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专题
专题九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统编版)

方法点拨
如何判断试题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材料突出整体和部分相互促进,一般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 证关系。 (2)材料突出单一因素的变化对整体的促进乃至决定作用,或 个体共同努力促进整体发展,一般考查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3)材料突出个体发展依赖于整体的发展,一般考查整体对部 分的作用。
核心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角度
原理
方法论
强调 整体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 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 响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 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 想效果
强调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 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多样性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方法点拨
关于量变、质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 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 (2)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4)认为“先有量变,后有质变”的观点是错误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 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并 不是截然分开的。 (5)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
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 “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这启示我们 (
B.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联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 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 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
3.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不同
主要矛盾
前提 不同 作用 不同 方法 论 关键 词
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同一矛盾的矛盾双方中 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决定 作用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抓主流
[例2] 唐代韩愈认为,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 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 ,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 就读“薄”了。这表明读书要( )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做到解放思想 D.坚持实事求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系统优化方法的掌握 与运用。韩愈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强调把握各部 分的内在逻辑,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是对系 统优化方法的运用,A项正确。 [答案] A
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不能认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
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如果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 整体功能的发挥。
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 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 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哲学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因此A项 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 因此B项说法错误。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因此C项说法错误。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 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说明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选D项。 答案:D
专题五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战场厮杀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市场竞争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与事物稳定性相联系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与事物变动性相联系
注意不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绝对的对立起来,绝对的对立和绝对 的同一都是不正确的。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第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 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 吸引和排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太阳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第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 物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第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 物不断发展
共性的人 分类标准 个性的人 职业 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护士…… 年龄 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国籍 民族 时代 肤色 体形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 汉族、回族、壮族、苗族、蒙古族…… 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胖人、瘦人、高个、矮个……
人
性质 姓别 生理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 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 原则立场是“力争和 平解决,但绝不承诺 放弃使用武力”。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克隆过程
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
男性------女性
2008年3月美国女子变性后人工授精替妻子怀孕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 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专题十五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 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对立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 化的。
④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例 4】 (2017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人们常用反 式脂肪酸来改善食品的外观、口味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又与肥胖症 和心脏病的形成有关。这说明( )
答案:D
2.(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双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 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 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 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 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在不同的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B.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C.社会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要自觉把人们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 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 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 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
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方法论】:(1)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抓住主流;(2)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 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 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
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把握事物的主流;(重点论)
(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和不忽视支流。(两点论)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①发展的概念 ②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③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抓主流”“把握本 关键 “重点”“中心”“关 质”“识大局”“主 词 键”“突破口” 重中之重 体”“优势”“九个指头”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三、归纳提升
创新的理论根据
唯物辩证法---思辨与实证的统一专题三解答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人不能两次踏 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对于事物
运动源泉和动力的天才
猜测:“互相排斥的东
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
赫拉克利特
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70年
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如季节交替永无休止
生 命 的 运 动
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学生的过度解读
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 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 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 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把老师 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 对主义的诡辩论。如果没有相对静止,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 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 界将成为混沌一团。
那人想了想,道:“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便 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时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你真是 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一个 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怀疑,质疑,否定,批判,是一切学 问、知识的前提!
苏格拉底把古代“辩证法”从主观的、感觉 式的运用中解脱出来,成为理性的哲学思维方法。 他在对话中揭露矛盾,不是为了加强自己论证的 力量而战胜对方,而是要通过矛盾的揭露而找出 “一致同意的论点”,并以此为基点提出“原则 性问题”,再去发现新的矛盾,一步步向前推进, 最后达到永恒的真理。
我自知,我无知
苏格拉底闻讯大惊,认为不可能,为了反驳神谕, 访问了雅典城内以智慧著称的人,包括政客、诗人、 手工艺人。结果发现,这些人都凭借自己的专长而自 以为是,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很无知。
于是他明白了:同样是无知,他们以不知为知,我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在这一点上我的确比他们智慧。 由此进一步悟到,神谕的意思其实是说:真正的智慧 是属于神的,人的智慧微不足道,在人之中,唯有像 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才是智慧的。苏格拉 底只想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 智慧的起点。
唯物辩证法知识专题

