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养殖生产术语及定义
饲养术语

养猪技术术语1.饲养与管理101机械化养猪102工厂化养猪103规模化养猪104集约化养猪105现代化养猪106社会化服务体系107批次108直线育肥法109吊架子育肥法110生产节拍111全进全出制112多点生产113自繁自养114生产指标115技术指标116日增重117饲养密度118饲料转化率119标准料重比120带全群料重比121猪粮比122猪料比123分阶段饲养124育成猪125育肥猪126诺廷根暖床127猪舍环境128猪舍环境卫生129猪舍环境与设施130动物福利131太阳高度角132照度133红斑作用134空气温度135空气湿度136水汽压137绝对湿度138相对湿度139饱和差140露点141有效温度142温湿指数143风冷指数144湿卡他冷却力145散热调节146产热调节147基础代谢148贼风149有害气体150恶臭物质151自然通风152风压153热压154应激1552.品种与繁殖201 品种202 品系203 杂交204 杂种优势205 DLY猪206 同质选配207 后备猪208 基础母猪209 断奶综合征210 肉猪出栏率211 肉猪商品率212 相食症213 宰前重214 胴体重215 屠宰率216 胴体长217 背膘厚218 眼肌面积219 腿臀比例220 胴体瘦肉率221 胴体脂肪率222 系水力223 熟肉率224 肌肉大理石纹225 产仔数226 初生重227 初生窝重228 断乳窝重229 初产日龄230 产仔间隔231 泌乳量232 泌乳力233 泌乳量234 哺乳仔猪235 断奶236 保育猪237 生长猪238 育成猪239 木乃伊猪240 母猪年产窝数241 僵猪242 初乳243 过哺244 并窝245 寄养246 早期隔离断奶247 静立反射248 短期优饲249 诱导发情250 育种目标251 BLUP 252 EBV 253 QTL 254 初情期255 去势256 候配反射257 情期受胎率258 繁殖率259 精子活力260 隐睾261 同期分娩262 同期发情263 繁殖周期264 妊娠前期265 妊娠后期266 断奶在发情267 返情268 激素269 发情周期270 黄体与红体271 超数排卵272 冷冻精液273 精子获能274 胎膜275 繁殖力3.饲料与营养301 饲料302 饲粮303 能量饲料304 蛋白质饲料305 矿物质饲料306 氨基酸饲料307 维生素类饲料308 营养需要309 饲料配方310 配合饲料311 全价配合饲料312 预混料313 浓缩料314 单独饲喂法315 隔天饲喂法316 中性洗涤纤维317理想蛋白质318 常量元素319 必需氨基酸320限制性氨基酸321 基础代谢322 粗纤维323 表观消化率324 营养平衡325 净能4.疾病与防治401 传染402 传染病403 潜伏期404 前驱期405 明显期406 转归期407 死亡期408 流行过程409 传染源410 患病动物411 病原携带者412 传播途径413 水平传播414 垂直传播415 易感性416 疫源地417 自然疫源地418 临床诊断419流行病学诊断420病理学诊断421 微生物学诊断422动物接种试验423免疫学诊断424 隔离425可疑感染猪426 支原体427 封锁428 兽药429 特异性疗法430 抗生素疗法431 化学疗法432 对症疗法433 护理疗法434 免疫接种435 消毒436 灭菌437 物理性消毒438化学性消毒439 终末消毒440 检疫441 产地检疫442 贸易检疫443 屠宰检疫444 运输检疫445 掩埋446 腐败447 焚烧448 化制449 清群450 建群451 闭群452 灭活疫苗453 弱毒疫苗454 单价疫苗455 多价疫苗456 混合疫苗457 同源疫苗458 异源疫苗459 基因工程苗460 传统疫苗461 抗体462 抗原463 佐剂464 免疫反应465 免疫耐受一.饲养与管理101.机械化养猪: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设施,用机械力、电力来代替人力和手工劳动的一种养猪方式。
养猪行业名词

养猪行业有许多特定的名词和术语,以下是常见的养猪行业名词:猪场(Pig Farm):养猪的农场或养殖场。
仔猪(Piglet):出生不久的小猪,通常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喂养。
育肥猪(Fattening Pig):用于肉类生产的猪,被饲养以增加体重和肉质。
母猪(Sow):用于繁殖的成年母猪。
种猪(Boar):用于繁殖的成年公猪。
配种(Breeding):将母猪和种猪配对以进行繁殖。
断奶(Weaning):将仔猪从母猪的乳头中分离,开始独立喂养。
饲料(Feed):用于喂养猪的食物,通常包括谷物、大豆、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养密度(Stocking Density):猪在猪舍或养殖场中的数量与可用空间之比。
