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控制电路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高教52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组成与构造

电动势的大小磁通量、线圈绕阻数、磁通变化速率
(一)点火线圈的构造 点火线圈按按有无附加电阻可分为带附加电阻型和不带附加电阻型;冷却
(2)铁芯 由条形硅钢片叠成,片间利用氧化薄层或涂绝缘漆隔离,作用是 增强磁通进行电磁感应。
(3)高压绕组 又称次级绕组,由一定规格的漆包铜线绕匝而成,其作用是 产生互感高电压。
(4)低压绕组 或称初级绕组,也是用一定规格的漆包铜线绕匝而成,其功 能是利用绕组内电流的变化实现电磁互感。 绕组一般在次级绕组的外面,以便散热。
6.电容器的作用是减少断电器触点火花电能,避免触点烧蚀,延长其使 用寿命,提高点火的电压。
7.火花塞的作用是将高电压引入燃烧室,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其中低压电路为电源→电流表→点火开关→断电器触点→点火线圈初级 线圈;而高压电路为高压点火线圈次级线圈→分电器配电器→分缸高 压线→火花塞。
二、点火线圈 将蓄电池的12V电压升高为几万伏的高压,点火线圈是利用电磁互
2.断电器触点间隙与顶块间隙
两触点分开时的最大间隙称为触点间隙,一般规定为0.35mm~ 0.45mm。间隙过小,触点间易出现火花而烧毁触点,导致初级电路 接触不良。间隙过大,则触点闭合时间缩短,使初级电流减小,次级 电压变低。触点间隙的大小可以通过如图中的偏心调节螺钉调整。
3.触点闭合角 触点闭合角是指断电器触点由断电器臂弹簧闭合至下一个凸轮凸起
1.蓄电池、发电机是点火系的能量来源。 2.点火开关的作用是接通或切断提供给点火系的电流。
3.点火线圈的作用是将汽车电源的低电压变为高电压。 4.附加电阻的作用是在发动机运转期间控制流经点火线圈初级线圈的电
传统点火系统和晶体管点火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传统点火系统和晶体管点火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当前国内外汽车绝大部分均采用传统的蓄电池点火系统,对于晶体管点火系统的应用却不是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两种点火系统各有何特点?
传统的蓄电池点火系统的初级电流是通过断电器触点的,在触点间不仅容易产生火花,烧蚀触点,使触点寿命缩短,而且限制了初级电流的最大值(一般不超过5A)。
同时初级电流又直接受触点技术状况和闭合时间的影响,往往使点火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由于蓄电池点火系的电压上升速率低,对火花塞积炭和污垢很敏感,当火花塞稍有积炭时,次级高压就会显著下降。
近年来,为减少空气污染,改善混合气的燃烧情况,以及燃用稀混合气达到节油的目的,极需提高点火电压和点火能量,然而这是蓄电池点火系所不能胜任的。
为了弥补传统的蓄电池点火系统的缺点,晶体管点火系逐渐推广。
目前使用的晶体管点火系,课分为电感放电和电容放电两大类,两大类中又分为无触点式和有触电式。
例如国产BD71型有触点晶体管点火装置为电感放电式,其组成是在传统的蓄电池点火装置基础上增加一个晶体三极管与一些电阻器和电容器,使通过触点的初级电流通过晶体管,避免了触点的烧蚀,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点火的可靠性。
此处,点火线圈匝比的提高与初级电感额下降,也使点火性能有了显著的改善。
点火系统的种类

点火系统的种类与特点由于发动机点火时刻和初级线圈电流的不同控制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点火系统。
按点火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系统、无触点点火系统、微机控制式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式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
1.传统机械式触点点火系统:传统的点火系统其点火时刻和初级线圈电流的控制是由机械传动的断电器触点来完成的。
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的分电器轴控制着断电器触点的张开、闭合的角度和时刻与发动机工作行程的关系。
为了使点火提前角能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在分电器上装有离心式机械提前装置和真空式提前装置来感知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的变化。
机械式点火系统最大的缺点是因为断电器与驱动凸轮之间机械联动因此闭合角不能变化,而闭合时间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触点闭合时间缩短,初级线圈电流减小点火能量降低;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闭合时间又过长,造成线圈中电流过大容易损坏。
这是机械触点点火系统无法克服的缺点。
2.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为了避免机械触点点火系统触点容易烧蚀损坏的缺点,在晶体管技术广泛应用后产生了非接触式传感器作为控制信号,以大功率三极管为开关代替机械触点的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这种系统显著优点在于初级电路电流由晶体三极管进行接通和切断,因此电流值可以通过电路加以控制。
