一摸。
(让个别幼儿伸手在袋子里摸,不能说出答案。
)二、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
引导幼儿认识长方体。
(1)教师:小朋友,老师把袋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拿给你们看。
(将长方体拿出来)这是什么呀?你们看一看它有几个面?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面与面之间有什么东西?(中间有棱,相对两个面完全相同)这个物体的形状像什么?(书、纸箱等)教师小结: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相对两个面完全相同。
(2)教师: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的呢?(冰箱、电视、墨水瓶、砖头等等)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
(1)教师:老师还要继续考考你们,(将正方体拿出来)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面与面之间有什么东西?(棱)这个物体的形状像什么?(魔方、骰子等等)教师小结:这个物体是正方体,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所有的面都相等。
(2)教师: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皮鞋盒、牙膏盒等等)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1)教师:老师再给你们看一个东西,(将圆柱体拿出来)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这个物体的形状像什么?(罐头、茶叶罐等等)教师小结:这个物体是圆柱体,它有三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中间是一个曲面(环形)。
(2)教师: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呢?(水杯、卷纸等等)三、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教学主题: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认识并区分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2.通过视觉感知及手动操作,了解各个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3.提高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立体图形2.认识立方体3.认识球体4.认识圆柱体5.认识圆锥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孩子们讨论生活中看到过什么立体图形,是否能将它们说出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认识立体图形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告诉孩子们这四种图形的名称。
步骤三:认识立方体1.老师介绍立方体,先用雕刻小刀将一小块香皂切成一个正方体,告诉孩子这是立方体,问孩子立方体有什么特点。
2.请孩子一个个来到讲台前将手中的小方块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并介绍其特点。
3.由小组合作,让孩子手动操作,拼成立方体,巩固认识。
步骤四:认识球体1.老师介绍球体,展示不同大小的球形物品,并让孩子们互相猜测大小。
2.由小组合作,让孩子制作球形,感受球形的特点及重量。
步骤五:认识圆柱体1.老师介绍圆柱体,展示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物品,并询问孩子们是否见过、玩过此类物品。
2.由小组合作,让孩子们用圆柱形的泡沫制作笔筒,加深认识。
步骤六:认识圆锥体1.老师介绍圆锥体,展示不同大小的圆锥形物品,让孩子们观察。
2.由小组合作,让孩子们手动制作圆锥形帽子、锥形玫瑰等,深入了解圆锥体。
步骤七:小结复习各类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点。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能手动制作不同的立体图形,巩固对于这些图形的认识及特点,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肢体语言、手做操作等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生动、形象地学习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
2.教学时注意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愉快地掌握知识。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立体图形》(二篇)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活动目标:1. 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活动过程: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 认识各种立体图形并能正确命名。
2. 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简单描述其性质。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立体图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认识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简单描述其性质。
教学难点:1. 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准确命名。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立体图形相关的问题。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认识立体图形》篇1教学内容:(第32页、第三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 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立体图形和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老师:今天有一位好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瞧!谁来了(出示蓝猫的图片)学生:是蓝猫老师:对,蓝猫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赶快打开来看看!老师:你最喜欢哪个礼物,为什么喜欢?老师:蓝猫还想考考我们,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吗?六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1、学生六人小组活动,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分得一样样吗?(如果有学生分错,将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自己改正过来。
)3、揭示概念。
师:每类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图形都住在立体王国里,所以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师:蓝猫先生说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要比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把桌上的东西放回篮子里。
b、摸一摸1、拿出学具。
师:请你轻轻地拿出这些图形玩一玩。
可以看一看它和别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滚一滚看哪个物体滚得远。
(1)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说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指名学生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2、学生依次汇报: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有边,有角,不能滚动。
幼儿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幼儿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幼儿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幼儿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课件教学过程:(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各种形状的物品。
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
各个小组物品相同。
)1.创设情景师:今天,小兔子想跟来考考大家,他说把你认为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最快,四人小组合作得最好!现在请四人小组一起来试试看!2. 教学互动活动设计活动一师:你们是怎样分的?生: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四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师:跟他一样分的同学举手。
师:那么摸摸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呢?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生:乒乓球。
师:我们把像乒乓球这样形状的物品叫做球。
大家把球拿出来,摸摸看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生:球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放在桌面上轻轻推一推,它能滚动吗?生:能。
师:球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
把球放回盒子里。
师:现在把球放回盒子里。
除了球你还喜欢哪一种图形呢?生: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是立体的,所以这个叫长方体。
请大家从盒子里拿出长方体。
摸摸看长方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生1:长长方方的。
生2:这里又是尖尖的。
师: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生:平平的。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
长方体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案例——认识立体图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案例——认识立体图形案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认识立体图形一、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活动,幼儿应该能够:1.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2.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对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归纳。
3. 能够通过模仿、组合、拼搭等方式,创造出自己的立体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构建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准备1. 准备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并为每种图形准备不同颜色的贴纸或其他装饰物。
2. 在教学板书上准备好每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用简单易懂的图形和文字呈现。
3. 准备大量的积木、磁棒、球体等玩具,供幼儿自由拼搭和创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有关立体图形的动画、短片等教育资源,给幼儿们展示不同形状、不同特征的立体图形,引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操作环节(1)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立体图形。
老师拿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模型,让幼儿触摸、握拿、旋转、翻转等方式进行认知,帮助幼儿们快速区分不同的形状与特征。
(2)认识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老师在教学板书上依次介绍不同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基本特征,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记忆,并通过比较和分类的方式,增强幼儿们对立体图形的整体认知和记忆精度。
(3)模仿和组合不同的立体图形。
老师引导幼儿模仿和组合不同的立体图形,创造出自己的图形作品,同时引导幼儿们了解立体图形构建的基本原理。
3. 总结环节在教学板书上,老师总结幼儿们对不同立体图形的认识,并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图形作品分享给全班,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教育效果通过这次数学教育,幼儿们在观察、比较、分类、模仿、组合等方面的操作中,逐渐掌握了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和构建原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幼儿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立体图形》课题:认识立体图形班级:中班教材:数学教材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2. 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3. 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球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的模型。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球体,并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的东西。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触摸球体,并引导学生说出球体的特点,如圆滑、没有尖角等。
二、正文(30分钟)1. 展示PPT,依次介绍球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的形状和特点,并展示相应的模型供学生观看。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让他们仔细观察每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3. 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试图描述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如球体是圆形的、圆柱体有两个平面、圆锥体有一个平面和一个尖顶等。
4. 教师板书并解释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跟读。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多个图形卡片,每个卡片上都有一个立体图形,请学生按照老师说的图形名称来找出相应的图形卡片。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正确找出图形卡片,并正确发音。
四、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快速回答是哪个立体图形。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说出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和纠正。
六、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橘子、红砖、铅笔等,让学生自愿发现其中的立体图形。
2. 学生发现后,教师对他们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并鼓励他们继续发现。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类似的问题,如“你家里有哪些立体图形的东西?”“你常见过哪些立体图形的建筑物?”等。
七、结束(2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精品教案】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 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教案出自:)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