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4.如图为我国晋代顾恺之所绘《斫(zhuó)琴图》的部分情景——古代乐师调整琴弦的长度。
调整琴弦的长度,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速度越大6.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7.如图所示,小红自制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B.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哨声的响度会改变D.吹哨时,“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8.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突发6.8级地震,造成了当地人员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超检查是利用声音传播信息B.噪声的波形图中波形是不规则且没有规律的C.噪声也有可利用的地方,例如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情D.悦耳的歌声一定不会是噪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的D.“声纹门锁”是依据响度来识别的3.关于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C.可以利用次声波预报自然灾害D.物理老师在教室内讲课时没有回声产生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钢琴和吉他发出的声音B.“隔墙有耳”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闹市中人们关紧夹层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是在调节音色C.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D.用手机通电话,通过音调可以辨别对方是否是熟人7.下列场景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A.甲图: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乙图: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C.丙图:部分路段设置禁鸣标志牌D.丁图:舰载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8.如图所示,展示的是穿越公园的“隔音蛟龙”,这样的道路设计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我州的形势十分严峻,下列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中说法正确的是()A.扑火队员从集结地到达火场为匀速直线运动B.我们进入森林时不能随意丢弃喝完水的矿泉水瓶C.树木燃烧时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频率大于20000赫兹D.大飞机洒水救火后,飞机整体的质量不变10.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关于波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的音调相同,甲的响度大一些B.甲与丙的响度相同,丙的音调高一些C.在空气中,丙的传播速度比甲乙快一些D.从物理角度看,甲乙丙三者都是乐音12.晚上,爸爸把电视声音调小了一点,以免影响邻居休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所示,调节蓝牙音箱上的“ + - ”按钮改变音量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探究的目的是()A.声音产生的原因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古诗中有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能分辨出猿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声速D.响度5.中国古乐中一般使用“宫、商、角、微、羽”五个音阶,如图是跨学科实践小组用切割成不同长度的水管制作的“宫、商、角、徽、羽”五音排箫,这五音指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6.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时,先向清洁器的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再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比超声波的音调高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滋滋”声就是超声波发出的声音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7.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与图丙的频率不相同B.图甲和图乙的响度相同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D.只有图甲和图乙的音调相同8.最近流行一种音乐棒棒糖,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只有把它含在嘴里时,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传至耳蜗,从而听到清晰的音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音乐棒棒糖的声音是由于舌头振动产生的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清晰音乐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二、填空题9.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传播到学生耳中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1.如图是同一示波器相同参数下的声音波形图,其中一个与其它图形表示音调不同的是()A.B.C.D.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C.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合唱《我的祖国》,歌声响彻礼堂。
“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不能传递能量6.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
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7.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8.有人通过对银圆吹气,放在耳边听声音的___________来鉴别银圆的真假,这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3.南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
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不同的鸟鸣声C.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鸟鸣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属于噪声4.如图所示,以下是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请根据波形图判断,其中音调最高的是()A.B.C.D.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了声音的音调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D.在城市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8.2023兔年春晚的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让中华儿女感受到“年夜饭”的团圆热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3.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B.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C.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D.高强根据喊声的音色判断出是小李4.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5.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知道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事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6.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A.空气 B.湖水 C.煤油 D.钢轨7.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8.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C.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哪位熟悉的朋友,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高声大嗓”指的是响度大10.物理知识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或雄浑有力,或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C.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时,声音的音色不断改变D.老师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2.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
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
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A.B.C.D.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鼓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马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向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6.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B.1.65mC.0.85mD.0.80m7.《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13小题单选,每题2分;14—18小题多选,每题3分;共41分) 1.如图1所示,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2. 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空气可以传声B .锣鼓声响度很小C .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 .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4.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 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到达地球以外天体的壮举,如图2所示为宇航员到达月球及在舱外工作的照片。
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 .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B .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C .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 .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20km湛 江20tA B 图1 C D图2图45.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 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B. 所有传到人体中去了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D. 鼓面停止了振动 6.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7.在2011年7月23日动车组事故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3),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同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8.“B 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 声音太小B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C 声音太大D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10.如图4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 、B 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 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 .次声波B .无线电波C .可见光D .紫外线 11.如图5所示,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图3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林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6)。
你认为能够实现这个探究目的的是:1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14.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右表可知:A .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B .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D .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要快15.古代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 .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6.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波具有能量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中的声速v /(m ·s -1) 空气(15℃) 340 空气(25℃) 346 铁(棒)5200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6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而获得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1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二、填空题(共5个题,每题3分,共15分)1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
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 ____而产生的。
物体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产生的。
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 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而响度比蚊子。
20. 在图8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
这表明:。
21.2011年 7月14日12时10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22. 人在野外说话,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些,通常将手或者一本书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图8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
超过 Hz的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叫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说明大象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试着举例有次声波发生的两个例子:。
三、实验题(共1个题,共25分)24.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25题8分,26题10分,共18分)25.我们对着高墙喊话,过一会儿能听到回声。
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历时2s,则喊话人距高墙的距离为多少米?26.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2.4s。
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五、附加题(共6分)27.将声源与其发出的声音连在一起。
小提琴声声带蚊子的“叫声”放电云团人说话声扬声器雷声弦音响放的音乐空气柱管乐器奏出的音乐翅膀28. 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
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
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DDCD6~10:ACBBA11~13:ADB14:BD15:ABD16:AB17:ACD18:AB一、填空题19:振动振动振动音色低大20: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1: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22:增大响度23:20 20000 20000 20 次声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二、实验题24.(1)ABC(2)ADF(3)100(4)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做实验。
(5)控制变量法四、计算题25.340m26.176m/s五、附加题27.略28.(1)"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因独自一人洗衣物,所以听起来较响,"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向四周传播.(2)"小弟岸上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人走的速度,所以先听到歌,后出现来人.(3)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