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江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
杭州中考数学历年压轴题集锦(2014-2021)

杭州中考压轴题集锦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10.已知y1和y2均是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当x=m时,函数值分别是M1和M2,若存在实数m,使得M1+M2=0,则称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以下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的是()A.y1=x2+2x和y2=﹣x﹣1B.y1=x2+2x和y2=﹣x+1C.y1=﹣和y2=﹣x﹣1D.y1=﹣和y2=﹣x+116.(4分)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点M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E在BC边上,把△DCE沿直线DE 折叠,使点C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连接DF,EF.若MF=AB,则∠DAF=度.22.(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函数y=ax2+bx+1(a,b是常数,a≠0).(1)若该函数的图象经过(1,0)和(2,1)两点,求函数的表达式,并写出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2)写出一组a,b的值,使函数y=ax2+bx+1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并说明理由.(3)已知a=b=1,当x=p,q(p,q是实数,p≠q)时,该函数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P,Q.若p+q =2,求证:P+Q>6.23.(12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内接于⊙O,∠BAC的平分线AG交⊙O于点G,交BC边于点F,连接BG.(1)求证:△ABG∽△AFC.(2)已知AB=a,AC=AF=b,求线段FG的长(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3)已知点E在线段AF上(不与点A,点F重合),点D在线段AE上(不与点A,点E重合),∠ABD =∠CBE,求证:BG2=GE•GD.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9.(3分)如图,一块矩形木板ABCD斜靠在墙边(OC⊥OB,点A,B,C,D,O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B=a,AD=b,∠BCO=x,则点A到OC的距离等于()A.a sin x+b sin x B.a cos x+b cos xC.a sin x+b cos x D.a cos x+b sin x10.(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设函数y=(x+a)(x+b)的图象与x轴有M个交点,函数y =(ax+1)(bx+1)的图象与x轴有N个交点,则()A.M=N﹣1或M=N+1B.M=N﹣1或M=N+2C.M=N或M=N+1D.M=N或M=N﹣116.(4分)如图,把某矩形纸片ABCD沿EF,GH折叠(点E,H在AD边上,点F,G在BC边上),使点B和点C落在AD边上同一点P处,A点的对称点为A′点,D点的对称点为D′点,若∠FPG=90°,△A′EP的面积为4,△D′PH的面积为1,则矩形ABCD的面积等于.22.(12分)设二次函数y=(x﹣x1)(x﹣x2)(x1,x2是实数).(1)甲求得当x=0时,y=0;当x=1时,y=0;乙求得当x=时,y=﹣.若甲求得的结果都正确,你认为乙求得的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2)写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并求该函数的最小值(用含x1,x2的代数式表示).(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m)和(1,n)两点(m,n是实数),当0<x1<x2<1时,求证:0<mn<.23.(12分)如图,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内接于圆O,OD⊥BC于点D,连接OA.(1)若∠BAC=60°,①求证:OD=OA.②当OA=1时,求△ABC面积的最大值.(2)点E在线段OA上,OE=OD,连接DE,设∠ABC=m∠OED,∠ACB=n∠OED(m,n是正数),若∠ABC<∠ACB,求证:m﹣n+2=0.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9.(3分)四位同学在研究函数y=x2+bx+c(b,c是常数)时,甲发现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乙发现﹣1是方程x2+bx+c=0的一个根;丙发现函数的最小值为3;丁发现当x=2时,y=4,已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位发现的结论是错误的,则该同学是()A.甲B.乙C.丙D.丁10.(3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DE∥BC,与边AC交于点E,连结BE.记△ADE,△BCE的面积分别为S1,S2,()A.若2AD>AB,则3S1>2S2B.若2AD>AB,则3S1<2S2C.若2AD<AB,则3S1>2S2D.