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合集下载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黄冈市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2012年6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5)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5)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5)2.2社区矫正的对象: (6)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6)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6)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6)三、市司法局概况 (7)四、系统总体设计 (7)4.1系统简介 (7)4.2建设目标 (8)4.3指导思想 (8)4.4设计原则 (9)4.5总体结构设计 (10)4.5.1 总体逻辑结构 (10)4.5.2 网络逻辑结构 (11)4.6系统结构体系 (11)4.7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15)4.8标准规范化设计 (15)4.9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16)4.10系统开放性设计 (17)4.11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4.12系统的界面设计 (19)4.13系统的设计特点 (20)4.14系统优势 (20)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21)六、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2)4.1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22)4.2总体功能描述 (23)4.3人员定位管理 (24)4.4档案工作管理 (24)4.5网上办公管理 (24)4.6帮教安置管理 (24)4.6系统管理 (24)七、项目实施 (25)7.1 时间进度安排 (25)7.2 项目的组织结构 (25)7.2.1 用户方组织结构 (25)7.2.2 开发方组织结构 (26)7.2.3 项目的人员组织 (29)7.2.4 项目实施阶段 (29)7.3 系统部署方案 (32)7.3.1 安装 (32)7.3.2 定制 (33)7.3.3 调试 (33)7.3.4 培训 (33)7.3.5 问题反馈 (33)7.3.6 系统维护 (33)7.4 培训方案 (33)7.4.1 培训宗旨 (33)7.4.2 培训目的 (34)7.4.3 培训方式 (34)7.4.4 培训考评 (36)八、售后服务 (36)8.1 服务承诺 (36)8.2 技术支持和维护说明 (36)8.2.1 概述 (36)8.2.2 服务宗旨 (37)一、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考核管理
通过系统对 矫正对象集中 学习、公益劳 动、思想汇报、 奖惩登记、请 假登记、警示 告知等情况进 行加分和扣分, 系统自动统计 累计得分。
在设定的时 通过集团网服务, 间内了解矫正 矫正工作者、矫正对 对象是否离开 象相互间通话免费, 安全活动范围, 双方可有效沟通。 并提供考核依 可通过手机查询每 据能随时随地 月的考核情况。 通过平台下发教育 察看报表 可以对矫正 文件、教育通知、劳 对象进行随机 动通知、心理咨询等 各类信息 查询。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方案
项目需求分析
社区矫正,是指将社区矫正对象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 负责并组织社会力量对其采取监督管理、教育、帮助措施,矫正 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 活动。
司法部基础工作指导司负责社司矫正工作的指导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编制社区矫正发展 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管理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协调解决社区矫 正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检查、考核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负责实施社区矫正。 被判处管制的; 被宣告缓刑的;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被裁定假释的; 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包括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社 区矫正志愿者
警示告知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对象
区域监管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信息交互
司法 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对象
档案管理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考核管理
面向司法矫正工作人员
模块一:区域监控
使用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目标价值: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监控 主要功能 • 定时位置查询:在设定的时间内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安全活动范 围,并提供考核依据。 • 随机查询功能:根据特别的授权可以对矫正对象进行随机查询。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概述智慧社区矫正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旨在提供全面高效的社区矫正服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该系统设计旨在整合社区矫正各方的信息资源,提供矫正对象管理、智能监测、风险评估、教育管理、协同办案等功能,实现矫正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

二、系统功能1. 矫正对象管理:对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矫正计划、行为评估等进行管理和维护,实时更新矫正对象的状况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统计数据。

2. 智能监测:通过监测设备(如电子监控器)对矫正对象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预设规则和模型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及时发出警报和预警信息。

3. 风险评估:采集矫正对象的社会关系、犯罪史、心理评估等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4. 教育管理:提供在线教育平台,为矫正对象提供法律知识、职业技能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5. 协同办案:系统通过与公安、法院、社工等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办案,提高矫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系统架构智慧社区矫正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和人工智能模型层。

