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言学读书笔记

历史语言学读书笔记
历史语言学读书笔记

历史语言学读书笔记

【篇一:徐读书笔记】

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前者着眼于方言

或亲属语言之间的横向比较,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找出同源词,清理

语音演变的规律;后者着眼于系统内部的不规则例外,特别是其中

的不规则的形态交替,从中找出语音的有规则的演变规律。

语言是一种非线性结构,线性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体现语言结

构的表层形式。这种形式容易发生变化,产生歧异,历史比较法和

内部拟测法无法反映这种歧异和变化,

“比较法既不考虑母语内部存在分歧,也不考虑亲属语言间发生共同

的变化,所以只能带领我们走很有限的一段路程”。这一论断比较确

切地说明了音系的线性理论的一些局限性。

语音的易变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性是支配语音演变的一条“纲”,结构格局的稳固性主要表现在音系的非线性结构上,因为它关注的

不是音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一个具体的音可

以受邻音的影响而发生同化、异化之类的变化,但它在音系的非线

性结构中与其他的音的关系是比较稳固的,不易发生变化,

传统语音研究三大弊病:

这些研究大致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音类音值的拟测大都着眼

于静态的“分”,而忽视动态的“变”,不大注意各个韵部在演变中

可能表现出来的关系;第二,只用“语音规律无例外”的音变方式解

释语音的演变,不注意其他音变方式的运用,因而无法解释相互呈

交叉状态的音类之间的关系,对例外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第三,

只注意谐声、诗韵这些“死”材料,满足于理论上的自圆其说,不注

意方言等“活”材料的印证,以为现代的方言及不到上古。

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就元音系统来说,主要是构型和链移式音变两

个方面(2.2.1.6),因而需要抓住音核(韵腹)展开这些方面的研究。王力上古音构拟的不合理:

1、前后不对称;

2、无法解释上古音是如何变成中古音的。其他人

的构拟或失之过繁,或是过简。解决方法:方言求证、类型学旁证。高本汉用方言求证了,但未用类型学证音系构型的存在。

这是王力的修正版。对照国际音标8个基本元音即知幽部是空格。

廖按:

由于歌部韵尾r丢失,与鱼部重合,引发前后一系列为形成对称而

发生的链式演变。歌部分前后两方向高化,三等字主要是前高化,

而一、二、四等韵字后高化。

高化原因:歌部韵尾的脱落,致使歌部与鱼部重合。主要发生在

124等字①,这时歌推鱼向高处高化,鱼部即从a 变?、o、u,一步

步高化,而后歌部的字也尾随而上。这是鱼部的推链,源动力是歌

部韵尾脱落。而从修正版的三角构型图看,幽部也是动乱策源地。

由于幽部的?孤悬一处,无对称的音素,自身能产性开也低,犹如低

压地带吸引其他字数多的高压带向自己沉降渗透。于是后高化的拉

链由此形成。所以这里既有拉链,也有推链。

战国时歌部与支部合,这是歌部的前高化,主要是三等字。到了唐

宋时期,歌部字中变到支部的字进一步地与之、脂部字合并为止摄字,完成了从a到i的前高化。这是歌部推支部的高化。

作业:请标出向熹《简明汉语史》p192各例字的韵母

①②

参向熹《简明汉语史》的p192,向氏的拟音有些乱,表示合口的用

有w/u,有用o的,太繁复了。一、二等合并了

向书有很多矛盾错漏:

1、前面p192处说是有四等的麻戈韵字,但是我把它们每个字都查

了东方网后,发现这里头的字有一等字,也有三等字,这是个别字

归等错了。2、后面近代车遮韵中,只说麻开三、戈合三,再也没有

麻四、戈四了,麻四、戈四失踪了。3、怀疑:其实p192的麻四、

戈四应当是麻三、戈三才对。则此表不当有第四等字,而三等字则

应当分列三支、三麻、三戈才对。而其他一等字的归类有待正确归类。

这是元音高化然后双元音化发生的样本。

王力拟之为*?,这不利于元音演变的解释。?复元音化为ai,(廖按:徐氏说之的*?怎么变成中古的咍*?i和近代的皆来韵ai,难以解

释。看下表)语言中很少见,而高元音的复元音化则是一种普遍性

的音变。

向氏之部演变:p165/p272

【篇二:语言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绪论中,作者提出语言学的主要任务:对一切能够得到的语言进行

描写并整理他们的历史,尽可能重建每个语系的母语;寻求在一切

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概况一切历史特殊现

象的一般规律;确定自己的界限和定义。索绪尔阐释了语言的定义

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

无关轻重的。对人类天赋的不是口头的言语活动,而是构成语言——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的机能。语言是语言

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

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

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对此,索绪尔任务,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

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

在第一编一般原则中,即:符号的任意性和能指的线条特征。同时

索绪尔还提出两个问题: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静态语言学和演化

语言学。符号不变性——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

选择的,相反,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不是自由的,而是强

制的。可变性——变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的,结

果会导致能指和所指关系的转移。语言学分为共时语

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共时规律是一般性的,但不是命令性的,它意味着规则性的原理,相反,历时事实却是强加于语言的,但没有一般的东西。总之,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

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不是同一集

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

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本书的重点集中在第二编共时语言学和第三编历史语言学。言的共

时性现象,亦即属于语言的横切面现象,而语言的历时性现象,亦

即有关语言成分的历史演化的纵断面的现象。因此,共时和历时即

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索绪尔认为:“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