若2AD<AB,则3S1<2S216.(4分)折叠矩形纸片ABCD时,发现可以进行如下操作:①把△ADE翻折,点A落在DC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DE,点E在AB边上;②把纸片展开并铺平;③把△CDG翻折,点C落在线段AE上的点H处,折痕为DG,点G在BC边上,若AB=AD+2,EH=1,则AD=.22.(12分)设二次函数y=ax2+bx﹣(a+b)(a,b是常数,a≠0).(1)判断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说明理由.(2)若该二次函数图象经过A(﹣1,4),B(0,﹣1),C(1,1)三个点中的其中两个点,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3)若a+b<0,点P(2,m)(m>0)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求证:a>0.23.(1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结AG,作DE⊥AG于点E,BF⊥AG于点F,设=k.(1)求证:AE=BF.(2)连结BE,DF,设∠EDF=α,∠EBF=β.求证:tanα=k tanβ.(3)设线段AG与对角线BD交于点H,△AHD和四边形CDHG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求的最大值.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9.(3分)设直线x=1是函数y=ax2+bx+c(a,b,c是实数,且a<0)的图象的对称轴,()A.若m>1,则(m﹣1)a+b>0B.若m>1,则(m﹣1)a+b<0C.若m<1,则(m﹣1)a+b>0D.若m<1,则(m﹣1)a+b<010.(3分)如图,在△ABC中,AB=AC,BC=12,E为AC边的中点,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设BD=x,tan△ACB=y,则()A.x﹣y2=3B.2x﹣y2=9C.3x﹣y2=15D.4x﹣y2=2116.(4分)某水果点销售50千克香蕉,第一天售价为9元/千克,第二天降价6元/千克,第三天再降为3(用元/千克.三天全部售完,共计所得270元.若该店第二天销售香蕉t千克,则第三天销售香蕉千克.含t的代数式表示.)22.(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二次函数y1=(x+a)(x﹣a﹣1),其中a≠0.(1)若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1,﹣2),求函数y1的表达式;(2)若一次函数y2=ax+b的图象与y1的图象经过x轴上同一点,探究实数a,b满足的关系式;(3)已知点P(x0,m)和Q(1,n)在函数y1的图象上,若m<n,求x0的取值范围.23.(12分)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C在劣弧AB上(不与点A,B重合),点D为弦BC的中点,DE△BC,D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射线AO与射线EB交于点F,与△O交于点G,设△GAB=ɑ,△ACB=β,△EAG+△EBA=γ,(1)点点同学通过画图和测量得到以下近似数据:ɑ30°40°50°60°β120°130°140°150°γ150°140°130°120°猜想:β关于ɑ的函数表达式,γ关于ɑ的函数表达式,并给出证明:(2)若γ=135°,CD=3,△ABE的面积为△ABC的面积的4倍,求△O半径的长.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9.(3分)(2016•杭州)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和n(m<n),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A.m2+2mn+n2=0B.m2﹣2mn+n2=0C.m2+2mn﹣n2=0D.m2﹣2mn﹣n2=010.(3分)(2016•杭州)设a,b是实数,定义@的一种运算如下:a@b=(a+b)2﹣(a﹣b)2,则下列结论:△若a@b=0,则a=0或b=0△a@(b+c)=a@b+a@c△不存在实数a,b,满足a@b=a2+5b2△设a,b是矩形的长和宽,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b时,a@b最大.其中正确的是()A.△△△B.△△△C.△△△D.△△△16.(4分)(2016•杭州)已知关于x的方程=m的解满足(0<n<3),若y>1,则m的取值范围是.22.(12分)(2016•杭州)已知函数y1=ax2+bx,y2=ax+b(ab≠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若函数y1的图象过点(﹣1,0),函数y2的图象过点(1,2),求a,b的值.(2)若函数y2的图象经过y1的顶点.△求证:2a+b=0;△当1<x<时,比较y1,y2的大小.23.(12分)(2016•杭州)在线段AB的同侧作射线AM和BN,若△MAB与△NBA的平分线分别交射线BN,AM于点E,F,AE和BF交于点P.如图,点点同学发现当射线AM,BN交于点C;且△ACB=60°时,有以下两个结论:△△APB=120°;△AF+BE=AB.那么,当AM△BN时:(1)点点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求出△APB的度数,写出AF,BE,AB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2)设点Q为线段AE上一点,QB=5,若AF+BE=16,四边形ABEF的面积为32,求AQ的长.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9.