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
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第十至十四讲作业

大学语文第十至第十四讲作业题一、选择题1. 红楼梦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的续者是( c )A.罗贯中B.吴敬梓C.高鹗D.脂砚斋2.《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重点写了( c )二人。
A.宝玉、黛玉 B.宝玉、宝钗 C.黛玉、宝钗 D.宝玉、湘云3. 《葬花吟》传达了林黛玉( a )等个性,全诗充满了落花飘零、人去楼空的生命的悲哀。
A.多愁善感 B.冷漠寡情 C.幽默诙谐 D.热爱自然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黛玉葬花”一段重在表达林黛玉对自己青春年少、红颜薄命的哀叹和对世事无常的迷惘与困惑B.“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沼陷沟渠”几句表现了林黛玉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C.“愿侬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意味着黛玉希望能挣脱封建枷锁的禁锢,但对未来又充满迷惘与彷徨。
D.“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表现她不得不忍受凌辱,遭受埋没的现状。
5.下列作品涉及到落花的有( abce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C.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E.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6. 郭沫若和郁达夫曾一起组织过文学团体( b )A.语丝社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D.未名社7.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创作的是( a )A.《女神》B.《北方》C.《红烛》D.《死水》8.《天狗》一诗创作于( a )A.“五四”时期B.“四五”时期C.抗战时期D.“文革”时期9.郭沫若《天狗》表现出( b )精神的最强音。
A.黑暗时代 B.五四时代C.狂飙突进时代 D.新时代10. 下列诗篇,表达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情怀的是( b )A.闻一多《死水》 B.徐志摩《再别康桥》C.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 D.戴望舒《雨巷》11. 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有( bc )A.郭沫若B.闻一多C.徐志摩D.戴望舒E.郁达夫12.《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两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c )A.象征 B。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13-14 大学语文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 A 授课课时:36课程名称:大学语文适用对象:2013级试卷命题人:胡丽萍试卷审核人:陈丽萍[请注意:将各题题号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填空(20分)1、《诗经》为我国文学奠定了的基础,对我国诗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蒹葭》与屈原的《湘夫人》共享“”的美誉。
3、陶渊明是我国诗歌流派的开拓者4、辛弃疾,时期著名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风格,进而扩展到,形成了艺术上擅长的写法5、、孔子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和,反对。
6、《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而作的,是重要经典之一。
7、柳宗元散文最有成就的三类。
8、梁实秋的散文,集散文与散文的特点于一体,追求文调雅致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结合。
9、《红楼梦》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和核心人物、、的爱情悲剧故事。
10、“既来之,则安之”一成语出自《》一文。
11、劲风无荣木,。
12、楚天千里清秋,。
二、古文翻译(20分)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三、简析题(20分)1、你认为《蒹葭》的主旨是什么?2、辛弃疾的“无人会,登临意”包含哪些思想感情?3、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4、、柳宗元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四、鉴赏题(40分)就所录作品写一篇赏析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④。
[注释]①造口:江西皂口镇,在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金兵曾追赶南宋隆佑太后至此。
②郁孤台:在赣州西南田螺岭上,为风景名胜。
③长安:汉、唐旧都,后代指京都。
④闻鹧鸪:汉代杨孚《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东门行汉乐府《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东门行》描写的是一个为穷困所迫的下层平民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历来为人称道。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 ù〕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
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
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
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
在上有青天。
在下有年幼的孩子。
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作品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令人揪心的对话,形象地揭示了走投无路的人们起来反抗的过程。
男主人公打算铤而走险,但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出东门”而复归。
当他看到家里无衣无食、一贫如洗的情景时,便最后下定决心“拔剑东门去”。
一、关于乐府诗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作品的思想意义《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汉子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作品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这些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
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
此诗以质朴古拙为特色。
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江西财经大学大学语文试卷(三份)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试卷代码:授课课时:32课程名称:大学语文适用对象:本科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一、翻译题(每句4分,共20分)1、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2、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3、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5、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二、默写题(每题2分,共10分)1、胡马依北风,。
相去日已远,。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长风破浪会有时,。
3、,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
争知我,,正恁凝愁!5、半醒半醉日复日,。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三、问答题(以下五题任选四题做,每题7分,共28分)1、结合“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的《采薇》诗句,简要谈谈你对当兵服役、保家卫国的认识和看法。
2、《九歌》是一组什么性质的诗歌?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苏轼《前赤壁赋》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认识是否可取?为什么?4、赏析《葬花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5、鲁迅小说《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2分)1、《诗经》共分三大部分;艺术上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
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人),西汉著名的、文学家。
3、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字渊明。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早年做过江州祭酒、彭泽县令,后因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卒后友人私谥“”。
4、柳永原名,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八声甘州》是柳词中的名篇,这是一首词。
5、苏轼字子瞻,号。
他是宋代最著名的作家,皆独步一时。
6、辛弃疾是宋代词史上的派词人,其词集名称是《》。
7、《牡丹亭·惊梦》写女主人公偷游后花园,看见百花盛开、燕莺成对,于是青春觉醒,要求得到一个年轻女子应当得到的。
