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滚动轴承设计 - 副本

合集下载

基于PRO_E的二次开发方法概述

基于PRO_E的二次开发方法概述
2007年第 1期 2007年 2月
铸造设备研究
RESEARCH STUD IES ON FOUNDRY EQU IPM ENT
·研究生论文 ·
基于 PRO / E的二次开发方法概述
Feb. 2007 №1
张 举 ,靳玉春 (中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摘 要 :简要介绍了 PRO / ENGINEER 的二次开发工具 ,并以 PRO / TOOLKIT为例 ,详细介绍了两种开发 PRO / ENGINEER的方法和步骤 ,即自定义 makefile文件和利用 VC + +环境开发 。 关键词 : PRO / ENGINEER;二次开发 ;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 : TP39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 6178 (2007) 01 - 0032 - 03
PRO / ENGINEER 软件系统是美国参数化技术 公司 PTC ( Param 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的优秀 产品 ,目前在我国的机械 ,电子 ,家电 ,模具等行业取 得了广泛的应用 ,该软件在国内的应用数量大大超 过同类型的其他国外产品 。然而 ,由于国内外的行 业标准有区别 ,在很多领域 , PRO / ENGINEER 的功 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鉴于此 ,国内有不少 科研单位己经或正在进行利用 PRO / ENGINEER 进 行二次开发的系统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 但与 PRO / ENGINEER 的 应 用 规 模 相 比 较 , PRO / ENGINEER的二次开发仍然明显滞后 。因此 ,本文 将对 PRO / ENGINEER 的二次开发的主要方法做一 个概括和介绍 ,以期抛砖引玉 ,加快对 PRO / ENGI2 NEER二次开发的应用和普及 。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曲轴设计系统

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曲轴设计系统

测试计划
为确保本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对系统进行 测试。测试内容将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界面测试等方面。通过测试,我们 将对系统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直至达到用户的期望值。
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生产工艺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生 产效率和质量,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应运而生。这种设计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工艺 规划、仿真和优化,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基于ProE的三维工 艺设计系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3、过程设计:在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针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设计。 这包括制定工艺路线、设计工装夹具、确定加工参数等。
4、模拟验证: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验证和优化。这有助于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技术特点
基于ProE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3、性能分析模块
该模块将根据用户输入的工况条件,利用有限元等方法对曲轴进行性能分析。 包括强度、刚度、疲劳寿命等指标的分析和预测。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 以图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曲轴的性能表现。
4、数据存储与备份模块
该模块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具体包括数 据的增删改查操作,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同时,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该模块还将提供数据加密功能。
需求分析
为了满足用户对曲轴设计的需求,本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和性能要求: 1、用户登录与权限管理功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曲轴参数化设计功能,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曲轴结构,并能够进行 参数调整;
3、曲轴性能分析功能,帮助用户预测曲轴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基于PRO/E的二次开发方法概述

基于PRO/E的二次开发方法概述

P 0 E GN E R / N I E R的方法和步骤 , 自定义 m kfe文件 和利 用 V 即 a el i C++环境 开发 。 关键词 :R / N I E R; P O E G N E 二次 开发 ; 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 : T 3 1 P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18 20 ) 1— 0 2— 3 10 6 7 (0 7 0 03 0
1 P O E的 二次 开发 工具简 介 R/

基于 V B和 Ahrai A E Y 的二 次 开发 tont nG T WA o
工具 。
基 于 Jvsr t H ML语言 的 We. i aacp 和 T i bLn k二次 开发 工具 。 基 于 Jv aa语言 的 J—Ln 次开 发工 具 。 ik二
S m m a ieo e M eh d fAp l a in De eo m e to r / u rz ft t o so p i t v lp n fP o ENGI h c o NEER
Z HANG 。J N u c u I Y ・h n
( o eefMa r lSi c n ehooy N r nvrt f C i Sa x T i a 30 1 C i ) C lg l o t i s c nead Tcnl , o hU i syo h a, h ni a u n0 0 5 , h ea e g t ei n y a n
这几种方法各有优点 : A tm t nG T WA uo ai A E Y是 R N o A D公 司 开发 的针
对 P / N IE R 软 件 的 二 次 开 发 工 具 , Po m E GN E 与 r / E GN E N IE R系统 自带 的二 次 开发工 具 PoT O KT r O L I /