1. 前端展示层:提供矫正对象和相关人员登录、注册、查看信息、填写表单等功能界面。

2.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前端请求,进行业务逻辑处理,操作数据库和调用人工智能模型。

3. 数据存储层:使用关系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矫正对象、系统配置、日志等数据。

4. 人工智能模型层: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矫正对象的行为特征进行建模和训练,为智能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持。

四、系统实施方案1. 系统开发: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按照模块化和迭代开发的原则,逐步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2. 数据采集: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对接,获取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行为数据,并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融合。

智慧矫正、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矫正、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矫正】某司法局矫正中心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X月1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7)第2章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11)2.1 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11)2.2 社区矫正的对象 (11)2.3 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11)2.4 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12)2.5 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13)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3.1 系统简介 (14)3.2 建设目标 (14)3.3 指导思想 (15)3.4 设计原则 (16)3.4.1 系统高效性 (16)3.4.2 系统继承性 (16)3.4.3 高度安全性 (17)3.4.4 设计先进性 (17)3.4.5 应用实用性 (17)3.5 总体结构设计 (18)3.5.1 总体逻辑结构 (18)3.5.2 网络逻辑结构 (19)3.6 系统结构体系 (23)3.7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24)3.8 标准规范化设计 (24)3.9 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25)3.10 系统开放性设计 (27)3.11 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28)3.12 系统的界面设计 (30)3.13 系统的设计特点 (31)3.14 系统优势 (32)3.15 系统主要功能 (32)3.15.1 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32)3.15.2 总体功能描述 (34)3.15.3 人员定位管理 (35)第4章矫正管理系统设计 (36)4.1.1 系统概述 (36)4.1.2 编写目的 (36)4.1.2 监督考核 (44)4.1.3 教育矫正 (77)4.1.4 奖惩考核 (91)4.1.5 矫正终止 (101)24.1.7 心理测试 (109)4.1.8 统计报表 (110)4.1.9 对象监控 (112)4.1.3 信息管理 (115)4.1.4 工作管理 (116)4.1.10 系统管理 (122)4.1.11 预留系统接口 (123)第5章重点房间及核心系统设计 (124)5.1 监控值班室 (124)5.2 大会议室 (126)5.3 党委会议室 (127)5.4 网络中心机房 (129)5.5 指挥大厅 (131)第6章大楼和周界安防设计 (133)6.1 单位周界入侵探测报警系统 (133)6.2 网络监控系统 (138)6.3 出入口道闸管理系统 (142)6.4 访客管理子系统 (154)6.5 智能广播系统 (157)第7章大数据云平台接入系统 (159)7.1 网络资源池 (160)7.1.1 组网物理拓扑图 (160)7.1.2 网络负载均衡设计 (161)7.1.3 网络虚拟化设计 (164)7.1.4 IP地址及DNS规划 (169)7.1.5 网络端口资源估算 (174)7.2 计算资源池 (175)7.2.1 计算资源池架构 (175)7.2.2 应用系统分析 (176)7.2.3 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 (178)7.2.4 计算资源池部署 (182)7.2.5 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 (183)7.3 云计算管理平台 (186)7.3.1 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87)7.3.2 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98)7.4 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 (208)7.4.1 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 (208)7.4.2 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 (209)7.4.3 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 (209)7.4.4 IaaS层安全 (210)7.4.5 PaaS层安全 (224)37.4.7 公共安全 (227)7.4.8 安全管理制度 (234)7.4.9 云安全服务 (236)7.5 机房方案 (237)7.5.1 机房设备集中管理 (237)7.5.2 布线系统 (238)7.5.3 机房系统 (238)7.5.4 UPS配置方案 (241)7.6 标准化工作 (247)7.6.1 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 (248)7.6.2 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 (248)第8章矫正中心基础支撑系统 (251)8.1 计算机网络系统 (251)8.1.1 系统设计 (252)8.1.2 系统功能 (253)8.1.3 设备选型与配置 (253)8.2 视频会议系统 (259)8.2.1 建设要求 (259)8.2.2 系统设计 (259)8.2.3 系统功能 (261)8.2.