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
西湖调研报告

西湖调研报告西湖调研报告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作为一项调研项目,我对西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下是我对西湖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对西湖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调研。
西湖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西湖被誉为中国的诗意之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西湖还是浙江省重要的文化遗址,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如雷峰塔、岳王庙等。
其次,我对西湖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调研。
西湖水域广阔,湖光山色让人陶醉。
湖中有三座小岛,分别是太湖、苏堤、花港观鱼,每个岛上都有各自独特的景观和传说故事。
西湖周围的山丘和茂密的植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多种野生动植物。
除了自然环境,我还对西湖的旅游业进行了调研。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在西湖周边,有许多酒店、餐馆、购物中心和旅游纪念品店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多样化的服务。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西湖的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游客数量庞大,给当地的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压力。
其次,部分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造成了游客的不满意。
此外,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西湖周边的生活成本也日益增加,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西湖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尽管旅游业面临一些问题,但我相信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西湖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保护西湖的自然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后代能够继续享受这片美丽的风景。
希望我的调研报告能够对了解西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西湖公园调研报告

西湖公园调研报告西湖公园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西湖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是杭州乃至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由于其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西湖公园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西湖公园游客的反馈和需求,为公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在西湖公园内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分发。
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针对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3. 调研结果3.1 游客满意度问卷中,95%的游客表示对西湖公园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他们认为公园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是吸引他们来此参观的主要原因。
另外,游客对公园的绿化情况、卫生条件以及交通便利度等方面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3.2 游客需求在问卷中,游客提到了一些对西湖公园的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其中,最普遍的需求是增加公园内的游览设施和便利设施,例如公园地图、导游服务、餐饮、卫生间等。
此外,一些游客还希望公园能够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噪音和人为污染。
3.3 游客群体特点通过统计分析问卷中的游客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游客年龄分布广泛,但以30-50岁之间的中年人为主要群体。
- 游客中男性和女性比例接近,但男性更多关注公园的历史文化,而女性更多关注公园的自然景观。
- 大部分游客是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旅游者,但也有一些外国游客。
- 游客职业多样,包括学生、白领、退休人员等。
4. 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加强公园内的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游览和便利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 提高导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解说。
- 增加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对公园内的环境保护和噪音控制。
- 加强与其他旅游景区的合作和联动,提供更多的旅游套餐和优惠政策。
5. 结论西湖公园作为杭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游客对公园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西湖景区可行性调查报告

西湖景区可行性调查报告一、项目背景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西湖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西湖景区的管理和运营面临着一些挑战。
二、调查目的本次可行性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西湖景区在当前环境下的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西湖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调查方法1.实地调研:调查团队深入西湖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景区的基本情况、游客流量、设施设备等情况。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面向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西湖景区的认知和满意度。
3.专家访谈:邀请旅游业专家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从专业角度对景区进行评估。
四、调查结果1.优势分析:o西湖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断桥、雷峰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o景区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团队实力,能够保障景区的正常运营。
2.劣势分析:o景区存在游客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影响了游客体验。
o部分景点设施老化,需要更新改造,以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
3.问题与挑战:o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o景区管理和营销手段相对滞后,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五、建议与改进建议4.提升景区服务质量:o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景区清洁整洁。
o完善游客导览服务,提供多语种导览服务,方便国际游客。
5.更新改造景区设施:o对老化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景区的整体设施水平。
o引入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景区,提升游客体验。
6.拓展旅游产品:o推出更多主题化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生态游等,吸引不同类型游客。
o开展深度游项目,拓展游客停留时间,延长游客游览周期。
六、总结西湖景区作为杭州的标志性景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本次可行性调查,我们发现了景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
关于杭州西湖的调查报告

