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景观分析
花境设计与案例分析——以杭州西湖园林绿地为例

4 4 岳庙西泠桥旁花境应用 .
计之 初选择花卉 种类时 即需考 虑 。应 当列 出各个季 节或 月
份 的代表种 类 ,在平面 种植 设计时 考虑花 色 、株 型等 合理
一
1 41—
C E E H R U T R BT A T Hl S O Tl L U E A S R C S N C
地 布置 于花境 各处 ,如此 保证 花境 中开 花植 物 连续 不断 , 以保证各季 的观 赏效 果。
中国园艺文摘 2 1年第9 0 1 期
花境 设计 与案例 分析
以杭州西 湖 园林绿地为例
杨 宝生
( 杭州绿风 园林景观设计研 究院 ,浙江 杭 州 300) 100
摘 要 :文章在探 讨花境 的类型和 花境设计要 点等基础上 ,以杭州 西湖风 景 区内的 园林 绿地 为例 ,着重 分析 花境
4 3 茶 叶博物馆绿地 的花境应用 .
此花境布 置于 中 国茶 叶博物馆 主楼一 侧 ,前 景为开 阔 大草坪 ,中景为 多年 生宿根 植物及 少量一 二年 生花卉和 小 灌木 ,背景 由桂花 、含笑 、红叶石 楠 、茶 梅等 常绿乔灌 木
境的应 用 ,在丰 富花卉布 置方式 的同时 ,进一 步提高 了园 林植物 配置的艺 术水平 ,通过几 年的 经验积 累 ,在球 宿根 草本花 境 、混合 花境的营 造与养 护管理上 ,取 得 了较大 的
使用 ,并能做到四季有 景。 另外 ,花境 不但具有景观 效果 , 尚有分 隔空间和组织游 览路 线之 功能 。
122 双 面观 赏花 境 多 设置 在 道路 、广 场 和草 地 的 中 .. 央 ,植物 种植总体上 以 中间高两 侧低 为原 则 ,可供两 面观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西湖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申遗的规划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过“西湖就是‘天人合一的杰作’”。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西湖植物景观,是西湖作为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
本书在阐述西湖1000多年来悠久历史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60多年来西湖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基本理念、原则和配置的艺术手法,对植物景观的空间组织、季相变化以及群落结构等一一作了分析。
这是风景园林界多年来少见的对风景园林实例进行植物景观全方位的透视解析。
本书由著名风景园林学家施奠东先生任主编,前后耗时八年,近10万的文字和700多张精美的照片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展示了西湖植物景观的无穷魅力,为风景园林界的教学、科研及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施奠东主编的《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精)》系统总结了西湖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以及六十多年来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基本理念、空间结构、四季花景、、植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和主要公园、景点景观营造的经验。
全书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可赏性和实用性,为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杭州西湖植物景观设计特点1、师法自然,雕琢无痕。
师法自然一直是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关键理念。
杭州风景园林工作者遵循各种园林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对周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杭州天造地设的湖光山色大风景中,巧妙借用西湖及周边的真山真水,合理汲取乡土和地域风情,使西湖周边公园的植物景观很少有人工雕琢痕迹,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在师法自然理念的影响下,杭州西湖的植物景观采用生态自由式的布局,以植物景观为主导,以园林统帅建筑,置身西湖的湖光山色,能够使人真切感受到步移景异的变化、绵延起伏的空间、幽闭深藏的景态和曲径通幽的道路,这些由植物主导的景观虽为人工雕琢,却看上去自然可爱,浑然天成,可以说,西湖的植物景观真正达到了师法自然的境界,“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
西湖景区分析以及西湖景区创新开发与营销策略_实用模板

历史文化
西湖景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西湖十景、苏堤春晓、雷峰夕照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都为西湖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西湖景区分析
旅游设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湖景区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旅游服务。同时,景区还提供各种娱乐项目,如游船、自行车、摄影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
23
感谢观赏
THANK YOU
1
2
3
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合作营销、事件营销等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西湖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西湖景区创新开发与营销策略(续)
西湖景区创新开发与营销策略(续)
创新开发
5. 智慧旅游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旅游服务。例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的景点介绍、路线规划、人流预测等服务
西湖景区创新开发与营销策略(续)
10. 社交媒体影响力营销
与知名博主、网红等合作,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进行口碑传播。同时,鼓励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游览体验,形成口碑效应
西湖景区创新开发与营销策略(续)
11.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验营销
通过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在游览前就能体验到西湖景区的魅力。这种技术可以吸引更多年轻游客,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西湖景区分析以及西湖景区创新开发与营销策略
-
1
西湖湖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1
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景观植物配置的研究

