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题1. 信息安全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2. 信息的完整性包括两方面,分别是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授权用户篡改和防止授权用户或实体不恰当地修改信息,保持信息内部和外部的一致性。
3.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技术支撑手段主要包括评估、防护、检测、恢复、响应。
4.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核心是安全技术。
5. 美国橘皮书(TCSEC分为7 个等级,它们是D、C1、C2、B1、B2、B3和A1级。
6. 我国现行的信息网络法律体系框架分为4 个层面,它们是一般性法律规定、规范和惩罚网络犯罪的法律、直接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特别规定和具体规范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二、简答题1. 什么是信息安全?它和计算机安全有什么区别?信息安全是确保存储或传送中的数据不被他人有意或无意地窃取和破坏。
区别:信息安全主要涉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而不管数据的存在形式是电子的、印刷的还是其他的形式。
2. 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收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威胁:非授权访问、泄露或丢失信息、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拒绝服务攻击、利用网络传播病毒。
3. 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包含4 个部分: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法律法规。
安全政策是中心,安全管理是落实的关键,安全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国家法律法规是后盾。
第二章一、填空题1. 共享文件夹的权限有读取、更改和完全控制。
2. 推荐Windows Server 2008 操作系统安装在NTFC 文件系统下。
3. Administrator 账户和Guest 账户是Windows Server 2008 的内置用户账户。
第三章一、填空题1. 常见的认证机制为基于口令的认证、基于个人特征的认证和智能卡认证。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一、密码学基础1.什么是密码学?密码学是研究信息的保密(加密)和完整性(签名、数字证书等)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2.请解释对称密钥加密和公钥加密的原理及其区别。
对称密钥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的加密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但密钥传输和管理比较麻烦。
公钥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的加密方法,安全性较高,但速度较慢。
3.什么是哈希函数?它的特点和应用有哪些?哈希函数是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输出的函数。
其特点是:●输入数据的任意微小改动都会导致输出结果的显著改变。
●输出结果的长度固定,通常较短。
●不可逆性,不可从输出结果反推输入数据。
哈希函数常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数字签名等场景。
二、网络安全技术1.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有哪些常见的工作模式?防火墙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安全的安全设备,通过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实施访问控制、攻击防范等功能。
常见的工作模式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和网络地质转换等。
2.描述一下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等。
●网络钓鱼:通过伪造合法的网站、电子邮件等手段,诱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
●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发送大量的请求,占用目标系统的资源,使其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
●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劫持网络通信流量,窃取或篡改通信内容。
3.请解释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它们有何区别和作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用于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的设备或软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并发出警报。
入侵防御系统(IPS)则是在入侵检测的基础上,具备主动防御功能,能够自动对异常和攻击进行相应的防御和响应措施。
三、网络安全管理1.请并解释一下网络安全管理中常见的几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策略制定、安全培训、漏洞修复等。
●安全策略制定:制定明确的网络安全策略和政策,明确安全目标和实施措施。
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版)

1-1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c)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联的系统。
A. 计算机B. 主从计算机C. 自主计算机D. 数字设备1-2 网络安全是在分布网络环境中对(d)提供安全保护。
A. 信息载体B. 信息的处理、传输C. 信息的存储、访问D. 上面3项都是1-3 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是(d)。
A. 机密性B. 可用性C. 完整性D. 上面3项都是1-4 密码学的目的是(c)。
A. 研究数据加密B. 研究数据解密C. 研究数据保密D. 研究信息安全1-5 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 b加密成g。
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a)。