基于Pro/E轴类零件数控车铣加工二次开发的研究

基于Pro/E轴类零件数控车铣加工二次开发的研究
Di r c s na y i fs f a t d p o e s a l ss o ha tp r s,sm u a e u tr r ut nd N C he ki i g c t rdaab s nd pr e sn p r m e i l t d c t e o ea c c ng by usn ute t a ea oc s ig a a —
M iigma hnn nP o E NC mo ue yu igo c s n uligc te aa a ea dp o e sn aa trd tb s . ln c iigo r / d lsb sn f l Ace sa db i n u trd tb s n r c sig p rmee aa a e d
中图分 类号 : G 6 T 5
文献标 志码 : A
Rsac f hf P r itl o t l eoc yD vl m n lTrigadMii rc s a do r/ e r o at at Dg a C n o Scn ̄ ee p et l unn n ln P oe s neo E e h S s i r o O lg sb e

库资 源 , 工参 数数 据 库 , 现 刀 具参 数 , 工 参 数 加 实 加
铣 加 工 时调 用 刀具数据 库 和加 工参数 数 据库 , 以模 拟 刀具 加 工过 程 及 NC检 测 ; 可 通过 后 置 处 理 生成 后
置 处理 程 序 , 现 轴 类 零 件 数 控 车 铣 加 工 自动 编 程 。 实
关 键 词 : r / 二 次 开 发 ; 类 零 件 ; 控 车 铣 加 工 ; 径 模 拟 ; 置 处 理 P o E; 轴 数 路 后
2 兰州 理 工 大 学 机 电工 程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5 ) . 甘 30 0

基于Pro/E的蜗轮滚刀参数化二次开发方法研究

基于Pro/E的蜗轮滚刀参数化二次开发方法研究

责任 编辑
吕菁
由此 得 出 冲 裁 中心 点 坐 标 : z一 5 . 0 7 2 674 4
mm : y= 6 8 6 9 5 m m 0. 3 8
新 技术新工 艺》・ 字 技术与 机械加 工工艺装 备 数
20 0 8年 第 1 期
・1 ・ 7
维普资讯
力 中心坐标 X、 y。 经 P o E 处 理 成 厚 度 r/ 为 0 2mm 的壳件 ( 5后 , . 图 )
4 结语
上 述可见 , r/ P o E技 术 在模 具 与 冲压 设计 上 的 种种 应用 , 可使 广大工 程 技 术人 员 从繁 重 的手 工 绘 图与计算 中解脱 出来 , 大 地提 高 了设 计 效率 和设 极
这就 大大增 加 了设计和 制造 的难 度 。用 传统方法 对
蜗轮 滚刀进 行设 计 时 , 由于 参数 太 多 , 算复 杂 , 计 绘
之处 , 蜗轮 滚刀 却 有 自己 的一些 特 点 。蜗 轮滚 刀 但
的切 削刃应该 位于 基本 蜗 杆 的螺 纹 面上 , 的基 本 它
图繁琐 , 不仅 设计效 率低 , 而且容 易发生错 误 。更 重 要 的是 , 在齿 轮加工 完毕 之前 , 般没有 把握确定 滚 一 刀设计 是否 合理 , 其 加 工 的齿 轮齿 廓 曲线 是 否 准 用
社 , 0 0 20 .
即冲裁间隙为 0 2mm, . 利用
P o E 模 型分 析 ” 能 可计 r/ “ 功 图4 冲裁件
算得 出该壳 重心 ( 6 , 值即为冲裁压力 中心 。 图 )其
I]阮锋 .P 0E g er O 1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实 用 教 程 . - 3 r/ n i e2 O 模 n 北

基于Pro_E二次开发曲轴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Pro_E二次开发曲轴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第4期总第179期基于Pro/E二次开发曲轴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刘永臣孙丽(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系,淮安223001)摘要:本文结合Pro/E软件,对曲轴设计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需的二次开发关键技术(如Pro/TOOLKIT接口技术、菜单设计技术、曲轴三维实体建立及工程图生成技术、UI对话框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为系统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Pro/E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1引言基于Pro/E软件的曲轴设计系统的二次开发,即在现有Pro/E软件的基础上,为提高和完善曲轴设计系统软件的功能,使之更符合用户的需要而做的软件开发工作。