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同样,共时态和历时态

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索绪尔把共时性的语言研究(作为

社会现象的语言)与历时性语言研究(作为个人现象的语言)区别开来,强调共时性研究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共时方面显然优于历时方面,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语言是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对语

言学家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他置身于历史的展望,那么他所看到的

就不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改变语言的事件。”他指出,所有与语言

静态方面相关的都是共时的,所有与演变相关的都是历时的。语言

的某一个暂时事态,即说话人使用语言时那个时候的语言状态。因

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出了他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以外

并不决定任何东西。

第四编地理语言学,阐述语言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

地理差异的复杂性,造成了几种语言在同一地点并存和文学语言和

地方话并存的现象。其原因是有:时间的分化、方言没有自然的界限、语言没有自然的界限。

作为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的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

与言语,共时观与历时观,地理语言学等概念,站在一个的新的角

度来研究语言学,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篇三:西方语言学流派2012备考重点笔记】

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第一节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1德克海姆,现代社会学创始人,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行为,不论

其是否有固定性质,对每个人都有外部制约。

索绪尔,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语言行为也有外

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2 弗洛伊德,把任何行为都看成是受一个规范系统所制约的,这些

规范系统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却无时不起着积极的作用。

语言规范在于语言规则

3 惠特尼,语言的符号性,惯例性,任意性,可变性和不变性

索绪尔评价惠特尼,为了强调语言地地道道地是一种制度,惠特尼

正确的坚持符号的任意性,这样他把语言学纳入了正确的轨道。

第二节关于比较语言学

索绪尔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正视法,回顾法

正视法就是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历史。只

审查对比每个时期文献即可。

回顾法就是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种语言并不总属于一个语言类型,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

音变和类推是促使语言变化的两大因素。

类推形式是以一种或多种其他形式为模型,按一种特定的原则而制

造出来的一种形式。音变往往产生不规则现象,而类推恰恰相反,

总是产生规则现象。

索绪尔认为,类推一方面有革新的作用,一方面又是保守力量。

第三节语言的特征

1878年以后,索绪尔基本上放弃了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因为他认为

历史语言学的基础不牢,方法主管,应暂时停止,首先明确要研究

的对象,使语言学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他在三个教程中空前

深入的探讨了语言的特征,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做了有历史意义

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分,并提出语

言学中符号学的理论。

索绪尔对语言的特征做过如下总结:1 语言是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

中界限明确的实体。它独立于个人,个人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改变它。语言很像一项社会契约,群体中的全体成员都签字同意履行。2 语言不像言语,语言可以单独研究,可以排除言语所涉及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因素,独立考察语言诸因素。 3 言语是多种

多样的,而语言是单义的。 4 语言并不玄妙,所以我们才可以研究它。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得到群体承认的、存在于大脑中的现实。

为了进一步说明语言的性质,索绪尔区分了对语言的外部研究和内

部研究。语言的因素有两种,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语言特征就属

于内部因素,语言的地理分布或方言分裂属于外部因素。

索绪尔对语言特征的独到见解还表现在对语言符号的论述上。一个

语言符号是把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不是把物和名结合起来。

索绪尔把这种结合体称为符号,把声音形象称为符号施指,把概念

称为符号受指。符号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任意性。第二特点就是符号

施指线性关系。

索绪尔利用线性关系区分了语言符号之间的两种关系,连锁关系和

联想关系。

索绪尔首先提出要描写语言。是描写还是规定语言,正是传统语法

与现代语言学的分水岭。规定性语法固然局限很大,可是描写语法

也并非最终目的,找出永恒的力量,分析出普遍的

规律,才是一门学科真正的目标。

第四节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就是研究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

段的情况,又称静态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

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又称演化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1任何时期的语言使用者只要了解当时的语言状态就

够了,演化过程不能说明一个语言符号的现在价值。2 历时语言现象并不企图改变语言系统。任何变化或修改都只是影响孤立的成分,

并不能影响整个系统。3 任何语言状态的形成都是偶然的。4 共时语

言现象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历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共时现象中,

每对形式都是对立而存在的,缺一不可;而历时不然,它们之间没

有必然联系,只表明偶然变化。

共时语言学具有普遍性,但没有强制性,语言内部并不使用什么物

理来维持其规则性;历时语言学定律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它假设

有一种什么巨大的力量强迫产生了一种结果。

第五节符号学

符号可以分为三大类:图象符号,标志符号,真正符号。这三类符

号的施指和受指关系不同,肖像考与本人的相像程度。标志符号中,施指和受指是因果关系:烟意味着火。在真正符号中,施指和受指

是任意的,惯例性的

符号学研究一下几种不同情况:

1 直接用于交际的任意性符号。语言,信号灯,数学符号,路标等

2 有几种符号也用于交际,但其形式模棱两可,难以立界。如身距学,研究各种身体姿势,谈话时的距离等,它们都具有符号性质,

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是这类符号的潜在原则是什么很难讲清楚。

3 有些社会习惯不用于交际,其实也传递信息,并且也完全代码化了。如各种仪式礼节。

第六节索绪尔的影响

索绪尔的历史影响有两方面:

1 他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明确了语言的本质,规定了语

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

2 索绪尔做了几个主要区分:语言与言语,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连锁关系与选择关系。

第五章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第一节结构——功能语言观

它们的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可称作结构功能语言观。布拉格学派观点:1 重视历时语言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共时语言学的

首要地位。共时语言学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2 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万个孤立现象的汇合。3 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4 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合适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