不足之处在于这种系统中的点火时刻仍采用机械离心提前装置和真空提前装置,对发动机工况适应性差。
3.微机控制式电子点火系统:为了提高点火系统的调整精度和各种工况的适应性,在电子点火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微机控制。
系统的特点是:不但没有分电器,而且在提前角的控制方面也没有离心提前装置和真空提前装置。
从初级线圈电流的接通时间到点火时刻全部采用微机进行控制。
其工作原理如下:微机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的大小,由此查阅存在内部存储器中的最佳控制参数,从而获得这一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和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最佳闭合角,通过控制三极管的通断时间实现控制目的。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答案

第一章电源系课题一蓄电池一、填空题1、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是棕红色的二氧化铅,负极板的活性物质是青灰色的纯铅,为了使电解液能顺利渗入极板入部,极板的活性物质具有多孔性。
2、国产负极板的厚度为1.8mm,正极板为2.2mm。
国外大多采用厚度为1.1~1.5mm的薄型钢板(正极板比负极板稍厚),薄型极板对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改善起动性能都十分有利。
3、蓄电池常见的入部故障主要有蓄电池自行放电、电解液消耗过快和蓄电池容量降低-。
二、判断题1、蓄电池在汽车与发电机及所有用电设备都是并联的。
(√)2、因为蓄电池工作时,负极板负担比正极板重,故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片。
(×)3、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随电解液温度降低,蓄电池的内阻将增大。
(√)4、蓄电池充电时端电压高于它的电动势,两者之差为其内阻上的电压降。
(×)三、选择题1、当充电使单格电池电压达到2。
4V左右时,蓄电池( A )。
A、内部开始出现气泡B、电解液呈“沸腾”状态C、电压维持在该数值上不再升高2、电解液的密度高于规定值时,应用(A)进行调整。
A、蒸馏水B、纯硫酸C、相对密度为1。
4的稀硫酸3、已知普通铅电池额定容量,在补充充电时,第一阶段充电电流应选择( A )。
A、额定容量的1/10B、额定容量的1/15C、必须查表选择课题二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一、填空题1、硅整流发电机主要由电子总成、定子总成、带轮、风扇、前后端盖、电刷及调节器-等组成。
2、硅整流发电机的整流器一般由6只二极管接成三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3、硅整流发电机整流器的作用就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通过三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将电枢绕组产生的三相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4、电压调节器可分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两类。
5、转子铁心不得有松动的现象;转子的直线度检查,轴外圆与滑环的径向圆跳动应≤0.10mm,否则应进行校直。
二、判断题1、任何发电机定子的作用都是产生交流电。
(√)2、硅整流发电机是利用二极管整流。
点火系统的种类与特点

点火系统的种类与特点由于发动机点火时刻和初级线圈电流的不同控制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点火系统。
按点火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传统机械触点点火系统、无触点点火系统、微机控制式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式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
1.传统机械式触点点火系统:传统的点火系统其点火时刻和初级线圈电流的控制是由机械传动的断电器触点来完成的。
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的分电器轴控制着断电器触点的张开、闭合的角度和时刻与发动机工作行程的关系。
为了使点火提前角能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在分电器上装有离心式机械提前装置和真空式提前装置来感知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的变化。
机械式点火系统最大的缺点是因为断电器与驱动凸轮之间机械联动因此闭合角不能变化,而闭合时间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触点闭合时间缩短,初级线圈电流减小点火能量降低;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闭合时间又过长,造成线圈中电流过大容易损坏。
这是机械触点点火系统无法克服的缺点。