关于杭州西湖的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杭州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
其美丽景色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杭州市乃至整个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杭州西湖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发展计划。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了285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对杭州西湖的认知程度、游客数量、游客满意度、管理措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4. 调查结果4.1 游客数量和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听说过杭州西湖,并且近90%的受访者曾经或者计划去过杭州西湖旅游。
调查还发现,杭州西湖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尤其是中国传统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期间游客数量激增。
4.2 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游客对杭州西湖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受访者认为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良好的管理措施是吸引他们选择西湖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然而,受访者也提到了一些问题,如游客过多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以及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改进。
4.3 管理措施据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保护和管理杭州西湖。
这些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改善交通状况等。
受访者对这些措施的知晓程度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4.4 环境保护杭州西湖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景区,环境保护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杭州西湖的环境质量较好,但也有一些人提到了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
受访者普遍希望政府能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措施。
5.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5.1 杭州西湖是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对杭州市的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2 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加强对杭州西湖的管理措施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5.3 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政府需要加强对杭州西湖的环境保护和监管。
杭州西湖考察报告

杭州西湖考察报告杭州是中国的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尤其是以“天堂”之称的西湖。
在近期的考察中,我们小组深入西湖探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一、景区介绍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拥有十分清新、优美的风景、还有许多历史丰富的古迹。
西湖景区位于杭州市中心区,占地3.3平方公里,由西湖本区和三潭印月、岳坟、花港观鱼、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南屏智慧寺、雷峰塔等附属景区组成。
西湖有数十万株植物和有名的十景,充分展示了古老的建筑和文化的魅力。
二、自然景观西湖周围的山峦和湖泊为观光区提供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背景。
不仅如此,西湖本身也有很多自然景观,如九曲桥和断桥,如非常有名的苏堤。
苏堤是有名的人工堤防,现在成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散步和游览的地方。
在苏堤上漫步极其惬意,还可以欣赏到非常多的景点,如曲院风荷、翠香照水、曲院留香。
此外,各种小桥、碧波荡漾的湖面、千姿百态的亭台楼阁和美丽的岛屿也是值得一看的。
三、历史文化西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有一些重要的古迹墓地、纪念碑在这里。
其中最著名的是曲院风荷。
这是一个唐代的私人花园,公元1089年时经过史弥加的改建,由此形成了今天的景色。
曲院风荷之所以被誉为“东方花园”,在于它的古雅幽雅和其花草组合的美感。
除此之外,断桥闻鹤、平湖秋月、南屏山、雷峰塔等也是西湖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遗迹。
雷峰塔是杭州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为博物馆,于2018年12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四、交通交通是前往西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从市中心区到西湖附近的目的地,可以选择多种交通工具,其中包括公交车、出租车和地铁。
此外,市中心区和西湖附近有多个轮渡码头,游人也可以选择水上交通方式,如乘坐游船游览西湖。
五、总结综上所述,西湖是中国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其拥有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美食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旅游意义。
运用当代科技手段将其历史人文风貌和时代内涵展示给游人,不仅有助于保护文化、传统和自然,更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和增强社会文化认同。
西湖调研报告

西湖调研报告《西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西湖是中国杭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西湖的游客特点、游客满意度以及西湖景区管理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升西湖旅游体验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西湖景区的游客,内容包括游客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实地观察主要从西湖景区的管理情况、环境卫生、景点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
三、调研结果1. 游客特点: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00份。
调研结果显示,西湖景区的游客以家庭游客和年轻游客居多,多数游客的出行目的是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
2. 游客满意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西湖景区的环境、景点、服务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也有部分游客对人流量过大、环境卫生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3. 景区管理现状:实地观察发现,西湖景区的管理较为规范,保洁措施到位,但在人流引导、游客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四、建议1. 加强管理力量:加大对西湖景区的管理力量投入,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服务。
2. 提升环境卫生:加大对西湖景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保持景区的整洁和美观。
3. 优化景点布局:针对游客反映的人流量大、环境拥挤的问题,可对景点布局进行调整,分流游客,减少拥挤。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西湖景区的游客特点和满意度,也发现了景区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为西湖景区的提升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六、参考文献1.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官方网站2. 《2019年西湖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3. 《中国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调查报告杭州西湖