唯物辩证法知识专题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的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的问题: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专题四----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_

专题四----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③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①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材料分析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材料分析③方法论: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材料分析6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①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A相互排斥。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
——材料分析B相互依存。
——材料分析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
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材料分析③方法论:抓主流,不能忽视支流。
——材料分析7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材料分析②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材料分析③“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常用知识组合】矛盾分析方法(有关矛盾的知识;矛盾的观点)矛盾概念——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概念——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经典例题回顾【例一】上次月考后,我对自己成绩很不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三点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 终是不可分割的;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既 指事物内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 之间这种关系;
③哲学上的矛盾和思维矛盾不 可混为一谈。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矛盾的普遍性(P89—P91)
(2)矛盾的客观性(P91)
(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人类认识秩序来看,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把普遍性 与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遵循“……”的认识秩序,从而正 确认识事物。 从工作方法来看,有助于我们学会……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来看,有助于我们理解把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要 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其他因素是支流。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发展的前途 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应防止两 种错误倾向:一点论和均衡论。
看不6、到矛矛盾盾的的主主要要方方面面就不和地能次辨位要别不方事同面; (物的1)性着 分 工质性矛重 清 作,质盾把 主 中矛也握 流 的的盾有和 成矛主的一支绩盾次次定流与的方,缺主要的对点要方影面于,方面响的我处面功对。含们理,事能义认好正物不清人确的形 与同认势 人识。,的事正关物确系的估,性计具质; (2)有 决矛重 不盾要 能的 忽的指 视主导矛次意盾方义的;次面要辩方证面关。 系原理
4、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P101)
矛盾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 矛盾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
空间上:事物范围的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及其性广的大辩;证关系
时间上:事物发展的
辩证统一、不无可限分性割。的
相互联结(寓于、表现;离不开。) 相互转化(在不同的场合)。
唯物辩证法专题
唯
联系观
物
辩
发展观
证
法
矛盾观
核心原理
概念原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核心原理
(2)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3)矛盾双方的统一(同一性) (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趋势)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 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
而成新的和谐体。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1次)矛盾主在相要事互矛物依盾发赖展和和过相次互要影矛响,盾的含义 程并(中在处2一)于定支条主配件次地下矛位相盾,互起转辩着化证。关次系要矛原理 决盾定解作决用的。好坏相,互对主依要赖矛、盾相的解互决影响; 也会产生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防止“单打一”。只抓重点不顾其他。
•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 面对国际金融局势的变化,注意把握自己的特殊国 情,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
•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 主导作用,所以我们善于抓住重点,着重把握主要 矛盾。我国经济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以 此为重点,我国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了货币政策。
(多项)下列选项蕴涵以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写下“多难 兴邦”。这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④事物性质是由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相互排斥; 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 主流和支流。
题库(P38)
材料蕴含了那些唯物辩证法道理,请加以 简要说明。
•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 我们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 时代的主题,但当今时代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题库(P29)
(2)请运用主次矛盾原理,分析搞好经济建设 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的原因。
• 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 复杂事物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 理好次要矛盾。……。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 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实践一下
对待网络——利弊并存,利大于弊
(1)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任何事 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 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防止片面性。对于网络……
(2)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 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 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 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 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 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 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表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反面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智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题库(P31)
(2)请运用有关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 货币政策调整的必然性。
发展观核心原理提问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实质)原理; 发展的原因原理; 发展的状态原理; 发展的趋势原理; 发展具有规律性原理
邯郸试卷霍姆斯马车理论参考答案: (1)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 分功能之和。(2分)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 能得到最大发挥。(1分) (2)霍姆斯马车理论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分)只有车轮、车轴、车身、底盘各部件都能相互匹 配且恰到好处才能造就完美的马车。(2分) (3)霍姆斯马车理论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实现 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2分)注重经济结 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2分)
(3)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的方 法论意义(P91—P93)
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两分法、一点论。
题库(P28)
辩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 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的社会不可能 存在。……
•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和揭露 矛盾,而不能回避、害怕、掩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