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 精品

合集下载

西湖扩建规划方案

西湖扩建规划方案

02
CATALOGUE扩建Leabharlann 划范围及内容扩建区域范围界定
西湖扩建区域总面积
约XX平方公里,包括现有西湖景区 及周边待开发区域。
扩建边界划定
北至XX路,南至XX路,西至XX山, 东至XX路。
规划内容概述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西湖水域及周边生态环境 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生物
多样性。
景观提升
优化景区景观布局,打造具有 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
04
CATALOGUE
文化传承与创新
西湖文化特色挖掘
历史文化
深入挖掘西湖地区的历史文化, 包括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
,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然景观
突出西湖的自然景观特色,如山 水风光、四季变化、生物多样性 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民俗风情
挖掘西湖地区的民俗风情,如节 庆活动、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展现其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
05
CATALOGUE
交通组织与优化
交通现状分析
交通拥堵
由于西湖景区游客众多,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尤 其是在旅游高峰期。
停车难
景区内停车位紧张,停车费用高昂,给游客带来 不便。
公共交通不足
虽然景区内有地铁和公交线路,但运力不足,难 以满足游客需求。
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实行交通管制
01
在旅游高峰期对景区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限制私家车进入
景观建设工程
包括景点建设、绿化提升、夜景照明等工程 ,塑造美丽宜人的景区环境。
交通优化工程
包括道路拓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提高 景区交通运行效率。
03
CATALOGUE
生态环境保护与提升

mx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mx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送审稿)来源:杭州市园文局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9-8 11:01:28一、规划背景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规划分期:近期规划:2002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20年;远景规划:2021年以后二、规划范围东起松木场、保俶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

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范围)。

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

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总面积为59.04平方千米。

三、外围保护地带东起中河北路、中河中路、中河南路转复兴大桥一线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之江路至转塘路以北地区;西为绕城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环城北路以南地区。

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为39.65平方千米。

四、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1、风景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九大景区——百二十二处景点(群)2、旅游服务子系统杭州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四处一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三至四千米)——十六处二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一至二千米)——分布于各景点的三级旅游服务点3、地域及居民点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一级政府)——按景区范围划分的九个社区——七个城居型居住点、十二个村居型居住点4、风景养护及管理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景区划分的九大景区管理处加上水域管理处五、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1、游憩用地生态容量2、游人合理容量3、高峰日游人容量按日合理容量的3倍确定景区的高峰日容量,即景区高峰日容量为273510人/日。

杭州西湖旅游规划

杭州西湖旅游规划

4 、西湖景区已经形成了 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以及良好的声誉
杭州西湖景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扬
州以园亭胜,苏州以市肆胜,杭州以湖山 胜”。这就反映了杭州西湖在古代就已经形 成了良好的口碑以及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变 迁,杭州文化的不断累积和发掘,现在的杭 州各大景区已经更趋规模,影响力也今非昔 比。
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文化的不断累积和发掘现在的杭州各大景区已经更趋规模影响力也今非昔西湖景区旅游再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难度和矛盾由于前期市政规划在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这样那样的问题西湖景区周边工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渐严重新景区的规划难度主要体现在当地现代建筑以及居民住宅的搬迁和安置方面
上 有 天 堂
5 、西湖景区旅游再开发 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的难度和矛盾
由于前期市政规划在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偏
差和这样那样的问题,西湖景区周边工业化 和城市化现象日渐严重,新景区的规划难度 主要体现在当地现代建筑以及居民住宅的搬 迁和安置方面。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性法律法规,获取一定数 额的资金支持,详细制定一系列的分批分阶 段的规划方案。合理有序地完成景区的规划。
苏堤春晓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这里以柳叶 步履其间,浓荫深
葱葱,莺声婉转而成 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春天的花园柳树荫荫, 枝枝翠柳婀娜多姿, 有些随风摇曳,更有 临湖而植者,枝叶俯 垂水面,远望如少女 浣纱的“浣纱柳”。
柳浪闻莺:乘K4、38路清波门站下
处的柳树给人以阵 阵思绪,悦耳的莺 啼声更是撩人遐想。 这里引进了一批日 本樱花、草坪,使 园内景色越具诱人 之处,以景寓意, 情景交融,别有一 番情趣。
曲院风荷:乘507、538、15路曲院风荷站下
映接风毕 日天光竟 荷莲不西 花叶与湖 别无四六 样穷时月 红碧同中 。,。,

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

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

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引言西湖区作为杭州市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湖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一套综合的发展格局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保护自然生态作为我市的绿肺,西湖区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我们将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保护和恢复湖泊、山脉、河流和湿地。

同时,我们将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污染源的管理和减排工作,确保西湖区的空气和水质持续改善。

二、优化城市布局为了提高西湖区的居住品质,我们将优化城市布局。

首先,我们将进行土地整合和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我们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供电等公共设施的改造和扩建。

最后,我们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智慧西湖,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发展旅游业西湖区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将制定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将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其次,我们将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推广西湖区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的国外游客和投资。

四、推动产业升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推动产业升级。

首先,我们将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转型升级。

其次,我们将培育新兴产业,比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

此外,我们将鼓励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保障社会公平我们将采取措施,推动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

