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假肢的康复评定要求以及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下肢假肢的使用训练方法

下肢假肢的使用训练方法

下肢假肢的使用训练方法
下肢假肢是一种帮助失去下肢的人恢复正常生活功能的设备。

然而,使用下肢假肢需要进行一些训练和适应,以确保使用者能够控制和支撑假肢,并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疲劳。

下肢假肢的使用训练方法如下:
1. 了解假肢的组成和结构
在使用假肢前,使用者应该了解假肢的组成和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假肢,并更有效地进行训练。

2. 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步态
使用者应该学习正确的姿势和步态,以确保假肢的支撑和平衡。

这包括站立、行走和爬楼梯等行动。

3. 逐步增加使用时间和活动范围
使用者应该逐步增加假肢的使用时间和活动范围,以适应假肢的重量和运动。

开始时,使用者可以进行简单的活动,如坐立转移和短距离行走,逐渐增加到长距离行走和运动。

4. 进行平衡和稳定性训练
使用者需要进行平衡和稳定性训练,以确保假肢的支撑和平衡。

这可以通过站立、单脚站立和转身等练习来实现。

5. 进行力量和耐力训练
使用者需要进行力量和耐力训练,以适应假肢的运动和活动。

这可以通过走路、爬楼梯和慢跑等练习来实现。

总之,使用下肢假肢需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和适应,以确保使用者能够正确地控制和支撑假肢,并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疲劳。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适应下肢假肢,并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假肢的使用训练

假肢的使用训练

假肢的使用训练
1、穿戴假肢:首先为残肢套一层薄的、光滑的丝套,以减少对残肢皮肤的摩擦;第二步:套1—2层棉线袜套,用来吸汗和调节残肢接受腔内的容量。

第三步:套一层软的残肢内接受腔;第四步:在内衬套的外面套一层丝袜套,方便穿戴假肢外接受腔。

2、站立平衡:通常情况下,站立平衡训练首先在平行杠内开始,主要练习从双手扶杠到不用手扶杠站立。

3、迈步训练:①交替屈膝练习:双手扶杠练习健肢和假肢的屈膝、抬起足跟(注意用力后伸假肢侧的髋关节,防止膝部弯曲)
②健肢和假肢交替的前后运动:健肢的前后运动:站立在杠内,用假肢承担体重,反复将健肢向前迈和向后伸,过程中尽量后伸假肢髋关节,假肢膝关节不应弯曲。

假肢的前后运动:站立在杠内,健肢承担体重。

假肢提起的同时尽量后伸,假肢屈膝,向前迈出一步(保持后伸)。

4、步行训练:在平行杠外用拐杖练习行走,过程中注意健肢步幅不变,腰部伸直,残肢向正前方迈出。

下肢假肢在家锻炼方法

下肢假肢在家锻炼方法

下肢假肢在家锻炼方法引言下肢假肢指的是替代丧失或无法正常使用的下肢的一种装置或辅助设备。

它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行走和活动。

然而,对于假肢用户来说,适应和锻炼假肢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家锻炼下肢假肢的方法,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假肢的使用并提高康复效果。

1. 坚持适应期锻炼最开始使用下肢假肢时,患者需要经历一个适应期,适应假肢的使用和步态的改变。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和不方便,但积极的锻炼可以提高适应的速度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适应期锻炼的方法:- 平衡练习:站在墙边或由他人提供支撑时,尝试站立和保持平衡。

逐渐减少支撑时间,直到能够独立站立。

- 步态练习:由家庭成员提供支撑或使用平衡杆进行步行练习。

每天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和距离。

- 肌力训练:偶尔使用假肢外的助行设备,如助行架或拐杖,进行一些肌力训练。

2. 走路训练走路是使用下肢假肢最常见的活动之一。

通过适当的走路训练,患者可以提高步态的稳定性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走路训练的方法:- 暂停练习:假肢用户在行走时,经常出现速度过快的问题。

为了改善步态,可以进行暂停练习。

即在行走过程中暂停几秒钟,再继续行走。

通过暂停可以调整步态,并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 上下楼梯训练:逐步练习上下楼梯可以提高下肢假肢用户的平衡和稳定性。

最开始可以使用扶手和倾斜较小的楼梯,逐渐增加楼梯的难度。

- 距离和时间练习:每天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和时间。

可以使用步数或时间来记录自己的进步,并激励自己继续锻炼。

3. 平衡和肌力训练平衡和肌力训练对于下肢假肢用户来说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训练方法:- 单腿平衡练习:站在扶手或墙边,将一个腿抬起并尽量保持平衡。