Pro/E二次开发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过程,不但需要掌握VC++6.0等程序语言,还需掌握二次开发的几项关键技术,并将它们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据此才能进行设计开发。

二次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交互式图形系统为主要支撑,以图形系统的用户语言为进程的控制者,以高级语言为系统连接及数据转换的枢纽,开发一个集参数化设计零件、交互式编辑图形、数据的系统管理及零件的有限元分析为一体的机械CAD软件系统。

在开发曲轴设计系统过程中,主要涉及Pro/TOOLKIT接口、菜单设计、曲轴三维实体建立及工程图生成、UI对话框等关键技术。

2Pro/TOOLKIT接口技术Pro/TOOLKIT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在Pro/E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特定的数据结构来传递信息,对应用程序来说这种数据结构并不是直接可访问的,而只能通过Pro/TOOLKIT提供的函数来访问。

在设计Pro/TOOLKIT程序时,涉及到大量的由Pro/TOOLKIT函数库提供的C函数,在VC应用程序设计向导自动创建的程序框架上添加必要的函数代码、增加新的CPP源文件以及新的资源,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Pro/TOOLKIT应用程序体系。

Pro/TOOLKIT接口主要包括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编译、连接、注册和卸载。

基于Pro_E二次开发的零件参数化设计技术_沈斌

基于Pro_E二次开发的零件参数化设计技术_沈斌

1参数化程序设计的总体思路参数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维模型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用交互方式创建三维原始模型,并建立一组能控制三维模型形状和拓扑关系的设计参数,然后在SQLServer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表格。

通过VC++映射一个CRecordset类对象,用于交互,参数化程序通过对模型的设计参数编程,来实现设计参数的检索、修改以及三维模型的再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结构框图2参数化程序设计的实现过程系统开发环境为:以MSVisualC++6.0为编译环境,Pro/EWildfire为软件平台,以Pro/E自带的Pro/TOOLKIT为二次开发工具,数据库选用SQLServer2000,具体实现步骤如下:2.1程序开发前期准备2.1.1建立参数化三维模型库以齿轮为例,其主要设计参数包括驱动参数:齿数(z)、模数(m)、压力角(a)、齿宽(b);以及其他参数如齿轮的齿顶高(ha)、齿根高(hf)、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da)等。

在Pro/E的“工具/参数”中设置z、m、a、b、d、ha等设计参数;在“工具/关系”中直接添加参数间的关系式,如图2所示。

图2参数关系式2.1.2建立设计参数数据库应用数据库技术存储若干组设计参数变量值。

在SQLServer2000中建立关系数据库(Gear.mdf),数据库是根据零件Pro/Toolkit应用程序参数化三维模型库定制的用户界面参数化驱动生成齿轮三维实体设计参数数据库访问接口ODBC文章编号:1001-2546(2007)01-0040-02!!!!!!!!!!!!!!!!!!!!!!!!!!!!!!!!!!!!!!!!!!"!!!!!!!!!!!!!!!!!!!"!!!!!!!!!!!!!!!!!!!!!!!!!!!!!!!!!!!!!!!!!!"!!!!!!!!!!!!!!!!!!!"【摘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建立零件参数化设计系统是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有效途径。