A. 对称密码技术B. 分组密码技术C. 公钥密码技术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1-6 访问控制是指确定(a)以及实施访问权限的过程。
A. 用户权限B. 可给予那些主体访问权利C. 可被用户访问的资源D. 系统是否遭受入侵1-7 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c)。
A. 内部子网之间传送信息的中枢B. 每个子网的内部C.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D. 部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接合处1-8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 TCSEC)共分为(a)大类()级。
A. 4 7B. 3 7C. 4 5D. 4 61-9 桔皮书定义了4个安全层次,从D层(最低保护层)到A层(验证性保护层),其中D 级的安全保护是最低的,属于D级的系统是不安全的,以下操作系统中属于D级安全的是(a)。
A. 运行非UNIX的Macintosh机B. 运行Linux的PC机C. UNIX系统D. XENIX1-10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类隐藏在(c)上蓄意破坏的捣乱程序。
A. 内存B. 软盘C. 存储介质D. 网络二:2-1 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b)。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一、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 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传输的内容及网络用户免受非法侵入、非法使用、非法干扰和非法破坏的技术与管理方式。
2. 请简述传统的信息安全的三要素。
传统的信息安全的三要素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 请简述网络信息安全最重要的三个特性。
网络信息安全的最重要的三个特性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什么是身份验证?请举例说明。
身份验证是确认用户是否为所声称的用户的过程。
例如,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电子邮件账户验证用户身份。
5. 什么是访问控制?请举例说明。
访问控制是限制用户对系统或资源的访问的过程。
例如,通过设定权限限制某用户只能读取某个文件而不能修改该文件。
二、网络威胁与攻击1. 请常见的网络威胁类型。
常见的网络威胁类型包括病毒、蠕虫、木马、僵尸网络、拒绝服务攻击等。
2. 请解释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通过控制多台计算机同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使合法的用户无法访问该服务器。
3. 请解释钓鱼攻击(Phishing)。
钓鱼攻击是指攻击者伪装成合法的组织或个人,通过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或网站等方式诱导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等。
4. 什么是社交工程攻击?请举例说明。
社交工程攻击是指攻击者借助社交技巧和心理学原理,通过与目标交流、欺骗、引诱等手段获得所需信息或达到攻击目的。
例如,攻击者通过电话欺骗方式获取他人的银行账户密码。
三、网络安全管理1. 什么是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策略是指组织内制定的用于指导和管理网络安全工作的一套方针、规范和措施。
2. 什么是安全审计?为什么要进行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根据预定的安全策略和标准,对网络系统、设备和操作进行检查、评估和审查。
进行安全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保证网络安全的有效性。
3. 请简述密码管理中的“口令加密”。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04751)第一章绪论 P2第二章物理安全 P6第三章信息加密与 P9第四章防火墙技术 P14第五章入侵检测技术 P18第六章网络安全检测技术 P21第七章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防范技术 P23第八章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P27第1章绪论1.1.1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非恶意)典型的网络安全威胁:1.2.1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主要因素:(1误等。
(2(3可分为几个方面:①被动攻击②主动攻击③邻近攻击④分发攻击⑤内部人员攻击1.2.2不安全的主要原因1.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1.3.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的)。
1.3.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①保密性②完整性③可用性④可控性⑤不可否认性1.3.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层次:①物理安全②逻辑安全③联网安全④操作系统安全1.3.4网络安全包括三个重要部分:①先进的技术②严格的管理③威严的法律1.4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1.4.1网络安全基本模型:(P27图)1.4.2 OSI安全体系结构:①术语②安全服务③安全机制五大类安全服务,也称安全防护措施(P29):①鉴别服务②数据机密性服务③访问控制服务④数据完整性服务⑤抗抵赖性服务对付典型网络威胁的安全服务安全威胁安全服务假冒攻击鉴别服务非授权侵犯访问控制服务窃听攻击数据机密性服务完整性破坏数据完整性服务服务否认抗抵赖服务拒绝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和数据完整性服务等八种基本的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通信业务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和公证机制1.4.3 PPDR模型(P30)包含四个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响应)。
防护、检测和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PPDR模型通过一些典型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安全的要求:①P t>D t+R t②E t=D t+R t,如果P t=0Pt:防护时间,入侵者攻击安全目标花费时间;Dt:入侵开始到系统检测到入侵行为花费时间;Rt:发现入侵到响应,并调整系统到正常状态时间;Et:系统晨露时间;安全的全新定义:及时的检测和响应就是安全;及时的检测和恢复就是安全;解决安全问题的方向:提高系统的防护时间Pt,降低检测时间Dt和响应时间Rt。