2.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为了避免机械触点点火系统触点容易烧蚀损坏的缺点,在晶体管技术广泛应用后产生了非接触式传感器作为控制信号,以大功率三极管为开关代替机械触点的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这种系统显著优点在于初级电路电流由晶体三极管进行接通和切断,因此电流值可以通过电路加以控制。
不足之处在于这种系统中的点火时刻仍采用机械离心提前装置和真空提前装置,对发动机工况适应性差。
3.微机控制式电子点火系统:为了提高点火系统的调整精度和各种工况的适应性,在电子点火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微机控制。
系统的特点是:不但没有分电器,而且在提前角的控制方面也没有离心提前装置和真空提前装置。
从初级线圈电流的接通时间到点火时刻全部采用微机进行控制。
其工作原理如下:微机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的大小,由此查阅存在内部存储器中的最佳控制参数,从而获得这一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和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最佳闭合角,通过控制三极管的通断时间实现控制目的。
第4章传统点火系

⑤发动机工作时,火花塞电极会受到燃烧产物中的活性气体和物质(如 臭氧、氧、一氧化碳、氧化硫、氧化铅)的作用,使电极腐蚀。因此,火 花塞的电极应采用难熔、耐蚀的材料制成。
i1
UB R
(1
Rt
eL
)
式中 UB——蓄电池端电压;R——初级电路和电阻,包括N1绕组的电 阻R1和附加电阻Rf,即R=Rf+R1;L——初级绕的电感;t——初级电流 持续的时间,即触点闭合时间。
初级电流增长时,不仅在初级绕组中产生自感电势eL1,同时在次级绕 组中也会感应电势eL2。
Rt
⑥火花塞应具有尽可能低的工作电压,以减轻整个电路的负担,降低成 本,延长使用寿命。
2.火花塞的构造和类型
不形成积炭的温度,称为火花塞的自净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 又易产生炽热点火,形成早燃,这个温度又称之为炽热点火温度。 火花塞的热特性主要决定于绝缘体裙部的长度,绝缘体裙部长的 火花塞,其受热面积大,传热距离长,散热困难,裙部温度高, 称为“热型”火花塞;反之,裙部短的火花塞,吸热面积小,传 热距离短,散热容易,裙部温度低,称为“冷型”火花塞。热型 火花塞用于低压缩比、低转速、小功率的发动机中;冷型火花塞 用于高压缩比、高转速、大功率的发动机中。
取下某缸高压线的波形
(4)并列波 在屏幕上从上到下按点 火顺序将所有各缸点火 波形之首对齐并分别放 置的一种排列方式。
故障波形举例
触点烧蚀的故 障波形
触点臂弹 力不足的 故障波形
火花塞 “淹死” 的故障波
形
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ppt课件

在6缸发动机上共有3个独立的点火线圈,每 个点火线圈向配对的两个火花塞供电。
点火器中功率三极管的数量与点火线圈的数 量相同,每个功率三极管控制一个点火线圈工作。
ppt课件
18
1、同时点火方式: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时,ECU向点火器输出点火控制 信号,点火器按点火顺序依次控制功率三极管导 通或截止,使初级电路周期性地通断,点火线圈 周期性地产生高压,高电压使配对的两缸火花塞 跳火。
确认信号。
ppt课件
6
一、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微机控制点火系的类型:
(1)有分电器式 (2)无分电器式
①同时点火 ●二极管分配式 ●点火线圈分配式 ②独立点火。
ppt课件
7
二、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 DI
丰田皇冠3.0轿车2JZ-GE发动机点火系原理图:
ppt课件
8
二、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 DI
图8—18为实测的点火次级单缸波形(图 中FIRE为击穿电压,BURN为燃烧电压, DUR为闭合时间)。由于点火次级波形受 发动机、燃油系统和点火条件的影响较 大.所以对检测发动机机械部分、燃油 系统及点火系统部件的故障是很有用的。 通过观察波形的特定点及特定段相应的 变化,可判定该缸点火系统相应部件和 系统的故障。显示屏上显示了波形 各部分的判定参数。
有的除起开关作用外,还有气缸判别、闭合角控制、 恒流控制、安全信号等电路(丰田TCCS系统);
有的发动机不单设点火器,将大功率三极管组合在 电子控制器中,由电子控制器直接控制点火线圈中的初
级电流通断(北京切诺基4.0L发动机)。
ppt课件
26
一、点火器
3、检查:
(1)将点火线圈与点火器的导线连接器插接 好,用电压表或示波器检查发动机ECU端子 间的电压,应符合要求:
发动机传统点火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发动机传统点火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一、点火系统的功用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二、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1、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电容器、断电器、配电器、火花塞、阻尼电阻和高压导线等组成。
(1)点火开关用来控制仪表电路、点火系统初级电路以及起动机继电器电路的开与闭。