学派的根本区别。

根据语言是开放的、动态的符号系统这一概念,布拉格学派提出标

准语言的语体划分原则。语体是一种独立现象,存在于言语行为之中,不像语言组成成分那样潜在于语言结构中。对标准语言的语体

划分也体现了语言的灵活稳定性。灵活反应了语言的动态特征,稳

定性反应了语言的系统性。

早在30年代,马泰休斯就修改了主语谓语的提法,提出“主位”和“述位”的观点。主位是已知事实或公认事实,所以不增加句子的信

息量。述位包含了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

句子功能前景,就是从功能角度去分析句子,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

自传达多少信息。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力来表示。

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和描写主义语言学的特点:1 实用性。这是因为他们

的研究是为了了解当时的实际问题,需要调查和分析的语言太多,

无暇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2 科学性。他们要准确记录各种语言,就

必须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调查分析方法。

美国语言学上的代表人物是博厄斯、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

博厄斯论述了描写语言学的框架,认为这种描写分三部分:语言的

语音;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

关于语音,博厄斯已经注意到语言的系统性。那些认为原始语言的

音不清楚的人应该知道,不是音本身模糊,而是分析者往往用自己

的语言中的音去衡量别的语言中的音,那当然无法识别。

每种语言有自己的语法系统,不能把自己的语言形式强加给其他语言,应该研究它们的特殊形式和表达思想的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

主要取决于各种文化的不同注意方面。

每种语言都有内容词和没有独立意义的关系词。语言学家的重要任

务是分析各种语言的特殊语法范畴。欧洲语法学家总认为自己的语

言的语法范畴适用于一切语言,实际上这是荒谬的。描写一种语言,首先要描写其词素必须表达的东西,问不是可能表达的东西。这是

对传统语法理论的批评,即它不应该把印欧语的语法范畴强加给其

他语言。由于语言的词素结构本身不同,所区分的语法范畴不同,

附加给句子的意义也不相同。

博厄斯并没有留下很高深的理论,但是他的基本观点和考查、描写

语言的方法,早就了一代语言学家,并影响到几代语言学家。他奠

定了美国的描写主义语言学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就深受博

厄斯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发展了美国的语言学理论。

第二节萨丕尔和《语言论》

语言定义:语言是一种结构,是思维的框架。我们要研究的正是这

种抽象的语言,而不是世界说出的话语。各种语言在词汇数量和分

类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语言的基本框架(毫不含糊的语音系统、声音与意义的具体结合、表达各种关系的形式手段),在各种语言

中都已发展的十分完善。

语言成分:词是活的语言中的实际存在单位,是表达理解之后的经验、历史和艺术的单位。所谓语法,只不过是一种经过概括的感觉:类似的概念和关系可用类似的形式表达出来。语音:音位是有功能

意义的单位,在某语言的语音结构中形成严格的模式。

语言形式:在他看来,研究语言形式必须注意两点:语言表达的基

本概念和表达这些概念的形式手段。萨丕尔在《论语言》中提出六

种最常见的语法过程:1语序2 组合 3 加词缀 4 词根内部变化5词

根的全部重复或部分重复 6 重音区别

语言结构的分类:萨丕尔说,如果以语言的形式为出发点,也可以

把语言分成孤立语、前缀语、后缀语、象征语或分析成分析语、综

合语和多式综合语,都不能令

人满意。因此萨丕尔建议按照语言使用的概念来分,先把概念分四种:基本概念,派生概念,混合关系概念,关系概念。1表达第一第

四种概念是简单纯关系语言,2表达一二四种概念是复杂纯关系语言,3表达一三种概念是简单混合关系语言,4表达一二三种概念是复杂

混合关系语言

语言的变化规律:萨丕尔以whom did you see为例,是为了说明

语言变化中的三种趋势,1消除主语形式和宾语形式的区别,2 用词

在句中的固定位置来表达词之间的句法关系,3 减少词的变体或派生,使词与概念的关系呈现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

萨丕尔说,语音变化有三种力量,一是沿着特定方向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对他的性质了解甚少,二是有一种调整倾向,以保持或恢复基

本语言模式。三是一种保守势力,以避免发展总趋势给字形带来过

大的变化。

第三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

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

析也不相同。

他在《论语言》中讲到,语言与民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语言与

文化之间有平行关系;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但我们不能从语

言形式中推导一种文化对客观环境的态度,文化与语言的联系主要

反映在词汇上。所谓的客观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在社团的语言习

惯上。没有任何两种语言十分相似,可以认为他们表达同样的社会

现实。不同社会的人生活于不同的世界。

沃尔夫1940年在《科学与语言学》中,全面的阐述了他对语言的

看法。首先,他认为语法已经成为人类的背景现象或背景知识。所

谓背景现象就是人们视为当然、意识不到的东西。背景性的语言系

统(语法),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再现工具,而且是思想的塑

造者,是一个人思想活动的大纲和指南,被用来分析自己的种种印象、综合大脑中的一切东西。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而是某种语法的一部分。语法不同,形成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区别

很大,有的区别甚微。

“世界上的观察者对于宇宙的同一外貌并不能得到相同的材料,除非

他们的语言背景相似或能用某种方法校正。”可以看到,沃尔夫发展

了萨丕尔的观点,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得更加绝对化。

除了词汇外,语言中还有更重要的差别。两种语言中人的理论系统

有根本差别。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对思维、行动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确实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不能说,人的思维和行动受着语言的残酷

限制,而不能冲破语言的束缚,只能做语言的囚犯。霍克特说,语

言的差别不在于它们能够表达什么,而在于表达那些东西比较容易。科学证明,任何语言中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可以被其他语言所理解。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现在绝大

部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与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之间没有一对一

