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制度】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汇编(DOC 119页)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是指研究、勘查固体矿产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固体矿产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地质特征和综合环境,对完成勘查性质、勘查深度、勘查方法及勘查时间、经济成本等进行合理的安排。
二、建立合理的准确的勘查系统,着力把握勘查工程质量,优先定位矿产含量最高的区域,以缩小将来勘查范围并节省费用。
三、根据勘查工作的不同阶段,按照严格的流程实行勘查和确认,加强物证管理和把握,以确保勘查内容的准确性。
四、加强对固体矿产勘查计划的编制过程管理,重视预测性、规范性及落实性,充分发挥勘查成果的实际作用。
五、按照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技术方案和技术文件,以确保勘查工作质量。
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保障勘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七、全面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建立能够确保勘查工作质量的有效机制,提供准确、可行的勘查报告。
八、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和处理原始资料,建立有效的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归档、备份资料,确保系统资料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固体矿产勘查是指对固体矿产资源进行调查、测量、采样、化验及相关技术测试,并综合分析和评价矿体性质、矿产储量和矿产质量的工作。
为了确保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规范:一、组织机构1.成立专门的固体矿产勘查小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制定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计划,包括人员安排、工作时间、物资准备等。
二、人员素质1.勘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勘查工作流程,并持有相应的证书和资格。
2.勘查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严谨认真,保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工作流程1.选择勘查区域,进行前期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了解地质地貌、矿产类型、矿产分布等情况。
2.进行地质勘查,包括地质测量和勘探。
勘查范围应根据矿产类型和勘查目的进行确定。
3.进行采样和化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地质建模,为后续矿产储量估计和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5.编制勘查报告,报告内容应详实准确,包括地质背景、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储量估算等。
6.对勘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安全环保1.在勘查现场,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2.进行矿产勘查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环境的友好和可持续。
五、质量控制1.矿产勘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校正和检验,保证勘查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和工作流程控制等。
六、保密工作1.勘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勘查资料和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2.勘查报告的编制和存储应妥善保管,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3.勘查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并加强对保密工作的培训和管理。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前言有关矿产地质勘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已经相继出台,对于规范和规范化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化工作,特制定本《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规范总则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范畴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非金属、地热资源、煤田、石油地质、天然气地质等领域。
一、总则(一)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总则的制定,旨在统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行为准则,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工作规程,提高勘查质量,确保固体矿产勘查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实施的范围本规范总则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立项、方案编制、现场勘查、样品采集、试验分析、报告编写等阶段。
(三)实施的依据本规范总则的制定遵循《矿产资源管理法》、《矿山安全法》、《资源保护条例》、《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四)实施的原则本规范总则实施的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和服务性。
二、项目立项及方案编制(一)项目立项项目立项阶段,要对地质条件、资源矿产类型进行综合考察,编制前期调查报告,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成本及期限。
审批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和论证,充分阐明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达成的效果及关键环节被充分保障。
(二)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应根据各地区地质勘查实践和经验,结合矿产资源类型、勘查阶段、勘查区域地质条件和勘查任务特点制定。
在编制勘查方案时,应考虑何时突破矿床控制困难,如何准确定位矿区边界以及合理采样等问题,确保方案内容详实、全面、科学,既能保障勘查效果,又能控制成本,避免损失。
三、现场勘查及样品采集(一)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矿产地质勘查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场勘查中,应一步一步地分析勘查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和环境等因素,收集各种地质资料和管理数据,实现3D勘查、高精度勘探和数据库的建设等功能。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是指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和评价的过程,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
为了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提高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特制定本规范。