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景观植物配置的研究摘要:以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景观的配置特点为主线,论述了花境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目前西湖风景区花境的主要配置模式,针对目前该地区花境配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有利于营造出丰富的花境景观。
关键词:西湖景区,花境,植物配置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如何构建植物多样性一直成为学者们探讨的重点。
早在30多年前,花境已经被引入中国的植物造景当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杭州西湖风景区的花港观鱼所采用的英国自然式园林的设计手法。
尽管其植物配置手法一直备受推崇,可从总体上看,花境在国内的发展相对缓慢,在花境设计及植物选择方面研究仍处于借鉴和模仿的起步阶段,存在很多弊端。
例如植物种类相对单一,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缺乏各观赏立面的动态变化,呆板单调的植物造型等。
随着植物花卉品种的不断引入,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花境将被更为广泛地运用在各城市公共环境当中,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花境的概念随着花境在国内外运用越来越广泛,学者们对花境的定义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何为花境,花境一词最开始源于西方,英文为Flower border。
花,可供观赏的植物;境,地方,处所。
是指由花组成的境界,由可供观赏的植物组成的一处地方。
在《中国百科大词典》中认为,花境是在园林中由规则式的构图向自然式构图过渡的中间形式,其平面轮廓与带状花坛相似,种植床的两边是平行的直线或是由几何轨迹可循的曲线,主要表现植物的自然美和群体美。
随着花境的发展,学者们普遍把花境解释为花卉的一种特殊应用形式,通常以球根花卉、宿根花卉以及一、二年生花卉为主要材料,通过艺术抽象,提炼设计出宽窄不一,多以曲线为主的自然式花带;其平面外部轮廓多为带状,内部的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种植,其目的在于模仿现有自然界树林边缘地段各种野花自然的生长状态,表现植物搭配的群体美。
2花境的特点2.1植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花境最主要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一般选材以低维护、易管理的露地宿根花卉为主,并搭配常绿灌木、球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等植物。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园林景观分析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下面分别分析各组植物的景观特色。
花港观鱼雪松草的休闲性质,为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8棵 樱花,鲜花盛开使得春季景观效果突出。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 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樱花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 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 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 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 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 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C组植物
C组植物为雪松纯林,植株较其他两组高大,主要是为了体现雪松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其中最大的一株雪 松胸径达72cm,冠幅达16m;最高的一株雪松高达17m。 总体而言,雪松大草坪是非常成功的植物造景实 例,设计者以大量的常绿针叶树种围合空间,奠定了雄浑的气势,体现出南方少有的硬朗,又在局部穿插 具有本地特色的代表树种和观花树种,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植物景观效果,不得不让人为设计师的匠心与 植物的美所折服。
B组植物
B组植物为雪松大草坪的中心和主景,植物种类包括雪松、香樟、无患子、枫香、乐昌含笑、北美红杉、桂花、茶 梅、大叶仙茅、麦冬等,是雪松大草坪中物种最为丰富的一组。该组植物岛状点缀于草坪中央,自南侧主路望去,成 为观赏的主景;自草坪东西两头望去,则划分了草坪空间,增加了长轴上的层次,延长了景深。无患子、枫香的秋色 叶为整个草坪空间增加了绚烂的秋色,桂花的香味则拓展了植物景观的知觉层次。该组植物中的北美红杉据说是美 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从美国带来赠送给中国的礼物之一,颇具历史文化价值。为了使该草坪空间增加夏季景观, 在东侧靠近翠雨厅附近的列植雪松间,增添了火棘球与紫薇的组合,丰富了季相景观。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摘要:三2011年6月24日,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内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自此西湖迎来一崭新的时代,走向了世界,同时,西湖的保护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古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群闻名中外,它是人工与自然景观结合最为成功的案例。
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造园艺术的影响下,持续以西湖山水创造景观,自唐代至今所形成的景观对中国乃至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和题名景观"西湖十景";的影响最大。
生态系统具有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服务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重经济、轻环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环境施压,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许多自然生态系统(海洋、湖泊、森林等)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壤酸化,土地沙漠化,水体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等。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丰富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并为生态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优化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生态环境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基本含义:一是要避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经济环境构成威胁的基础上,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支持能力;二是避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和导致暴力,防止生态环境为地区稳定和环境问题的国家环境的威胁。
杭州西湖景观格局及水域空间分析

更多的是承载 了 1 0 0 0多年的文化底蕴,正所谓看景 不
中国名城
城市 规 划与 设计 {
图 1 泻湖 说示 意 图
图 片 采 源 :网 络
泊1 3 1 0该 学 说也 是 现在 最 具权 威 ,被 人们 普 遍认 可 的 。 1 . 2 西 湖景 观格 局 的演 变
秦朝时期 ,西湖还是一篇汪洋 大海,没有人工参
与 ,更 谈 不上 什 么景 观格 局。 据 文献 记载 ,东 汉 时期 地 方 官员 华信 筑 海 防大塘 , 自此 江海 彻底 分 离 ,湖 中并 存
于火 山喷发后形成 的沉降造成 的火 山岩 阻塞 湖 。二
是 筑 塘 成 湖 说 ,据 文献 记 载 ,华 信 筑 塘 以 防 海 水 , 自 此 西湖 与 海水 隔 绝 , 逐 渐 演 变成 城 市湖 泊 。 三是 泻 湖说 , 由于 河 床 的弯 道 被 淤泥 切 断 ,从 河 床 中 分离 出来 的湖
对于 西 湖 的成 因 , 既有 神话 传 说 , 也 有科 学 的考证 。
主 要 有 三 种 不 同 的说 法 ,一 是 火 山说 ,认 为 西 湖 是 由
中图分类号 :K 9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 4 1 4 4( 2 0 1 7)一 0 6 — 5 3( 7)
和演变过程 ,详细分析 了西湖的景观格局及其不同的水域空
间 ,并进一步探讨 了西湖与杭 州湖城之 间的关 系,指 出现存 的经济利 益与 园林 景观之 间的矛盾 等不足之 处。在此基 础
调查报告杭州西湖