的关系。哲学家说,不要过于重视那些概念和语言的框架,不然它

会变成一所概念的牢房。

语言对人的思维的限制是存在的,但人类克服这种局限性的能力也

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如此,萨丕尔和沃尔夫的功绩还是得到了语言

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承认。他们的假说使人们更深刻地感觉到语言与

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语言对思维

的影响。

第四节布龙菲尔德和行为主义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严格地讲,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语言理论,只是在新语

法学派和索绪尔的影响下发展了博厄斯的理论。不同的是,布龙菲

尔德受到了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论来

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刺激反应过程,第一原则,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

人去做出反应,第二原则,劳动分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第三原则,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做了桥梁。从中布龙菲尔德提出

了著名的公式:s——r??s——r,这里s指外部实际刺激,r指语言

的代替性反应,s指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

布龙菲尔德学派有严格的调查方法和描写方法:不带个人色彩,准

确严谨,不做观察素材以外的任何概括,采用归纳法。

行为主义局限性:1 它把直觉排除在素材之外,这就大大限制了材

料范围;2 它使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无法解释

人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3 归纳法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排除演绎法,在获得足够证据之后,进行合理的演绎和推论是必要的。4 极端行为主义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没有根本区别。

在意义问题上,布龙菲尔德表现出行为主义。认为,要是研究清楚

说话人的情境和听话人的

反应,那便相当于人类知识的总和。要想说出词的确切意义,就要

对物体、状态、过程等给以全面的科学的描写。

无论如何,在美国描写语言中,由于着重对所调查的语言进行形式

和结构上的描写,意义的研究始终不处于重要地位。从历史角度看,这是对传统语法过于强调逻辑和意义的一种反动,但又构成了描写

语言学的致命弱点。

布龙菲尔德坚信语言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他们认为,在描写一种语

言之前,不应该对其性质有任何设想。这种研究一定是归纳性的,

而不是猜测性的。英国语言学家桑普森说,对描写语言注意来说,

真正的语言理论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语言理论。这个时期的美国语

言学没有留下很多的理论阐述,但对许多语言的调查和描写成了语

言学的宝贵财富。

听说教学法就是在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的。这种教学法的五

条原则,体现了布龙菲尔德的思想:1语言是口语,不是文字 2 语言是一种习惯 3 教语言是教人学习语言而不是认识语言 4 一种语言就

是本族语者所说的话,而不是别人规定应该怎样说的话,5 语言是各不相同的

第五节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

布龙菲尔德说,研究语言的声音时,可以不去过问它的意义,这叫

实验语音学。研究具有意义的语音就叫音位学。

布龙菲尔德把音位分为三种:简单基本音位,复合音位,次要音位

关于语法形式,布龙菲尔德首先区分了自由形式和粘附形式,不能

独立使用的叫粘附形式,—ing,能单独使用的叫自由形式。

有些语言形式与另一些语言形式在语音和语义上部分相同,这叫复

合形式。playing和dancing 只出现在个别复合形式中的组成成分

叫独特组成成分。cranberry中的cran—

凡是与其他形式没有语音和语义上的相同之处的形式都叫词素。

布龙菲尔德认为词素的意义不是语言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语言是一

个符号系统,包括去多小符号单位,符号所代表的是客观世界的一

部分,如dog,fox的意义,应由动物学家去规定。布龙菲尔德反

对传统语法把词分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主张用形式类这个概念。他认为形式类应依其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来区分。

《语言论》的后半部讨论了历史语言学中的重大问题。布龙菲尔德

指出,比较语言学中的谱系树形图有两大缺点,因为“这种树形图等

于认为,第一,源语言社团在语言方面是完全一致的,第二,这个

源语社团突然之间就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界限分明的语言社团”

1 语音变化实际上是口腔运动习惯发生的变化。语音变化的总的趋

势是简化口腔运动。2 类推变化,就是根据其他形式的变化规律类推

另一个形式变化。3 语义变化,只改变词汇意义,不改变形式的语法

功能的变化叫语义变化。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最后一章谈到语言学的应用,并对传统语

法提出批评,他首先指出,18、19世界的语法学家大都是规定性的,宣布某些变异的“不正确的”或不好的英语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一切变异都是地道的英语。他指出传统语法是假语法教条,企图用

哲学概念来规定语言范畴。在教学中,他把文字形式放在不适当的

地位。他认为应该先教发音,在看文字形式。他认为,学外语就是

要大量操练,不断重复,用实物教学,注意运用情景。他反对讲解与语法理论;传统的方法既不经济又给学生造成混乱。

第七章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中发现,有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儿童听到的话语并不都是标准的,相当一部分是不标准、不合乎语法的。但儿童学到的是标准的语言。他认为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比如说是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机制当然是假说。因为还不能用解剖的方法来证明它的存在。根据以上情况,乔姆斯基推理说,人脑的厨师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