疫苗(Vaccine):用于预防或控制猪群中传染性疾病的药物。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猪的消化器官,包括胃、肠道等。
生长促进剂(Growth Promoters):用于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的化学物质或添加剂。
粪便管理(Manure Management):处理和处置猪场产生的粪便和废水的方法。
兽医(Veterinarian):专门治疗猪疾病和提供兽医护理的医生。
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养猪业中用于衡量成本效益和产量的指标。
养殖环境(Housing Environment):猪在猪舍中的居住条件,包括温度、通风和灯光等因素。
猪病(Swine Diseases):影响猪健康的各种疾病,如猪瘟、口蹄疫等。
屠宰(Slaughter):将猪宰杀并准备成肉制品的过程。
肉质(Meat Quality):猪肉的口感、风味和质量特征。
品种(Breed):不同类型的猪,根据其用途和特征分为不同品种,如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
这些名词涵盖了养猪业中的许多关键概念和术语。
养猪常用术语及意义

平均存活仔猪/胎:生产仔猪总数/分娩总胎次
平均死亡仔猪/胎:死亡仔猪总数/分娩总胎次
仔猪/母猪/年:(年分娩仔猪总数-死亡仔猪数)/生产母 猪,PSY主要体现的是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以 猪场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平均头数来衡量,公 式为: 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 =猪场年断奶仔猪总头数÷ 经产母猪年平均存栏数,也可以是PSY=母猪年产胎次×母 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从公式可以看出, PSY是衡量一个猪场母猪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母 猪繁殖性能的最终指标。
3 、排卵率和胚胎死亡 : 排卵率决定了窝产仔数的上限。然而对 排卵率进行的选育并没有能够增加窝产仔数,原因是随着排卵 率的增加,胚胎死亡率也会增加,二者的作用抵消了。
4、营养因素:能量和营养供给胚胎发育,不过这部分养分的需要量很 少。因此,在正常条件下,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不会影响到窝产仔数, 但在泌乳期当中任何一周,如果对母猪强烈限饲,将会影响到下一胎 的排卵数和胚胎死亡率。 5、饲养管理:为了母猪每窝高产和缩短周转率,要求母猪断奶后尽早 发情,每胎排卵数和受精率要高。为此要保证母猪泌乳期结束后的膘 情,为了这个目的,要对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饲喂量整体控制,必须 保证母猪泌乳期高的采食量,除了泌乳期饲料质量的保证外,要在妊 娠期控制母猪的采食量,因为妊娠期高的采食量,会导致泌乳期采食 量降低。尤其母猪分娩前三天,要限制母猪采食量直到最后一天基本 不吃,这样分娩后母猪采食量会迅速上升,从而保证良好的乳汁质量 和充足的泌乳能力。同时保证断奶后母猪的膘情。另外,妊娠期饲料 控制也有讲究,基本原则是妊娠前期严格控制采食量,后期(84-114天 )适当增加采食量,目的是为了保证胎儿的出生重和较高的泌乳能力。 母猪在断奶后要给以高能量饲料和充足的采食量,来刺激母猪早发情。
养猪行业名词

养猪行业名词1. 产后护理产后护理是指母猪分娩后的一系列照料和管理措施。
产后护理包括给予产后母猪适宜的饲料和营养补充、保持产房的清洁、预防和控制疾病等。
通过合理的产后护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果。
2. 育种育种是指通过选择优良的猪种、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等方式,以改良和提高猪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的猪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增重增重是指猪在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增加。
