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车的运动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独立设计控制变量试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对小车的运动的影响。

五、教具准备:

玩具小车、线绳、米尺、秒表、垫圈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活动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让桌子上的小车离开原来的位置。

2、交流活动所得:

(1)谁能说说你们小组用的什么方法使小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

学生:推或拉。

(2)刚才我们同学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离开了他原来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或拉的相关问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谈话: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都用推或拉的方式让小车运动起来。为什么只要推或拉物体,物体就能运动起来?那推或拉有什么共同点?生:必须用力。

2、也就是说,推或拉可以产生力,即推力和拉力.(板书推力拉力)

3、推力或拉力到底有什么奥秘所在呢?再试试,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发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来玩小车。)

4、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引发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呢?活动二:引导学生认识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1)提出问题: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

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预设:1、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

2、可能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

3、可能与小车所在的位置的坡度有关。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先来研究推力和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3)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垫圈的个数使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小组制定并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探究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实验结果:

明确:拉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慢。

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比赛活动:让小车过桥、钻山洞。

(1)让学生明确比赛要求。

(2)进行比赛。

(3)请获胜组谈经验。

明确:力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

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推力和拉力?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看来,推力和拉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

(三)课堂小结:

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课下自己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推力

使物体运动起来、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拉力

教学反思:

本课给了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的思考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本节课在控制变量、作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怎样让学生得出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呢?我找来相关的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实验。让学生主动去参与,重视自主性。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实验,选择另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体现了教会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实验做得比较顺利,但我觉得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还发现自己教学语言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活动方案,让他们用自己身边的现成物件代替实验器材来做实验,这样,我不但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

是科学课的最终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