基于Pro_E二次开发的界面设计与对比分析_孔琳

基于Pro_E二次开发的界面设计与对比分析_孔琳

粒子滤波算法(SAPSO-PF:Simulated Anneal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ed Particle Filter),该方法基于一个高斯分布来不断 更新粒子的速度,同时采用随机概率扰动的 方式作为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极值更新条 件,从而增加全局最优区域的搜索能力,避 免了粒子过早的“趋同性”,使得粒子滤波 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 波算法 2.1 高斯粒子群优化粒子滤波 常规的粒子滤波采用了次优的重要性 函数,因此,粒子的重要性采样过程是次优 的。为了优化粒子滤波的采样过程,本文将 粒子群优化算法融入粒子滤波中。 首先,将最新的观测值引入采样过程, 并定义适应度函数为:
wik wik 1 p y k xik
fitness exp yNew y Pr ed ) (1) 2 Rk
其中: Rk 是观测噪声方差, y New 是最新 的观测值, yPr ed 是预测观测值。粒子群优化 算法通过计算适应度值将所有的粒子向最优 粒子移动。但有时经典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 最大速度等参数很难确定,因此本文采用一 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即高斯粒子群优 化算法(GPSO-PF:Gaussian Particle swarm Optimized Particle Filter)。 该方法基于一个高斯分布来不断更新粒 子的速度,其收敛性好于经典的粒子群优化 算法[7-8]。 如果粒子集都分布在真实状态附近, 那么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适应度都很高。反 之,如果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个体最优值以 及粒子群的全局最优值都很低,则说明粒子 没有分布在真实状态附近。此时粒子集利用 粒子群优化算法,不断根据最优值并利用下 式来更新每个粒子的速度与位置,使得粒子 不断地向真实状态靠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3期陈龙,等: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滚动轴承设计・5・
处理模式,但是异步模式代码复杂、占用大量资源、执行速度缓慢。

3.3程序编译
利用Pro/TOOLKIT开发出来的程序,需要进
行编译连接。

制作Makefile工程文件是常用的办法。

Pro/TOOLKIT自带了一个Makefile工程文件,
可以在它上面直接修改。

但对于初级编程者来说,相对较难。

利用Vc++环境指定库文件、头文件以及资源文件来编译是一种相对简单得多的办法。

3.4程序注册
利用Pro/TOOLKIT开发出来的程序,要想集成进人Pro/ENGINEER系统,必须有一个注册文件(Registryfile),注册方式分为自动注册和手动注册。

Pro/TOOLKIT的安装目录给出了一个注册文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个注册文件时要结合自身的操作平台做适当修改。

3.5Pro/E与MFC接口开发
Visualc++作为新一代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程序设计工具,我们可以通过Pro/Toolkit与MFC的接口,利用MFC强大的功能实现对话框的开发与数据库的访问。

从本质上来说,Pro/E与MFC的接口就是Pro/E系统调用MFC应用程序的途径。

Pro/E系统应用程序与MFC应用程序的通信方式是接口实现的关键,而采用动态链接库(DLL)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三者之问的通信,因为通信是通过直接的函数调用来实现的,所以具有执行迅速的特点。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使用CwinAPP类来生成第1个DLL工程,工程类型选用共享MFC常规DLL(Regulardll
usingSharedMFCDLL)选项,然后在此工程中加人Pro/Toolkit程序,主要是userinitialize()函
数代码。

(2)使用同样的方法与选项生成第2个DLL
工程,并在此工程中用类向导(Classwizard)和资源编辑器(ResourceEdit)生成所需要的MFC类(如对话框类,数据库类等),并定义1个函数完成该类的初始化。

(3)在第一个DLL文件中的Pro/TOOLKIT程序中调用第二个DLL文件的导出函数,这是接口实现的关键。

调用相应的数据流函数来进行它们之问的数据传输。

(4)加人Pro/TOOLKIT程序所用到的库,如kernel32.1ib、protoolkit.1ib、protk——d11.1ib、mpr.1ib、libc.1ib、libcd.1ib、wsock32.1ib等,并指出其路径且设为强制输出(使用/force选项),使用MFC的编译选项,对这2个工程进行编译,生成新的DLL文件。

(5)在Pro/E中,用DLL方式加载Pro/Toolkit程序,即第一个DLL文件,再通过Pro/Toolkit程序调用MFC应用程序,即第二个DLL文件。

4滚动轴承设计
本软件采用Pro/PROGRAM和Pro/TOOLKIT相结合的办法实现滚动轴承的参数化设计。

首先建立基本模型,编辑模型的Pro/PROGRAM,连接Pro/TOOLKIT携带的外部参数以更新模型参数,由新的模型参数输出符合滚动轴承标准的工程图。

程序排图工作原理见图1。

4.1滚动轴承的基本建模
常见滚动轴承的基本几何结构模型见图2。

图l滚动轴承三维参数化设计流程
为节约篇幅,此处只给出深沟球轴承的常见几何结构。

建模内容属于Pro/ENGINEER的基础知识,不再赘述。

4.2程序模块函数
图2常见深沟球轴承装配模型几何结构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3期陈龙,等: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滚动轴承设计・1・
图3Pro/ENGINEER启动后自加载的轴承设计菜单
图4设计主界面示例
6结束语及展望
Pro/ENGINEER由基本模块、工业造型、曲面设计、装配设计、运动仿真、结构强度、疲劳分析、热分析、公差分析与优化、NC、模具、协同设计等等众多模块组成,是功能十分强大的CAD软件。