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62)8.3 图像接入系统 (267)8.3.1 建设要求 (267)8.3.2 系统设计 (268)8.3.3 系统功能 (274)8.3.4 图像信号显示 (275)8.3.5 图像查询回放 (276)8.3.6 设备选型与配置 (278)8.4 主机与存储系统 (282)8.4.1 建设要求 (282)8.4.2 系统设计 (282)8.4.3 系统功能 (283)8.4.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83)8.5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加工 (285)8.5.1 数据入库的处理 (286)8.5.2 数据入库准备 (288)8.6 数据整合预入库阶段 (289)8.6.1 各要素组织结构重构 (289)8.6.2 数据装载存储 (289)8.6.3 拓扑重构数据拼合 (290)8.7 机房工程 (292)8.7.1 建设要求 (292)8.7.2 系统设计 (292)48.7.4 设备选型与配置 (293)第9章施工组织计划 (296)9.1 设计概述 (296)9.2 工程工期进度控制综述 (296)9.3 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措施 (297)9.4 施工进度计划 (300)9.5 主要系统施工方案 (304)9.5.1 施工程序 (304)9.5.2 施工准备 (305)9.5.3 主要施工方法 (305)9.5.4 管内穿线 (306)9.6 现有设施保护方案 (308)9.7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312)9.7.1 工程质量目标 (312)9.7.2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313)9.7.3 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316)9.8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20)9.8.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320)9.8.2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320)9.8.3 施工场地治安管理 (327)9.8.4 工地现场的消防保障措施 (329)9.8.5 安全保障措施 (330)9.8.6 施工现场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331)9.9 消防保障措施 (332)9.9.1 编制说明 (332)9.9.2 安全防火管理组织 (332)9.9.3 安全防火措施 (338)9.9.4 安全防火教育 (344)9.10 主要施工机械及劳动力配备计划 (345)9.10.1 施工机具调配计划 (345)9.10.2 项目组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348)9.10.3 人员保证措施 (356)9.10.4 劳动力安排计划 (357)9.11 临时用水、用电、存货、工地办公室等要求 (357)9.11.1 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和原则 (357)9.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358)9.11.3 工地安排 (359)9.11.4 施工现场用水 (360)9.11.5 施工现场用电 (360)9.12 雨季施工防护措施 (360)9.13 抢工措施 (362)9.13.1 保障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362)9.13.2 抢工方案 (363)59.14.1 文明施工的意义 (370)9.14.2 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措施 (370)9.15 保证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 (374)9.15.1 保证施工环境的目标 (375)9.15.2 工作依据 (375)9.15.3 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因素 (376)9.15.4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378)9.15.5 降低噪音及减少扰民的措施 (380)9.16 施工应急预案 (382)9.16.1 紧急情况的处理及应急预案 (382)9.16.2 高空坠落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87)9.16.3 火灾事故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89)9.16.4 触电事故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92)9.17 系统测试验收 (393)9.17.1 项目测试及验收依据 (393)9.17.2 项目测试及验收标准 (394)9.17.3 项目测试及验收程序 (397)9.17.4 项目竣工验收 (400)9.18 人员培训计划 (403)9.19 质量控制体系 (404)6第1章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