西财《大学语文》教学资料 教学检测 大学语文复习参考试题(三)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试题(三)及参考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1.“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于( B )A.《论语》B.《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左传》D.《秋水》2.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的是( C )A.孔子 B. 庄子C. 孟子 D.李斯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倡导者是( D ) A.孔子B. 司马迁C. 庄子D. 孟子4.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是为了(C )A.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B.揭露统治者欺压百姓的罪行C.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罪归于年景不好的观点D.指责梁惠王不能开仓赈济灾民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作者是( A )A.围绕着“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的B.围绕着“五十步”为什么不应当“笑百步”的问题展开C.围绕着如何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问题展开的D.围绕着为什么要改变“罪岁”的态度问题展开的6、《寡人之于国也》展开叙述的线索是(B )A.移民,移粟B.民不加多C.以五十步笑百步D.王无罪岁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论证方法是(D )A.归纳法B.演绎法 C .对比法 D.类比法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B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使民养生丧死无憾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D.王无罪岁9、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的是(D)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10、《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手法是(B)A.铺垫 B.对比 C.反衬 D.象征1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是(C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风尚的主要措施是(D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议题是( C )A、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B、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如何使民加多D、端正治理国家的态度13、《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论证方法是( D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14.《寡人之于国也》贯穿全文的论题是(C)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B.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民何以才能够“加多”D.端正治理国家的态度15、《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B)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 .以法治国奖励耕种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16.《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B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17.《寡人之于国也》贯穿全文的论题是(C)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B.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D.端正治理国家的态度1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19.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C)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20、《秋水》中,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基于的客观理念是(D )A、为政以德的道德B、吸纳人才的主张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D、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21、《秋水》开头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D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22.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C )A.孔子 B.孟子 C.庄子D荀子.23、《秋水》中,北海若对河伯说:“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大理矣。
江西财经大学大学语文试题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②寒。跪进雕胡 饭③,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④,三谢不能餐。
[注释]①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老 妈妈。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里,受到主人公诚挚的款待,这首诗 就是写当时的心情。②舂:把谷物的壳捣掉。③“雕胡”,就 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 当作美餐④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淮 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看见他很饥饿,便拿饭给他 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一饭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
二、词句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三、阅读分析(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共2题,计10分)
心灵的灰烬①
傅雷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 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 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耽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 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 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 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 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 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 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 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 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②不是经 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 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 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 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 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③,就 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 要刻骨铬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 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末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 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财大大学语文-解析题

四、解析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请在诗句中找出双声、叠音词的例子,谈谈双声、叠音词在诗中的作用。
“蒹葭”、“苍苍”为双声,“苍苍”为叠音。
双声、叠音读来顺口,声音优美,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
B.分析“在水一方”这一“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境。
“在水一方”这样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
让人觉得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却无法接近,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C.以这段诗为基础,谈谈你对“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A.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法。
B.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两位弟子对季康子要攻打颛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孔子以虎兕喻季氏,龟玉喻颛臾,两位弟子喻守护“柙”和“椟”的人。
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孔子说:“冉求,周任说:有能力你就站到那个位置,不能就不要去.国家危机不能解救,国家即将颠覆不能扶持,并且你说的话也不对,凶猛的野兽从笼子里出来,美玉被毁于匣中,是谁的过错?”孔子批判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南财《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型

题型一、填空题(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二、选择题(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三、翻译题(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六、写作题(10分公文写作,20分材料写作)一、《论语》仁的思想史儒家所提倡的一切美德的集中体现。
翻译: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翻译: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二、《老子》二章《老子》亦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翻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翻译: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三、《秋水》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翻译: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式?它的大、小前提和结论是什么?答:论证方式:对比论证\例证;大前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会受到时间、空间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小前提:你知道你的局限性;结论:“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四、《容忍与自由》翻译: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分析《容忍与自由》一文作者的思路,说明胡适是如何阐释“容忍比自由重要”?答:提出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将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因果关系、前后关系、重轻关系阐释得非常清晰、概括,全文支撑核心论点的三个分论点:“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因为难得、稀有,容忍彩笔自由更为重要;“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