网络信息安全教程作业及答案

网络信息安全教程作业及答案网络信息安全教程作业及答案第一章:基础概念1.1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篡改、破坏和泄露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1.2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及国家的重要信息,防止网络犯罪活动的发生。
1.3 网络攻击与防御基本概念网络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网络系统进行非法入侵、破坏和盗取信息的行为;网络防御是指采取技术和措施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攻击。
第二章: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评估2.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类型(1)电子邮件钓鱼(2)恶意软件(3)网络钓鱼(4)拒绝服务攻击(5)社会工程学攻击2.2 风险评估的步骤(1)确定资产(2)识别威胁(3)评估漏洞(4)评估风险(5)制定防御措施第三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3.1 密码学与加密技术(1)对称加密(2)非对称加密(3)哈希函数(4)数字签名3.2 访问控制技术(1)身份认证(2)授权管理(3)访问控制列表3.3 网络防火墙技术(1)包过滤防火墙(2)应用层防火墙(3)状态检测防火墙3.4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1)主机入侵检测系统(2)网络入侵检测系统(3)网络入侵防御系统3.5 数据备份与恢复(1)数据备份策略(2)数据恢复方法第四章:网络安全管理4.1 安全策略与规范制定(1)制定安全策略(2)制定安全规范4.2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理(1)安全事件的分类(2)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理流程4.3 安全漏洞管理(1)漏洞扫描与评估(2)漏洞修复与升级4.4 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1)员工安全培训(2)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附件内容:附件一: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附件二:网络安全事件案例研究法律名词及注释:1.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是我国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制定的管理办法,用于规范网络安全行为和保护网络安全。
2.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安全行为的法律,为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网络信息安全课后习题答案

1•信息安全根源:①网络协议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协议自身的缺陷性②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复杂性③程序设计带来的问题④设备物理安全问题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问题⑥相关的法律问题。
2. 网络信息系统的资源:①人:决策、使用、管理者②应用:业务逻辑组件及界面组件组成③支撑:为开发应用组件而提供技术上支撑的资源。
3. 信息安全的任务:网络安全的任务是保障各种网络资源的稳定、可靠的运行和受控、合法的使用;信息安全的任务是保障信息在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中的安全,具体有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用性。
4. 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层次: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管理层安全5. 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
-- .1. 简述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的基本原理:所谓对称,就是采用这种加密方法的双方使用方式用同样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或虽不相同,但可由其中任意一个很容易推出另一个;公钥加密使用使用一对唯一性密钥,一为公钥一为私钥,不能从加密密钥推出解密密钥。
常用的对称加密有:DES、IDEA、RC2、RC4、SKIPJACK、RC5、AES 常用的公钥加密有:RSA、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ElGamal2. 凯撒密码:每一个明文字符都由其右第三个字符代替RSA①选两个大素数pq②计算n=pq和® (n)=(p-1)(q-1) ③随机取加密密钥e,使e 和® (n)互素④计算解密密钥d,以满足ed=1moc^ (n)⑤加密函数E(x)=m e mod n,解密函数D(x)=c c mod n, m是明文,c使密文⑥{e , n}为公开密钥,d 为私人密钥, n 一般大于等于1024 位。
D-H密钥交换:①A和B定义大素数p及本源根a②A产生一个随机数x,计算X=c i mod p,并发送给B③B产生y,计算Y二a mod p,并发送给A④A计算k=Y x mod p⑤B计算k'二乂mod p⑥k, k'即为私密密钥1. PKI是具普适性安全基础设施原因(p21):①普适性基础②应用支撑③商业驱动。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后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B3. 【答案】D4. 【答案】C5. 【答案】B二、判断题1. 【答案】错误2. 【答案】正确3.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答案】计算机网络安全即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破坏。
它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网络软件设备的安全防护,同时也包括用户信息保护、数据传输安全和网络应用安全等方面。