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矫正作为刑满释放人员刑罚执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亟需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背景和现状、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步骤等方面探讨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背景与现状社区矫正是刑满释放人员恢复社会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目前我国刑罚执行体系中,社区矫正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信息采集和管理还主要依靠人工处理,效率低下;信息共享不畅,导致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等。

因此,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准确管理,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其次,信息共享可以消除信息障碍,提高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流通和互动,减少对重复劳动的依赖。

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有助于加强矫正预防和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具体而言,目标包括数据化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及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具体、可行,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四、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的数据信息库,包括个案信息、执行信息、监督信息等。

其次,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沟通和共享。

同时,还需要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还需要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为决策和预测提供支持。

五、建设步骤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分为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四个阶段。

首先,在规划阶段,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进行项目申报和立项。

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管理与共享机制建立方案

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管理与共享机制建立方案

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管理与共享机制建立方案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犯罪人员进行监管和改造,实现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维护。

然而,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信息管理与共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来保障社区矫正的顺利进行。

二、问题分析目前,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分散不集中。

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信息零散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中,缺乏集中管理的机制,导致信息的重复录入和难以获取。

2.信息共享不畅通。

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流程繁琐,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工作效率低下。

3.信息安全性不足。

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对社区矫正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集中、共享和安全。

四、整合信息资源将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信息整合至信息管理平台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犯罪记录、矫正计划、执行情况等。

所有的信息都进行分类、标准化管理,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的共享范围和权限。

各涉及部门可以通过共享机制,及时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六、提高信息安全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权限控制和监管机制。

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保护,确保信息在共享过程中不被泄露或滥用,并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漏洞修补。

七、加强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管理工具。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八、培训与交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信息管理和技术运用能力。

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分享信息管理和共享机制方面的经验和案例,促进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九、评估与改进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信息管理与共享机制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测试用例执行
按照测试用例的步骤,对智慧社区矫正平台进行全面的测 试,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缺陷跟踪与处理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通 知开发团队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对缺陷进行跟踪验证 ,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验收标准明确和达成情况评估
验收标准制定
验收流程规范
根据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的建设目标和 功能需求,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包 括系统性能、功能实现、界面设计、 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07
项目进度管理与风险控制
项目进度计划安排和时间表制定
01
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负 责人和完成时间。
02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甘特图、里程碑图等可视 化工具,制定时间表并进行动态调整。
03
设立定期汇报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 按计划推进。
关键里程碑设定和达成情况跟踪
01
设定项目关键里程碑,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上 线运行等。
02
制定里程碑达成标准,明确评估方法和验收流程。
对关键里程碑的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
03
取相应措施。
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措施制定
通过专家评审、历史数据分析 等方式,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 应的应对措施,如风险规避、 减轻、转移和接受等。
通过实时监管和数据分析 ,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 力度,降低脱管、漏管风 险。
促进跨部门协作
通过平台系统实现多部门 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矫 正工作的整体效果。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构建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集信息化、智能 化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矫正平台系统。

“智慧矫正”建设方案 (3)

“智慧矫正”建设方案 (3)

“智慧矫正”建设方案智慧矫正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和优化矫正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建设方案。

以下是智慧矫正建设方案的一般步骤:1. 建设智慧矫正平台:建设一个集中管理和协调各项矫正工作的智慧矫正平台,包括犯罪信息管理系统、矫正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矫正资源分配系统等。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录入、共享和查询,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2. 引入智能监控技术:在矫正人员的住所或办公场所安装智能监控设备,通过摄像头、声音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控和录像,实现对矫正人员的有效监管。

可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行为分析算法等技术提升监管效果。

3. 运用大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矫正人员的信息、行为和动态,可以预测和分析犯罪风险,为矫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发现矫正人员之间的关联性,提前预防可能的犯罪行为。

4. 推广电子监管设备:通过佩戴电子监管设备,可以实时监控矫正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有效控制其行动自由。

这些设备可以与智慧矫正平台相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分析。

5. 开展远程教育和心理矫治: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和心理矫治服务,为矫正人员提供学习和心理辅导的机会。

通过智慧矫正平台,可以建立在线课程、视频会议等功能,方便矫正人员的学习和交流。

6.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建设智慧矫正系统的过程中,要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确保矫正人员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加强数据加密和存储安全。

7. 加强经费投入和人员培训:智慧矫正的建设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和专业人员支持。