逐渐延长保持平衡的时间,并尝试不依赖任何支撑。

- 核心肌肉训练:进行一些核心肌肉训练可以提高下肢的稳定性。

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

- 下肢肌肉训练:通过上下肢的肌肉锻炼,提高下肢的肌力。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家庭器械,如哑铃、弹力带等。

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

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

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
《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
假肢康复训练是帮助使用假肢的人恢复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制定并执行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规章制度应包括对康复训练师的要求。

康复训练师需要具备相关医学和康复训练知识,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心理辅导能力。

此外,他们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假肢康复技术和方法。

其次,规章制度应明确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地点。

康复训练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安排,确保患者能够有规律地进行训练。

同时,康复训练的地点应该是安全、舒适、通风的环境,能够满足康复训练的需求。

另外,规章制度还应规定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康复训练内容应包括假肢使用技能的训练、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的恢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等。

训练方法应该多样化,既有传统的物理训练,也应包括现代的康复辅助器械的运用等。

最后,规章制度还应规定康复训练的评估标准和反馈机制。

通过明确的评估标准,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并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

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可以让患者和康复训练师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有效开展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规范的制度和有序的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假肢患者恢复健康和生活能力。

假肢康复训练总结

假肢康复训练总结

假肢康复训练总结引言假肢是一种重要的康复辅助器具,能够帮助失去肢体功能的人重新恢复行动能力。

然而,只有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才能充分利用假肢,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假肢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假肢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假肢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假肢穿戴和调整:患者需要正确地穿戴假肢,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适的调整,以确保假肢与身体的匹配度和稳定性。

2.步行训练:步行是假肢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

初期训练主要集中在平稳的地面上,逐渐过渡到不同地形和环境下的步行,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3.功能训练:除了步行,患者还需要进行其他功能训练,如爬楼梯、下楼梯、坐立转移等。

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4.肌肉强化训练:失去肢体功能后,残存的肌肉需要经过强化训练,以提高对假肢的控制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肌肉强化训练包括抬腿、屈膝等动作。

5.平衡和协调训练:假肢康复训练还包括平衡和协调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假肢使用过程中的摔倒风险。

假肢康复训练方法假肢康复训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具体选择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康复目标来确定。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1.理论指导:假肢康复训练需要患者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假肢结构、穿戴方法、步行姿势等。

康复师可以通过讲解、图示等方式进行理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

2.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步行环境来进行训练。

例如,使用步行机、平衡器材等模拟不同地形和环境的步行,帮助患者逐步适应。

3.功能训练器材:功能训练器材包括平衡板、假肢弯曲器等。

患者可以通过这些器材进行功能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4.步行训练辅助器具:步行训练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步态,如助行器、平衡杆等。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逐渐减少使用,以提高患者的自主行走能力。

训练注意事项在进行假肢康复训练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与专业康复师合作:假肢康复训练需要与专业康复师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训练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范本

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范本

假肢康复训练规章制度范本一、总则为推进假肢康复训练工作,规范训练过程,提高康复效果,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假肢康复训练机构假肢康复训练机构是指专业从事假肢康复训练工作的医疗机构或机构部门。

三、康复训练人员康复训练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康复训练人员,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理疗师等。

康复训练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资格和经验,保证训练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四、康复训练设备康复训练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假肢制作设备、理疗设备、康复器械等。

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训练效果。

五、康复训练流程1. 评估:康复训练前,康复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运动功能、康复需求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2. 康复训练计划: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计划包括训练内容、训练频率、训练时长等。

3. 训练实施:康复训练人员按照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实施训练。

训练应规范、细致,保证训练效果。

4. 跟踪评估: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医师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跟踪评估,评估训练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5. 结束评估:康复训练结束时,康复医师应对患者进行最终评估,评估康复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后续康复计划。

六、康复训练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逐步推进:康复训练应逐步推进,不可急功近利,要保证训练效果。

3. 专业指导:康复训练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专业指导。

4. 鼓励支持:康复训练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支持,激发其康复信心。

5. 合理休息: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身体恢复。

七、康复训练记录康复训练机构应妥善保存患者的康复训练记录,记录包括评估结果、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结果等。

记录要真实准确,便于追踪康复效果。

八、违规处理如康复训练机构或人员存在违规行为,应及时处理,包括警告、责令整改、暂停训练资格等措施。

假肢功能评估标准

假肢功能评估标准

假肢功能评估标准
对假肢功能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肢体活动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使用假肢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蹲下等。

可以使用专门的功能评估量表,如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残疾和康复研究所设计的“假肢功能问卷”。

2. 肌力测试
-通过测试残肢的肌力来评估患者使用假肢的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手持肌力计测试、人工肌力测试仪等。

3. 范围活动度测试
-测试残肢的各个关节活动范围,判断活动度是否满足使用假肢的需求。

4. 敏捷性和协调性测试
-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测试来评估患者使用假肢进行复杂动作时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5.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估。

