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哲学是爱智慧共43页文档
高二《哲学生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哲学生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练习题(含答案)36.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7.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38.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曾在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长座谈会上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这是因为()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②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学说③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39.朱熹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
”朱熹问:“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
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
这些故事说明()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0.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
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螺弄下来,非常生气。
于是他问姑姑:“海螺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
”“那你就应该学习。
”罗素说。
这说明()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D.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4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4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43.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越来越大的危害,要想防止漫画中现象的出现,必须()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处理好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③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
爱哲学爱智慧_读罗素_哲学问题_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第19卷No1.2010vol.19爱哲学爱智慧———读罗素《哲学问题》樊娅苹(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云南潞西,678400)【摘要】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当代西方最知名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哲学问题》是他的早期著作,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可以看作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本书以通俗的形式讲述了非常深刻的问题。
它既适合于一般读者,又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哲学研究者的必读之物。
【关键词】罗素;哲学问题;哲学;智慧收稿日期:2009-10-15作者简介:樊娅苹(1984-),女,云南宣威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
“哲学”(philosophy )一词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 ,philo 的意思是“爱”,sophia 是“智慧”,合起来这个词就是“爱智慧”的意思。
因为所爱的是“智慧”(wisdom ),而不是知识(knowledge ),所以研究哲学即是爱智慧。
一、罗素其人伯特兰·罗素,20世纪的哲学巨匠,也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和新闻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为参加反战活动而被捕入狱,但是因为希特勒的极端罪恶而致使其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1920年起,他曾公开攻击苏维埃俄国的政治体制。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看到核战争非常重要,认为美国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他最具才华的关于数理哲学的专著完成于1903年和1913年,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数理逻辑。
直至晚年,他仍在诸多的领域内陆续写出很多优美的作品和文章。
他有逻辑与作散文的天才,他的文章明晰透彻,周密锐利,真是一时无比。
由于他多方面的成就,他一生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奖。
凡是读过罗素的书,都会被他的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所感染。
罗素被称为一个“热烈的怀疑者”,他不仅具有学者所固有的理性主义和深邃目光,而且又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他是一个经得起失败的哲学家,他勇于正视自己体系中的矛盾,不断怀疑、修正和发展自己的思想,他反对任何宗教,批判违背科学精神的迷信与盲从,他是一匹世界思想史上的野马,任何缰绳都束缚不住,任何模子都无从套用;他是一位永远批判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但却几乎对所有通往理想的路径都提出了怀疑,因此梁启超称赞他具有“真正学者独立不惧的态度”,是“真正为人类自由而战的豪杰”!二、智慧的光芒本文探讨的是罗素的一部经典之作———《哲学问题》。
哲学使人深邃

哲学使⼈深邃图⽚发⾃简书App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提到读史使⼈明智,读诗使⼈灵秀,数学使⼈周密,哲学使⼈深邃,伦理学使⼈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具体来说,哲学包括了五个研究领域和论述范围: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形⽽上学。
逻辑学是对思维及其理想⽅法的研究:观察与内省,演绎与归纳,假设与实验,分析与综合。
美学是对理想形态,抑或美的研究;伦理学是对理想⾏为的研究;政治学是对理想社会组织的研究;如对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社会主义、⽆政府主义、⼥权主义的研究。
形⽽上学是对天地万物的“终极存在”的研究;是对“物质”真实的、最终本质的研究(本体论);是对“精神”的研究(哲学⼼理学),并且是对“精神”与“物质”在感知和认识过程中相互关系的研究(认识论)。
哲学虽抽象,但在⽣活中却⼜⽆处不在,它源于⽣活⼜⾼于⽣活。
表象之下,本质深处,每件事物每个⼈你越是认真观察,你就越会发现他们可能从来不是⾃⼰⼝中说的那样,事实上,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神奇的⼀⾯,每个⼈都有⾃⼰的秘密我们都可能是另⼀种⼈。
站在巨⼈的肩膀上思考,能帮助我们看的更远⼀些,也许研究先贤不能使我们成为第⼆个他们,但对他们的思想进⾏借鉴和总结,以其为镜反思⾃⾝长短⽽创造出属于⾃⼰的思想,何尝不是认识⾃⼰的⼀种⽅式。
以下是14位哲学家对⽣命的点拨,让我们以阅读经典萌发思想⽽⾮复制思想,以哲学启迪智慧⽽⾮记忆⽂字。
图⽚发⾃简书App1.我只知道⼀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2、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种是快乐的猪,⼀种是痛苦的⼈。
做痛苦的⼈,不做快乐的猪。
3.未经审视的⼈⽣不值得度过。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图⽚发⾃简书App1、我们⼀直寻找的,却是⾃⼰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想要的,这就是我们⾄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2、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一.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指的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他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它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哲学表现为两种,1 世界观如何做人,就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他人。
2 方法论就是做事的方法。
它不是什么有迹可循的规律,是一个人的对客观世界最根本的意识反映,不能以对错分之,可以是消极如老庄,积极如孔孟,等等,无高低之分。
二.哲学研究什么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即凡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和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持与之相反的观点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
真正独立的第三派别是不存在的。
(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亦即现实世界的本质是否可知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凡是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称为可知论。
凡是持与之相反的观点的哲学学说,称为不可知论。
在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几乎所有的唯物论哲学家,甚至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认为人们不能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现实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
我国古代的庄周、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都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者。
上述两方面内容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1)它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第一方面研究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的理论,通常称为本体论;第二方面研究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问题的理论,通常称为认识论和方法论。
爱智慧的学科哲学