应加大对智慧矫正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和管理智慧矫正系统的能力。

综上所述,智慧矫正的建设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全面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提高矫正工作的效能和准确性,促进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 (5)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6)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6)2.2社区矫正的对象: (6)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6)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6)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8)三、xxx市司法局概况 (8)四、系统总体设计 (8)4.1系统简介 (8)4.2建设目标 (9)4.3指导思想 (10)4.4设计原则 (10)●系统高效性 (10)●系统继承性 (11)●高度安全性 (12)●设计先进性 (12)●应用实用性 (12)4.5总体结构设计 (12)4.5.1 总体逻辑结构 (12)4.5.2 网络逻辑结构 (16)4.7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20)4.8标准规范化设计 (20)4.9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21)4.10系统开放性设计 (23)4.11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24)4.12系统的界面设计 (25)4.13系统的设计特点 (27)4.14系统优势 (27)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28)六、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30)6.1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30)6.2总体功能描述 (31)6.3定位监管子系统 (32)6.4风险评估子系统 (33)6.5量化评估子系统 (34)6.6网上心理诊所子系统 (34)6.7信息管理子系统 (35)6.8自动化办公子系统 (36)6.9安置帮教子系统 (37)6.10资料库子系统 (38)七、项目实施 (38)7.1 时间进度安排 (38)7.2 项目的组织结构 (39)7.2.1 用户方组织结构 (39)7.2.2 开发方组织结构 (40)7.2.3 项目的人员组织 (44)7.2.4 项目实施阶段 (44)7.3 系统部署方案 (49)7.3.1 安装 (49)7.3.2 定制 (49)7.3.3 调试 (49)7.3.4 培训 (49)7.3.5 问题反馈 (49)7.3.6 系统维护 (50)7.4 培训方案 (50)7.4.1 培训宗旨 (50)7.4.2 培训目的 (51)7.4.3 培训方式 (52)7.4.4 培训考评 (54)一、项目背景社区矫正最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开始出现,那些所犯罪行轻微的人不再入狱服刑,而是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就地改造。

社区矫正进入我国后也成为我国刑罚体制改革后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社区矫正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预防这些人再次犯罪;二是回归社会,完成再社会化过程。

《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设计开发,本平台紧贴社区矫正工作实际,依托互联网技术,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提高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彻底解决了社区矫正人手短缺问题,确保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及时、准确、高效管理,使所有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沟通便捷,达到了对社区服刑人员全方位无缝隙管理。

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基于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研发制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设备,使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全天候无缝隙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机分离的问题,做到了设备低功耗和人性化管理。

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社区矫正,是指将社区矫正对象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负责并组织社会力量对其采取监督管理、教育、帮助措施,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司法部基础工作指导司负责社司矫正工作的指导⏹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编制社区矫正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管理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协调解决社区矫正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检查、考核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情况;⏹乡镇(街道)司法所具体负责实施社区矫正。

2.2社区矫正的对象:⏹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包括市、区县司法局管理人员、街道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派出所民警等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人工管理阶段(2003年—2005年)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xxx、浙江和山东六省市列为第一批试点。

基本上依赖人工管理、书面汇报,矫正工作者工作量大、效率低、对矫正对象无法量化考核等问题愈显突出。

信息化试点阶段(2006年—2008年)第一批试点成效初见,六个试点省(市)共接收、管理社区服刑人员4900多人。

2007年xxx省xxx市xxx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平台投入使用,提升了管理手段,效果显著。

截止到2010 年12 月,xxx省建有“社区矫正移动管理系统”的地市区已达13 个,占xxx省县区级总数的70%。

扩大试点城市,十二个省(区、市)列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地区,推广阶段(2009年)2008 年底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决定社区矫正工作2009 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

“社区矫正移动管理平台”被业界普遍认为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优势。

社区矫正系统的建设会带来大批稳定的客户入网,因此也是各大运营商必争的焦点。

目前xxx、浙江、上海、xxx、天津、山东、广东、河北、等地已纷纷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系统,并且在的多个省份已经将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十二五规划。

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xxx市社区矫正信息化系统将我公司基站定位技术(LBS)和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对矫正对象的位置和状态做出实时的判断,然后通过系统进行日常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定位监管、警示告知、信息交互、工作记载、网上审批、电子档案、数据分析、工作机制、信息发布及出境管理等模块。

三、xxx市司法局概况为更好地对社区矫正人员更好地进行管理,将建立一套集矫正人员档案、工作记载、人员定位、信息交互等功能一体化的移动社区矫正平台。

这样,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可通过平台,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各种动态及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状况,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决策,有针对性地指导督促基层司法所及时履行社区矫正各项工作职责。