6. 心理状态评估
-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以及对假肢的接受程度。

综合考虑各项评估结果,可以全面了解患者假肢功能恢复的情况,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应定期进行功能评估,观察功能恢复的动态变化。

安装假肢的评定和康复训练课件

安装假肢的评定和康复训练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一、安装假肢前的评定
❖四)残肢评定 ❖5、残肢肌力
❖6、残肢就近关节活动度(主动、被动) ❖7、残肢外形:以圆柱状为佳 ❖8、残肢感觉:残肢感觉减弱/缺失 残肢感觉过敏:多见于部分足切除残端 残肢痛:常见原因是神经瘤 幻肢痛:切除肢体存在着一种虚幻的疼
辅具中心 刘夕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弹力绷带包扎(小腿)
目的:促进残肢定型
辅具中心 刘夕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弹力绷带包扎(大腿)
❖ 目的:促进残肢定型
辅具中心 刘夕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假肢处方
❖ 主要内容 ❖ 一般情况 ❖ 截肢情况 ❖ 医学情况主要部件 ❖ 假肢接受腔 ❖ 必要的辅助用具 ❖ 装配中特殊的医学要求和注意事项 ❖ 社会情况
❖ 假肢结构
辅具中心 刘夕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三、截肢后的康复训练
❖目的: 1. 防止关节畸形 2. 促进残肢定型 3. 防止卧床并发症 4. 促进早日康复
辅具中心 刘夕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辅具中心 刘夕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一、安装假肢前的评定
四)残肢评定 ❖ 3.残肢长度:指残肢起点与残肢末端之间的距
离通常残肢短于5CM很难发挥其功能,大 15CM控制力较 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假肢处方
假肢处方:prosthetic prescription,PP 定义:截肢康复组成员进行假肢诊断后,
对患者所需假肢的品种、结构以及有关注 意事项等作出的书面处理意见 书写:康复医生
二、假肢处方
❖ 主要内容 ❖ 一般情况 ❖ 截肢情况 ❖ 医学情况主要部件 ❖ 假肢接受腔 ❖ 必要的辅助用具 ❖ 装配中特殊的医学要求和注意事项 ❖ 社会情况
上肢假肢的康复评定
❖抗下垂、下拉力稳定性检查 ❖末端装置加20kg向下的垂直牵引力:接受
腔位移量<2cm,残肢皮肤无变色,肩吊带 无损伤
上肢假肢的康复评定
❖抗扭转力的稳定性 ❖1kg的力向内或外拉前臂,假肢无明显角度
变化
上肢假肢的康复评定
❖前臂假肢的对线检查 ❖侧面,残肢中心线通过腕连接盘后缘,连
❖6、残肢就近关节活动度(主动、被动) ❖7、残肢外形:以圆柱状为佳 ❖8、残肢感觉:残肢感觉减弱/缺失 残肢感觉过敏:多见于部分足切除残端 残肢痛:常见原因是神经瘤 幻肢痛:切除肢体存在着一种虚幻的疼
痛感觉
一、安装假肢前的评定
❖9、非理想残肢的评定 ❖ 如短残肢、圆锥型残肢、腓骨比胫骨
长、 ❖ 髋关节屈曲畸形、残端骨刺、神经瘤
功能情况。 ❖ 三)其他肢体的评定:其他残缺或功能障碍情况。 ❖
❖ 四)残肢评定
❖ 1)残肢有无畸形:残肢有无畸形及畸形程度 对安装假肢非常关键,如大腿截肢后残肢外展 屈曲畸形,对假肢设计、对线等均有影响。
❖ 2)残肢皮肤情况:检查瘢痕、溃疡、窦道, 松弛、肿胀、皱褶等
一、安装假肢前的评定
四)残肢评定
开始装配时间: 伤口愈合,拆线后 即可。
❖ (二)PT、OT训练 ❖ 1、术后24小时内的康复训练: ❖ 冷冻治疗、呼吸训练、截肢侧体位姿势的保持训
练。 ❖ 2、截肢后24小时以后的康复训练 ❖ 1)心理治疗 ❖ 2)减轻疼痛和肿胀的物理因子治疗: ❖ 热敷、蜡疗、电热疗、超短波、微波 ❖ 3)减轻幻肢痛的康复治疗:拍打残肢