财务管理读书笔记

高级财务管理读书笔记 《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问题研究》读书笔记作者刘枫在“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规模合并浪潮”这一背景下就全球对会计信息量需求越来越大这一问题通过文章中以我国现行的合并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来系统分析我国合并会计准则现存的不足。其中,重点对我国合并会计准则中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合并会计准则现有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从而促使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更有利于合并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高效的经济决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读书笔记作者在次贷危机以后,由于粗放经营、产业纽带疏松、监控机制不健全、应对国际风险能力较差等等,制约了我过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寻找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更加精确地定位企业集团的概念,以区别于集团公司,母子公司,总公司分公司,然后引出企业集团的法律性等特征,阐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如领导体制以及制度制定等。特别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进一步展开讨论为什么要采用集权制进行管理。明确地阐明了我国目前的企业集团现状,以及互联网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组建的重要性,同时分析新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面临的问题,探讨种种问题的成因,最终研究出得出一系列相对合理的建议以帮助我国各类企业集团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浅析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读书笔记 作者黄杰灵以小企业的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系列发展瓶颈诸如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缺乏先进管理技术,缺乏国际财务管理经验等为背景,研究中小企业如何改进国际贸易中的财务 管理问题。作者通过分析一系列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案例,发现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会计基础工作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 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 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 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 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 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 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 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 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 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 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 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 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 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 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 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 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 《悲惨世界》的上、中、下三本,加起来有1100多页,不过看完了同样也很有成就感,让我有点困惑的是书名怎么是“悲惨世界”,主人公是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拿破仑战争前后十几年),年轻时候的经历有些凄苦,出狱之后的蜕变,和老年的生活,总之我个人感觉用“悲惨”有点…,但我也说不上来用什么词更好。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悲惨世界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这个可怜的人把身子转向听众与法官,面孔上那种微笑,当时在场目击的人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不舒服。那是胜利的笑容,也是无望的笑容。“现在你们知道了,我才是让阿让。”他说。 “我不想再扰乱法庭了,”冉阿让接着说道,“既然不抓我,那我可以走了,我还需要去做好几件事。检察官先生知道我是什么人,也知道我要去哪里,他每时每刻都可以让人来抓我。” 他向门口走过去,谁也没又说一句话,谁都没有伸出胳膊阻拦,大家都向两边分开。那时,他好像具有某种神威,逼迫群众在一个人跟前后退,都闪到两边。他缓缓地穿过人群。到后来一直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推开的门,可是有一点是毫不怀疑的,他走到门前的时候,门已经开了。他到了门

口,又会转过身说道: “检察官先生,我等待您的处理。” 随后,他又对众人说:“你们每一个人,你们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认为我值得可怜,是不是?上帝呀!我一想起自己刚才险些做出的事,就觉得自己值得钦佩。但是,我希望不曾发生过这些事。” 他走出去,又有个人将门关上了,像方才打开一般;要知道,作风正派的人,坚信在群众里肯定能找到愿意为他服务的人。 还没有一个钟头,陪审团就宣布撤除对尚马蒂厄的一切控告,并且立刻释放,尚马蒂厄走了,他感到莫名其妙,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疯子,一点儿也不理解所见到的场景。 马德兰的视线与沙威的视线相触时,沙威纹丝不动,他没有走近,可是他立即变得非常凶残了。他的任何感情方面,都比不上得意之情显得更骇人。魔鬼重新找到它要投进地狱的人,就是那个样子。他坚信肯定能逮住冉阿让,心情就完全显在面孔上了。 我们感到非常可惜,无法掩盖这样的一个情况,只因为“他做过苦役犯”这句话,差不多所有人都将他丢弃了。他所做过的一切善举,还不到两个钟头就会被人全部忘记,而他只是一个“苦役犯”了。 (此时马德兰藏了起来,修女堵住沙威)这位森普利斯修

《组织行为学》讲义

三钢集团后备干部培训《组织行为学》讲义 主讲: 参考教材:《组织行为学》MBA系列教材傅永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行为学案例与练习》傅永刚编辑(自印讲义) 引言――课程介绍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介绍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原则及方法,重点是各项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提升管理人的能力,掌握管理人的相关学科的内容。 2.《组织行为学》在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工商管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图 项目管理技术经济 企业战略 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 国际贸易 会计学 财务管理 HR管理 经济法物料管理 MIS 信息管理 管理沟通运筹学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 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变革趋势

由“菜单式”走向“整合式”,打破课程间的孤立,强调知识间的关联。 加大管理技能课的比例,提倡互动式教学。 增设管理专题讲座,实践人士走上讲台。 3.教学方法与策略: 传统讲授——互动式教学 案例教学+模拟练习+分组讨论+记日记 案例(Case)——采用文字声像等媒介给出的一段/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或个案)。案例的核心特征——真实性+包含有管理问题。 课程内容 专题1、管理与管理者 专题2、个体特征与行为管理 专题3、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专题4、管理中的群体行为 专题5、如何有效决策 专题6、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专题7、领导与组织变革 专题一、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实现目标(把事情办成)。 附:让下属完成目标的基本条件与过程 1.你明确知道事情的性质和特点; 2.你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 3.你能与这个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4.这个人能尽心尽力地去办事情; 5.在过程中,你能给予有效的指导、支持; 6.对事情的结果给予明确的评价; 7.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 二、管理的价值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3篇 《人生智慧管理》一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用多角度思维的重要性。我想,如何将这一概念运用在工作中,同样会产生释疑解惑、 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效果。 在基层工作多年,我有一种感悟。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一个成长跳板,你的工作热情不会超过3年,因为多数人很难在3年内成功跳槽;如果把工作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你的工作积极性不超过5年,因为你的收入始终无法跑赢你的支出。 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个人升迁、平步青云的平台,你的拼搏精神很难持续10年,因为多数人受制度的束缚,要么遇到了职业的“天花板”,要么在“独木桥”上被挤了下去。如果你的初心基于此,结 果往往是走不远、即使走得远,也走的非常累。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工作当作一种兴趣和乐趣,就像喜欢唱歌、运动、逛街等爱好一样,要我工作变为我要工作,被动工 作变为主动工作;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在辛苦劳作中感受快乐;因 为我爱好,所以在无数付出后不图回报;因为我愿意,所以我对成 功失败无怨无悔;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我们唯有保持这样的初心,方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敬畏工作、珍惜工作、喜欢工作、享受工作。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我阅读了《危机管理》这本书。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拓宽视野、更新了观念、改善了心智。 危机对于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人都是普遍存在,这是由于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引起的,当原来的制度、规则不能适应 变化时,危机就产生了。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只有时刻不忘 学习,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