一、勘查工作的前期准备。
1. 制定勘查计划,根据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勘查目标,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明确勘查区域、勘查方法和勘查时间等内容。
2. 资料搜集,对勘查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为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二、勘查工作的实施。
1. 野外勘查,根据勘查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采集地质样品和勘探资料。
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储量情况,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 数据处理,对野外勘查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形成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
三、勘查工作的评价。
1. 资源评价,根据勘查数据和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进行储量评价和品位评价,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2. 地质环境评价,对矿产资源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价,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环境影响。
四、勘查工作的报告和归档。
1. 编制报告,根据勘查和评价结果,编制详细的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对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储量情况和开发利用建议进行说明。
2. 归档管理,将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进行归档管理,建立矿产资源档案,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五、勘查工作的质量控制。
1. 质量监督,建立勘查工作的质量监督机制,对勘查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评估审定,对勘查报告和评价报告进行评估审定,确保勘查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六、勘查工作的技术创新。
1. 技术引进,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和设备,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2. 创新研发,开展矿产勘查技术和方法的研发,提高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山闭坑编写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2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以下简称闭坑地质报告)是综合反映矿区(矿井、采区)内的矿山地质、设计、开采及综合利用、探采对比、地质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储量结算的文字和图表资料,是通过开采对矿区(矿井、采区)的地质和矿产资源/储量的调查研究的总结成果。
闭坑地质报告可作为矿区(矿井、采区)闭坑的地质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1).doc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发布时间: 2007-12-11 15:17:44 被阅览数: 1034 次来源:商丘市国土资源局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
3.1预查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3.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年以来,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5年以来,我 年以来 国也在加紧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 和新的矿业形势需要, 和新的矿业形势需要,又便于与国际 接轨的新的储量/资源分类标准和相 接轨的新的储量/ 当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的新规范。 当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的新规范。
3 详 查 阶 段 工 作 要 求
• 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易选的 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 进行试验和研究, 矿石可与同类矿石进行类比, 矿石可与同类矿石进行类比,一般矿石进行可选性 试验和实验室流程试验, 试验和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石还应作实验室扩 大连续试验. 饰面石材还应有代表性的试采资料. 大连续试验 . 饰面石材还应有代表性的试采资料 . 直接提供开发利用时, 直接提供开发利用时,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设计的 要求. 要求. • 在详查区内 , 依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 , 有效的物 在详查区内, 依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 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 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 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 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 或经预可行性研究, 量 , 或经预可行性研究 , 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 基础储量、资源量.为是否进行勘探决策、 、基础储量、资源量.为是否进行勘探决策、矿山 总体设计、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总体设计、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方法
综合研究类比、 地质、 综合研究类比、 地质、物、化 野外观察 探、遥感等 极少量工程验 证 数量有限取样 工程 概略研究 初步了解资源 远景 圈出可供普查 的矿化潜力较 大地段 为普查提供依 据 对矿化做初步 评价 对有价值地段 圈出详查区范 围 为详查提供依 据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大队根据需要可成立综合研究组,由大队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或地质科领导,负责进行区域性的地质研究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其它专门性的研究工作。
其力量配备可根据技术力量和地质任务确定。
综合研究组人员须经常深入实际,与分队地质组(普查组)紧密配合共同研究。
六、供综合整理研究用的原始资料,都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必要时整理研究人员还需对其中重要内容再作检查或到现场核对,确认合格,方能应用。
在工作开始时,应按上级颁发的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统一的图表格式及图例,必要时可制定资料整理工作细则。
上述格式、图例、细则,一旦确定后,未经大队主任工程师或分队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修改。