调查报告杭州西湖调查报告:杭州西湖概述:杭州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杭州的标志性景点,西湖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学艺术家的目光。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杭州西湖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在旅游业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历史与文化杭州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
自唐代以来,西湖成为了文人雅集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以西湖为背景。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东坡的《赤壁赋》,这首诗歌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文气息,深深地打动了后世的读者。
第二部分:自然景观西湖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美丽而闻名于世。
湖水清澈如镜,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了一幅如画的景色。
有三潭印月、苏堤、白堤等著名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西湖还有许多美丽的岛屿,如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这些岛屿给西湖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
第三部分:文化活动与旅游业西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名胜,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
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在西湖举行,如杭州西湖音乐节、西湖国际诗歌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西湖也对杭州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前往西湖游览,为当地的酒店、餐厅和旅行社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同时,西湖周边的旅游设施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善,提高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第四部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西湖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西湖,如限制建设规模和车辆通行,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为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湖面临着一些挑战。
人流量的增加和过度开发可能会对西湖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贯穿于西湖的保护和管理中,以确保西湖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杭州西湖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西湖调研报告主题

西湖调研报告主题西湖调研报告主题:西湖的旅游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措施一、引言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西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环境破坏、过度开发等问题。
因此,本报告旨在调研西湖的旅游发展潜力,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保护西湖的独特魅力和生态环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西湖景区内对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到周边的旅游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以全面了解西湖的旅游现状和问题。
三、西湖的旅游发展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西湖的旅游业发展迅猛,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由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导致了环境污染、景区区域过度拥挤等问题。
此外,商业化开发也使得西湖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冲击。
四、西湖的旅游发展潜力尽管存在问题,但西湖仍然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首先,西湖拥有得天独厚的美丽自然风光,如钱塘江的湖光山色、苏堤柳岸的烟雨江南等,这些令人陶醉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次,西湖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雷峰塔、宝石山、断桥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西湖的旅游业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
最后,交通的便利性也为西湖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水路交通,都使得游客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西湖。
五、可持续发展措施为了保护西湖的独特魅力和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西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限制过度开发和人为干扰,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改善管理措施:完善西湖景区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旅游企业和游客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大家对西湖保护的责任感。
4.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大对西湖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西湖的历史文化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
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
( 颜惠卿、毛宁、雷菲、方慧芳、陆梦悠、王莉)
( A--607 )
一、西湖概况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 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二堤、
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
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