2. 【答案】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代码程序,通过感染计算机系统和文件来破坏和窃取信息。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传播,感染计算机后会破坏或删除文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计算机蠕虫是一种自我复制的恶意代码,通过网络传播,并利用系统漏洞自动感染其他主机。
计算机蠕虫通常不会破坏或窃取信息,但会占用大量计算机系统资源,导致系统运行缓慢甚至崩溃。
计算机木马是一种通过网络植入的恶意代码,通过控制被感染计算机来窃取和利用信息、木马程序隐藏在正常的程序中,绕过用户的防御。
3. 【答案】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通常放置在网络边界和内部网络之间。
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防火墙可以设置访问控制策略,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检查和过滤,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4. 【答案】VPN即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通过加密通道将远程用户和私有网络连接起来的技术。
它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使远程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私有网络资源。
VPN可以通过加密数据、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方式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
四、综合题1. (1)【答案】虚拟专用网络(VPN):通过加密通道将远程用户和私有网络连接起来。
它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2)【答案】防火墙:用于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它可以设置访问控制策略,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3)【答案】入侵检测系统(IDS):用于检测和响应网络中的入侵行为。
它能够监控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模式检测出潜在的入侵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防火墙的基本功能:对内部网络进行划分,实现对重点网段的隔离;实现对内部网络的集中管理,强化网络安全策略;是审计和记录Internet使用费用的一个最佳地点;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网络,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可利用NAT技术将有限的IP地址动态或静态地与内部IP地址对应起来,以缓解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可通过IP通道构建VPN。
常用的公钥加密有:RSA、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ElGamal
2.凯撒密码:每一个明文字符都由其右第三个字符代替
RSA:①选两个大素数pq②计算n=pq和ψ(n)=(p-1)(q-1)③随机取加密密钥e,使e和ψ(n)互素④计算解密密钥d,以满足ed=1modψ(n)⑤加密函数E(x)=memod n,解密函数D(x)=cdmod n,m是明文,c使密文⑥{e,n}为公开密钥,d为私人密钥,n一般大于等于1024位。
6.PKI信任模型(p41):严格层次结构、分布式信任结构、WEB模型、以用户为中心的信任。
7.证书撤销方法(p38):①周期发布机制:证书撤销列表、完全CRL②在线证书状态协议(OCSP)。
8.PKI框架图:
SSL/TSL
IPSec
S/MIME
其他
依赖于PKI的标准
X.509,PKCS,PKIX
定义PKI的标准
(2)缺乏经营经验2.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非授权可执行性。
现在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会闲着,在装扮上也不俱一格,那么对作为必备道具的饰品多样性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3.简述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此次调查以女生为主,男生只占很少比例,调查发现58%的学生月生活费基本在400元左右,其具体分布如(图1-1)引导型病毒:病毒把自己存放在引导区,当做正常的引导程序,而将真正的引导程序搬到其他位置,当计算机启动时,就会把病毒程序当作正常的引导程序来运行,使寄生在磁盘引导区的静态病毒进入计算机,这时病毒程序被激活,可以随时进行感染和破坏活动。典型代表:大麻病毒(“石头”病毒、“新西兰”病毒),工作原理:加载、感染、破坏。
D-H密钥交换:①A和B定义大素数p及本源根a②A产生一个随机数x,计算X=axmod p,并发送给B③B产生y,计算Y=aymod p,并发送给A④A计算k=Yxmod p⑤B计算k’=Xymod p⑥k,k’即为私密密钥
三:
1.PKI是具普适性安全基础设施原因(p21):①普适性基础②应用支撑③商业驱动。
6.SET在电子商务流程中安全保密功能的实现(p56):
7.PGP加密和认证过程(p58):
五:
1.黑客常用的入侵方法(p61):口令入侵、特洛伊木马术、监听法、E-mail技术、利用系统漏洞。
2.黑客入侵的一般步骤(p62):①攻击的准备阶段:确定攻击的目的、信息收集②攻击的实施阶段:获得权限、权限的扩大③攻击的善后工作:隐藏踪迹、后门
(三)大学生购买消费DIY手工艺品的特点分析2.静态包过滤型、状态检测型和代理服务型防火墙的优缺点:
种类
在上海,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商铺应运而生,并且在重要商圈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投资经营地铁商铺逐渐为一大热门。在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购物中心,有一家DIY自制饰品店--“碧芝自制饰品店”优点
缺点
(5)资金问题静态包过滤型
3.信息安全的任务:网络安全的任务是保障各种网络资源的稳定、可靠的运行和受控、合法的使用;信息安全的任务是保障信息在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中的安全,具体有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用性。
4.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层次: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管理层安全
5.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
实现逻辑比较简单,对网络性能影响较小,有较强的透明性,与应用层无关,是最快的防火墙
需对IP/TCP等各种协议比较了解;易被地址欺骗;应用层控制很弱;允许外部拥护直接与内部主机相连;不检查数据区;不建立连接状态表。
关于DIY手工艺制品的消费调查状态检测型