在养猪行业中,增重是衡量猪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猪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4. 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是指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将各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饲料。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促进猪的生长和发育,并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5.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在饲料中的一类物质,用于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或者预防和治疗猪的疾病。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6.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指给猪注射疫苗或其他免疫制剂,以提高猪的抵抗力,预防和控制猪的疾病。
免疫接种是养猪行业中重要的疫病防控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降低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7. 猪场环境猪场环境是指猪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条件。
猪场环境包括猪舍的建筑结构、通风设备、温度和湿度控制、床料管理等。
良好的猪场环境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猪的健康和生产。
8. 猪舍管理猪舍管理是指对猪舍和猪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猪舍管理包括猪舍的清洁、消毒、通风、温度和湿度控制、饮水设备和饲料供应等。
良好的猪舍管理可以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促进猪的健康和生产。
9.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指预防和控制猪的疾病和害虫的工作。
病虫害防治包括定期检查和观察猪的健康状况、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时治疗疾病、清除害虫等。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能够保持猪的健康和生产稳定。
生猪养殖名词解释

生猪养殖名词解释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行业中,有许多专业的术语和概念,了解这些名词对于从事生猪养殖业或者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猪养殖业中的一些常用名词解释。
1.生猪:生猪是指从出生到饲养到出栏的猪,一般分为母猪和仔猪两种。
母猪是指已经性成熟的女性猪,通常在40-50个月龄左右;仔猪则是指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猪,一般需要吃无毒无害的奶粉和进行适当的护理才能存活。
2.母猪发情:母猪发情是指母猪在生殖系统中发生变化,使其处于可以繁殖的状态。
这个过程中,母猪的生殖道会变得通畅,并且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激素,使得与母猪进行交配的雄性猪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
3.仔猪拉稀:仔猪拉稀是指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因为病毒感染或者腹泻等原因,导致出现腹泻、脱水、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仔猪死亡。
4.母猪产房:母猪产房是指母猪在进行繁殖的过程中,居住和孵化仔猪的地方。
母猪产房的环境必须保证干燥、清洁、温暖,并且需要有充足的通风和照明。
5.猪群管理:猪群管理是指对猪群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饮食和饮水情况、排泄物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6.抗原:抗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微生物、异物和异体等。
在生猪养殖业中,抗原可以用来激发猪的免疫系统,促进疫苗的免疫效果。
7.疫苗:疫苗是指用杀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预防或者治疗相应的疾病。
