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探析

合集下载

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

那么,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下⾯就由店铺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的原因苏联解体是震撼全世界的⼤事,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作⽤的结果”。

这其中⼤多认为苏联⾃⾝内部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以美国为⾸的外⼒也只是起到了⼀定的推动作⽤。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不下去了,已经进⼊了死胡同。

苏共的⽡解,苏联的解体,总体来说是⼏⼗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众多历史积弊中尤以经济上的弊病最为重要。

(⼀)经济上的弊病所起的根本性作⽤这⽅⾯主要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有⼈将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他上层建筑的因素⽆疑是⼗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

众所周知在苏联建⽴初期,为巩固新⽣的苏维埃国家政权,逐渐形成了偏重重⼯业和军事⼯业,忽视轻⼯业和民⽤⼯业的发展的⾼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作⽤。

但是⼆战后,这种经济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在1953年斯⼤林去世后,这种经济模式已经发⽣了危机。

主要表现为:⽇⽤消费品严重匮乏,质量差,消费者宁愿买外国货也不愿意买本国货;不少集体农庄甚⾄整个地区的农业处于⽆⼈过问状态,集体农庄的实物和现⾦收⼊很少;畜牧业发展不顺利,⽜栏的存栏数甚⾄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平;马铃薯和蔬菜⽅⾯⽣产落后;粮⾷产量仍徘徊在⾰命前的⽔平。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经济体制有以下弊端:⾸先、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机制;其次、⼈作为⽣产⼒第⼀要素不能充分解放;再者、抑制科技发展进步;第四、经济规模⼤浪费⼤,⾼消耗低效益;第五、与世界脱节。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

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

作为一个军事强大、科技发达的国家的迅速解体,其原因必定是多种因素集合于一体。

所以文中就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教训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标签:苏联解体;原因;教训一、苏联解体的原因在苏联解体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并没有出现革命进程,在意识形态和民族解放运动方面也没有强烈的波动,它的瓦解是在众多极具微弱的冲击下形成的。

不仅对于苏联,对于苏联共产党来说,它们聚集多年所埋下的祸根和各种非正常下的细微变化已经蔓延开来,这些病变已经逐渐浸入到國家最关键的部分。

苏联的覆没,不仅仅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所改变,甚至是对世界格局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主体原因1.苏共的高度集权一直以来,苏共在国家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投入过多,以此形成了党政不分的一种情况,苏共将国家和社会事务纳入自己的权力之内,以党代政。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政治领导能力下降。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是在国家的政治领导方面,共产党必须对其履行职责,因为党是代表全国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用手中的政权去进行政治统治。

像苏联共产党内这样个人专断的统治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使之与群众逐渐脱离,除此之外,他们也使党内的机关和组织变成了自己的组织,完全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僵化的理论思想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其体制,但凡发现错误的迹象及时修正,那么苏联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

思想理论是作为意识形态在国家内部进行传播,而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发展的趋势,但是苏共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理论思想以及对其理论的教条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内部的发展。

在列宁去世以后,苏共的领导人员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这个过程简单化,从本本主义出发,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阶段教条化,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完全摈弃了现在的生活。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改革失败以及苏联解体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件之一。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阵营、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群众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

同时,一些精英人物和突发性事件也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经济危机。

苏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步入经济长期衰退的困境。

这是因为苏联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是靠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和限制消费所取得。

其次,苏联国内的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危机。

再次,苏联虽然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但由于体制原因阻止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25~30%的科研成果被采用,平均转化周期需要10~12年,而美国则有85%的科研成果在5年内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效率低下。

虽然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劳动力的20%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二)政治危机。

在苏联未来发展方向的苏民意调查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然而,苏联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权”、“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

官僚、精英阶层垄断了政权、财富和真理,人民群众被排除在政治决策体系之外。

(三)信仰危机与民族矛盾。

苏联长期党政不分,并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满意的生活,导致了人民对传统模式的抵触和冷淡情绪。

特别是上层的富足生活与普通人生活形成巨大反差时,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形成了人们对苏共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此外,苏联内部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很多民族还处在部落阶段,民族问题长期以来非常尖锐。

