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两宋的秘书工作》

合集下载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

略论宋代秘书制度和人物作者孙波摘要:宋代强化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行政机构庞大,为保证其正常运作,建立了较完备的秘书制度,对秘书的选拔、秘书工作的保密、公文程式的规范化、秘书工作的签判、公文拟写的期限和传递等都有具体规定,其中有些对今日的秘书工作仍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代、机构、选拔、翰林学院、公文、特点。

一、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1.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1)中书省内的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案、记注案。

(2)门下省的通进司、银台司、章奏司、封驳司、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阖门通事舍人、阖门祗候。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驳案)(3)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主要有开拆房、催驱房、班薄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此外尚书省各部也设立了专门的秘书机构,一般以案称之,如刑部设有进拟案,掌断案文书。

(4)枢密院的秘书机构有枢密院承旨司: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重要的秘书官:检详官。

(5)三司的秘书机构,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户三部。

秘书机构: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业化,分别负责文书收发、等级、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统周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2.政事堂的秘书机构,政事堂的长官为正宰相。

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3.地方秘书机构,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路下面有帅、曹、宪、司,四司官署中的主要秘书官:主管机宜文字官、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

州下面的官僚官有判官、掌书记、儒林郎。

县下面有主簙、押司、贴司、录事。

二、宋代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

秘书学秘书史

秘书学秘书史

唐宋秘书工作内容
三省中的 秘书人员 与工作内容
唐宋 文书档案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工作内容
1
中书省秘书人员与职责
2
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员与职责
3
尚书省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唐代主要负责起草诏书的是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最 重要的秘书官员。 1.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 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 2.参议表章,初读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 并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呈进皇帝。 3.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 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改正,起到信息反馈的 作用。 4.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皇帝左 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奏状。 5.皇帝在朝廷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 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 宾。
宰 相 。
事 、 同
参 加 政
当 然 宰
令 、 侍
堂 会 议
驳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了 协
和 唐 初
最 高 决
设 的 ,
为称、:中书唐中事相中的的,调均策
。、
等孔人设是尚事议议
五目院舍最书堂事事
房、,人高省囊办堂北
,吏负院行的括公为宋
分、责,政大门处宰前
曹户撰有机部下,相期
处、拟知构或省设、沿
理兵诏制。主、于参唐
宋朝设立鼓院,后又设立检察院, 受理天下文书。宋朝三个信访工作机构 各自独立,鼓院是初级机构,检院为高 级机构,匦函为最高级机构,臣民先投 书初级机构,未得妥善处理后再投书于 高级机构,屡经投书而未获处理还可上 诉匦函。这样既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 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 访的公正,与唐代匦使院全凭 武则天的需要处理问题有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访工作的准确 性、全面性。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秘书工作成熟时期——隋唐、两宋
(一)中书省的秘书部门
中书省仍设有令、侍郎等官职,沿袭唐制,只有中书舍人分作五案办事,五案划分如下:


负责收发文书。

负责册礼和朝会事务。

上案 下案 制诰案 谏官案 记注案
负责制作皇帝的制、诏等文书。 负责处理与中央其他政府机构往来的文书。 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起居。
(二)门下省的秘书部门
尚书省
负责执行中书省转发的各种命令。
一、唐朝三省的秘书职能 职责划分 文书工作
中书省出令
唐王朝决策、施政的 重要机构,承担着中 央政府的秘书职能。
草拟
提高文件准确性 三省权利相互制约 防止秘书机构独大 保证皇权 古代秘书工作成熟 的标志之一。
门下省审议
审核
尚书省执行
转发执行
二、唐朝三省的秘书官职
双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唐朝初年皇帝命令两省凡有公文,双方先至政事
堂议定,然后上奏。于是,政事堂成为两省联合办公厅,初设于门下省,后
迁至中书省。中书令是政事堂的主官,宰相职,凡皇帝颁下的诏敕,臣下递 呈的表状,都须经过政事堂,由宰相处置或中转,因此,政事堂成为朝廷公 文周转中心。 初唐时期,凡朝廷各司上达的奏章,先交尚书省六部拟办,由尚书省汇 总、分类后,再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批阅,称为“舍人押部”之制。 唐朝中期,政务日繁,公文骤增,开元十一年(723),将政事堂改称中 书门下,并设置枢机、吏、兵、户、刑礼五房,直接协助宰相处理朝廷公文, 五房中各有主书、录事,承担具体的文书事务,逐渐将中书舍人之权接管过 去。政事堂遂称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政务机构。
3 4
5 6
章奏司
封驳司
发敕司
属银台司管辖,掌收受中书省、枢密院交付的 宣、敕,登记后颁发。

