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学概括总结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概括

第四章地图概括
1、地图概括即制图综合,是地图构成的重要法则之一。
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它解决了将空间信息庞杂多维的客观世界,清晰地表现在有限的二维图面上,实现由地理数据向抽象、概括的形象-符号模型的转变。
2、地图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3、根据对地图概括性质分析,可知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地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质量以及制图图解限制等。
4.手工概括与自动概括(P126)
5、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P127)
1)选取:选取和分类是不可分的,它的目的是使复杂无序的地图信息,通过聚类和分群使之有序化,正确的内容选取方法应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
2)简化: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
3)夸张:在地图制图实践中,由于地图用途、区域特征、地物特点等原因,在符号化过程中往往要突破比例尺限制,采取不依比例的表示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夸张。
夸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不依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
4)符号化: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就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空间数据经过选取(分类)、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之后,通过制定的图形记号,使其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
地图概括知识点总结

地图概括知识点总结地图是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形工具。
它是一种二维图形,通常以一定的比例尺来绘制地球上的真实地理信息。
地图通常包括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等,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地理特征,如城市、道路、建筑物等。
地图是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的重要工具,它在军事、航海、地质勘探、城市规划、旅游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信息投影到一个平面上。
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数学和地理学原理,不同的投影方式会导致地图上的形状、面积、方向等特征发生失真。
因此,选择适合特定目的的地图投影方式十分重要。
地图中的比例尺是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元素,它表示地图上的一个单位长度对应地球表面上的多少长度。
比例尺可以以数字形式表示,也可以以图形形式表示。
比例尺的选择要根据地图的具体用途和用户的需求来确定。
通常,在较大比例尺地图上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而在较小比例尺地图上能够看到更大范围的地理信息,但细节则相对较少。
地图上的坐标系统是用来表示地球上的具体位置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地图坐标系统有经纬度坐标和投影坐标两种。
经纬度坐标是以地球的地心为原点,通过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而投影坐标则是将地球上的三维信息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并以平面坐标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点的位置。
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能够帮助用户理解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信息。
常见的地图符号有线状符号、面状符号、点状符号等,它们分别用来表示地图上的不同地理特征。
而图例则是用来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
通过图例,用户可以了解到地图上表达的不同地理信息的含义和意义。
地图上的比例尺、坐标系统、符号和图例等元素都是制作地图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使用这些元素能够使地图更具表达力和易读性。
地图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特征进行分类。
按照比例尺的大小可以将地图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通常用于具体的地理调查,它们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细节度;而小比例尺地图则用于展示更宽广的地理范围,它们通常被用于教学、科普等用途。
地图制图学

地图制图学:亦称制图学或地图学,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运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
地图制图学体系:由理论地图制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组成。
地图的特性:①因利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成图而使地图具有可量测性;②由于使用地图符号系统来表示地图内容而使地图具有直观性;③由于对地图内容进行制图综合处理而使地图具有一览性。
地图投影:按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或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面上的方法。
地图投影实质:建立地球表面上点的经纬度与平面上点的直角坐标间的解析关系。
制图综合:根据一定条件和要求,选取甚至夸大某些重要内容,舍弃和简化某些次要的内容和碎部,从而保证地图的内容同地图的比例尺、用途和景观特点相适应,使得地图上所反映的现象主次分明,并能确切地反映出各要素建的相互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使读图者更易于理解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现代地图定义:按照一定数学法则和制图理论,以影像、符号或数字来表示地球或者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变化的空间结构模型。
它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又是传递信息的通道。
地图的基本功能:模拟功能、信息载负功能、信息传输功能、认识功能。
地图分类:就是按照地图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标志)将其加以区分。
地图分类原则:①必须按照由总概念到局部概念的次序,即由较广义的概念向较狭义的概念过渡,以使分类的层次要明确,且合乎逻辑性;②每一分类等级必须采用固定的标志作为分来的基础,不可在同一等级分类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志;③类别的划分必须体现完整性,即每一分类方法均能将现有的各种地图进行归类而不致于遗漏,并且要保证每一分类等级的地图应彼此能够明显区分,以消除同一地图被划分到不同图组的可能性;④由较广义的概念向较狭义的概念分类时,下类的总和应等于上类,即下类图种的全体应包括上类图种所涵盖的全部图种。
地图的分类:①按内容分:普通地图——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根据专业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多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地图制图学概括总结