七、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在有一定实际资料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讨论和争鸣,在作结论时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要把各项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加深认识,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八、地质工作的探索性很强,要求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中自觉地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既要提倡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又要鼓励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
在工作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第二章工作内容九、标本和样品分析、鉴定、测试结果的资料整理1、标本(1)采集标本应在原始资料上注明采集人,采集位置和编号。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填写标签和进行登记,并在标本上编号以防混乱。
对于特殊岩矿标本或易磨损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如对易脱水、易潮解、氧化的某些标本应密封包装。
需外送试验、鉴定的标本,应按有关规定及时送出。
分队(工区)要尽早配备显微镜等必要的仪器工具,力争做到野外地质人员作一般的岩矿、化石鉴定。
阶段地质工作结束后,选留有代表性和有意义的标本保存,其余的可精简处理。
标本是实物资料,地质大队和矿区都应有符合规格要求的标本盒,标本架(或柜)和标本陈列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汇编(DOC
119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目次
前言 (V)
引言 (V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3.1 目的任务 (1)
3.2 基本内容 (1)
3.3 基本要求 (2)
3.4 基本技术方法 (2)
3.5 勘查工作程序 (2)
3.6 勘查阶段划分 (2)
3.7 勘查类型确定 (3)
3.8 工程间距确定 (3)
3.9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
3.10 矿床工业指标 (4)
4 勘查阶段 (4)
4.1 预查 (4)
4.2 普查 (5)
4.3 详查 (6)
4.4 勘探 (8)
5 矿产勘查设计 (9)
5.1 种类 (9)
5.2 基本原则 (9)
5.3 设计书基本内容 (9)
5.4 基本要求 (9)
5.5 勘查工作部署 (10)
6 地质填图 (10)
6.1 目的任务 (10)
6.2 基本原则 (10)
6.3 基本程序 (11)
6.4 基本内容 (11)
6.5 技术要求 (13)
6.6 工作成果 (16)
7 重砂测量 (16)
7.1 目的任务 (16)
7.2 基本原则 (16)
7.3 基本程序 (17)
7.4 基本内容 (17)
7.5 工作成果 (20)
8 地球物理勘查 (20)
8.1 目的任务 (20)
8.2 勘查方法 (20)
8.3 基本要求 (20)
8.4 基本程序 (20)
8.5 基本内容 (21)
8.6 工作成果 (21)
8.7 具体工作要求 (22)
9 地球化学勘查 (22)
9.1 目的任务 (22)
9.2 基本要求 (22)
9.3 基本程序 (23)
9.4 基本内容 (23)
9.5 工作成果 (23)
9.6 具体工作要求 (24)
10 遥感地质调查 (24)
10.1 目的任务 (24)
10.2 基本要求 (24)
10.3 基本程序 (24)
10.4 基本内容 (24)
10.5 工作成果 (25)
11 矿点检查与评价 (25)
11.1 目的任务 (25)
11.2 报矿点检查 (25)
11.3 矿化点检查 (26)
11.4 矿点检查与评价 (26)
12 矿产勘查测量 (27)
12.1 目的任务 (27)
12.2 基本要求 (27)
12.3 基本程序 (28)
12.4 基本内容 (28)
12.5 其他测量工作要求 (28)
12.6 工作成果 (28)
13 探矿工程 (28)
13.1 地表山地工程 (28)
13.2 钻探工程 (30)
13.3 坑探工程 (34)
14 采样与样品制备测试 (36)
14.1 样品采取 (36)
14.2 样品的布置原则 (37)
14.3 样品规格及间距 (37)
14.4 基本要求 (38)
14.5 样品送检 (38)
14.6 样品制备 (38)
14.7 分析测试 (39)
1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
15.1 水文地质 (44)
15.2 工程地质 (45)
15.3 环境地质 (45)
15.4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5)
15.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 (45)
16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 (45)
16.1 目的任务 (45)
16.2 基本要求 (46)
16.3 基本程序 (47)
16.4 基本内容 (47)
16.5 工作成果 (48)
17 资源储量估算 (48)
17.1 估算方法选择 (48)
17.2 矿体的圈定 (49)
17.3 矿体的外推原则 (50)
17.4 块段划分原则 (52)
17.5 参数的选取 (52)
17.6 地质可靠程度的确定原则 (55)
17.7 估算要求 (55)
18 可行性评价工作 (56)
18.1 基本要求 (56)
18.2 概略研究 (56)
18.3 预可行性研究 (57)
18.4 可行性研究 (57)
19 报告编写及资料提交 (57)
19.1 预查报告 (57)
19.2 普查、详查、勘探报告 (5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矿产勘查设计书 (59)
附录B(资料性附录)记录卡片示例 (6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及其应用 (64)
附录D(资料性附录)矿产勘查测量技术要求 (66)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质编录基本内容 (68)
附录F(资料性附录)钻孔施工基本图表 (72)
附录G(资料性附录)坑道施工(变更)竣工通知书 (78)
附录H(资料性附录)主要采样方法与工作基本要求 (79)
附录I(资料性附录)样品制备台帐及测试结果登记表 (81)
附录J(资料性附录)样品内、外检统计计算表 (83)
附录K(资料性附录)抽水试验及涌水量预算 (92)
附录L(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 (98)
附录M(资料性附录)选矿试验产品最终指标表 (101)
附录N(资料性附录)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软件及辅助软件一览表 (102)
附录O(资料性附录)特高品位处理合理性检验 (104)
附录P(资料性附录)矿体厚度计算 (106)
附录Q(资料性附录)体积质量测试结果表 (109)
附录R(资料性附录)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 (110)
附录S(资料性附录)重大技术质量问题界定 (113)
附录T(资料性附录)勘查报告附图附表附件 (114)
参考文献 (118)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邓善德、杨强、万会、雍卫华、汪汉雨、白冶、袁琦、李剑、高利民、张明燕、张起钻、王炳铨、程世洪、吴国强、杨兵、陈正国、杨志刚、周尚国、高同德、王婉琼、修艳敏、韩再生。
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有关条款,依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结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B/T 25283-2010)等技术标准,针对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特点及地质勘查单位工作实际,在总结历年来固体矿产勘查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
为系统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全流程工作,加强矿产勘查质量管理和监督管理,特编制本规范,作为地质矿产标准体系中的通用技术标准,与相关技术标准配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