质,汇集力量,定位目标准确,才能适应社会、知识的变化,为教 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会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机会能改变人的命运。人一辈子只有 7次机会,两次机会之间相隔大约7年,大概25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在这50年 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中间只剩下5次了,这5次机会里面又有两次 一不小心给错过了,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如果什么时间你抓住了一次机会,或是什么时候一位贵人给了你一次机会,这定是终生难忘的。同样的道理,在人的一生之中,真 正对自身具有重大意义的学习机会也是不多得的。 而我,则在当下抓住了学习的机会。 《危机管理》一书详细描写了优秀的公司是如何防范危机的发生。首先说到“预见”的重要性,只有成功的了解到自己所在公司后集 体的不足,及时发现并改正,才能防止一系列危机的`发生,一些比 较容易防范的危机一定要提前发现,例如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对公 司影响不好的负面报道或传闻、密切关注某些在公司销售总额上占 很大比例的客户、按时的交税和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还有防范经济 抵制和罢工的发生等等,这些危机的发生至关重要! 第三章是重点,说的是“善管理,化解危机”。书中说,化解危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善管理,可以说,找成公司危机与衰退的所 有原因都与管理不善有关,管理不善是许多公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为管理不善,会引起公司内部失控或协调机制不灵,会造成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下降,会导致员工 生产积极性的降低,会造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反应迟钝,从而使公 司陷入危机。公司只有改善管理才能摆脱危机。 由于必须靠改善管理才能摆脱危机,所以很多公司就靠更换CEO 开化解危机,公司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领导人,对公司经营的 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的领导人的能力够,或过于保守, 或任人唯亲,是很多公司衰退的根源。领导人的更换,能改变公司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读书笔记

枣市中心小学王艳 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一问一世界》XX字的读书笔记

《一问一世界》XX字的读书笔记201x年是杨澜入行20年,也是《杨澜访谈录》10周年的纪念,这样的“XX”,对杨澜来说,实在是美丽的巧合。杨澜说:“201x年也好,20 年也好,在人生中不长也不短。回头一看,其实一直在匆匆忙忙地赶路,顾不上停下来。借这个机会我停下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再望望前面的天空。”她的这个“停下来”,就催生了《一问一世界》。这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展现了她非同寻常的媒体生涯;读者从中也可以看到杨澜20年来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以及她对世界的处置方式和价值观。 在《一问一世界》中,杨澜对自己20年的媒体人生进行了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杨澜在序言中强调:“出现在本书中的六个问题是从一万多个问题中挑选出来的,它们基本涵盖了《杨澜访谈录》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女界、体育、艺术等。我希望经由这一个个问题,串联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采访,亦希望以这些人物的谈话去接近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 在千万里、千百遍的“问”里,杨澜对世界、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她说,在采访了500多位精英人士后,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有了质疑:到底什么算成功?更成功又怎样?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征”?为了“成功”,

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的渴望;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人,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拥抱?生在这个追求成功的年代,许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成功的意义何在。那么到底何为成功?杨澜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说自己曾收到一个短信,“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在“问”的世界里,杨澜提出了自己对幸福、挫折的理解。她说,我相信幸福要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追求和给予幸福的力量。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请不要让我取舍。她说,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努力奋斗,而且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你经历过很大的欢喜,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你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人生于世,谁没有追求,谁不希望成功、祈求幸福?但何为幸福,幸福与成功有何关系,幸福的感受如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每一“问”中,杨澜发现别样的世界,引发更新的思考。 20年过去了,杨澜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她用自己的

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公司于20xx年9月对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汇总,对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切实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努力做好会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是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1、依法建账,遵守记账规则设置会计账册是记录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等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单位从设立就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遵守记账规则,则是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并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制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

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在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绳,认真做好会计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按照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4、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 《会计法》在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赋予了财政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权,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监督各单位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监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促进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诺基亚:"危机是改进的机遇"

小学语文读书笔记3篇

小学语文读书笔记3篇 本文目录小学语文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笔记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一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二 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窦桂梅老师写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光看名就很吸引我,就迫不及待地到书店去找这本

世界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导语: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多,铜与锡来自何处?走笔至此,想起一个中国城市,名叫无锡,市内还有一山,名叫锡山,这是很有意思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世界史读书笔记文章,仅供参考! 世界史读书笔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阅读了《失落的国度》这本书。西琴这部《失落的国度》,探讨的主要是印第安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之间关系。他认为美洲的文明仍然只是苏美尔文明在美洲的一个分支,同样是由阿努纳奇人建立的。他非常精确地将阿努纳奇人到达美洲的时间定在了公元前3113年,这是玛雅最后一个纪元开始的时间。这些来自中东蓄须人来到这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是挖矿,一个是金矿,一个是锡矿。前者用于解救尼比鲁星的生态危机,这也是阿努们来到地球的主要目标;后者则用于制造青铜器。其实人类采用青铜本身就是件很奇怪的事,在不知金属冶炼为何物之时,竟能掌握复杂的青铜冶炼工艺,且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真是够神奇的。人类对于工具的采用,一般先是从简单的、容易得到的、不脱离自然形态的物件开始,像青铜这样如此复杂,需要融化两种金属,还得按照一定比例的合金,人类会进行长久的探索才能得到。人类却尚在蒙昧时期,刚从石器时代进入金融时代,就得到如此坚硬