秘书史 重点

秘书史 重点

秘书史重点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2.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3.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P31)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

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p18)第二章两周的秘书工作1.天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西周时期,由于档案种类,数量增多,档案业务更加复杂,因而设立了天府来收藏保管档案2.金藤之匮:约于西周时,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机密、最重要的档案。

中国秘书简史第五章 唐宋时期的秘书工作

中国秘书简史第五章 唐宋时期的秘书工作

10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 二) 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员与职责 唐朝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 其职掌为出纳帝 命,顾问答对, 慰问朝拜的大臣, 监修起居注, 审定并主持六品以下文武官员的授职议事。其副手 为门下省的实际主官, 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备皇 帝顾问, 审议中书省拟定的制, 诏等公文。门下 省的重要秘书官员还有: 给事中掌封驳之权, 可 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 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 是门下省中的要职, 地位仅次于侍中, 门下侍郎 ; 典仪职掌偏重于负责礼仪性的事务; 符宝郎掌 管皇帝的御玺和朝廷的符节。
11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门下省具体从事秘书工作的主要是给事中、 符宝郎等。给事中在隋代称给事郎, 是门下省仅 次于侍中和门下侍郎的重要人物。一般定额4员, 秩从五品上。佐属品官有录事、主事( 各 4人) , 另有令史、 书令史、 甲库令史、 传制、 亭长 、 掌固、 修补制敕匠等若干吏员。给事中的主要 工作是封驳。
3
一、 三省制的确立及其秘书职能 隋朝官吏地位最高的是“ 三师” 和“ 三公” 。三师为: 太师、 太傅、 太保, 三公为太尉、 司徒、 司空。 《 唐六典》 卷一记载唐朝“ 三师” 是“ 训 导之官也” , “ 三公” 是“ 论道之官也” , 务 虚不务实。名义上是“ 无所不统” , 实际上是“ 无所统” “ 但存其名位”的荣誉职务。他们并无 实职实权, 往往是作为“ 赠官” 赐予有功的大臣 。
12
二、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 三) 尚书省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 尚书仆射副之。但 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 朝此后的时期, 这个官职轻易不授, 而以尚书仆 射为尚书省长官。唐初, 仆射的地位十分尊崇, 因为在中枢的职事官中, 正一品的三公、 三师不 单独设臵, 而正二品的尚书令又被废, 只有从二 品的仆射官阶最高, 其他两省的副官如门下侍郎 、 中书侍郎以及各寺、监的长官均在三品以下。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p24)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p27)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

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p35)d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P31) 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p31)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并出现类似请示,报告的上行文。

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P32)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20《中国秘书史》 (5)

20《中国秘书史》 (5)
三、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引黄,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第三节 秘书官吏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官”和“差遣”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 则毋以台谏选焉”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三、地方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一、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架阁库 千丈架阁法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系 统化,沿用至今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 司中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 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 机构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中国秘书史第一章一、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分;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二、原始文字的演进:1、原始文字的演进的过程:距今约6000年前,西安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中陶器符号。

距今约4500—44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文。

距今约4200年前,发现原始社会末期的甲骨文。

2、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后汉书祭祀志》“自五帝始有书契”《周礼春官》中有属外史,专掌保管三皇五帝之书。

上古政治文件的汇编《尚书》,收录的文件起自《尧典》,尧、舜言行的记录。

三、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皇帝左右有不少史官。

《史记》、《汉书》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

尧在位时,曾于庭前设置“进善旌”。

又据舜的建议,设“诽谤之木”。

四、国家建立1、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约4500年以前)龙山文化中晚期(约4500—4400年前)尧舜时期:禹时期(约4100多年前);夏朝(约4100年前)商朝(约3700年前)西周(约3000年前)2、多数学者认为,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理由如下:?据《礼记》中描述,禹死以后,由“大同社会”进入“小康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剥削人、奴役人的现象。