调查报告杭州西湖调查报告:杭州西湖概述:杭州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杭州的标志性景点,西湖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学艺术家的目光。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杭州西湖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在旅游业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历史与文化杭州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
自唐代以来,西湖成为了文人雅集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以西湖为背景。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东坡的《赤壁赋》,这首诗歌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文气息,深深地打动了后世的读者。
第二部分:自然景观西湖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美丽而闻名于世。
湖水清澈如镜,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了一幅如画的景色。
有三潭印月、苏堤、白堤等著名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西湖还有许多美丽的岛屿,如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这些岛屿给西湖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
第三部分:文化活动与旅游业西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名胜,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
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在西湖举行,如杭州西湖音乐节、西湖国际诗歌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西湖也对杭州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前往西湖游览,为当地的酒店、餐厅和旅行社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同时,西湖周边的旅游设施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善,提高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第四部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西湖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西湖,如限制建设规模和车辆通行,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为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湖面临着一些挑战。
人流量的增加和过度开发可能会对西湖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贯穿于西湖的保护和管理中,以确保西湖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杭州西湖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资源利用不当
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但目前对这多重性 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位现象,如抽取地下 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 放,照成水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 而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都造成 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发展对策:
(二)成因
按照地质学的解释,西湖 是由泻湖演变而来的。据 西湖志记载,西湖最早称 武林水,又有明圣湖、金 牛湖、钱塘湖等别名。唐 代因湖在杭州城之西,称 西湖,北宋以后,西湖之 名得到了正式认可。西湖 原本为海湾,因江潮挟带 泥沙长期堆积,日积月累, 使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 泻湖,又经历代不断疏浚 建设,最终成为半封闭之 浅水风景湖泊。
①道路和人行小径不应很显眼。尽可能利用原有斜坡、树木、小丘等自然 地形特征, 和原生地貌保持一致, 有利于水土保持。
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黎时间2011年6 月24日17点55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杭州西湖通 过审议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获得 成功,划入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区面积约四十三点 三平方公里。
(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区域范围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 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 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 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 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 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张俊秋、韩刚、付顺
一、地区概况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 3322.88公顷,景区包括五大类景观组成要素:秀美的自 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 观整体格局、著名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内涵丰 富的十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 这些自然风光与人为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 的审美特征以及突出的精神价值。
(二)、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 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 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 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 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 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 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 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一)、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 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 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 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 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 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 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 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 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 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 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 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 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下列措施有助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补偿 机制:
1 加强通过不同的行政级别分开制定林业管理的决策 和财政政策;
2 增加补偿并转移当地人民田地税收的标准或者指导 他们去寻找替代毁林种茶的其他增收途径;
3 征收生态税或环境税,并继续确定不同利益相关者 的角色(施予者和受益者),同时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 的相互作用;
评价标准(iii):西湖景观是体现唐宋时代演变而来的系 列景观入画这一天人合一的特定文化传统的杰出见证,其 关联性一直延续至今。得到提升的西湖以及其背衬青山、 怀抱堤、岛、桥、园、塔、寺的独特布局,可以被看做是 反映这种传统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实体。
评价标准(vi):唐宋时期,设计完善景观并由画家为景观 作画、由诗人为景观提名的这一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在西 湖景观及其岛、堤、寺、塔和特色植物上得到完美体现。 西湖在七个世纪以来秉承这一传统价值,使其传遍中国甚 至日韩,使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 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 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 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四)景区著名景点
二、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ii):西湖景观反映了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思 想,如"佛教徒的平和安静"和"风景如画",而且它又对东 亚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的堤、岛、桥、寺、塔 以及风格鲜明的景观在中国多处及日本都被效仿,尤其是 北京颐和园。十景的概念在中国已流传七个世纪,并在16 世纪朝鲜文人造访西湖后传到朝鲜半岛。
4 推进环境评估技术,完善反馈机制,加强监督权力 的透明度;
5 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资源的知识普及教育; 6 加强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行政学以及心理学等角
度的综合研究。
三、绿色设计:
生态旅游所要求的绿色交通对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交 通不仅要具备浏览性、舒适性、高效性, 而且应具备环保性、自然性、乡 土性, 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 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人 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西湖西进的绿色交通设计主要可以划分为绿色陆 运交通和绿色水上交通。绿色陆运交通方式主要有自行车、三轮车、电力 游览车等;绿色水上交通方式主要有脚踏船、手划船、电力游览船等。在设 计游览线路等基础设施时, 充分考虑了以下方面:
(三)水文特征
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 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 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形成 各湖区水质差异的特点。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 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 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 1.97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