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课件

合集下载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

• 1· 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从哪里来? • (1)办私学的收入 • 目前唯一的一手资料,只有《论语· 述而》 里面孔子无意中透露的这一句:“自行束 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矣。” • “束脩”的“脩”是指干肉,那么很好理 解,“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矣。” 意思就是凡是交了10条干肉作学费的人, 我没有不教的。
• (2)在官学的收入 •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私学已经停办, 在鲁国也做过了几年官,不得志,前往卫 国寻求机会。卫国国君卫灵公很赏识他, 请他做官学的教授,教贵族子弟诗书礼仪 和为政之道。孔子很高兴。 • 卫灵公问:“您在鲁国做官时,鲁君给多 少年薪?”孔子说:“俸粟六万。”于是 卫灵公也按年薪六万给他发工资
课文详解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 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歌:唱着歌 谏:遏制 追:赶得上 已而:算了吧 殆而:处境危险 而,通“尔” 趋:快步走 辟:通“避”, 避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
孔子周游列国
• 时间:鲁定公13年——鲁哀公11年 • 孔子55岁到68岁 孔子并不是在青壮年时期周游列国的
• 地点: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 、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 、楚国、等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孔子周游列国的范围 大概在现在的山东, 河北,安徽,湖北, 山西,江苏等地
• 人物:仲有ˎ颜回ˎ子路、冉有、子羔,另在中途有 一叫公良孺的弟子保护过他。 一些主要的弟子都去了 • 缘由:列国彼此相争,各国贵族亦常作乱。于是 礼制崩解,传统习俗的规范力量消失,天下遂进 入无政府状态。孔子面对此一严重的时代问题, 遂以重建一普遍秩序为己任。 • 他认为留在鲁国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就领着一批 学生离开鲁国到别处去推行他那以礼治国的政治 主张去了。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

84前线/2019.04◎人文时空RenWen ShiKong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化进程不断推进,“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光环被逐一加在孔子的头上。

他似乎不再是那个两千多年前出生在郰邑的鲁国人,而是一系列“仁”“礼”等思想的文化标签。

要想真正了解孔子其人,读懂《论语》背后的深意,回到他的时代,重走他所走过的路,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周游列国的背景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幼年丧父,17岁时母亲也撒手人寰。

父母的相继离去,使少年孔子懂得,只有凭一己之力才能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中生存。

成年后,孔子的第一份工作是管理仓库。

虽然这个工作身份低微,但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怀揣着恢复礼制这一远大抱负。

他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从15岁起便立志学习儒术,随后又开馆授徒。

很快,孔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连鲁国贵族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也愿意拜孔子为师。

在鲁国崭露头角后,孔子便带弟子去齐国谋求仕宦,却遭遇碰壁。

随后,孔子回到鲁国,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

直到“五十而知天命”的年岁时,才似乎离他的理想更进了一步。

那时鲁国国君的权力形同虚设,国政都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三姓最有权势的鲁国卿大夫)手中,而季氏又被他的家臣阳货所控制。

此时,阳货和另一个家臣公山弗狃都想请孔子出仕,孔子也动心了。

弟子们非常不解,因为这些权臣正是孔子口中的“乱臣贼子”,而孔子这时却要服从他们。

但孔子显然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如果能得到这些权臣的帮助,那他便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打造出第二个“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孔子还是没有实现这一计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此后鲁国局势陡变:阳货不满足手上的权柄,企图通过政变尽灭三桓,但计谋失败,只能狼狈地逃亡齐国。

这时季桓子才幡然醒悟,意识到只有孔子才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于是请孔子出山,任中都宰(鲁国都城的长官)。

孔子治理中都一年,成绩突出,继而迅速升任司空(主管工程营建)和大司寇(主管刑狱)。

孔子上课 ppt课件

孔子上课  ppt课件

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
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
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
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
① 含义:
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
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尊并首尊保先主:持是要低尊就内贱君是容者。把对人:尊区尊贵别尊者为与的许亲尊多亲崇等。级,维的则制和护等君森级主严 原
亲亲:就是对亲族的爱,包括父 维持以血
慈子孝兄友弟恭。
缘纽带为
特征和基
础的宗法 ppt课件 等级制度
情景探究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伏尔泰的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
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孔子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营养。 说:企业家必须一手拿《论语》,
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
一手拿算盘。通过《论语》来
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
提高商人的道德,
来影响别人。
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 。
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ppt课件
3
知识梳理
1.孔子,春秋时期___人,__岁丧父,勤学不倦.___ 岁收徒授课.__岁从政,___岁周游列国,__岁回到 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与文献整理.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言和教诲被广泛地流传和传承,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也是他成为历史传奇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和影响。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家族是一个显赫的贵族家族,但父亲去世后,他的家境就一落千丈。