爱智慧的学科哲学摘要:爱智慧,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
“爱”和“智慧”的矛盾,“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也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正是由此开启哲学学科的大门。
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决定了我们在哲学的研究之路上,是要“重新来”、“重头做”而不是“接着来”、“继续做”,哲学的的精神核心是创新,创新同样也是智慧的要求。
爱智慧不在于要从此案到达彼岸,爱智慧的快乐在于永恒的探求和研究之中。
关键词:哲学;“爱智慧”;“智慧”哲学(英语:philosophy)是从希腊语(Philosophia)转变而来,是古希腊人在距今2500多年前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
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戈拉斯。
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特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戈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 (爱智者)。
毕达戈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
爱智慧,“爱”在古希爱智者那里固然有理性、理智的涵义,然而“爱”这个字本身就包含着感性的欲望,“智慧”,则是对于事物的理性把握,去除了表面的、感性的掩盖,而使得事物的本质、本真得以显现出来。
“爱智慧”把“智慧”作为“爱”的目的,把理性作为感性欲求的目标和目的,的确,哲学从出生就带着“爱”和“智慧”——感性和理性,“爱”是关于理性的爱,“智慧”也是在人类把握事物本真面目的追求。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翻船
第八页,共33页。
看似深奥(shēn ào) 的问题有时只要果 断的行动便可以解 决了.
第九页,共33页。
不同的现象共同
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tán tán)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生活(shēnghuó)与哲 学密切相关。
第十页,共33页。
注意(zhù yì):
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自然界, 二是人类社会, 三是人的思维和意识。
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B】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4.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是金额(jīn é)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去 ,玩得很开心。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 ,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他说 :“ 我 很喜欢你们踢桶玩 ,如果你们每天来玩 , 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 (měi rén)一块钱。 ” 三个小青年很高兴 ,更起劲表演它们的 足下功。 过了三天 ,老人忧愁地说 : "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 减了一半 , 明天起 ,我只给你们 5 毛钱。 " 小青年们很不开 心 , 但还是答应。每天放学后 ,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 , 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 :"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对不起 ,
• B、哲学的产生(chǎnshēng)和发展有赖于人 们的思考和实践
哲学易错点(第一单元)

辨析判断(第一单元易错点)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所以哲学是主观的,源于人的主观世界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4、哲学就是智慧5、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7、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8、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通、最一般的问题,这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9、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10、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1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1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通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方案1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16、哲学是科学之母17、具体科学可以没有世界观的指导,但不能没有哲学的指导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1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0、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他们是哲学的两大阵营21、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与存在能否相分离的问题22、对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划分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3、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或者半截子的唯物主义27、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思想武器28、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29、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30、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31、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3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33、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34、马哲的诞生要求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35、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细胞学说、万有引力定律和生物进化论36、马哲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结合37、马哲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统一38、马哲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9、马哲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基于马哲的实践观点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邓、三、科4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4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4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出发点。
爱哲学 爱智慧——读罗素《哲学问题》

正 认知 的 。照这样 说 ,归纳 法 在 我们 对 事物 认知
罗素 的 《 学 问题 》一 书代 表了罗 素早 期 的 的过程 中就应 该 是 有效 的 ,但 为 什么 归 纳法 却不 哲
基本 论点 :新实 在主义 ,也 就是 马赫 主义重 新武 能 凭经 验 来告 诉 我们 有 关未 曾经 验过 的某 种 事物
慧” 。合 起来 这个 词 就 是 “ 智慧 ” 的意 思 。 因为 目光 。而且 又 有 强 烈 的理 想 主 义 色彩 ;他 是 一 爱 所 爱 的 是 “智 慧 ” ( i o ws m), 而 不 是 知 识 个 经 得起 失 败 的哲 学家 ,他 勇 于 正 视 自己体 系 d
的诺 贝尔 奖 。
的想 象力 ,并 且减 少 了我们 “ 断的 自信 ” 独 。据
凡 是 读 过 罗 素 的 书 。都 会 被 他 的 的批 判 与 怀 罗素 说 。这种 自信 常 常使 我 们 的心 灵无 法进 行
收稿 日期 :2 0 — 0 1 09 1—5
作 者 简 介 :樊 娅 苹 (9 4 ) 18 一 ,女 ,云南 宣 威 人 ,德 宏 师 范 高等 专 科 学 校 助 教 ,硕 士 。
【 关键 词 】罗 素 ;哲学 问题 ;哲学 ;智 慧
“ 学 ” ( hlsp y 一 词 源 于 希 腊 语 疑精 神 所 感染 。罗 素 被 称 为一 个 “ 哲 p i oh ) o 热烈 的怀 疑 p i sp i,p i hl o ha hl o o的意 思 是 “ ” o ha是 “ 爱 ,sp i 智 者 ” 。他不 仅具 有学 者所 固有 的理 性 主义 和深 邃
12 9 0年起 。他 曾公 开攻 击苏 维 埃俄 国 的政治 体制 。 称 赞 他 具 有 “ 正 学 者 独立 不 惧 的态 度 ” 真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