特别是斯大林时代,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给苏联民族问题留下了很多后患。

随着斯大林的死去,高压政策被相对的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 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直接 原因和导火线。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 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 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的理论依据。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
1.它是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使社会主义运动降至低潮,也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 重大压力。
苏联解体的影响4
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影响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战后最严重的挫 折和损失。
三、苏联解体的带来的影响
2.它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终结,加速 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克里姆林宫上 空的镰刀斧锤红 旗落地,取代它 的俄罗斯白蓝红 三色旗升起。
苏联的解体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5.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 的外部因素。
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使共产党始终能 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 会主义道路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 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直接 原因和导火线。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2.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 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苏联的经济不能适应 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不能满足人们 的期望和要求。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3.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破坏了社会主义 的形象和声誉,也耗尽了国力。
勃 列日涅 夫的霸 权主义
苏联的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姜胜基【提要】苏联的解体,综合了苏联自身的制度、执政党的建设、民族、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美苏争霸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等问题。

苏联的解体也给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方向改革方向,坚持理论与本实际相结合,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苏联改革解体原因教训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的解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仅仅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是一个历史性的综合,有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性的经济政治制度问题斯大林于30 年代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虽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

这种制度使得不管什么样的修补都无济于事。

在苏联成立到解体的69年历史上(如果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算起则为74年),除了短暂的列宁时期外,基本上是斯大林体制或者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

尽管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它压制社会和压抑人性的本质,那种统治上的专权,已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

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体制不能与时俱进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无法解决苏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耗尽了所有的潜力而走到了尽头。

斯大林体制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它与世界经济是无法相通和相容的,因而它必然孤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

政治方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常态化,不断地在国内掀起各种政治运动和清洗运动,因而始终无法在国内给人民营造出真正安居乐业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苏联解体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和教训

1、苏联解体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在苏联时期,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掩盖了人民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这一现象。

但是这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导致苏联人民不满。

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对立的特权阶层。

当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

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随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最明显的就是苏联内部的特供商店,特供商店里充满了外国名贵以及苏联国内极缺的商品,应有尽有,专供苏联的特权阶级享用。

相较之下,大部分苏联人民却必须忍受质劣与陈旧、无人想买的东西。

此种体制倾向于牺牲下层人民的利益来解决上层权贵的问题,从1989年开始,苏联由于改革失利与通货膨胀,因此开始对下层人民实行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在煤矿矿区造成了严重的消费品短缺,导致长期受压迫的煤矿工人进行大罢工。

2)领导人因素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戈尔巴乔夫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4)、“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批判“左”的教条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要全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历史。(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6)、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这种开放不仅内部是开放的,而且对外部也应该是开放的。(7)、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2)、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就苏共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思想路线在这其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因为,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都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了,这个消息让世界都感到震惊。

那么,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经济问题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的经济体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状态,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度非常大。

这种经济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苏联经济的长期停滞和落后,最终使得苏联的经济崩溃。

政治体制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苏联的政治体制长期处于集权状态,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这种政治体制虽然可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

苏联的政治体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民主缺失、言论自由受限等等。

这些问题使得苏联的政治环境越来越恶劣,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对苏联的解体产生了影响。

比如,国际环境的变化、民族问题的加剧、军事竞赛的压力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建设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探析□向丽娟(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745)【摘要】“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人类努力的英雄史诗传奇。

”但是,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联逐步解体。

苏联解体是20 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教训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分析这些原因,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既讲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也重点讲了几个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是有关教训的一些论述。

下面就具体的来看一下这两方面的内容。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伊始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解体,这一直是政治家和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观点出发,阐发了不同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粗略统计,10 多年来中外学者有关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12 种:“乌托邦说”、“原罪说”、“葬送说”、“和平演变说”、“民族矛盾说”、“上层自决说”、“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说”、“错误路线说”、“意识形态说”、“抛弃说”、“历史合力说”。

另外,郭欣根在《苏联解体原因的十种观点述评》中对学术界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十种观点进行了评析。

这十种观点是:“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多因素综合论”、“政治、经济、民族问题三因素决定论”、“悖反科技革命论”。

这些观点众说纷纭,交叉包容。

不过,大多数学者都把苏联解体看成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符合唯物史观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也认为,重大的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如果从关键和主要因素角度分析,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深层根源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及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

不断地扩军备战,尤其是为了争夺核优势增加了巨额军费。

严重削弱自己的势力而且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使自己处境日益孤立。

其三,苏联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没有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优先发展重工业,甚至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造成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动摇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有关苏联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方面的论述有许多,这里只列举高放教授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

高放教授在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指出:俄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但苏共始终未能掌握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结果,苏联在匆忙宣布自己建成社会主义之后,又出现了三大矛盾,即“过左的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与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高速健康地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自由的矛盾,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大俄罗斯主义势力与种族人民的矛盾”。

