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走近老师》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6.1走近老师(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配套课件+导学案+教案(部编版)

6.1走近老师(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配套课件+导学案+教案(部编版)

6.1走近老师(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配套课件+导学案+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走近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2)了解走近老师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意识和品德素养。

(2)让学生明白走近老师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可以更好地受益于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走近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2)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走近老师、交流沟通。

(2)如何让学生认可走近老师对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Step 1 教师引导1.1 教师简单介绍走近老师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走近老师的意义。

1.2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经验、孩子的认同心理等,能更好地认识老师。

Step 2 分组讨论2.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走近老师的过程和效果。

2.2 要求小组成员交换彼此的看法,提供互相帮助、支持和鼓励。

Step 3 交流分享3.1 要求小组成员向其他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和建议。

3.2 让学生分享自身走近老师的经验,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交流。

Step 4 个人总结4.1 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总结走近老师的方法和技巧。

4.2 鼓励学生积极寻找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认识走近老师对学习的重要性。

四、设计评价:本节课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以引导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为出发点。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对走近老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人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使得课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近老师》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老师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职责和工作,以及如何尊重和理解老师。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如何与老师沟通和交流,以及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时,对于老师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他们可能认为老师的职责只是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和辅导作用。

同时,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障碍,导致与老师的关系紧张或不和谐。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老师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到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引导者和辅导者。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老师的态度,以及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提高与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学生如何理解老师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2.重点: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2.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老师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与老师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与老师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和反思等内容。

3.教学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提问:你们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什么?你们与老师的关系如何?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关于老师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案例中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老师的?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如何?这个案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走近老师学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走近老师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走近老师学案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1课时走近老师【课堂导学】一、填空题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___________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时代在发展,教师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了很大变化。

3.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的好教师。

二、简答题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课堂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在少年时从师茹科夫斯基学诗。

后来,他成为蜚声文坛的大诗人。

普希金总是对别人说:“我是从茹科失斯基那里学会写诗的,他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尊敬的老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帮助老师工作B.尊敬老师就要对老师有礼貌C.教师的工作对人类社会的文化代代积累和传播、继承和发扬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应当受到人们的尊敬D.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从老师那里学到的2.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选择权增加,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将从过去的改革尝试转变成一种新常态。

这将是一项重大变革,必然对高中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教学资源配置带来严峻挑战。

这说明()A.教师将成为最受人瞩目的职业 B.教师已经摆脱了教书育人的使命C.教师将不再传承人类文明D.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刚进入初中,小文便喜欢上了这个大家庭:有点老师敢于承认错误;有的老师见解独到、思维缜密;有的老师幽默开朗、青春活力……小文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下列对老师差异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由于年龄、性格等差异,每位老师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B.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老师、理解老师C.尊重接纳老师的不同,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D.老师好坏之分,我只喜欢优秀的老师二、判断题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之一。

走进老师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走进老师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第 1节走进老师教材分析《走近老师》是教育部编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框,它与本课第二框《师生交往》形成递进关系。

《师生之间》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本框由两个栏目组成,分别是“了解教师职业”和“风格不同的老师”。

“了解教师职业”这一栏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本目表达了三层意思: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3、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格不同的老师”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本目旨在引导学生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本目表达了三层意思:1、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呈现出不同风格;2、我们要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3、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教学目标:道德修养: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健全人格: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责任意识:主动了解教师的职业,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教学难点:尊重、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过程:第一步:时政追踪【环节一:师友评析】师友共同展示近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时政热点。

学友简要叙述新闻内容,师傅根据新闻特点和所学知识进行分类评析。

6.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

6.1走近老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

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学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知道不同的老师具有不同的风格,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不同的老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导语,开门见山地指出教师的使命,借用古语和过来人的口吻表达对老师的敬重,为学习相关内容作好情感铺垫。

文末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自然导入本课课题。

新知探究一、了解教师职业(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并提出问题:从上述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材料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指出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同时也指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有其必然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接下来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孔子和陶行知的图像,让学生猜猜他们是谁,在学生猜出他们是谁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选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中国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懂得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学生活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二)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并提出问题:从两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相关文件及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职业使命及专门性。