一、填空(0.5分)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诗经》________。
2、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与屈原的《湘夫人》共享千古伤心之祖的美誉。
4、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作品是。
5、陶渊明一生两大喜好,一好,二好。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首,其实与饮酒无关,而是兴之所至。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流派的开拓者。
6、李煜为南唐后主,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真切反映了亡国之痛。
7、《虞美人》艺术特点在擅长用手法,自问自答,一层深似一层。
8、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进而扩展到以文为词,形成了艺术上擅长用典的写法。
9、辛弃疾,字___幼安________,号____稼轩_______,____豪放_______派代表诗人,与________苏轼___并称“苏辛”。
10、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1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
12、孔子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德政和教化,反对武力征伐和以力服人。
1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5、________《史记》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6、________《史记》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7、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______无为而无不为_____。
18、李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政治家,也是秦代唯一的作家。
19、鲁迅先生曾评价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0、《谏丞客书》表达了李斯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政治见解。
21、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曾参与王叔文改革新政治集团,史称永贞革新。
22、柳宗元的寓言、人物传记和山水游记三类散文文学成就大为突出。
23、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游记散文名著后人称《永州八记》。
24、梁启超,近代著名政治家、学者。
25、《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突出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26、梁实秋的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追求文调雅致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结合。
27、梁实秋笔下的国文老师,是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28、梁启超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当时四大国学大师。
29/《红楼梦》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和核心人物贾
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故事。
30、成语“祸起萧墙”出自《季氏将伐颛臾颛臾》一文。
“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两成语出自《》一文。
31、“多行不义必自毙”一成语出自《郑伯克段于鄢》一文。
32、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作家,其四大悲剧有《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33、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34、,敛翮遥来归。
35、劲风无荣木,。
36、,日暮犹独飞。
37、,去来何依依。
38、楚天千里清秋,。
39、遥岑远目,,。
落日楼头,,江南游子。
40、可惜流年,,。
41、小楼昨夜又东风,。
42、,只是朱颜改。
二、古文翻译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3、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8、庄公寤生,惊姜氏。
9 、不义不昵,厚将崩。
10、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11、姜氏何厌之有?
12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13、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4、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15、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6、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17、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8、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1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0、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1、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2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3、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25、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6、无庸,将自及
27、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三、简析题
1、简析《蒹葭》的起兴手法及此手法运用的艺术效果。
要点:以秋景起兴,实写苦苦追求,虚写追寻结果,给诗抹上了一层怅然色彩,丰富了诗的情感色彩。
2、试析《蒹葭》的艺术特色。
要点:音乐美(形式美):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层层推进的美感形式。
朦胧美(意境美):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
含蓄美: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
3、你认为《蒹葭》主题是什么?
要点:或情诗或表达追求之艰。
4、结合陶渊明的其他诗歌,分析《饮酒其四》中“独鸟”与“孤松“的意象。
要点:“独鸟”与“孤松”都是象征的意象,诗人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表现自己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心灵安宁与快慰的过程。
5、说说李煜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各有什么风格?
要点: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
6、为什么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生动贴切?
要点:这个比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作用:一是使“愁”有了可视性载体,形象可感;二是“一江春水”令人倍感“愁”之汹涌深重;三是江水东流,永无止息,令人深知愁情之永恒。
7、《水龙吟》中三个典故并分析其含义。
要点:借张翰弃官归乡,表达思乡之情。
借许汜被刘备所羞,表达不谋私利,一心为国的衷情。
借桓温感叹时光流逝,表达岁月蹉跎,英雄坐老的愤懑之情。
8、辛弃疾的“无人会,登临意”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要点:张翰思归、许祀求田问舍、桓温北伐时的感慨,含蓄表达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9、从《季氏将伐颛臾》看孔子的治国政治主张。
要点:提倡仁政、教化,反对战争。
10、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要点: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
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11、你认为郑庄公是伪善伪孝还是正人君子?
12、《谏逐客书》不足千字,却能说服秦王收回成命,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要点:抛开个人恩怨功过,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举出大量事实,从历史、秦王之爱好、理论等方面加以分析,切中秦王之要害。
13、谈谈李斯立足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说服秦王的现实意义。
要点:不分地域,任人唯贤
14、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
要点: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
绰号不雅,相貌古怪,行为习惯不雅,喜欢骂人。
但散发着人性的光辉,选编教材的独到,讲课的亲切,给学生讲作文技巧等刻画出一个有见识、有作为、素养极高的老师,又是一个敬业爱生、人品极高的老师。
15、概括梁实秋笔下国文老师的性格特征。
要点:貌丑、性凶、敬业、爱生
16、分析宝玉挨打的表面与真实原因。
要点:表面原因不愿与官僚交往、结交优伶、逼淫母婢。
根本原因与父亲贾政的观念差异。
17、分析贾政和宝玉的思想观念差异。
要点:封建卫道者封建叛逆者
18、哈姆雷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要点: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充满矛盾,一方面充满理想,敢爱敢恨,机智聪明,善良勇敢,另一方面忧郁跌宕、犹豫不决、顾虑重重,迟疑软弱。
19、从剧本看哈姆雷特的戏剧语言特色。
要点:富有激情的感染力、饱含深思的哲理以及艺术化的辞藻
20、柳宗元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要点:借西山的高俊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及傲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