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P5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数学基础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综合拓扑要素之间的关系3.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邻接关联包含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的定义P51.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像2.现代定义:根据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属性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信息的工具,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一、数学要素P6控制和确定地图上地理要素与地面事物的相对位置,是地图的“骨架”1.坐标网①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经度λ纬度φ②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坐标X,Y-----仅适用于1:1万—1:25万比例尺地图文字比例尺大地控制点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比例尺地图上线段长/实地线段在椭球面上水平投影长(1/M)(1)数字比例尺1/1000,1:50000定向指标线/三北P10①真子午线-----真北②磁子午线-----磁北③坐标纵轴-----坐标北二、地理要素P8三、辅助要素P91.图名2.图号3.图例4.接图表地图编号P141.行列式编号法:适于大区域的分幅地图ex:我国1/100万地图分带投影的作用:减少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超过限度)经纬度编号法P141.适用于梯形分幅地图2.编号方法①行号=右图廓经度/该图幅的经差②列号=上图廓纬度/该图幅的纬差ex:某1/5万地图的右图廓经度73°30′,该图经差15′,上图廓纬度17°20′,该图纬差10′,则:行号=73°30′/15′=294,列号=17°20′/10′=104所以该幅图号为294104经度东经行号= 31+经差纬度列号= 1+纬差新的地形图分幅编号P191,1/100万地图::去掉图号中间的连接符--,如:J-50改为J50 2,1/50万------1/1万(6种比例尺)地图: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基础上,由10位编码组成:1~3位:1/100万地图行号(1位)和列号(2位)4位:比例尺代码5~7位:图幅的行号数字码8~10位:图幅的列号字码。
注册测绘师地图制图学知识要点

注册测绘师地图制图学知识要点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载体,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规划行动以及做出决策都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而注册测绘师在地图制图领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要点,以确保所制作的地图准确、清晰、实用。
一、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曲面展绘到平面上的方法。
不同的投影方式会导致地图在形状、面积、距离和方向等方面产生变形。
注册测绘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地图投影类型,如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兰伯特投影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墨卡托投影常用于航海图,因为它能保持方向的准确性,但在高纬度地区会产生较大的变形。
高斯克吕格投影则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具有较小的变形和较高的精度。
兰伯特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地图绘制。
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取决于地图的用途、制图区域的范围和形状等因素。
二、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它决定了地图所能表示的详细程度和精度。
注册测绘师要熟悉各种比例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大比例尺地图(如 1:500、1:1000 等)能够详细地展示较小区域的地理信息,常用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
小比例尺地图(如1:100 万、1:500 万等)则适合表示大范围的地理概况,如国家、洲际地图。
在制作地图时,要根据地图的用途和用户需求选择恰当的比例尺,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三、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表示各种地理要素。
注册测绘师需要掌握符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符号应具有简洁性、准确性和易读性。
例如,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用特定的图标表示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设施。
同时,符号的尺寸、颜色和亮度等也需要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和用途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证地图的清晰和美观。
四、地图注记注记是对地图上地理要素的文字说明,包括名称、数字、代码等。
清晰准确的注记对于地图的可读性至关重要。
注记的字体、字号、颜色要与地图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并且要避免注记之间的重叠和遮挡。
地图制图学知识点