(3分)如图,已知点A,B,C,D,E,F是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连接任意两点均可得到一条线段.在连接两点所得的所有线段中任取一条线段,取到长度为的线段的概率为()A.B.C.D.10.(3分)设二次函数y1=a(x﹣x1)(x﹣x2)(a≠0,x1≠x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dx+e(d≠0)的图象交于点(x1,0),若函数y=y1+y2的图象与x轴仅有一个交点,则()A.a(x1﹣x2)=d B.a(x2﹣x1)=dC.a(x1﹣x2)2=d D.a(x1+x2)2=d15.(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设点P(1,t)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过点P作直线l与x轴平行,点Q在直线l上,满足QP=OP.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Q,则k=.16.(4分)如图,在四边形纸片ABCD中,AB=BC,AD=CD,∠A=∠C=90°,∠B=150°.将纸片先沿直线BD对折,再将对折后的图形沿从一个顶点出发的直线裁剪,剪开后的图形打开铺平.若铺平后的图形中有一个是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则CD=.23.(12分)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如图1的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甲出发0.5小时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4)丙骑摩托车与乙同时出发,从N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M地,若丙经过h与乙相遇,问丙出发后多少时间与甲相遇?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10.(3分)已知AD∥BC,AB⊥AD,点E,点F分别在射线AD,射线BC上.若点E与点B关于AC对称,点E与点F关于BD对称,AC与BD相交于点G,则()A.1+tan∠ADB=B.2BC=5CFC.∠AEB+22°=∠DEF D.4cos∠AGB=15.(4分)设抛物线y=ax2+bx+c(a≠0)过A(0,2),B(4,3),C三点,其中点C在直线x=2上,且点C到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距离等于1,则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16.(4分)点A,B,C都在半径为r的圆上,直线AD⊥直线BC,垂足为D,直线BE⊥直线AC,垂足为E,直线AD与BE相交于点H.若BH=AC,则∠ABC所对的弧长等于(长度单位).22.(12分)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4,BD=4,动点P在线段BD上从点B向点D 运动,PF⊥AB于点F,四边形PFBG关于BD对称,四边形QEDH与四边形PFBG关于AC对称.设菱形ABCD被这两个四边形盖住部分的面积为S1,未被盖住部分的面积为S2,BP=x.(1)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S1,S2;(2)若S1=S2,求x的值.23.(12分)复习课中,教师给出关于x的函数y=2kx2﹣(4k+1)x﹣k+1(k是实数).教师:请独立思考,并把探索发现的与该函数有关的结论(性质)写到黑板上.学生思考后,黑板上出现了一些结论.教师作为活动一员,又补充一些结论,并从中选出以下四条:①存在函数,其图象经过(1,0)点;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总有三个不同的交点;③当x>1时,不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就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④若函数有最大值,则最大值必为正数,若函数有最小值,则最小值必为负数.教师:请你分别判断四条结论的真假,并给出理由.最后简单写出解决问题时所用的数学方法.。
浙江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及解析.pptx

在△ABD 和△BCE 中,
,
∴△ABD≌△BCE(ASA); 2 △DEF 是正三角形;理由如下: ∵△ABD≌△BCE≌△CAF, ∴∠ADB=∠BEC=∠CFA, ∴∠FDE=∠DEF=∠EFD, ∴△DEF 是正三角形; 3 作 AG⊥BD 于 G,如图所示: ∵△DEF 是正三角形, ∴∠ADG=60°,
,
答:a 的值为 0.04,b 的值为 30;
(2)①当 0≤t≤50 时,设 y 与 t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1t+n1,
将(0,15)、(50,25)代入,得:
,
解得:
,
∴y 与 t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t+15; 当 50<t≤100 时,设 y 与 t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2t+n2,
路段流量 q 与速度 v 之间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来源:学科网 ZXXK]
速度 v(千米/小时) …[来源:学科网] 5 10 20 32 40 48 …
流量 q(辆/小时) …
550 1000 1600 1792 1600 1152 …
(1) 根据上表信息,下列三个函数关系式中,刻画 q,v 关系最准确的是
(只需填上
正确答案的序号)①
②
③
(2)请利用(1)中选取的函数关系式分析,当该路段的车流速为多少时,流量达到最大?最
大流量是多少?