安装假肢的康复评定要求 以及训练方法
一、安装假肢前的评定:
❖ 一)患者基本情况的评定: ❖1、年龄 2、身高、体重 3、职业 4、性别 5、生
活地区 ❖6 、活动量(含冲击力) 7、经济来源及支付能力。 ❖ 二)全身状态的评定:注意截肢的原因、截肢 ❖ 后时间长短、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心肺
接盘与水平面保持5°~10°屈曲位 ❖前面,肩峰下垂线通过连接盘中心,连接
❖2、上肢假肢的康复评定
• 与处方对照是否符合处方要求 • 假肢尺寸与重量 • 抗下垂、下拉力稳定性检查 • 抗扭转力的稳定性 • 前臂假肢的对线检查 • 上臂假肢的对线检查 • 肩离断假肢的对线检查
上肢假肢的康复评定
❖尺寸:前臂假肢可比健侧短1cm;上臂假 肢可比健侧短1~2cm
❖重量:腕手假肢≤0.3㎏,前臂假肢≤0.5㎏ ,上臂假肢≤0.8㎏,肩关节离断假肢≤1.4 ㎏
缺点: 术后不易观察 ,无菌条件要求高。
❖ 术后硬绷带技术
优点:减少残肢肿胀; 早期装配假肢;早日 康复
缺点:术后不易观察: 手术无菌条件高.
❖ 弹力绷带包扎(小腿)
目的:促进残肢定型
弹力绷带包扎(大腿)
❖ 目的:促进残肢定型
临时性接受腔假肢
目的: 早期康复训练 促进残肢定型 减少卧床并发症
❖ 3.残肢长度:指残肢起点与残肢末端之间的距 离通常残肢短于5CM很难发挥其功能,大 15CM控制力较 好。
• 上臂残肢长度
前臂残肢长度
大腿残肢长度
小腿残肢长度
一、安装假肢前的评定
四)残肢评定
4.残肢围长 定义:指残肢的周径或
周长 ❖ 方法:每隔3厘米测量
一次
一、安装假肢前的评定
❖四)残肢评定 ❖5、残肢肌力
终检
定义:是假肢康复质量的最终评定 ❖ 方法:在初检基础上,增加 ➢ 假肢是否达到处方设计要求 ➢ 假肢配件是否适用于截肢者 ➢ 初检发现的问题是否已解决 ➢ 接受腔的口型、外观和软性装饰套是否圆滑、平整、
无划痕 ➢ 假肢整体外观是否近似健肢、颜色是否近似肤色 ➢ 询问患者对假肢的外观、功能、穿着感是否基本满意
❖4)残肢皮肤耐力和弹性训练:扯皮训练、 毛刷训练
❖5)如果残端能负重,则可做残端承重训练 。
❖6)残肢肌肉及控制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的 肌力训练。
❖7)残肢就近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8)平衡训练及健肢训练、躯干肌训练
❖(三)上肢肌电信号训练 ❖
四、安装假肢后的评定
❖ 一)临时假肢的评定 ❖ 1.接受腔适合程度的评定 ❖ 接受腔的松紧度、残肢与接受腔是否全面接触、残肢是否全
面 ❖ 负重….(大腿、小腿) ❖ 2.悬吊能力的评定 ❖ 拍摄患者站立位残肢负重与不负重的X光片,测量骨残端与
接 ❖ 受腔底面的距离,差距小于1CM为优,1-1.5CM为良,1.5-
2CM为尚可,大于2CM为差 ❖ 3.对线的评定:工作台、静态、动态对线 ❖ 4.穿戴临时假肢后残肢情况的评定:皮肤是❖目的: 1. 防止关节畸形 2. 促进残肢定型 3. 防止卧床并发症 4. 促进早日康复
(一)残肢定型训练(保持正确的关节位置 ,防止关节 畸形)
方法:
1.术后即装假肢、硬绷带技术 2.弹力绷带包扎 ❖ 3.临时接受腔假肢
❖ 术后即装假肢
❖ 优点:减少残肢肿胀 ;早期下地;早期康 复;预防卧床并发症
迫、疼痛、红肿等。
四、安装假肢后的评定
四、安装假肢后的评定
❖ (二)永久性假肢的评定
❖ 1.下肢假肢:界面检查:包括接受腔的悬吊、形状、边缘 高度、承重部位与残肢静态、动态解剖形态吻合情况等
❖ 假肢对线 ➢ 工作台对线:是将假肢立于工作台上,检查假肢各部分的
对线过程 ➢ 静态对线:假肢穿在患者身上,让患者在站立位进行的假
肢对线检查和调整 ➢ 动态对线:患者穿着假肢行走时检查和调整假肢的对线 ❖ 功能检查:对穿戴假肢后基本功能恢复情况的检查
假肢智能对线分析调节系统
❖卡伦系统的评定 ??
初检
❖ 定义:是假肢初步安装、试样、调整后的检查 ❖ 方法 ➢ 与处方对照 ➢ 站立位检查 ➢ 坐位检查 ➢ 步行检查 ➢ 取下假肢后的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