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相关推荐读《长征的故事》有感(通用4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长征的故事》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篇1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是非常人所难忍受的,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没的干粮就啃树皮、吃草根,过雪山时,红军战士又冷又饿,加上夹金上海拔4500米,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幻莫测,进到山里,雪花飞舞,红军战士一个个变成雪人,有的同志累了坐下休息,就永远没有起来,有的同志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倒下就永远没有站起来,前面的同志牺牲了,后面的同志继续前进,雪山终于被红军战士不折不饶的革命毅力征服了。
我认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体现。
长征故事可歌可泣,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世所罕见,得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非常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困难,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去战胜和克服困难。
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争取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将来报效祖国。
读《长征的故事》有感篇2《长征的故事》记叙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史实,再现了70年前红军战士们经历的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它不仅讲清了长征的发展脉络,而且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情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项世界革命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物质奇缺,缺衣少食,群匪穷追不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红军选择了战略性的大转移,成功地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一奇迹历来为后人赞颂。
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重困难,万重险阻。
是什么支撑这些可爱的红军战士屡次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去的呢?是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他们舍我其谁,抛开生死的乐观态度。
没有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态度,想取得长征的胜利等同异想天开。
《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长征》读后感(通用12篇)《长征》读后感1读了《长征》的故事,我心情很激动,红军战士能么坚强,什么困难都不怕,他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那个艰苦的时候,红军们连饭都吃不到,挖野菜、吃树皮,实在太饿了,有的甚至用自己的衣服,鞋带还有皮带等东西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但是他们不畏艰难,爬雪山、过草地、渡过水流蹿急的江河。
顽强的与敌人作斗争,有的冻死、有的永远的被埋在草地下、有的淹死在江河中最后终于胜利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
听了长征的故事,我感到很惭愧,想想自己平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时候不想吃就倒掉,想想简直太浪费了。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向红军学习,发扬他们的精神。
《长征》读后感2今晚,我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朗读《长征》这首感人肺腑的诗,又一次被他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本诗记叙了红军长征的过程,选取了五个主要地方来描写:越五岭,乌蒙山,金山江,大渡桥,过岷山。
热情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闭上双眼想一想,红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怕任何困难,而且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厄运。
但是他们退缩了吗?作为一代人,我们与红军相比就如沙粒般渺小。
当我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感到十分气愤,金沙江本来就形式险要,再加上敌人密集如雨的子弹,会给我们的红军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啊!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掉,可红军们手扶铁索,冒着敌人的子弹,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过岷山的时候,红军牺牲了几万人,后面还有敌人的尾追,条件异常艰苦,大雪封山,没有决心,信心,是不可能活着走出来的,而我们的红军却凭着坚强的毅力翻过了岷山,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读《长征》,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
长征读后感600字三篇

长征读后感600字三篇-读后感大全长征读后感600字三篇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吟诵着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我不禁翻开了《长征》……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围剿,红军在1934年10月16日渡过中国南部的浅河于都,跨出了长征的第一步。
他们历经六千多英里行军,一路忍饥挨冻转战四方,穿过世界上最崎岖坎坷的崇山峻岭,走过中国偏远荒凉的穷乡僻壤,跨过了24条河川,翻跃了千座雄山,一年后方才到了延安。
红军用血和肉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他们开始长征时,足足有86000名男女战士,而到达陕北的人只有区区4000之众,牺牲了多少战士啊?过草地时,同志们干粮吃完了,吃草根,草根没了,啃树皮,树皮啃完了煮皮革吃,然而煮皮革还要在有水的前提下,但当时草地里的水几乎都有毒,所以许多同志都牺牲在痛苦之中。
茫茫的大草地上看似平静,但一不小心就会陷进草地沼泽,年轻的生命就被永远地滞留至此了……慢慢地,长征路上有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危险,而红军却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在想,长征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共产党人用生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最终胜利。
那么,引领共产党人走向成功的火炬,一定就是坚持不懈的信念和那不屈不服的精神。
长征虽然已经结束了,但长征精神永不过时,在疫情狂扫全球之际,医生们不分昼夜的救治病人,研发疫苗,医生们展开了一场艰苦的长征。
在奥运会当中,中国奥运代表团摘下了一块又一块的金牌,有些奥运健儿还打破纪录,超越自我,他们也是完成了一场伟大的长征。
与疫情斗争是一场艰苦的长征;奥运健儿的一场场比赛,就是长征;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也是一场长征。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有长征精神,我们要用前所未闻的故事去创造一个奇迹,这样才能迎来“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读后感600字三篇2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那你知道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篇【1】征从1934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个地区向陕甘根据地的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以至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底一方面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提起长征现在虽然已经是一段历史,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吃尽了苦头,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仍然令人敬佩。
翻开《长征的故事》。
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扑面而来:周恩来同志带病走长征;贺龙为了救伤员,冒着生命危险试吃野菜;陈赓坐着担架参战。
古往今来,有过多少文人墨客对这种意志坚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有过精彩的描述,题目叫《竹石》,是的内容是这样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的竹子,不正具有这样的品质吗?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还是在寒冷的冬天里飘着鹅毛大雪,竹子依然是那样挺拔。
炎热的夏天里,竹子不畏酷暑给大地带来一丝绿意,也不正是无私奉献吗?同学们,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做一个意志坚、无私奉献的人,时时刻刻都想着: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打造的,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了现在的生活条件。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篇【2】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
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着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5篇