孔子非常聪明,他年轻时就对礼仪、文化和宗教有很大的兴趣。

他也明白,要改变贫穷的命运,必须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自己的能力。

于是,孔子开始四处寻求名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对很多领域都有所涉猎。

公元前527年,孔子离开家乡,开始了独自游历列国的漫长旅途。

他的旅途可谓是艰难曲折,经历过许多艰难险阻和遭遇。

但孔子不断学习,不断进修,不断总结,不断教导,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能够挽救天下之局的伟大人物。

孔子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列国,他在这些列国中尝试了不同的职位和角色,一路上也结交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才。

同时,他还在不断地劝诫各路领袖,希望他们能够尽快采取行动,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不断强调教育,认为教育是挽救国家和民族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他认为,只有建立合适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爱、中道、智慧、勤劳。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人的为目的,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绩效或者职业前景。

他同时也认为,教育应该是深入人心的,应该是从实践出发,从社会事务中来。

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他认为是要培养一个心智健全、技术娴熟、有仁爱之心的人。

只有这样,在社会和历史的大潮流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总结起来,孔子周游列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修的过程,他的教育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

孔子认为,要真正拥有学问和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来发现和掌握,这也成为他一贯的理念和方法。

而他的教育思想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个人发展问题,也是要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有害(疑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第六章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哉有,修回也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忍受

乐于学
第七章
• 子曰:“知 之代词,学者问不如 好…之…者,的好人之者喜不如欢乐、之爱者。好”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3、古今异义:
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
三:多次
水:冷水
可以:可以凭借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3、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仁德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乐—— 快乐 思—— 思考 择—— 选择
朋—— 朋友 师—— 老师 见—— 看见 逝—— 流逝
温—— 温习 知—— 知道 改—— 改正 舍—— 舍弃
2、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它的 他人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 “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6、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
对象。)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经历也是他人生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末期,当时我国正处于分裂混乱的时期。

而孔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担任了鲁国的官员,但他始终感到不满与失意。

于是,他决定去周游列国,寻找自己的道路。

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前497年至483年,他游遍了郑、卫、陈、蔡、吴、越、曹、宋、卫、晋等十个国家;第二阶段是公元前468年至472年,只到过齐、许、宋三个国家。

在这段漫长的旅程中,孔子虽然身处陌生的环境中,但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不断地探讨和发掘着自己的思想。

他认为社会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引领,来救治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

他不断地寻找、思考着治理国家的方案,这也是他周游列国的目标之一。

在苏门选举的地方,孔子亲身经历了“赐桂”的情形。

当时,一个年轻人要被赶下台,但是他忠于原则,不惧权贵,因此被保送到后台,赐予桂冠,取得了胜利。

孔子大为赞叹,在笔记中写下了“高行盎”的名字,标志着这个人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大臣。

通过这个经历,孔子的治理思想逐渐清晰起来,他强调必须要保留一个人的良心和品德素质,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同时,孔子也和很多名士交流,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他和卫国文学家子贡金牆寺讲道学,与宋国丞相子车策划撤卫,与晋国大夫子思话政治变革,还向许国的雍叔学习三綱五常等政治道德,这些交流不但拓宽了孔子的视野,还为他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孔子在周游列国中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困难。

他到齐国时被当地官员驱逐,到曹国时被关押,在吴国被逐出城门等。

但孔子自信坚持,不断地寻求方法和途径,以取得进展,并在周游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和政治智慧。

总而言之,孔子周游列国不仅在策略上形成了“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原则,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孔子思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为他成为一名伟大领袖打下了基础。

孔子PPT课件

孔子PPT课件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执政思想、民族性格、知识分子 等)
据考证,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 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 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 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 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 名丘,字仲尼。
❖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 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维护礼的尊严
❖ 在齐国的活动:
❖ 齐景公的顾问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君、臣、父、子各自都要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 角色要求和规范
❖ 提出“政在节财”
❖ 压缩政府开支,避免挥霍浪费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 鲁国的都城,是我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 遗产,其中最著名是 曲阜三孔—— 孔庙、孔府、孔林。
❖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 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 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 伦理宣言》
孔子地位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 《书》,《礼》《乐》,《周易》,《春秋》。

孔子简介资料简介ppt课件

孔子简介资料简介ppt课件
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
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问过 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答道:“当然应 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 复不同,想不通,便去请教孔子。孔子说: “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 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 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 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 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 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 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 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 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一生的经历
1、青少年时期 2、齐国经历 3、从政鲁国 4、周游列国 5、晚年结局
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 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 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 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 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 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 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的道德观
精益求精的孔子
•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 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 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 熟。”过了几天, 师襄子又说:
“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 “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 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 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 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 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 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 王操》!”
• 鲁国的法令规定:凡鲁国人做了诸侯的臣妾,能 将他们赎回的人,可以从官府拿回赎金。子贡去 诸侯家赎回一个鲁国人,却不肯接受赎金。孔子 说:“赐(子贡的名字)的做法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