(3) 已知 q,v,k 满足
,请结合(1)中选取的函数关系式继续解决下列问题:
①市交通运行监控平台显示,当
时道路 出现轻度拥堵,试分析当车流密度 k
在什么范围时,该路段出现轻度拥堵;
在 Rt△ADG 中,DG= b,AG= b,
在 Rt△ABG 中,c2=(a+ b)2+( b)2,
浙江省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钟老师整理)

2011 年浙江省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1.(2011浙江湖州)如图,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 是BC的中点。
P(0,m)是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⑴求点 D 的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⑵当△ AP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⑶设过P、M、B三点的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E,过点O作直线ME 的垂线,垂足为H(如图2),当点P从点O向点C运动时,点H也随之运动。
请直接写出点H所经过的路径长。
(不必写解答过程)2.(2011浙江嘉兴)已知直线y kx 3(k<0)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线段OA上有一动点P 由原点O 向点 A 运动,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C,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k 1时,线段OA上另有一动点Q由点A向点O运动,它与点P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当点P 到达点 A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1).① 直接写出t =1秒时C、Q 两点的坐标;② 若以Q、C、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OB相似,求t的值.(2)当k 3时,设以 C 为顶点的抛物线y (x m)2n与直线AB 的另一交点为D(如图2),4① 求 CD 的长;② 设△COD 的 OC 边上的高为 h ,当 t 为何值时, h 的值最大?3、(2011?丽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10,0),以 OA 为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 半圆 C ,点 B 是该半圆周上一动点,连接 OB 、AB ,并延长 AB 至点 D ,使 DB=AB ,过点D 作 x 轴垂线,分别交 x 轴、直线 OB 于点E 、1)当∠ AOB=3°0 时,求弧 AB 的长度;2)当 DE=8 时,求线段 EF 的长;4.(2011浙江宁波)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的坐标为 ( 2,2) ,点B 的坐标为(6,6) , 抛物线经过 A 、O 、B 三点,连结 OA 、OB 、 AB ,线段 AB 交 y 轴于点 E . (1)求点 E 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3) 点 F 为线段 O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O 、 B 重合),直线 EF 与抛物线交于M 、N 两 点(点 N 在 y 轴右侧),连结 ON 、 BN ,当点 F 在线段 OB 上运动时,求△ BON 面积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 N 的坐标;F ,点 E 为垂足,连接 CF .( 3)在点 B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 E 、C 、 请求出此时点 E 的坐标;若不存在,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 AOB 相似,若存在,(4)连结AN,当△BON面积最大时,在坐标平面内求使得△ BOP与△ OAN相似(点B、5、(2011 浙江衢州)已知两直线l1,l2分别经过点A(1,0),点B(﹣3,0),并且当两直线同时相交于y正半轴的点 C 时,恰好有l1⊥l2,经过点A、B、C 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l2 交于点K,如图所示.(1)求点 C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被直线l 1,抛物线,直线l2 和x 轴依次截得三条线段,问这三条线段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当直线l2绕点C旋转时,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M,请找出使△MCK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M ,简述理由,并写出点M 的坐标.6、(2011浙江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4,0 ),点B的坐标是(0,b )(b>0).P 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作PC⊥x轴,垂足为C。
浙江省中考数学真题压轴题分类汇编

浙江省中考数学真题压轴题分类汇编一、压轴题--四边形1、(衢州)在直角坐标系中,过原点O及点A(8,0),C(0,6)作矩形OABC,连结OB,D为OB的中点。
点E是线段AB上的动点,连结DE,作DF⊥DE,交OA于点F,连结EF。
已知点E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AB上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如图1,当t=3时,求DF的长;(2)如图2,当点E在线段AB上移动的过程中,∠DEF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tan∠DEF的值;(3)连结AD,当AD将△DEF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之比为1:2时,求相应t的值。
2、(丽水)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E,作点A关于BE的对称点F,且点F落在矩形ABCD的内部,连结AF,BF,EF,过点F作GF⊥AF交AD于点G,设=n.(1)求证:AE=GE;(2)当点F落在AC上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的值;(3)若AD=4AB,且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n的值.二、压轴题--圆3、(•杭州)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C在劣弧AB上(不与点A,B重合),点D为弦BC的中点,DE⊥BC,D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射线AO与射线EB交于点F,与⊙O交于点G,设∠GAB=ɑ,∠ACB=β,∠EAG+∠EBA=γ,(1)点点同学通过画图和测量得到以下近似数据:ɑ30°40°50°60°β120°130°140°150°γ150°140°130°120°猜想:β关于ɑ的函数表达式,γ关于ɑ的函数表达式,并给出证明:(2)若γ=135°,CD=3,△ABE的面积为△ABC的面积的4倍,求⊙O半径的长.4、(•温州)如图,已知线段AB=2,MN⊥AB于点M,且AM=BM,P是射线MN上一动点,E,D分别是PA,PB的中点,过点A,M,D的圆与BP的另一交点C(点C在线段BD上),连结AC,DE.(1)当∠APB=28°时,求∠B和的度数;(2)求证:AC=AB.(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①当MP=4时,取四边形ACDE一边的两端点和线段MP上一点Q,若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Q为锐角顶点,求所有满足条件的MQ的值;②记AP与圆的另一个交点为F,将点F绕点D旋转90°得到点G,当点G恰好落在MN上时,连结AG,CG,DG,EG,直接写出△ACG和△DEG的面积之比.5、(•宁波)有两个内角分别是它们对角的一半的四边形叫做半对角四边形.