在生猪养殖业中,疫苗可以给猪提供免疫力,有效预防或者治疗猪的传染病。
8.饲料:饲料是指给生猪提供营养的物质,包括玉米、豆粕、鱼粉、麦麸等,不同的饲料成分对猪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
9.猪场清洗:猪场清洗是指对猪场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的工作。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以保证猪场的清洁和卫生。
10.猪的运输:猪的运输是指将猪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的工作。
常用养殖生产术语及定义

常用养殖生产术语及定义第一章育种与孵化1、遗传具有血缘关系的前后代之间和同代个体间的相似性。
2、变异具有血缘关系的前后代之间和同代个体间的差异程度。
3、育种对现有品种的改良提高和培育新品种的全过程。
即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使原来群体的基因或基因对的频率发生变化,产生人类需要的新基因型的工作过程。
4、品种同一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相似的形态结构、遗传性、经济价值和生活环境以及一定数量的独立繁殖群体。
5、品系一个品种结构的组成部分,是繁殖于一个共同祖先,并且具有特定基因型、遗传性稳定和高产性能的群体。
6、曾祖代群又称“原种”、“纯系”。
为提供进一步繁殖用的优良种用家禽。
该群家禽来自于遗传性稳定、生产性能高、配合力强的纯种、纯系、近交系或合成品系。
其中又可分为父系和母系,父本或母本均以代号命名。
由原种场负责制种。
7、租代群现代商用配套杂交组合的第一级杂交群。
经过配合力测定选择出相应的专门化品系,如A、B、C、D四系进行固定程序杂交时,父母本和父母本的父母系的位置不变,如A为父本父系,B 即为父本母系,在一级杂交群中只有A系雄体和B系雌体;同样,母本群中只有C系雄体和D 系雌体。
这种一级杂交群的饲养场称为一级场。
8、父母代群由租代群提供的AB和CD单杂交家禽组成的群体。
其中AB为父本,只有雄性个体,CD为母本,只有雌性个体。
饲养父母代群的饲养场称为二级场。
9、商品代群由父母代群生产的杂交家禽。
商品代群是直接用于生产,是育种价值的体现。
10、生产性能又称“生产能力”、“生产力”。
用来评定生产产品的能力和种用价值的主要经济有益性状指标,如产蛋量、蛋重、体重、增重、屠宰率、繁殖率、成活率等。
11、番鸭(学名Cairina moschata)是著名特禽之一,因其头部两侧和脸部长有皮瘤,所以又叫瘤头鸭、巴西鸭、洋鸭、麝鸭、腾鸭,在欧洲也称火鸡鸭,与家鸭同属不同种。
番鸭原产南美洲及中美洲,中国华南地区饲养较多。
在繁殖季节,公鸭会散发出麝香气味,因而称为“麝香鸭”、“麝鸭”。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一、猪场常用名词名词定义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大白)、加系大约克等。
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雌雄动物(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
由此产生的后代称杂交种(猪)。
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
4.批次: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
5.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
6.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
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
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
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
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7.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
8.生产指标:生产管理上用来衡量生产成果、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的量化数值。
9.技术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量化数值分析时所采用的比照关系。