因其模块众多,操作也相对困难。

企业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企业内部要求是必要的。

Pro/ENGINEERWILDFIRE的API工具Pro/TOOLKIT功能十分强大,野火版除对自身内容封装保护不允许外部修改外,很多功能模块都支持二次开发。

对于普通滚动轴承来说,它的特征创建并不复杂,一般通过旋转、拉伸、剪切、阵列、倒角就能完成整个滚动轴承的特征创建。

完全基于外部语句来进行滚动轴承设计二次开发的工作是可行的。

当然,这样的开发方法对于程序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程序编写的工作量巨大,还要求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去合理安排基准点和基准面并要有大量的语句来实现错误处理。

参考文献:
【1】L0u,Xinsheng.Faultdetectionanddiagnosisforrollingelementbearing[A].Ph.DDissertationofCaseWesternRe
serveUniversity[C],.2000.
【2】BoutinYan.Integrationdescyclesd’usinageavancesdesnlachines-outilsacommandenumeriqueauxlogicielsde
FAOIA].MastersDissertationofEcoledeTechnologicSu
perieure(Canada)[C].2002
[3】Waldschmidt,CmoffreyJames.Locallyconformalthme-dimensionalFDTDmeshgeneratorwithapplicationtomod
elinganovellinearaccelera
todAl.Ph.DDissertationofNorthwesternUniversity[C].2002,7.
[4]Yu,JohnJunyao.Dynamicanalysisofrotor-bearingsystemsusingthree-dimensionalsolidfiniteelements[A1.Ph.DDissertationofUniversityofAlberta(Canada)[C】.t997.[5】Waldschmidt,GeoffreyJames.Imallyconformalthree—dimensionalFDTDmeshgeneratorwithapplicationtomodelinganovellinearaccelerator[A】.Ph.DDisserta
tionofNorthwesternUniversity[C].2002,7.
[6】Cunningham,MichaelGuerin.Ananalysisandcomparisonoffamilymoldoptimizationforafour—pieceassembly
throughsim
ulation[A].MastersDissertationofUniversityofMassachusetfsl_nwell[C】.2002.
[7】R.J.Torres.Paraetitioner'sHandbookforUserInterfaceDesignandDevelopment[M].PrenticeHallPTR,2002.
[8]PTC.Pro/ENGINEERWildfirePro/TOOLKITReleaseNotes[J].ParametricTechnologyCorporation,2003,(1).[9】PTC.Pro/ENGINEERWildfirePro/TOOLKITUser。

Sguider[J].ParametricTechnologyCorporation,2003,(1).
[10]PanP.Y.,ChengK,Harrison.AWeb-basedagilesystemforrollingbearingdesign[M].MCBUniversityPress
Limited,2003.
【11】陈龙,夏新涛.基于特征库的外部造型与绘图【J】.通用机械,2004,7(58~62,64).
[12】李世国.Pro/TOOLKIT程序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3】储兵华.Pro/ENGINEERWildfire工程图设计[M】.机械T业出版社,2003.
[141王雷.Pro/ENGINEERWildfire应用基础与产品造型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5]张世琪,李迎,孙宇.现代制造引论[M】.科学出版社.
[16】何刚.Pro/ENGINEER设计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
[17】卜炎,王云飞,夏新涛,魏敏.实用轴承技术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181张沛欣,裴建吕,黄圣杰.Pro/ENGINEERWildfire进阶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19]周四新,和青芳.Pro/ENGINEERWildfire高级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201徐国斌.Pro/ENGINEERWildfire在企业的实施与应用[M].(243~244).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2l】周四新,和青芳.Pro/ENGINEERwil曲re曲面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22】祝凌云,李斌.Pro/ENGINEER运动分析和有限元分析[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
(编辑:王立新)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