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题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秦岭到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通过南北气候、降水,说出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三【活动3】、完成P12活动2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干湿区
水资源丰歉程度
河流是否结冰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主食
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理解记忆.
板书设计
课题-------第一节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二、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依据
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学习重点
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学习难点
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学情分析
具有初步的历史知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准备
基本的学习用具、地图等
师生互助学习过程与方法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主导因素是什么?
看书作答。
活动探究
一、【活动1】阅读地图册:
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秦岭西起甘肃南部,西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
秦岭—淮河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一线》教案枝江市顾家店中学杨学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掌握其重要的地理意义;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前面已学知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分析、比较、讨论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区域的差异,感受祖国的辽阔,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通过淮河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教学难点:秦岭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秦岭---淮河南北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
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第二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阅读“秦岭”部分,“淮河”部分,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其北侧地形是,南侧地形是。
2.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3.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4.看图4-5,图4-6。
思考: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些山脉?。
5.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地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黄土梁子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组教学设计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设计人马文芝审核人课型预习展示授课人授课时间12月3日总课时26教学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的差异;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4、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1、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描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分界线。
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地图,教学过程教师个性调整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何谓“淮南”、“淮北”?此处“淮”指的是“淮河”。
这说明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淮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1、读图4-1,找出秦岭与淮河,秦岭走向,淮河的流向。
2、找出秦岭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的,地理界线:反映出不同区域之间的。
读课本P78的图4-5,P79的图4-6及中国地形图完成下面问题:4、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5、看图4-5,图4-6。
思考: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是。
二、合作探究:列表比较我国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项目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气候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状况全年降水量农植被类型业生产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2、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1)是我国1月份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2)是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在温度带中这是带与带的分界线;(4)在干湿地区中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5)在四大区域中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6)在耕地类型上是与分界线;(7)是水系与水系的分水岭;(8)在气候类型上是季风与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八年级语文(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教案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填图等活动完成认知,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通过探讨更深层次的把握秦岭—淮河线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了解我国地理区域的同时,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为将来建设祖国时能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学习设计(学生用)一、秦岭与淮河认知:识图: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p7页图1-5中国行政区划、p21页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p42页图2-28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1、秦岭山脉的走向为走向,为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主峰是,北侧是,南侧是。
2、淮河发源于,流向是。
主流是经高邮某某入,另一支东入。
3、秦岭山脉穿过、、等省级行政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
淮河了流经的省级行政从西到东依次是、、。
资料一、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
某某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
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
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某某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
至今某某与淮河会流。
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
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资料二: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
刘文静的教案——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一、概述初中地理八年级课题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和所需课时为一个课时主要学习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秦岭淮河的走向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这节课的价值: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划分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同样也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等。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知识点,对初高中学生以后展开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奠定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首先让同学们先预习秦岭——淮河一线,对新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查找有关的书籍,增加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教师是通过平时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的观察、来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在各个教室里,都有一部多媒体学习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工具来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授课。
工具设计:中国地形图六、教学过程(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1.课程导入【展示】观看视频【设问】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秦岭——淮河,大家准备好了吗?2.讲授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提问】通过观看视频,大家了解了关于秦岭——淮河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走向、主峰、海拔高度、流向、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展示】中国地形图【活动】和学生一起找到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地形状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三部分内容。
本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分析总结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限,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突出秦岭与淮河的位置,通过南方与北方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从冬季南北方人的不同衣着谈起,导入新课。
二、形成问题,激发兴趣在语文课中,我们曾学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学科知识是相通的,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制订有关探究方案事实证明:对于知识的学习,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自己用心思考后得来的知识。
本节课,我们将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走进探究园。