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6.1走近老师学案及答案

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6.1走近老师学案及答案

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6.1走近老师学案及答案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第一框走近老师自主学习主干梳理1.怎样认识教师职业?(1)历史:①教师是一个的职业。

②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之一。

(2)现代:①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的使命。

(3)当今:①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和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成为有、有道德情操、有、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老师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对此应持何种态度?这种态度有何意义?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 ________的方法和不同态度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意义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老师,更深入地老师合作探究热点剖析1.了解教师职业【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据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消息,自起,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至两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1次,并首次将师范类毕业生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范围:2013年(含)以后入学,且(含)以后毕业的师范类专科毕业生;2013年(含)以后入学,且2017年(含)以后毕业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须参加相应类型的教师资格考试。

(1)学生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说明什么?(2)山东省为什么要把师范类毕业生也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范围?2.风格不同的老师【关键词】最美教师麻辣叶德元,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历史教师,被评为2015年“寻找最美教师”十大全国“最美教师”之一,人们戏称他为麻辣班主任。

他的装扮够“麻辣”:一件T恤衫、一条七分裤、一双运动鞋,他看上去不过是一个年龄稍长些的大孩子。

他的历史课够“麻辣”:有人用“张牙舞爪”来形容他在讲台上的状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走近老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走近老师》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走近老师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

”在我国,人们常用“蜡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美誉来称赞老师。

这是因为()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②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③老师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④老师诲人不倦,默默奉献,给了我们无私的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世界上很多国家设立教师节,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

这是因为()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②老师也有烦恼需要我们解决③老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④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老师的教学方式各有特色,而你对某一老师的上课方式不太喜欢。

对此,正确的做法是()A.找老师交换意见,请他进行指导B.从此以后拒绝再听该老师讲课,以示抗议C.勉强听着,反正能听多少是多少D.抓住各个时机与老师唱对台戏4.观察下图,最能体现图片内容的选项是()1A.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B.老师教给我们学习方法C.老师太懒,不告诉学生那个字D.老师也不认识那个字5.有人这样歌颂老师:“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我们尊敬您,我敬爱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尊敬、社会的尊敬,是因为()①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②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③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④只有老师才对社会作出了贡献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加强调教师“育人”职责。

这说明()A.教师的职责是传授学生知识B.教师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C.教师在我们失败的时候鼓励我们D.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7.2018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一名学生写了一首赞美诗献给自己的老师:“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的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主题是“走近老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主动与老师沟通,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在实际操作中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理解老师的苦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与交流。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态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老师沟通,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3.准备时间:预计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呈现一些与师生关系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第1课时走近老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德情感。

2.能够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会与老师友好相处。

3.了解老师职业特点,尊重老师的“不同”。

二、自主预习
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之一。

2.教师是履行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的使命。

3.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的好老师。

4.尊重老师的“”,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5.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我们要不同风格的老师。

三、合作探究
1.如果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样描述?
(1)幼儿园时的老师:
(2)小学时的老师:
(3)现在的老师:
2.在以上三个不同时期,老师在你心目中有变化吗?
3.回忆并分享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帮助。

四、随堂演练
1. 每年的教师节,晓君同学都要给教过自己的老师发送祝福短信。

她这样做是因为,老师:
①传授我们文化知识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④是最完美无缺的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

”这句诗的寓意是()
A.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和爱戴 B.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
C.对园林工人的表扬和歌颂 D.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肯定
3.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风格不同的老师。

这些老师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主要是由于()
①年龄、学识、阅历的不同②性格、情感的差异③思维方式的差异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率,从不掩饰自己所犯错误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风趣激情的老师……
(1)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你是如何看待的?
(2)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只接触一种风格的老师,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
(3)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传承者
2.教育教学教书育人
3.理想信念仁爱之心
4.不同
5.学会接纳
三、合作探究
1.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

2.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

3.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

四、随堂演练
1.C
2.B
3.D
4.D
5.(1)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进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2)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

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