?考古证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文化遗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夏朝的国都。

四、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1、夏朝的文字距今约4000多年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陶文,已经是较为成熟古文字。

不少专家认定,这就是夏朝的文字。

2、夏朝的公务文书《尚书》中的《甘誓》《征》、《汤誓》。

五、商朝的史官1、史官的分工与民目商朝的史官大致可分为四类:(1)贞卜史官。

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科写卜辞。

商朝的占卜史官又分为巫和史两种,前者偏重鬼神,后者偏重人事。

(2)祭祀史官。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天室的祭祀事务。

(3)作册史官。

有乍、乍册右史等名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3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 的秘书机构
(一)中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主事房、点检房、催驱房、
班簿房、制敕库房 中书舍人五案办事: 上案、下案、制诰案、谏官
案、记注案
4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二)门下省内的秘书机构 通进司、银台司 章奏司、封驳司 发敕司 进奏院:邸报 阖门通事舍人 阖门祗侯 给事中五案办事:同中书舍人(制诰案—封
19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20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用纸制度,公文折叠制度,装封、编号制度, 贴黄制度,拟制和誊录制度,签名、判署制度, 一文一事制度,移交制度, 引黄制度,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公文格式,军邮制度,保密制度 新产生的文书工作规则:进草,录白,录黄、画黄
21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17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二、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 “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这一制度通过对资格和履历的强调,把秘书官员的基层经 验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
三、宋朝选拔朝廷文字秘书制度 宏词科—博学宏词科
18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四、宋朝秘书官吏的民族气节 主要体现:积极发表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的言论。 王存、胡寅、王居正、胡安国、曾开等
24
A
二、公文文体 (一)皇命文书(下行文)
诰命、御札、敕、册书、制书、敕书、诏书 (二)朝廷及地方官衙的下行文
堂判、堂贴、宣、劄、札子、部符、部省札、符 (三)上行文
奏状、札子、榜子、辞、申状 (四)平行文
关、刺、移、咨报、密白、牒
22
A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一)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离
1、路:帅、曹、宪、司 四司官署中的主要秘书官: 主管机宜文字官 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 2、 州: 幕职官:判官、掌书记、儒林郎 3、县: 主簿、押司、贴司、录事
12
A
第二节 皇宫秘翰林学士院 职责是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诏书,并侍从皇帝出巡,充
当皇帝的顾问,讲经读史等 主要秘书官: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 内制、外制 参与重要人事任免,作用重要、地位尊荣 宋代翰林学院是皇帝名符其实的机要秘书处。
架阁库 中央政府设有最高级别的档案库:金耀门文书库 千丈架阁法 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档案工作进一步专门化。 (二)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等基本程序 系统化,沿用至今。
23
A
思考题: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14
A
第二节 皇宫秘书机构
二、信访机构 (一)鼓院、检院 (二)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1、部门及层级数不同; 2、功能不同; 3、隶属及地位不同; 4、规范化程度不同。
15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16
A
第三节 秘书官吏
一、宋朝秘书来源概述 1、从科举考试中录用 2、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 3、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4、“官”和“差遣”
驳案)
5
A
唐代朝报(仿制)
明代邸报
6
A
清代邸报
7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三省、枢密院及三司中的秘书机构 (三)尚书省内的秘书机构 开拆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官职如唐例: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左右员外郎
8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四)枢密院的秘书机构 枢密院承旨司: 下设兵籍库、吏房、教阅房; 重要秘书官:检详官
9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五)三司的秘书机构 三司是北宋前期国家最高财政机关,分盐铁、度支
、户三部。 秘书机构:
催驱房、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小结:宋代中央政府秘书机构更为专门化,分别负责文书 收发、登记、督促、催办、检查、拟稿、封驳、承转 、保管、汇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系 统周密,较之唐代更为成熟。
10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二、政事堂 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
章事”, 职掌为“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政事堂分五房办事: 主要秘书机构有:孔目房、勾销房 主要秘书有:检正官、堂后官
11
A
第一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三、地方秘书机构 宋代地方行政建制为:路、州、县三级
《中国秘书史》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1
A
知识点:
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 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 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 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 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
两宋与隋唐一样,也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2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