10.日增重:指猪每天增加的重量,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常用克/日(g/d)或千克(公斤)/日(Kg/d)来表示。
养殖专业术语大全

养殖专业术语大全
1. 养殖:一种通过人工方式繁育和饲养某种动物或种植某种植物的活动。
2. 养殖户:从事养殖活动的个人或团体。
3. 种苗:用于养殖的幼苗或幼虫。
4. 孵化:鸟类或爬虫类动物的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孵化成幼体的过程。
5. 饲料:给养殖动物提供的食物,包括饲料配方、饲料制作和饲养管理等。
6. 育种:对养殖动物进行选择、交配和繁殖,以改良品种的过程。
7. 繁殖率:养殖动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繁殖能力,通常以每年或每季度产生的后代数量表示。
8. 产仔率:母兽(动物)每年或每季度所产后代的数量。
9. 牧场:用于饲养牲畜的农场或大型牧场。
10. 水产养殖:指在水体中饲养和繁殖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
11. 养殖环境:饲养动物所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条件。
12. 养殖设备:用于养殖动物或植物的设施、器具和机械等。
13. 养殖管理:对养殖过程中的动物健康、饲料、环境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调整的一系列活动。
14. 养殖疫病:养殖动物在特定环境下易患的传染病。
15. 养殖收益:养殖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16. 养殖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养殖动物的数量。
17. 生长率:养殖动物在一定时间内体重或身高的增长速度。
18. 采样:在养殖动物群体中抽取部分个体以进行统计、检测等。
19. 养殖转基因动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养殖动物中的转基因动物。
20. 育种价值评估:对养殖动物进行性状评价和基因价值评估的过程。
这些只是一部分养殖专业术语,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和领域,还有更多相关的术语可以被列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养殖生产术语及定义第一章育种与孵化1、遗传具有血缘关系的前后代之间和同代个体间的相似性。
2、变异具有血缘关系的前后代之间和同代个体间的差异程度。
3、育种对现有品种的改良提高和培育新品种的全过程。
即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使原来群体的基因或基因对的频率发生变化,产生人类需要的新基因型的工作过程。
4、品种同一物种内具有共同来源,相似的形态结构、遗传性、经济价值和生活环境以及一定数量的独立繁殖群体。
5、品系一个品种结构的组成部分,是繁殖于一个共同祖先,并且具有特定基因型、遗传性稳定和高产性能的群体。
6、曾祖代群又称“原种”、“纯系”。
为提供进一步繁殖用的优良种用家禽。
该群家禽来自于遗传性稳定、生产性能高、配合力强的纯种、纯系、近交系或合成品系。
其中又可分为父系和母系,父本或母本均以代号命名。
由原种场负责制种。
7、租代群现代商用配套杂交组合的第一级杂交群。
经过配合力测定选择出相应的专门化品系,如A、B、C、D四系进行固定程序杂交时,父母本和父母本的父母系的位置不变,如A为父本父系,B 即为父本母系,在一级杂交群中只有A系雄体和B系雌体;同样,母本群中只有C系雄体和D 系雌体。
这种一级杂交群的饲养场称为一级场。
8、父母代群由租代群提供的AB和CD单杂交家禽组成的群体。
其中AB为父本,只有雄性个体,CD为母本,只有雌性个体。
饲养父母代群的饲养场称为二级场。
9、商品代群由父母代群生产的杂交家禽。
商品代群是直接用于生产,是育种价值的体现。
10、生产性能又称“生产能力”、“生产力”。
用来评定生产产品的能力和种用价值的主要经济有益性状指标,如产蛋量、蛋重、体重、增重、屠宰率、繁殖率、成活率等。
11、番鸭(学名Cairina moschata)是著名特禽之一,因其头部两侧和脸部长有皮瘤,所以又叫瘤头鸭、巴西鸭、洋鸭、麝鸭、腾鸭,在欧洲也称火鸡鸭,与家鸭同属不同种。
番鸭原产南美洲及中美洲,中国华南地区饲养较多。
在繁殖季节,公鸭会散发出麝香气味,因而称为“麝香鸭”、“麝鸭”。
番鸭适合加积镇饲养,当地称加积鸭。
隶属鸟纲,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栖鸭属。
12、骡鸭用番鸭与普通家鸭杂交产生的杂交种,有人称半番鸭,其体型介于家鸭与番鸭之间,无皮瘤。
13、长白飞鸭以南美洲栖鸭的番鸭与汤鸭属的北京鸭为育种素材,经远缘杂交培育的一种肝肉兼用型新品种。