首先,我们将加大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其次,我们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不公。

最后,我们将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论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是指导西湖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文件。

我们将通过保护自然生态、优化城市布局、发展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保障社会公平,实现西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西湖区将更加宜居宜业,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西湖景区规划简单评价案例全解

西湖景区规划简单评价案例全解

风景名胜区管理战略目标
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使之永 续利用,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 • • •
高层次的旅游功能 ;
高品位的游赏空间 ; 高标准的环境管理 ; 高规格的布局网络 ; 高协调的综合发展 。
总体规划阶段


四、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
产权制度现状
1.我国旅游景区产权结构与所有权管理我国当前旅游景区的
所有权结构是国家所有(政府所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 有三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2.政府对国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与产权行使,1985年国务
院颁发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我国国有旅游 景区管理权作出了规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管全国风景 名胜区工作,地方各级城乡建设部门主观本地区的风景名 胜区工作,即城建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西湖风景区在三大问题
•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 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 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 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 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 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 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 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 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

西湖规划

西湖规划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由大量乔灌木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1.背景但到了20世纪末,西湖的一些矛盾却日益尖锐突出。

包括湖山分离、水质污染、水体自净能力弱、交通混乱、游览系统不完善、旅游空间严重不足、游人拥挤、重要的历史遗存湮没、村落无序膨胀等,这使得杭州已经难副“天堂”的盛名。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到了20世纪末,迅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以及城市化进程,许多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杭州,包括西湖地区,也无法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堂”。

在这种情况下,该项目于2001年提出。

当地政府期望创造一个更好的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提高西湖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该项目占地12.8平方公里,几乎包含杭州城所有的重要景观资源。

2.西湖的复杂情况2.1迫切需要保护的景观资源天然资源–上游水系严重污染,西湖已被污染。

此外,由于湖水没有强大的自净能力,水质较差。

此外,一些计划外的建设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

文化资源–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非常拥挤和不堪重负,缺乏修理和维护,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2.2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西湖景区的参观人数和各种维修金额以及其它指标是保持不变的。

西湖风景区规划

西湖风景区规划

凤凰山景区
吴山景区
环湖景区
参照2009年9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环湖景区控制性详细觃划公展》
西湖风景名胜区边界要素分析图
报先寺、法华寺、永兴 寺未被划入景区范围, 不他景点距离进,文物 保护级别低 景区存在风景名胜区城 市化的问题。人口过度 膨胀,民宅、单位建筑 过密,部分建筑不风景 名胜无关,同时村居建 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 单调,无地域性,严重 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规 视敁果。
1 吴文,孙凤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叱沿革不发展研究 (1949—2004)》,2004.6
方法览析
以要素为划定依据,以叠置分析为划定的主要方法,幵结合景源法, 地形法,偏秱法和协调法迚行风景名胜区的边界划定¹。
步骤
要 素 提 取
自然要素
绘制 自然要素分布图 叠置分析 绘制 人文要素分布图 边界划定图(初稿)
杭州公园分布图
图片来源:魏巍,刘彦《东西方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比 较——以波士顿和杭州为例》图6,2010.7.2
杭州公园时序图
西湖不城市的关系——发展不保护
盲 目 发 展
改革开放以后,景区内外大觃模的商业开发建设极大的破坏了西湖 的风貌。 80年代中期,大办第三产业的浪潮也涌迚了西湖风景区。大型商业 网点、 远章摊贩等开始大量涌迚景区,村民大觃模翻建、扩建民居也 使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被一系列丌伦丌类的小别墅取代,景区内的人 口开始膨胀,原有的茶园、山林的气氛在逐渐消失。
图例
凤凰山风景区为吴越、南宊历叱文化保护区,临近钱塘江,考虑到规视关系,应该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其周边过亍密集的建筑应该拆迁,使得自然景观向城市渗透。 亐于景区内建筑色彩应不景区协调,以黑白灰为主,幵且过密的建筑应搬迁、疏览。 参照2009年9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环湖景区控制性详细觃划公展》

西湖策划方案

西湖策划方案

西湖策划方案1. 引言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景观。

西湖风景秀丽,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和旅行者。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西湖,制定一个全面的策划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西湖策划方案,包括景点保护、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升西湖的价值和吸引力。

2. 景点保护为了保护西湖的独特风貌和文化价值,我们需要加强对西湖各个景点的保护工作。

- 加强监管和巡查,禁止破坏性行为,如乱涂乱刻、乱丢垃圾等; - 定期维护景点建筑和设施,修复受损部分,确保其安全和美观; - 制定一套合理的游客流量控制措施,避免过度拥挤,保证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鼓励旅行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西湖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环境保护西湖的环境保护是保护西湖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

-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富营养化和污染物的排放; -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西湖周边环境的影响; - 限制汽车通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 旅游开发西湖的旅游开发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设施,提高游客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结合西湖的文化和历史,设计有趣、富有故事性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 - 推广西湖的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增加游客的购物需求,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渠道,提高西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5. 文化传承西湖的文化传承是保护西湖独特魅力的重要方面。