四、系统总体设计4.1系统简介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系统是结合了xxx推出的移动信息化产品和定位业务,针对社区矫正,为司法系统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为了加强对矫正对象位置的掌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减小司法局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开发的一套社区矫正信息化移动管理系统。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移动LBS定位、通讯网络等技术,通过手机终端实现对被矫正对象的实时监控、信息交互;并结合短信、语音、3G视频等技术优势,实现矫正工作者与被矫正人员的信息交互,有效的控制社区矫正“五类”人群的活动范围区域,消除安全隐患。

整个系统必须保证网络安全性,无线数据通道安全性,并对相关人员信息,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实现社区矫正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矫正工作者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

4.2建设目标●运用科技手段对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管理●一键式操作,切实为基层司法所减负●表格自动生成,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重点人员随时监控,控制重新犯罪●流程化减刑或收监,提高透明度、公正度●在册对象实现电子档案档案管理●解矫对象实现自动生成纸质档案备查●普及社区矫正系统的信息化使用水平4.3指导思想该系统要服务于司法局社区矫正业务的统一战略目标,将创新管理、结构优化、资源整合融入社区矫正的信息化建设中,建设便捷、准确、高效的《市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

从市司法局全局着眼,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把握全局。

本系统设计以需求为牵引,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做到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管理,创建高效、简洁、实用、人性的工作环境。

考虑到需要与xxx进行定位、语音等数据交互,因此必须做好系统接口设计;考虑到与定位数据实时性的交互和对接,需要充分考虑基础空间数据库与定位数据、业务数据的融合与匹配。

系统设计“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核心,以集成为重点,以应用为目的”作为总的指导思想,统筹规划,严格管理。

并采用面向对象、面向服务、UML、组件化和构件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系统完整,架构统一,结构开放,网络安全。

4.4设计原则●系统高效性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社区矫正行使职能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国家通讯网的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安全优势。

采用先进的GIS、GPS、LBS等多业务定位技术,利用GPRS高速无线网络,使系统结构最优化,建设成本最低。

●系统继承性网络系统在设计选型上充分考虑将来向3G宽带广域多服务网的平滑过渡,跨平台的数据库系统也具有良好的数据可移植性,最大限度发挥原有部分设备的作用,如计算机网络,设备、软件等,最大限度上为用户节省投资。

●适度开放性采用面向对象的支撑平台和运行、开发平台,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继承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和“大对象”的概念,将一个特定的应用作为一个大对象来处理,使它具备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广义上的封装性和继承性。

保证了各应用之间界面的清晰性、应用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安全性。

遵循当前各项开放式国际标准。

并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有利于系统今后的功能扩充。

采用“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方法、“自下而上”的实现方式,即整体分布实施,使得系统按照系统工程的特点分期、分批逐步建设和完善。

采用开放的开发工具,支持用户或第三方的二次开发。

在遵循相关接口标准的基础上,可按照系统的需求对不同厂家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配置,逐步投入、扩展和升级,保护原有的投资,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和扩充性。

●高度安全性安全可靠性是系统性能好坏最为关键的一环,需要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安全管理手段,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和系统运行机制。

●设计先进性系统在满足当前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一定要本着高定位、高起点的指导思想,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划,以能够满足现在和今后3-5年的功能需要为考察的重点,同时能方便地向更高一级结构扩展以及系统软件的升级和改版。

●应用实用性实用性是本系统设计时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系统功能的实用化是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

4.5总体结构设计4.5.1 总体逻辑结构通过对其它城市类似项目的经验和认识,结合对司法局业务需求的分析和我们系统建设的经验,我们确立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发展思路,提出了本系统的逻辑结构。

从上图的逻辑结构可以看出,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层:《市社区矫正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集中的数据管理,通过建立面向全市社区矫正人员定位业务的数据模型以及与xxx 等运营商的定位业务对接,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和系统管理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的管理,建立各类数据内部和各类数据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