的合金,如无外力的帮助,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多,铜与锡来自何处?走笔至此,想起一个中国城市,名叫无锡,市内还有一山,名叫锡山,这是很有意思的。无锡何以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此地本产锡,一直开采到汉代,锡矿枯竭,是称无锡。无论如何,无锡与锡有关是基本可以定论的,且现在无锡确已无锡。难道此处之锡都用作制作青铜去了吗?中国还有一处盛产锡,那就是云南的个旧,现在仍然还在产。吊诡的是,此两处皆非中国青铜文化的中心,而是处于边缘地带,作为青铜文化中心的中原,则并不产铜与锡。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这些矿石是如何运至中原的?想想当时的运输条件,真是个艰巨的工程。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过,如果有人做一点研究,会取得很有趣的成果的。 回过头来再说《失落的国度》。书中还有一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美洲的巨石文化,随处可见的石制建筑,很是让人惊叹。特别是在蒂华纳科,这座位于的的喀喀湖边的神秘高原之城,巨大而坚硬的石头像豆腐一样,被人任意地切割,砌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堪称鬼斧神工。即使以现今的技术,亦不一定能达成。那么数千年前的印第安人,是以何种手段做到的呢?总不会像现在一些研究者认为的,也如埃及金字塔那样,是由数以十万计的平民,以肩挑背扛的方式,一点一点地砌成的吧?其实,类似的奇迹在美洲这块神秘的大陆

《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管理书籍读后感讲解学习

管理书籍读后感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 一、《如何进行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读后感 本书通过事例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在我看来,经营和管理这两个问题是独立的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对员工工作的一个指引,和茫茫海上的灯塔的地位相当,睿智的企业创始人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结合企业的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经后来的管理者升华而成形成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对其坚决执行,从而成就了成功的企业. 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文化的重要 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和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我看来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比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要,首先是企业文化指导员工做人、做事,同时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才能够将企业文化深刻的贯彻和执行,其中的执行是最重要的问题,执行力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二、制订标准的、细化的管理制度 书中提到制订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我看来是阐述了制订标准化、细化的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在对待经营和管理上的思路不一样,现只谈对管理制度的制订,首先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利益的情况下,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制订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忌严管、卡、压,出发点可以是总结目前的管理制度,针对不足提出改进,长处加以发扬,达到让员工直觉

遵守、执行,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员工的自制能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企业的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员工自制与企业控制之间的最佳平衡。 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要不断改进、创新;同时要细化,制度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了解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切实制订后达到指导、规范员工的工作的作用 三、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工作中的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四、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制订了就要坚决执行 如何评价执行的效果就要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要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做到对事不对人,首先就要做到责任明确、切实实行责任制度,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责任首先从领导追究起。 五、评价反馈和奖惩制度 评价反馈也就是把收集的资料与标准进行对比,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然后反馈给评价对象,也就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的过程,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继续发扬长处;针对反馈的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制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员工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态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是要注意奖惩的尺度,是以纠正员工的缺点为目的。

《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导读: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

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精品】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一问一世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些日子终于把妮子学姐的《一问一世界》看完了,由于自己一直很懒惰,经常性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式的学习,导致对很多学科知识真的不够透彻,以后要像杨晓哲学习,看完一本书,必须要总结。这个好习惯,慢慢养成。一直都很欣赏杨澜,对于这本书,发表下个人看法,初略浅谈,如果有误,还望海涵。 对于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在这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 0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传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以及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20年的媒体生活。 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一个好妻子,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媳妇,还是孩子的好妈妈。我欣赏,欣赏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时把家庭经营得如此温馨和谐,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同时还的中国公益慈善大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为主题的卫星的同时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这一系列的头衔,不得不说,她很厉害,很优秀,以至于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总共包括六个问题,他们基本涵盖了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娱乐,女界,体育,这一个个问题,串联着深刻的印象,成为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一直都觉得,交际也是一门艺术,谈吐更是这门艺术的灵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告诉给更多人,这需要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内化以及睿智的判断与选择,好比教育,更像教师,这引起的的一个反思,如何做个有特色的老师?如何在保持自己个性风格的同时又能兼顾到学习对你的热爱与尊敬?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像陈鹤琴老先生说的“活教育”一样引出来?特别是西部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国家及领导又如何出谋划策做到东西部统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师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们应该思考,学习,更应该行动。 一直在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类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似乎一直在发问。有时候,人的好奇心,无药可救。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最后,留下了一个问题,值得自己思考: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我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一问一世界》作者杨澜、朱冰。初读之下,我认为是一本值得读的书,由于周末刚买,书还没读完,先谈此书外观设计。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 组织变革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一、变革的动力 1.《财富》杂志认为,下列趋势被认为是提前多年已对组织发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课本P.299——300页:组织变革的动力 2.主要的变革动力 (1)全球化:组织面临空前规模的全球竞争。全球化的意思是说世界经济的主要玩家是跨国或多国公司。它们的出现给国内公司压力,促使国内公司去全球化和重新设计运作方式。全球市场现在对于大多数产品都存在。公司为了有效竞争,必须经常改变其文化、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复苏; ●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出现,如韩国、台湾和新加坡;