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
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
”《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
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
”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
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
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
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
岛南北长34米,
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
1952
-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
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
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
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
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
1984
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三、西湖开展旅游的优势
1.西湖所在的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城乡皆有,平原山水相依,是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又是杭州规划中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
区内大专院校众多。
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均集中设在西湖区。
西湖区山青水绿,风景秀丽,园林景观众多,有“西湖第一名园”之称的刘庄,是毛泽东主席生前数十次来杭的居住地。
西湖区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建有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的陵墓、牌坊、陈列馆16处。
多姿多彩的西湖就在辖区内,是杭州的游览中心。
2.随着华东五市游的火热进行,西湖也倍受青睐,游客源源不断。
3.杭州边界地区经济发达,为旅游提供了很大机会。
4.西湖周围饭店林立,为一些忙碌的商务客人提供了方便。
5.营造了自然的生态园林绿地,有效保护盒充分利用了原有古树名木与高大乔木,形成完整的绿带。
6.柔和的光环境烘托了音乐喷泉,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变幻的灯光,舞动的水花,使之成为西湖最大的亮点,积聚了大量人气。
四、西湖开展旅游的劣势
1、西湖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古老的,就是那些旅游资源,没一点创新。
2、西湖附近的旅游设施有待逐步完善,特别是游客公共休息区的设施的维护。
3、西湖环保不是很好,根据有些报道显示,湖底淤泥过多导致西湖生态不平衡,对于景区的维护很有伤害。
4、风景区内建设性的破坏,西湖园林的建设并不是全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设计者学识上
的错误,施工者不能很好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及设计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都会照成风景园林
的建设性的破坏。
5、湖滨建筑自身的协调性,如果从苏堤上看湖滨一线,建筑多事灰白色的基调,并且略显杂乱,看不到层次的变化。
6、对景区内涵的了解不足和文化意识的欠缺,没有把握住景观中最有内涵和价值的部分,往往会忽略了深层次的文化景观。
五、对西湖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对杭城景色的赞美,杭州申遗成功是全体市民的又一大幸事。
在进入后申遗时代的今天,保护生态和生活环境已是杭州政府部门和每个市民的当务之急。
然而,在不久前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标的测试中,山清水秀的杭州却排名在繁华喧闹的上海之后,使每一位杭州市民感到汗颜。
西湖作为杭州风景的代表之一,景区建设更加要把环境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在景区日益发展的“农家乐”,对杭州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现为居民)收入,但应建立在生态、环保、文明的前提下。
杭州原先有规模的露
天烧烤现已陆续取缔,只有“九溪”的露天烧烤因缺乏管理力度,至使愈演愈烈,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露天烧烤集散地,百度、谷歌等网站随处可见,十几家烧烤户不断扩张,呈发展趋势;而且烧烤户的数量还在急剧增加,村干部带头经营也使执法管理部门增加执法难度。
每逢节假日,景区内烟熏缭绕,交通堵塞,垃圾满地。
大杭州的概念、交通、信息的发达已使九溪成为市区较中心区域,不同于历史偏远村落、人烟稀少的景况,露天烧烤的不规范化发展已对景区环境造成了
严重危害,对景区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如:
1、九溪烧烤源于80年代学生野炊,现有烧烤户几十家,主要存在经营不规范;脏、乱、差(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物品食品的卫生不达标、垃圾乱丢弃)等问题,导致空气污染,景观破坏,并易引发森林火灾等。
2、旅游旺季引起“九溪”景区交通堵塞、废气污染、节假日停车难等问题,并且停车收费不完全合理合法。
3、大肆破坏砍伐了茶基地,引起土地硬化,并有违章建筑搭建、污水违章排放破坏水源、烧烤
浓烟污染茶叶等。
4、村民(居民)在溪水中洗涤污物、油污水的违章排放、地下水的违章采集,都污染了水资源。
对此,我们建议:
1、加强统一规划,提供经营场所。
着眼发展,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根据辖区人居分布、经营规模、合理确定、修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能满足经营者需要的各类型、规范性经营场所。
2、坚决取缔露天烧烤,引入统一、规范的室内烧烤市场,既满足部分市民“口福”享受需求,又保证经营者的合理收入,同时也解决了露天烧烤影响交通、破坏市容环境、污染空气等问题。
3、征收空气污染治理费,加大烧烤的运营成本,以其控制数量和规模。
工商部门也应通过各种方式,对未取得环保审批手续的烧烤点加强监督管理。
4、汽车集中停于景区外,景区内的居民及单位车辆凭通行证出入;增设景区外停车场;设电动游览车出入景区内。
5、引导九溪疗养院向住宿养生、运动健身(步行、跑步、爬山、自行车、太极拳)、健康文化等为主导方向发展,倡导建立利于老年人疗养、
中年人养生、年轻人健身的健康村等形式的现代人减压休闲场所。
六、总结
环境是体现大都市的独特优势和资源。
杭州有关部门近年来对于西湖的整治和修缮,实现了“以人为本,还湖于民”的民主的回归,完成了“生态—经济—生态”的轮回,让西湖园林更具有包容性和公众性。
虽然还不是完全完美,还有很多地方待改进,但无论是结合当地面貌景观构建和落实,还是设计施工者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都值得城市园林实践者们学习。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杭州市环保局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能携手做好西湖的环保工作,让美丽的西湖和所有的好山好水变得更加美丽、洁净,永远地保存给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