苏共领导长期不认识、也无力解决这些矛盾,三大矛盾不断积累并最终激化,导致了经济、政治、民族三大危机的深化,最终酿成了1991 年的亡党、亡国、亡社。

2、直接原因弋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按照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来改造党,把共产党改变成了资产阶段性质的社会民主党。

弋尔巴乔夫否定党的工人阶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探析□向丽娟(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745)【摘要】“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人类努力的英雄史诗传奇。

”但是,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联逐步解体。

苏联解体是20 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教训级先锋队的性质,主张党要成为“苏联公民志同道合的自愿的联合组织”;否定党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主张改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主张党内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否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主张“普遍的民主”、“民主的一致”;否定党是苏联人民的政治核心,主张党应变成“议会的党”,党的作用仅限于组织议会选举。

这一套主张彻底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完全是社会民主党的翻版。

(2)按照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来改造社会制度,把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改变成了资本主义。

弋尔巴乔夫谴责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是“集权的”、“专横的”制度,要求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全面的改造,形象地说,要炸毁过去的一切。

他认为,在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存在垄断,改革的任务就是消除垄断、克服异化。

具体办法是: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取消无产阶级专制,主张私有化,恢复资产阶级私有制;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求各种思想平等竞争;如此等等。

(3)按照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来对待政治斗争,使得共产党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看不清斗争的实质,一味妥协、步步退让,最后在一定意义上拱手让权。

必须指出,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泛滥,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列宁曾指出过:“机会主义不是偶然的现象,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过错和背叛,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

”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泛滥的外部根源,在国际范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从历史的渊源来说,它是第二国际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思想的继续,只是在新的条件下采用一些新的提法而已。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

自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就多次采用侵略战争等暴力手段,扼杀社会主义的幼芽,但均遭失败。

二次大战后,他们把策略重点逐渐移到“和平演变”上来。

进入80 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困难和改革开放的复杂形势,加快推行“和平演变”的步伐,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途径基本上是两个:一是通过施加政治、经济、军事的压力和思想渗透,促使执政的共产党适应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改变性质和路线,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颜色。

二是帝国主义支持和培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实力的反对派,使他们的影响和力量壮大起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起来夺权。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从外部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文化、思想原因。

概言之,这些原因包括六对十二点,其中各有不同重点:一是外因与内因,内因为主;二是远因与近因,近因为主;三是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为主;四是微观原因与宏观原因,宏观原因为主。

以上各点有交叉和重叠,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所以,要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分析,同时又要抓住关键,分清主次。

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1、必须坚定地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堡垒是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苏联解体,说到底是因为执政的共产党出了问题,苏联解体最重要的教训是必须要加强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全面改革。

由于苏联的执政党受到封建主义、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党内又没有正确的组织路线的指导,盛行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缺乏党内民主,在党的干部队伍中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又十分盛行,使党严重地脱离了群众,由人民群众的党演变成特权的党、官僚的党、甚至是个人“家天下”的党。

由此,这些执政党失去了群众基础,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经济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必须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所在,又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前提。

可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苏联执政党对此缺乏深刻认识,没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热衷于冷战,没有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忽略体制弊端对经济发展的束缚而延缓改革。

这样,经济发展越来越慢,不但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光辉,还拉大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能给予人民群众的实惠越来越少,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日益受到影响。

道理很明显:社会主义如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吸引力和凝聚力就会削弱;如果经济长期搞不上去,让人民长期过紧日子,那么,这种“社会主义”就会被人民抛弃。

这说明,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和较量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旧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3、在政治上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事实表明,建设健全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苏联解体是与它的民主不健全、法制不完备有密切关系的。

苏联长期以来,政治上过度集权,民主不够,虽然形式上有民主集中制,但实际上是“家长制”和“一言堂”,是极少数人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

同时,法制不完备,或者虽有法也管不了、约束不了权力至高无上的少数人,反而成为这些人手中为所欲为的工具,缺乏对领导者实行有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正因为这样,便使苏联的最高领导者容易犯下于党于国家和民族致命的错误。

这个惨痛的事实和教训告诉我们:建设健全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大问题。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切实的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这样,各族人民才能团结一致,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

4、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苏联之所以解体,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策略起了重要作用。

这虽然不是决定性原因,但却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能否得逞,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何种态度。

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利益,不能迁就与退让,对西方腐朽、反动的思想与文化要进行抵制与批判。

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内部体制改革,避免给西方的和平演变找到可加利用的突破口。

总之,苏联是被共产党自己搞垮的,根本原因出在共产党自己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