第一章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构成要素:①图形要素②数学要素⑴地图投影⑵坐标系统⑶比例尺⑷控制点③辅助要素④技术要素3、地图的基本特征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⑶地图具有特定完整的符号系统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4、地图的功能①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②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③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④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5、现代地图的作用①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②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③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④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⑤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⑥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⑦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
6、现代地图的分类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包括地理图和地形图)、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7、现代地图学的定义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数据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8、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2、旋转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赤道半径)、短轴b(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f大地球体:是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的球状体。
3、我国测量制图相关的几个地球椭球体(1)我国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1953年起改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8年起我国采用IUGG/IAG-75椭球体(2)GPS卫星星历:WGS-84椭球体(3)目前在我国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经常遇到的是1975和79年国际第三、四个推荐值4、确定参考椭球体,进而获得大地测量基准面和大地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参考椭球体定。
地图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地图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一、地图学概述地图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地图制图技术、地图解译和图形学的应用等内容,是地理学、测绘学和地图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图学主要包括地图的分类、地图的原理、地图的投影、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制图技术、地图的符号和地图的解译等。
二、地图的分类1.按照用途分类(1)地形图: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2)气象图:记录天气现象、气象要素等的地图(3)地质图:反映地质结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等的地图(4)航空地图:为飞行员提供导航信息的地图(5)交通运输地图:记录交通道路、铁路、水路等的地图(6)经济地图:反映经济分布、产业结构等的地图(7)行政区划图:记录国界、行政区划等的地图2.按照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大的地图,通常1:1000-1:5000(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适中的地图,通常1:5000-1:100000(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较小的地图,通常1:100000-1:10000003.按照制图方式分类(1)手绘地图:通过人工测绘制作的地图(2)计算机制图: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制的地图4.按照表现内容分类(1)物理地图:反映地球自然环境特征的地图(2)人文地图: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特征的地图三、地图的原理1.地球的球体性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因此在制图时需要考虑地球的球体性对地图投影的影响。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季节变化,对制图时要考虑光照方向和地理坐标的变化。
3.地球的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表面上的等角坐标网,经度和纬度分别用来表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位置。
4.地球的地形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不平坦,需要采用等高线和地形图等方式来表现地球的地形特征。
四、地图的投影1.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坐标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以便用于地图的制作和应用。
2.地图投影的分类(1)球面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球体上(2)圆锥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圆锥形上(3)柱面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柱面上3.地图投影的特点(1)等角投影:在投影过程中保持角度不变(2)等面积投影:在投影过程中保持面积不变(3)等距投影:在投影过程中保持距离不变五、地图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和实际地面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通常用分数或者比例表示。
地图制图工作总结