●东欧和前苏联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也是如此; (2)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组织面临的第二种变化来自于精密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网络、远距离通信系统合遥控装置。信息技术对单个个体、团体和组织有着深远影响。 (3)劳动力的性质变化:除了应付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外,组织必须从不断改变的劳动力市场吸纳员工,劳动力的需求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二、变革阻力 ①在对个体和组织行为的研究中发现,组织和成员抵制变革; ②对变革的抵制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 ③变革阻力不一定以标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阻力可以是公开的、潜在的、直接的和延后的。 1.个体阻力 2.组织阻力

三、克服阻力理解员工 沟通 员工参与 促进与支持谈判 操纵和收买强制

第二节组织变革模型 一、卢因的三步模型 解冻行动重新冻结 1.解冻unfreezing:克服个体阻力和群体从众的压力,打破现状的平衡状态,必须先要“解冻”。 推动力driving forces:增加脱离现状的直接行为; 抑制力 restraining forces:减少维持现有平衡的活动,以达到阻碍作用。 两种方法的结合。 2.行动阶段movement:组织、部门或个人的行为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3.重新冻结阶段refreezing:一旦变革付诸实施,要想成功,还需要重新冻结新形势,使它长久保持下来。 案例: 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管理层决定重组它在美国西部的三家分公司,这三家公司的办公总部分别设在西雅图、旧金山和洛杉矶。公司决定把三个合并成为一个,总部设在旧金山。这次重组意味着150多名员工需要调动工作,取消一些重复性的管理职位,建立一个新的指挥系统。不难想象,这样的重要举措难以保密,在正式决定宣布前的几个月里早已是谣言四起。这一决策本身是由纽约的经营总部单方制定的,受其影响的人们无处申诉自己的理由。在西雅图或洛杉矶的员工可能不喜欢这项决定以及其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搬迁到另一座城市、孩子们要离开学校、要结交新朋友与新同事、要接受新任务分配等等,而他们唯一的办法只有辞职,事实上,有不到10%的人这么做了。 石油公司的管理层预见到了员工会抵制这项合并决定,为了克服阻力,他们运用正面措施来激励员工接受变革。例如,给接受搬迁的员工提高工资;由公司支付数量可观的搬家费;提供低成本的抵押资金让员工在旧金山购买新住房。当然,企业也通过解除抑制力的办法来解冻现状。例如,可以对员工进行个别咨询、倾听和澄清每一个员工的关注和担忧。我们假定大多数恐惧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咨询顾问可以使员工确信没有什么可怕的,并且通过有力的证据向他们表明,阻碍变革是毫无道理的。 当变革实施之后,石油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把暂时的动力系统地转化为持久的动力来达到这个目标。例如,管理层使上调的工资固定下来,正式的规章制度也加以修正并巩固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群体自身的规范也逐渐发展起来,维持这种新的平衡。 二、行动调查模型 1.行动研究:它首先系统地分析信息,然后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变革行为。它的重要性在于为推行有计划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2.行动研究中包括五个阶段:诊断、分析、反馈、行动和评价。 (1)在行动研究中,变革推动者通常是外部顾问,他们从组织成员那里收集变革所需要的信息,这种诊断类似于医生了解病人所得的病。在行动研究中,变革的推动者提出问题,与员工面谈,翻阅各种记录,并倾听员工关注的问题。(2)分析:人们认为哪些问题最关键?这些问题以什么形式出现?变革推动者把有关信息综合成这样几个方面:人们关心的问题、问题的范围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动。

读管理类书籍有感800字5篇

读管理类书籍有感800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1 今天看了一本张应杭写的《东方管理智慧》一书,颇有一些感悟,书中讲述了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代表的东方企业管理模式,以此来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不足,简而言之,儒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人而体现的“德治”,道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事而体现的“无为”,佛家的管理主要体现人格修炼方面“空灵”的境界。 西方的哲学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东方哲学是孔孟的“仁道”,注重亲和力,通过仁者的德行去征服别人。我个人觉得,东西方的哲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西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东方企业追求“见利思义”。 东方传统是尚俭、制欲,知足常乐,将欲望降低到最小程度,以俭养身,在企业管理上不主张用奖金去刺激员工,而是培养人的忠诚。西方则比较倾向于张扬个人的欲望。庄子有一句名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说,一个人对欲望如果过分执着,他的智慧就没有了。 东方企业讲究“以和为贵”,这里的“和”不仅是管理境界,更是管理艺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管理者要有包容力,要体现“和”的境界和德行,进行人性化管理,实现真正的“和谐”,而不是以“和谐”为名,打击异己,独断专行,甚至将“和谐”一次

转变为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才是最大的不和谐。 东方的哲学要求个人需要懂得为整体的共同利益而放弃个人的利益,所谓的共同利益,必须是真实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 做企业管理要有心量,要学会虚心容人,有包容力,能有心量包容各种人,比如欣赏自己的人、挑自己刺的人、对自己冷嘲热讽的人,如此等等。这种心量,不仅是德行,有时候还是一种成就事业的智慧。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企业管理者、经理、主管等都值得一看,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有一定作用。 我个人觉得,贯彻中国传统儒家管理思想最好的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而贯彻西方管理哲学的是美国、中国等国家。中国企业的现状就是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早期西方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赚钱可以完全不受道德约束,即使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毫无内疚感,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竟然可以往婴儿奶粉中参入化工产品,只有在早期的资本主义时期才有这种案例出现。中国企业现在急需的是补一补东方儒家思想的课,以日为师,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例如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按工龄增加工资)、注重精神激励等等,其实早期的中国国有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都转为西方的管理模式,员工跳槽频繁,企业以奖金激励员工,解雇员工如家常便饭等等,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被西方个人主义思想所垄断,要想学习日本经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