8、你是如何得志DIY手工艺制品的?既提供了静态包过滤防火墙的处理速度和灵活性,又兼具应用层网关理解应用程序状态的能力与安全性,是目前最流行的
AH为IP数据包提供3种服务,即无连接的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源身份认证和防重放攻击;ESP除了为IP数据包提供AH已有3种服务外,有还提供数据包加密、数据流加密;可以同时使用,不过AH提供的验证服务要强于ESP。
IPSec安全体系:
3.SSL结构及相关协议的功能(p48)
SSL握手协议
SSL修改密码规格协议
4.PKI的支撑服务(p27):安全通信、安全时间戳、公证、不可否认、特权管理。
5.密匙和证书管理阶段(p34):①初始化阶段:终端实体注册、密匙对产生、证书创建和密匙/证书分发、证书分发、密匙备份②颁发阶段:证书检索、证书验证、密匙恢复、密匙更新③取消阶段:证书过期、证书撤消、密匙历史、密匙档案。
一:
1.信息安全根源:①网络协议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协议自身的缺陷性②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复杂性③程序设计带来的问题④设备物理安全问题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问题⑥相关的法律问题。
2.网络信息系统的资源:①人:决策、使用、管理者②应用:业务逻辑组件及界面组件组成③支撑:为开发应用组件而提供技术上支撑的资源。
3.常用的扫描技术(p66):端口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
4.拒绝服务攻击技术原理(p68):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处理(或回应)外界请求。①制造高流量无用数据,造成网络拥塞,使受害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信②利用受害主机提供的服务或传输协议上的缺陷,反复高速地发出特定的服务请求,使受害主机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正常请求③利用受害主机所提供服务中处理数据上的缺陷,反复发送畸形数据引发服务程序错误,这样可以大量占用系统资源,使主机处于假死状态或者死机。
3.比较Linux下的IPTables与Windows XP自带的防火墙各自的优缺点:
IPTables:允许建立状态防火墙,就是在内存中保存穿过防火墙的每条连接;能够过滤TCP标志任意组合报文,还能够过滤MAC地址;系统日志比IPChains更容易配置,扩展性也更好;对于NAT和透明代理的支持,Netfilter更为强大和易于使用;能够阻止某些(例如SYS攻击)Dos攻击。
SSL告警协议
HTTP
LDAP
SSL记录协议
TCP
UDP
SSL握手协议(p50):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开始前,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等。
SSL修改密码规格协议(p50):唯一目的是未决状态被复制为当前状态,从而改变这个连接将要使用的密码规格。
SSL告警协议(p50):把有关警告传到各个实体。
四:
1.IPSec协议的隧道模式与传输模式有何区别?如何实现?(p46)
它们所保护的内容不同,传输模式保护的只是IP的有效负载,而隧道模式保护的是整个IP数据包。AH和ESP都支持这两种模式,存在四种形式。AH传输模式AH隧道模式ESP传输模式ESP隧道模式。
2.简述ESP和AH在中IPSec的作用,它们能否同时使用?(p45)
文件型病毒:主要攻击COM、EXE、SYS、DLL等可执行文件,病毒对计算机的源文件进行修改,使其成为新的带毒文件,一旦计算机运行该文件就会被感染,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典型代表:CIH,首例直接攻击和破坏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病毒,破坏方式:攻击BIOS、覆盖硬盘。
4.简述计算机病毒传染的一般过程:在系统运行时,病毒通过病毒载体即系统的外存储器进入系统的内存储器,常驻内存。该病毒在系统内存中监视系统的运行,当它发现有攻击的目标存在并满足条件时,便从内存中将自身存入被攻击的目标,从而将病毒进行传播。而病毒利用系统INT 13H读写磁盘的中断又将其写入系统的外存储器软盘或硬盘中,再感染其他系统。
SSL记录协议(p49):在客户及和服务器之间传输应用数据和SSL控制数据。
4.SSL记录协议的过程(p49):分段、压缩、计算MAC码、加密、增加记录协议头部。
分段…
…
压缩
计算MAC
加密
特性(p53):是对HTTP扩充安全特性、增加了报文的安全性,它是基于SSL技术的。该协议向WWW的应用提供完整性、鉴别、不可抵赖性及机密性等安全措施。
技术角度:①病毒预防技术:包括对已知病毒的特征判定技术或静态判定技术和对未知病毒的动态判定技术②病毒检测技术:包括根据计算机病毒程序中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病毒特征及传染方式、文件长度的变化,在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建立的病毒检测技术和不针对具体病毒程序的自身检测技术③病毒消除技术:病毒传染程序的逆过程,是病毒检测的延伸④病毒免疫技术:没有很大发展。
5.缓冲溢出的原理(p69):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编程语言对缓冲区缺乏严格的边界检查。
6.缓冲溢出的关键技术(p71)①进程的内存组织形式②堆栈区域③Shell Code
7.常用的后门技术防范(p73)①评估②MD5基准线③入侵检测④从CD-ROM启动
大学生购买力有限,即决定了要求商品能价廉物美,但更注重的还是在购买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爱好的追求,满足心理需求。5.简述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用户角度:①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树立牢固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思想;堵塞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②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消除:人工方法(借助调试程序及工具软件等进行手工检测和消除处理,操作复杂易出错,要求操作者对系统十分熟悉);自动方法(针对某种或多种病毒使用专门的反病毒软件自动对病毒进行检测和消除处理,操作简单速度快,不会破坏系统数据)
只检测数据包的第三层信息,无法彻底的识别数据包中大量的垃圾邮件、广告以及木马程序等;应用层控制很弱;不检查数据区;
代理服务器型
实施较强的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等,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效率,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应用,且可以方便地扩展实现对各种非标准服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