地图制图工作总结
地图制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种地理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地图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下地图制图工作的一些关键要点。
首先,地图制图工作需要我们收集各种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人口分布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各种来源,如卫星遥感、地理调查、人口普查等。
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便将其转化为地图信息。
其次,地图制图工作需要我们运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将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叠加和分析,从而生成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地图进行美化和标注,以便使其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最后,地图制图工作还需要我们进行地图的更新和维护。
地理信息是一个动态的领域,各种地理数据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地图信息,以便使其反映最新的地理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地图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复,以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地图制图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为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为地图制图工作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P5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数学基础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综合拓扑要素之间的关系
3.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邻接关联包含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的定义P5
1.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像
2.现代定义:根据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属性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信息的工具,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数学要素P6
控制和确定地图上地理要素与地面事物的相对位置,是地图的“骨架”
1.坐标网
①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经度λ纬度φ
②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坐标X,Y-----仅适用于1:1万—
1:25万比例尺地图
文字比例尺
大地控制点
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
比例尺
地图上线段长/实地线段在椭球面上水平投影长(1/M)(1)数字比例尺1/1000,1:50000
定向指标线/三北P10
①真子午线-----真北
②磁子午线-----磁北
③坐标纵轴-----坐标北
二、地理要素P8
三、辅助要素P9
1.图名
2.图号
3.图例
4.接图表
地图编号P14
1.行列式编号法:适于大区域的分幅地图ex:我国1/100万地图
分带投影的作用:减少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超过限度)
经纬度编号法P14
1.适用于梯形分幅地图
2.编号方法
①行号=右图廓经度/该图幅的经差
②列号=上图廓纬度/该图幅的纬差
ex:某1/5万地图的右图廓经度73°30′,该图经差15′,上图廓纬度17°20′,该图纬差10′,则:行号=73°30′/15′=294,列号=17°20′/10′=104
所以该幅图号为294104
经度东经
行号= 31
+
经差
纬度
列号= 1+
纬差
新的地形图分幅编号P19
1,1/100万地图::去掉图号中间的连接符--,如:J-50改为J50
2,1/50万------1/1万(6种比例尺)地图: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基础上,由10位编码组成:
1~3位:1/100万地图行号(1位)和列号(2位)
4位:比例尺代码
5~7位:图幅的行号数字码
8~10位:图幅的列号字码。
b
投影实质
将地球椭球面上经纬网按一定数学法则转绘到平面上,即:x=f1(B,L)y=f2(B,L)
主方向与变形椭圆P49
1.主方向:曲面上过一点的一组正交方向,投影到平面后变形,一般不再保持正交,但总有一组正交方向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称为主方
向。
底索定律:无论采用何种转换方法,球面上每一点至少有一对正交方向线在投影面上仍然能保持其正交关系。
这一对方向线-------主方向线
变形椭圆
地面上无穷小圆(微分圆)投影在平面上一般被描述为一无穷小椭圆,因有变形,故称变形椭圆。
(定义)又称底索指线或底索曲线
变形椭圆的扁平程度反映了角度变形大小。
变形椭圆长半径与短半径的比值越大,角度变形越大。
其比值越接近于1,角度变形越小。
长短半径相等,表名投影后角度无变形。
(特点)变形椭圆能生动、形象的显示投影变形,一个变形椭圆能同时显示某点的各种变形,一组变形椭圆能揭示全制图区域变形变化规律但变形椭圆对变形的微小变化显现较难区分,且绘制也比较困难。
(作用)
地图投影分类P53
按投影变形性质:①等角投影②等积投影③任意投影。
特列:等距投影
等角正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P61
特点①经纬线是主方向,且互相垂直。
②赤道不变形外,其他纬线长度比μ2>1
墨卡托投影的应用61
航海图:①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啊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图上为直线。
②特性:除经线和纬线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近点的螺旋曲线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概念与公式66
1.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切椭圆柱等角投影,高斯1822年拟定,克吕格1912年完善
2.高斯投影的应用------主要应用于>1/50万地形图上
1分带规定6°带:用于1/25万和1/50万地形图
3°带:用于≥1/1万地形图。
各带带号与其中央子午线经度公式:分带投影的作用:减少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超过限度)
※分带投影的作用是减少变形的程度P67
按符号特征分类P83
(1)点状符号:表达空间上一个点位
(2)现状符号:表达空间上沿某个方向延伸的线状或带状现象
(3)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
(4)体积符号:表达空间上具三维特征的现象
普通地图类型P137
1.地形图: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
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普通地图
2.地理图
地理图/一览图
1.特点
(1)比例尺<1/100万
(2)无比例尺系列、投影方法、分幅和编号
(3)图幅大小不同,可以单幅或地图集
(4)地图内容高度概括,反映区域各方面特征
(5)设计多样化,无统一规范和图式
(6)比例尺较小,图面精度不同
水系要素表示法P141
1.海洋要素:海岸、海底地貌、(还留、海底地质、冰界、海上航行标志等)
表示的终点是海岸线及海底地貌
2.海岸的表示
海岸线----0.1mm蓝色实线,低潮线----0.1mm黑色虚线,沿岸地带----等高线,沿海地带----图形符号
3.海底地形的表示
大陆架/大陆棚0~200m
大陆坡/大陆斜坡200~2500m
大洋底2500~6000
海沟>6000
制图区域地理特征P115
1.重要性:制图综合的根本目的与客观依据
2.影像因素:(1)区域的自燃和经济条件,同样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意义,因而影像对区域的表达。
(2)反映在图上最重要的地物(3)重要性在不同比例尺和用途的地图上变化
地图比例尺P116
1.重要性:引起地图概括的根本原因之一
2.影像因素:(1)影像地图综合中内容的详细程度(2)决定地图表达的空间范围,影像对制图现象重要性的评价。
(3)决定地图的几何精度,影像要素相互关系处理难度。
符号的最小尺寸P116
1.重要性:制图综合种图形显示的限制
2.影像因素:(1)人眼观察图形的恰可察觉差(2)突出图形的特征点
和特殊部位而保持最小负荷尺寸
地图表示法P116
1.重要性:制图综合对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2.影响因素(1)单色地图不如彩色表示的丰富(2)等高线+分层设色法不如单纯等高线法细致(3)晕渲法表示时这不能够等高线要素
地图资料的质量P116
1.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地图的制图质量
2.影像因素:(1)地图分级分类的详略和精度(2)地图内容的概括程度(3)地图的完备性和可靠性(4)资料内容详细,综合程度大。
资料精度高,可靠性大,综合程度小
符号的最小尺寸P116
1.重要性:制图综合中图形显示的限制
2.影像因素(1)人眼观察图形的恰可察觉差(2)突出图形的特征点和特殊部位而保持最小负荷尺寸
数字地图输入设备
包括键盘、鼠标、储存设备和数字化仪等,后者是将地图图形转换成数字的重要设备,分为两种:跟踪式和扫描式。
跟踪式是以跟踪线划要素,记录特征点将图形数字化
地图的输出设备
4D产品
DLG DOM DEM DOM+DLG+DEM(D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