14、孵化禽胚在家禽体外发育为雏禽的过程。
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类。
15、孵化期家禽的受精蛋从入孵到出雏的全过程中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因品种、品系及孵化条件不同,孵化期不同。
一般:鸡21天,鸭28天,鹅31天,火鸡29天,番鸭35天,鸽18天,长白飞鸭31天。
第二章饲养管理16、饲养对动物进行喂食和照料。
在畜牧业,不同动物在不同饲养期间,饲养方式不同。
为了便于理解,常在动物类别前冠以不同饲养期,以便区别。
如:产蛋期的鸭为“产蛋鸭”;育成期的鸭为“育成鸭”;填饲期的鸭为“填饲鸭”等。
17、全进全出制在一个饲养场或同一栋禽舍内,在同一时间内饲养同一周龄禽只,全部雏禽在同一天开始饲养,直至在同一天出售的饲养制度。
18、平养将家禽饲养在不更换或者更换垫料的厚垫草上、板条上、网上和保温的地面上的一种饲养方式,采用定型的专用技术设备和保温、通风、光照机组,具有最佳小气候。
19、笼养将家禽饲养在禽笼内的一种饲养方式。
禽笼多用竹木、金属或塑料构成。
笼列装有通风、保暖、光照等附属设施,具有良好的小气候。
笼列分为单层高床式、双层或三层阶梯式和多层重叠式等方式,笼内或笼外装有饮水和采食装置,粪便从笼底漏下,由除粪器清除或传送带送至舍外。
20、禽群周转计划家禽饲养场在计划期内反映各禽租家禽数量增减变化的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计划期初各禽租的家禽数量、计划期内出生成活的幼禽数量、购入的种禽或后备禽数量、淘汰的种禽和产蛋禽数量、计划期末各禽租应达到的家禽数量等指标。
禽群周转计划是编制禽产品生产计划和饲料消耗计划的依据。
21、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饲养标准。
22、育雏期禽类孵化出雏后一定饲养时间内幼小雏处于保温养育的时期。
种鸭育雏期一般为0-28天,商品肉鸭育雏期一般为0-21天。
23、育成期指雏禽自育雏期末到性成熟前的一段培育时期。
24、生长期指速生型肉禽经过育雏期后快速增长至上市的阶段。
25、预产期种母禽在达到体性成熟至开产日龄的一段时期。
26、开产日龄母禽达到性成熟期的饲养日龄。
一般个体为产第一个蛋的日龄;种用群体为达到产蛋率5%时的日龄。
27、初产禽处于第一个产蛋生物学年度的母禽。
28、产蛋期自母禽开产至母禽产蛋结束而淘汰出售时止的一段时间。
一般蛋鸡72周内,肉种鸡62周内,种鸭65周内。
29、经产禽泛指第二个产蛋生物学年度的母禽。
30、人工强制换羽就是人为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停饲或饲喂化学物质或注射激素等方法,给家禽施加一些应激因素,在应激因素作用下,使其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从而更换新羽。
强制换羽的目的,是使整个群体在短期内停产、换羽、恢复体质,然后恢复产蛋,提高蛋的质量,达到延长群体的经济利用期。
31、限饲饲养过程限制性饲喂,有效控制体重和生长速度,达到预期生产性能的一种饲养技术。
限饲技术常用于种禽育成阶段。
32、预饲肉鸭养殖结束至填饲前的一段时期,一般为56天至84天。
预饲目的是为了通过限饲手段,加强鸭群运动,增强体质,扩充嗉囊容积,为填饲做准备。
33、填饲通过人工或借助机械方式,定时定量强制性饲喂专用饲料的一种育肥技术。
以获取优质鸭肉为目的的填饲一般从45日龄后开始,以获取鸭肥肝为目的的填饲一般经预饲后85日龄开始,填饲时间大约15天。
34、鸭群价值根据实际饲养经验,按饲养预期目标,以饲养日龄预算的养殖成本和增益总和,作为估算月末或年末存栏鸭群价值的依据。
第三章产品35、种蛋种母禽生产的专供纯系繁殖的种用禽蛋。
36、合格种蛋种母禽在规定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和达到种蛋孵化标准的种用禽蛋。
37、不合格蛋指不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和种蛋孵化标准的种用禽蛋,如,砂壳蛋、裂纹蛋、软皮蛋、蛋形指数过大或过小的蛋等。
38、受精蛋又称“受精卵”。
完成受精作用的禽蛋。
39、无精蛋未受精的蛋。
40、死精蛋即死胚蛋、死胎蛋。
孵化过程中发育胚胎因故死亡的孵蛋。
死精蛋为受精蛋。
41、毛蛋胚胎在基本发育完全的孵化后期因故死亡未能出壳或未完全出壳的死胚蛋。
42、初生雏泛指孵化禽雏出壳到喂饲前期间的幼雏。
43、健雏指适时出雏、绒毛正常、脐部愈合良好、精神活波、无畸形的初生雏禽。
44、饲料泛指用于直接或经加工后饲喂动物的各种无害无毒利于动物生长的各类物质。
包括牧草秸秆类、谷物类、动物源类、矿物质类及经粮油加工的产品或化学合成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商品饲料等。
45、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的一类物质。
