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比喻与文化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比喻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语言中有许多相同的修辞手段,比喻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形象万千的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常常成为人们用来打比方的对象,即比喻的喻体。用动物作比喻的喻体,可使喻义简练、准确,即丰富了语言文化的表现力,又使得人或物、事与理的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各国语言。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到语言中的动物比喻上。

动物比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民族心中的形象与所能引起的联想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1)同一种动物,喻义大体相同英汉语言中,有不少动物具有相同的文化联想与感情色彩。例如,绵羊比喻温顺,狐狸比喻狡猾;狮子比喻凶猛,驴子比喻蠢笨;孔雀比喻骄傲,癞蛤蟆比喻丑陋;蜜蜂比喻忙碌,蜗牛比喻慢腾腾等。

(2)同一种动物,喻义部分相同鱼以及鱼与水的密切关系在英汉比喻中很常见,例如,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大鱼吃小鱼,比喻弱肉强食等。但是,英语还用big fish比喻大亨;cool fish比喻厚脸皮的人;loose fish比喻放荡的人,这些喻义是汉语里没有的。

(3)同一种动物,喻义不同或截然相反汉语中喜鹊代表吉祥、喜事临门,而给西方人的联想却分别是碎嘴、饶舌,在西方作为聪明与智慧化身的猫头鹰,却令中国人觉得是不好的预兆;蝙蝠因为与“福”同音而让中国人联想起“幸福、福气”,然而它给西方人的联想却是丑陋、凶恶。同一动物,在英汉两个民族类中的文化形象有时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能造成不同民族在传递和交流语言信息时,对动物喻体的选择会各有倚重,甚至还会导致喻体相同而喻义相悖,指称意义完全对应,语用含义却大相径庭的“语言文化冲突”。“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被敬奉成神灵。它是民族之象征,同时也是皇权的象征。华夏子孙习惯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通常代表邪恶和破坏,或是宝藏的守护者。在希腊传说中,dragon 指一种危害生灵的猛兽,后来泛指一切凶狠残暴的人。再如,汉语中的“狗”几乎都是以“卑贱”的形象出现的,常常带有贬义,如:狗奴才、癞皮狗、看家狗、狗腿子、丧家犬、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而英语中的“dog”则不但不带贬义,反而享有people'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之美誉。像top dog (位居要津);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a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还有,英语中的“owl”是表示智慧的鸟,,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如果说某人owlish 往往是形容他聪明、严肃。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与owl在英语中的形象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在汉族广大地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由于它在夜间活动,鸣声凄厉,因此人们把它的叫声与死人相联系,说猫头鹰叫孝。谁要是在树林中听见了猫头鹰的叫声,就预示着家里可能有人会死。

(4)同一种动物,只在一种语言中有喻义鸳鸯(mandarin duck),在英语中不过是一种“有着漂亮羽毛的中国鸭子”,在汉语里却令中国人产生了许多浪漫的遐想,是成双成对、恩爱无比的化身;crane(鹤)在汉语中象征着长寿。所以,中国有些父母爱给孩子取名为“鹤年”和“鹤龄”,以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命百岁,鹤常与松树相匹配,象征“顽强不屈“和”长生不老”,在书画艺术中松鹤一体称松鹤延年。作为礼物送给长者会深受其喜爱,特别是作为生日礼物。但对西方人来说,鹤并没有如此的联想意义。英语中鸵鸟(ostrich)与河狸(beaver)常分别用来比喻“不敢正视现实”和“卖力、急于讨好别人”,然而中国人对它们却没有类似的联想。

(5)不同的动物,喻义相同或相似由于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因而在汉英两种文化语境中,动物词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和文化色彩,存在着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源于家耕,中国古人与耕牛相依为命,而英国文化起源于游牧,西方人与马感情甚笃。马在英语里有强壮、勤劳、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等比喻意义,而这一文化意象在汉语中却被牛所承载。所以,

汉语里用“牛”作喻体的一些成语中,英语里却用“马”作喻体。如汉语说“强壮如牛”,英语是as strong as a horse(强壮如马)。再如,中国人说“害群之马”,英美人讲a black sheep;中国说一个人“圆滑得像泥鳅”;在英语里则说slippery as eel。在汉语中形容一个人“脾气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则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汉语里有“鸡皮疙瘩”“杀鸡取卵”的说法,而英语中对应的却是goose flesh (鹅皮疙瘩)与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杀鹅取卵)。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看出:动物词语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具有相对固定的形象,使一种语言更显示出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