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5篇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
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一起来看看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5篇,欢迎阅读!长征故事读后感1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看里约奥运会,最让我们敬佩的是什么,是女排精神,但与女排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然是长征精神了。
前几天,我在书店中无意翻到了《长征》这本书,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在我的心中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是一个能克服一切困难的队伍,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在长征途中,还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最后英勇牺牲了;雪山上,军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了,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才知道生命的宝贵。
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只为什么,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为了我们现在和家欢乐的幸福。
我知道了这么多长征的事迹后,想到了我们学的一首古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想到了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却没有尽自己应尽的天职——学习,当遇上数学,特别难的题就不做了,想到了操场跑圈的时候,心里老想着偷懒,没有红军顽强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感到非常惭愧,自责。
长征,谱写了一首中国革命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红军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在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长征故事读后感2暑期我读了《红军长征故事》,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让我特别感动。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红军长征途过草地中,有三位小同志生病落队了,只有一位老班长留下来照料他们。
《长征》读后感600字作文3篇

《长征》读后感600字作文3篇《长征》读后感600字作文3篇导语:“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正因为这心中的,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下面是读后感给大家校对整理的《长征》读后感600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能够帮助!(一)《长征》读后感600字还记得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任弼时。
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多么的战士艰难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热切英雄气概,一上披荆斩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十分困难。
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唯美赤地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坚忍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
这不仅仅是一处意志的之,也是一条生命之。
遇到开阔美丽的沙漠,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紧迫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
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了。
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的恶劣,战士们又何以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也许,上面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所打动。
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了不起迎接挑战,以自立自强的兴衰为己任,为故土的强盛奋斗不息。
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昌明。
这是同样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可能需要顽强拼搏的。
顽强拼搏的并是非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
而是需要经过整体性的刻苦,才能逐步形成。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权力斗争中,从早到晚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
《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6篇

《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6篇《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长征故事》里面的“儿童团排除万难找组织”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川陕苏区的红四军打了胜仗,儿童团的12名团员组成了小分队到乡下去宣传。
半个月后大家原路返回到驻地后,发现大部队已经走了,他们很害怕,因为他们中最大的才13岁,最小的只有10岁,何连英说:“走,我们去追赶大部队。
”他们打听到了大部队是往西开拔的,于是就踏上了追赶大部队的路程。
他们经过了三个月的艰苦行程,一共走了一两千公里,最后终于找到了大部队,还全部正式加入了红军,跟随大部队踏上了万里长征的路程。
读完了这篇故事,我十分敬佩他们的毅力和勇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有毅力和勇气,我一定会成功。
《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2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是,这个故事的内涵,却不小。
小兰紧紧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却拥有着三十一岁男人的精神!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不怕吃苦、坚强和无私,他们的长征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是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的。
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不要怕吃苦,要为祖国争一口气,要为祖国出气!《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3今天,我读了《一袋干粮》,这个动人的长征故事。
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长征时,为了救伤员,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一袋干粮被水漂走了。
为了不让大家发现而分一点给小兰吃,她一直坚持着,为了不让大家少吃一口饭,顾全大局的小兰用野草把挎包装置住了,这样,就像真正的干粮一样。
可是虚弱的.小兰过了几天就被看护员识破了,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每个人都分给了小兰一点,这样,小兰也不愁吃野草了。
《长征的故事》的读后感4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小兰的女红军,她13岁时爸爸妈妈就去世了,这时红军来到了她的故乡,于是,小兰随部队一起长征,为了照顾伤员,在过桥时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干粮掉进了水里。
她为了让大家可以填饱肚子,就把口袋里塞满泥土和野草,装成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长征故事读后感(集锦14篇)