46、混合饲料由两种以上饲料混合在一起后的混合物。
47、配合饲料以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多种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的饲料。
配合饲料按营养成分和用途分类: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等。
48、全价配合饲料用来直接饲喂动物营养价值全面的配合饲料。
49、浓缩饲料将全价饲料中的能量饲料全部或大部分去掉,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进行折算后的配合饲料。
50、添加剂预混料是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简称,又称“预混料”。
它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
预混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一种重要组分。
51、毛鸭达到饲养日龄和标准的活鸭。
一般指待宰鸭。
52、急宰鸭特指填饲鸭因机械损伤失去继续填饲价值,需要紧急屠宰的鸭只53、酮体毛鸭经屠宰去毛、去血后的鸭体。
54、白条鸭胴体去除内脏后的鸭体。
55、西装鸭胴体除去内脏后,去头、去脖、去爪、去两节翅的鸭体。
56、中装鸭胴体除去内脏、去爪、去两节翅的鸭体。
57、三光鸭胴体除去内脏、去头、去翅、去爪的鸭体。
58、分割鸭(产品)根据市场和生产需要,将白条鸭不同部位进行分割后的产品的统称。
59、鸭肥肝是指一定日龄、生长发育良好的鸭,经短期人工强制填饲高能饲料,使其快速育肥,在肝脏大量积贮脂肪而形成的脂肪肝。
肥肝虽然是通过脂肪沉积而成,但所含脂肪大多是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肥肝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整个脂肪酸的65% ~ 68%,其中油酸61% ~ 62%,亚油酸1% ~ 2% 棕榈油酸3% ~ 4%。
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减少胆固醇类物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减轻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健康长寿有益。
60、清酒肥肝将冷冻鸭肥肝解冻后,用牛奶浸泡、改刀、再加清酒等辅料进行蒸制、切片等一系列工序制成的即食肥肝产品。
61、花雕肥肝制作方法同“清酒肥肝”,用花雕酒代替清酒。
62、刺身肥肝将鲜冻肥肝切成小块或薄片,摆放成冰鲜拼盘,供蘸取佐料食用的一种现代美食。
63、废弃物指孵化、养殖本身产生的废物或屠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低值不能食用的部分。
包括蛋壳、畜禽粪便、尸体、屠宰下脚料、经验证报废的肉类及肉制品等。
第四章生产统计64、批(次)指同一时间段具有相同属性的大宗货物或数量众多的事物。
实际应用时,批次经常用一组数据及符号或时间等按发生顺序进行表示。
65、初生重雏禽出生后24h内的重量。
以克为单位,随机抽取50只以上,个体称重后计算平均值。
66、活重鸡断食12h,鸭、鹅断食6h的活禽体重,以克为单位。
称测活重时,应每次至少随机抽取公母各30只进行称重。
67、净重是指产品本身的重量,即除去包装物后的商品实际重量。
68、毛重是指产品的重量和包装该产品所需的包装用品的重量及承载产品的器械重量之和。
69、净含量指标签上注明容器或包装内产品的重量。
70、固形物含量沥干物重(含油脂)占标明净重的百分比。
71、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7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
73、抽样在总体中抽取个体组成的样本。
抽样方法有多种。
74、样本含量在保证研究的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所需最少样本数。
75、随机抽样法在总体内抽取个体做样本时,其被抽取的机会完全相等的方法,常用的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表示法。
76、统计数又称“统计量”。
从样本中测得的数据经数学处理而得的特征数。
如x 为样本平均数,s 为样本标准差,r 为相关系数等。
77、 平均数它表示数量资料中观察值的中心位置,代表一组变异数量的水平或集中性,既可作为资料的代表与另一组资料比较,又是其他统计资料不可缺少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