- 加强对传统艺术和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组织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 开展文化节庆活动,如灯节、舞龙舞狮等,丰富游客的体验和感受; - 设立文化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和挖掘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服务; - 鼓励艺术家和作家创作与西湖相关的作品,提高西湖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宋代始称西湖。

由大量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而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全国文明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风景别致、异常优美。

西湖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是杭州的根与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低,风景名胜区的占用或者部分区域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西湖的整治工作一直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政府对西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使这块历史文化悠久的景区保护更加完备。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

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俗话说,杭州西湖有十景,旧十景: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落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西湖三塔。

这十景各擅其长,组合在一起代表了古代西湖景观的精华,主要分布在西湖内湖地区和湖区中心。

老十景或可称谓为内环景色。

三潭映月位于湖中。

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这十景基本分布在靠近西湖的周围群山之中,以山景为主,景点面积较广,视野开阔。

仅阮墩环碧是西湖中的小岛景色。

新十景或可称谓为中环景色。

20XX年再一次评十景,评出的十景为:灵隐禅踪、六和听涛、杨堤景行、万松书缘、岳墓栖霞、梅坞春早、湖滨晴雨、北街梦寻、三台云水、钱祠表忠。

1.规划独到之处
东部地区是西湖和城市之间的地区,原先由一系列湖岸线性公园组成,平均宽度只有30米。

在旅游旺季,四米宽的人行道很拥挤,人们簇拥着走动。

一条繁忙街道分割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和湖岸区。

政府决定把这个街道放在地下,原来的街道变成了一个宽阔人行道的一部分。

这样,城市和西湖的结合更为整体。

此外,为了更快的改造,政府带头从湖岸旁边搬离了。

空出来的过度地带提供了很多景观设施。

也新建了许多景观,包括音乐喷泉,广场,水景,花架,长椅和墙壁,雕塑,户外露台咖啡喝茶馆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间”。

在东南部本来有四个城市湖边公园,以及一些封闭的机关用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部门决定,(1)通过一些机构的搬迁,将用地改造成绿地,把四个公园改成一个;(2)建立一个持续的湖滨走廊;(3)扩大和开放湖泊的视觉通道,加紧城市和湖泊之间的联系;(4)就地重建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增加新的文化和商业建筑,如博物馆,画廊,餐厅等。

北部背山面水。

湖泊和城市间有一条狭窄的路充当着联系的通道。

为了转变成一个更舒适的城市湖滨区开放空间,在规划中采取了一下措施,重新排列植被,打开视觉范围,修一些滨水平台,拓宽了人行道和路面,加强休息设施。

在山脚下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拆除非法或低质量的建筑,建立视觉通道,山——湖泊——行人通道,从而改善真个景区的旅游体系。

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

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

西湖周边尽可能将一些建筑设施搬离,尽量形成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绿地系统;此外,免费开放大部分公园,同时连接沿湖岸设置的行人系统。

西湖风景区景点有很多,滨水空间形态多样,比如有滨水公园、露天茶座、休闲广场等这些多样的滨水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心情的场所。

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的景区,西湖的亲水设施的建造相对比较完善。

环湖岸线有可以玩水的亲水木平台、入台阶等,兼具划分水面空间与休闲功能的桥和水廊,可以赏景和休闲的临水水榭、服务性建筑等。

2、不足之处
2.1景区交通
目前风景区承担了部分城市交通功能,过多的交通在风景名胜区内穿行,给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

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组织风景区内的交通网络,开发适合风景区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控制进入风景区的机动车辆,以截留自备旅游车辆直接进入风景核心区域和景点为目的,设立与公交换乘系统相联接的停车场,使自驾车旅游者换乘公交车辆进入景区。

2.2景区游览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3.发展方向
3.1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保护。

按申报世界遗产的要求确定风景区的保护与建设标准,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为规划的总原则,把保护和保持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可读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作为确定规划布局、游人规模、服务设施规模、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出发点,要保护好水体、山峦、溪泉、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历史内涵等人文景观,强调风景区内风景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及综合保护,使风景名胜资源永世传承。

3.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发挥植物景观的特点和生态效益,并努力提高绿化、美化和净化水平,做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叶多彩、冬枝可爱,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景观,使西湖山环水抱,林绕花环。

3.3积极充实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

严格保护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不断地在景区内充实新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丰富西湖的文化内涵。

结合环境条件和历史特点,创建博物馆、艺术馆、生态课堂,使游人通过游览进一步了解历史,认识自然,增长科学知识,促进艺术修养,在丰富西湖的游览内容的同时,使西湖灿烂
的文化艺术随历史而发展传承。

3.4充分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既要保持传统,充分反映传统东方文化的艺术特点,又要融于时代之中,要充分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交通手段、后勤服务及基础设施,积极改善风景名胜区的各种功能设施。

强化景区的管理及运行功能,使其更加高效可靠,并使景区的相关功能与城区的功能相融合。

3.5远近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

远近结合,为远景建设留有充分余地。

近期建设需老景点的改造和新景点的建设、一般维护和重点改建相结合,加强西湖的综合保护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添必要设施,增加游览景点,扩大环境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