(2)点火线圈相当于自耦变压器,用来将电源供给的12V、 24V或6V的低压直流电转变为15~20kV的高压直流电。
(3)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组成。
它用来在发动机工作时接通与切断点火系统的初级电路,使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并按发动机要求的点火时刻与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
(4)断电器主要由断电器凸轮、断电器触点、断电器活动触点臂等组成。
断电器凸轮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并以同样的转速旋转,即发动机曲轴每转两周,断电器凸轮转一周。
(5)配电器由分电器盖和分火头组成。
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各缸的火花塞。
分电器盖上有一个中心电极和若干个旁电极,旁电极的数目与发动机的气缸数相等。
分火头安装在分电器的凸轮轴上,与分电器轴一起旋转。
发动机工作时,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中产生的高压电,经分电器盖上的中心电极、分火头、旁电极、高压导线分送到各缸火花塞。
电容器安装在分电器壳上,与断电器触点并联,用来减小断电器触点断开瞬间,在触点处所产生的电火花,以免触点烧蚀,可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
(6)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由离心和真空两套点火提前调整装置组成,分别安装在断电器底板的下方和分电器的外壳上,用来在发动机工作时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自动调整点火提前角。
(7)火花塞由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组成,安装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燃烧室,点燃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点火系的组成
1、电源:蓄电池、发电机 2、点火开关 3、点火线圈 4、附加电阻
5、分电器: 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点火提前机
构 6、火花塞 7、高压线 8、阻尼电阻
传统点火系统组成
二:传统点火系工作原理
互感:相邻的两线圈,当一个线圈的电流发生 变化时,相邻的另一线圈就会获得一个感应 电动势,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互感.
传统点火系统电路分析
分电 器轴
转动
断开
断电器
点火 产生高压 线圈
奥拓发动机点火系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组成 l-点火线圈2-点火线圈高压线3-火花塞高压线
4-分电器总成5-火花塞
奥拓发动机点火系统电路连接
课堂讨论:1存在的问题
2改进的措施
小结:
结合实物进行比较分析。
作业:
1、 简述传统点火系中分电器的离心式调节 器和真空式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1、点火线圈 组成:一次侧绕组、
二次侧绕组、 铁心 类型: 开磁路式点火线圈 闭磁路式点火线圈
1、点火线圈
2、分电器
组成:1)断电器:断电器触点、凸轮
2)配电器:分电器盖、分火头
3)电容器
4)点火提前机构:离心式、真空式
传统点火系统的电气部件
断电器的结构特点
断电器主要由凸轮、触点副、点火提前装 置等组成。 断电器的凸轮在旋 转过程中反复地控 制着触点的关闭、 通断初级电流。电 容器和触点是并联 的,其任务是给初 级感应反电势形成 回路,减轻触点的 烧蚀,加快初级电 流的通断速率。
汽车传统点火系统的结构理
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问: 1点火系统的功用 2点火线圈如何实现升压的 3怎样直流变交流
点火系统的作用及要求
作用:
适时提供足够能量的电火花,使发动机能及 时、迅速地作功。
低压
高压
要求: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高电压, 通常为30kv左右。
2、点火线圈的组成?其上的附加电阻有何作 用?
3、影响二次侧电压的因素有哪些?怎么减少 影响?
互感的条件:
⑴一个线圈
⑵另一线圈
⑶一个线圈的电流要变化
点火系统的作用及要求
2、电火花应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一般应有50—80mJ能量,起动时应可
以达到100mJ能量。 3、点火时间应适应发动机的各种工况 1)满足点火次序
点火系统工作电路
传统点火系统
传统点火系统的电气部件
点火提前装置
离心式点火提前装置和真空点火提前装置 的最终作用也反映在触点副上,使点火提 前角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以获得线圈放电时,在 中心电极与负极的间 隙之间产生火花,点燃 被压缩的燃油混合气。
热特性: 火花塞能够冷却其中心电极的能力。 热型火花塞沿中心电极有较长的绝 缘层和较少的横截面积,使热量从电极 传至气缸盖,从而热量离开中心电极的 速度较慢,电极端维持较高的工作温度。 冷型火花塞沿中心电极有较短的绝 缘层和较大的面积,使热量传至气缸盖。 中心电极散热较快,电极维持较低的工 作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