长征故事读后感(集锦14篇)长征故事读后感第1篇红军长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树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都没有了,甚至用雪充饥;担架员还抬着重伤员,一直在坚持,坚持……有时还会遇到大风雪,把身子都埋了半截,冻得浑身都僵硬起来了。
但在这种环境中,默默支持他们的是浓浓的战友情!他们可以为了让队伍增快进度,悄悄地割断了大动脉!他们可以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去,省下自己的干粮!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要把他们牢牢记在心中!把党牢牢记在心中!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过来的。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幸福,发奋图强将祖国的未来发展的更好!更强大!说到这里,我回想起以前的我。
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每天都要让妈妈盛好饭,再吃。
衣服也要拿在床边放好。
而那时候,战士们每天挨饿,也没有睡觉的地方!我却在那里挑食,真是有愧于那些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烈士们!当我看完这本书,我便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些坏习惯!我们应当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不仅被他们吃苦耐劳所感动,还被他们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所感动!长征是令人难忘的,长征中战友之间的关心,友爱更是让人难忘的。
有些战友的生命就是由其他战士的生命换来的。
红军战士邓士俊就经历了这样一段经历。
他还在发烧,是由几个担架员抬着他走。
但却因为过度劳累而壮烈牺牲了,而他却被平安送到四川丹巴!每一位战士都是那么无私,总是奋不顾身的救人,为别人着想,却不注意自己受伤了没有。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在长征途中和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战士们时刻不忘自己的任务。
他们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了革命。
努力的描绘宏伟壮观的革命蓝图。
我们也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任务。
努力学习,将来报答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烈士们;报答伟大的党;报答伟大的祖国母亲!让党以我们为荣!党永远在我心中,永远,永远……长征故事读后感第2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们在中国xxx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拼搏团结,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篇光辉奇特的史诗,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红军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故事读后感600字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历尽千山万水,通过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
1935年8月,右路红军踏上了生死难测的茫茫草地,度过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岁月,走过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及时赶到班佑、巴西地区并率先北上。
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于同年9月,率红四方面军再次通过渺无人烟的草地,重过草地比第一次情况更加恶劣,是一次无谓的牺牲。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成功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为了早日摆脱国民党的围捕堵截,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他们只好选择一条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
过了雪山草地后,1936年10月,红军三支队伍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
党中央领导核心得以胜利转移到延安,红军主力也迅速转移到民族解放战线的最前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英
雄足迹携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豪迈记忆;他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朝着辉煌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深夜无眠,打开电脑,漫无目标的搜索着。
正要关机时,一篇文章落入我的眼睛,我的心为之动了一下,哦《枪林弹雨话长征》。
我的思绪随着文章而波动了,慢慢的飞向远方,飞向那个年代。
七十年前的事,发现竟如昨天一样,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还有那一张张疲惫而又坚毅的脸。
长征时期,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时代,有多少人的命运在那时毁灭,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有多少人在痛苦中埋怨。
可命运又是谁能阻止的了的呢?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数个中国人站了起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肝胆相照,只为了一个梦想而拼搏。
在无数人的响应下,在无数次的拼搏之下,我们胜利了,长征胜利了。
结束了那个痛苦不堪的局面,也结束了别人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人的目光。
我们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证明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长征路漫漫,生活极其艰苦,却造就了许多伟大的人们。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亦如此,现在有些同学生活条件优越,却不思进取,停留在原地踏步。
经历长征时期的人伟大坚强,和平年代,我们又怎能意志薄弱?生活造就人们,生活也改变人们。
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做生活的主宰者。
世界竞争如此激烈,又是一个长征路在等着我们,先辈们成功了,我们也要成功。
让我们拿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为了梦想而拼搏奋斗。
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相信我们定能创造出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