展示秦岭与淮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画、说、想,熟悉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思考:1.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从以上两幅景观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地理信息?(秦岭为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历史上人们将淮河称为〝害河〞。
秦岭-淮河线教案

【课题】秦岭-淮河线【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A、B、c、d)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A、B、c)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
屏显:动画片《晏子使楚》屏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处的“淮”指的是什么?“淮北”“淮南”分别指哪里?(A、B)通过这则故事说明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淮河在地理位臵上得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板书:第一节秦岭—淮河线首先请同学们在教材75面的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
板书:一、秦岭—淮河的位臵屏显:《中国地图》(一)通过这幅《中国地图》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什么样的地理信息呢?请大家据图回答以下题目:屏显: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c、d)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秦岭呈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我们说秦岭的走向为东西走向屏显: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c、d)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淮河发源于西部山脉,向东注入海洋,所以我们说淮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屏显:3、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c、d)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点击鼠标,相应的省区凸现)屏显:4、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C. F )(c、d)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秦岭、淮河的大致位臵,下面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

初中地理秦岭淮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3.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我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那么你们知道秦岭和淮河吗?它们在地理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查找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秦岭淮河线在我国地理上的重要性。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四、课堂实践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岭淮河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强调秦岭淮河线在我国地理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实践、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秦岭淮河线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三部分内容。
本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
要是综合复习前面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
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读图分析总
结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限,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
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秦岭
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掌握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
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
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
的划分界线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突出秦岭与淮河的位置,通过南方与北方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从冬季南北方人的不同衣着谈起,导入新课。
二、形成问题,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我们曾学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学科知识是相通的,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制订有关探究方案
事实证明:对于知识的学习,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自己用心思考后得来的知识。
本节课,我们将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走进探究园。
展示秦岭与淮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画、
说、想,熟悉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思考:1.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从以上两幅景观图
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地理信息?(秦岭为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
狭窄的汉水谷地;历史上人们将淮河称为〝害河〞。
) 2.什么是夺淮入海?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展示黄河夺淮入海的阅读材料,予以说明。
)
黄河夺淮入海
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
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的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该由利津入海。
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次侵夺
淮河流域。
黄河不仅造成淮河水系紊乱,而且带来的大
量泥沙淤高了淮河河床,使中游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
入海出路被淤塞。
又因为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注入,造成污染。
导致淮河成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
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的害河。
(过渡)秦岭与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展示)秦岭淮河一线图,并在图中予以醒目的显示。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并在课本图41中描出这条线。
2.请再仔细读图: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均为东西向。
)
3.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
a)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实战演习: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分别位于秦岭---淮河线南北哪面。
走进探究园,探究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出现地理差异的原因、表现,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四大分区地理界线的划分及确定。
(一)导致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出现地理差异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些方面?
(播放视频)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联系前面学过的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对气温的影响,夏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引领学生明确下列知识点:影响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夏季风。
怎样影响的?秦岭淮河线以北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造成昼短和太阳辐射弱,导致气温低。
与此同时,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冬季风受山脉阻挡小,冬季风势力强,降温幅度大,导致
气温低。
而秦岭淮河线以南刚好相反,纬度位置低,正
午太阳高度大,造成昼长和太阳辐射强,导致气温高。
与此同时,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冬季风受山脉阻挡大,冬
季风势力弱,降温幅度小,导致气温高。
秦岭淮河线以
北夏季风到的晚,退的早,雨季短,降水少;秦岭淮河
线以南夏季风到的早,退的晚,雨季长,降水多。
(展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空白表,让学生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具体表现作一总结。
(二)你能说出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量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分别对图中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予以醒目显示)观察所示分界线,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说明其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3)我国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一月均温0。
C等温线。
(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让学生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分布地区。
(三)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分析总结我国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
(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分别对图中0℃等温线、400毫米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中国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予以醒目显示)观察分析,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读P79图及阅读材料,完成连线题。
(小结)略。
四、课外延伸
1.秦岭淮河南北修建住房的时候在哪些方面会有显著不同?为什么?
2.为什么南方许多桥都是拱形的,而北方的桥多是平坦的?
五、板书设计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
2、淮河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重点)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难点)
三、四大地理区域(重点)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布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地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导,架设起学生与教材对话的桥梁;通过问题,实现师生间的充分交流和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本节课联系实际的内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