(1)如图1,在半对角四边形ABCD中,∠B=∠D,∠C=∠A,求∠B与∠C的度数之和;(2)如图2,锐角△ABC内接于⊙O,若边AB上存在一点D,使得BD=BO.∠OBA的平分线交OA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交AC于点F,∠AFE=2∠EAF.求证:四边形DBCF是半对角四边形;(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D作DG⊥OB于点H,交BC于点G.当DH=BG时,求△BGH与△ABC的面积之比.三、压轴题--方程6、(·台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借助直角三角板可以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比如对于方程,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根据方程系数特征,确定一对固定点A(0,1),B(5,2);第二步:在坐标平面中移动一个直角三角板,使一条直角边恒过点A,另一条直角边恒过点B;第三步:在移动过程中,当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x轴上点C处时,点C 的横坐标m即为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如图1)第四步:调整三角板直角顶点的位置,当它落在x轴上另一点D处时,点D 的横坐标为n即为该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
2024杭州中考数学压轴题

中考数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1.如图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A.B. C. D.2.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E是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AE与CD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A.4对 B.3对C.2对D.1对3.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B的值为()A.1B.√22C.√3D.√334.一元二次方程x2﹣3x=0的根是()A.x=3 B.x1=0,x2=﹣3C.x1=0,x2=√3D.x1=0,x2=35.一个由相同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
A.B.C.D.6.如图,实数a,b,c,d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则最小的实数为()A.aB.bC.cD.d二、填空题(共24分)7.把一张半径为2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纸片卷成一个圆锥的侧面,那么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
8.已知方程x2+mx﹣6=0的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是。
9.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A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____.三、解答题(共20分)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M是BC的中点,DE⊥AM于点E。
(1)求证:△ADE∽△MAB;(2)求DE的长。
11.已知△ABC和△DEF中,有ABDE =BCEF=CAFD=23,且△DEF和△ABC的周长之差为15厘米,求△ABC和△DEF的周长。
16.某景区商店销售一种纪念品,每件的进货价为40元.经市场调研,当该纪念品每件的销售价为50元时,每天可销售200件;当每件的销售价每增加1元,每天的销售数量将减少10件。
(1)当每件的销售价为52元时,该纪念品每天的销售数量为件;(2)当每件的销售价x为多少时,销售该纪念品每天获得的利润y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12.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AB=7,AD=5,DE=10,求BC的长.13.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A处测得岛礁P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行1.5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测得岛礁P在北偏东30∘方向,同时测得岛礁P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M在北偏东60∘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M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行小时即可到达多少?(结果保留根号)14.如图,以△ABC的边AC为直径的⊙O恰为△ABC的外接圆,∠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浙江省初中数学压轴题精选

CBA数学试卷(一)7.已知下列命题:①若00a b >>,,则0a b +>;②若a b ≠,则22a b ≠; 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8.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BC =,4AC =,AB 的垂 直平分线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 )(A)32 (B)76 (C)256(D)2 9.如图,点A 在双曲线6y x=上,且OA =4,过A 作AC ⊥x 轴,垂足为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B ,则△ABC 的周长为()(A) 47(B)5 (C) 27 (D)2210.如图,C 为⊙O 直径AB 上一动点,过点C 的直线交⊙O 于D 、E 两点,且∠ACD=45°,DF ⊥AB 于点F,EG ⊥AB 于点G,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AF=x ,DE=y ,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14.若一边长为40㎝的等边三角形硬纸板刚好能不受损地从用铁丝围成的圆形铁圈中穿过,则铁圈直径的最小值为 ▲ ㎝.(铁丝粗细忽略不计) 15.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1位置摆放,使得两块三角板的直角边AC 和MD 重合.已知AB =AC =8 cm,将△MED 绕点A (M )逆时针旋转60°后(图2),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cm 216.如图所示,在ABC Rt ∆中,︒=∠90C ,8,6==BC AC ,若以C 为圆心,R 为半径所得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 ▲ 。
22.(本小题满分10分)某公司有A 型产品40件,B 型产品60件,分配给下属甲、乙两个商店销售,其中70件给甲店,30件给乙店,且都能卖完.两商店销售这两种产品每件的利润(元)如下表:AD B EC图2A (M )E DC BDBA M )(第15题)(1)设分配给甲店A 型产品件,这家公司卖出这100件产品的总利润为W (元),求W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的取值范围;(2)若公司要求总利润不低于17560元,说明有多少种不同分配方案,并将各种方案设计出来;(3)为了促销,公司决定仅对甲店A 型产品让利销售,每件让利a 元,但让利后A 型产品的每件利润仍高于甲店B 型产品的每件利润.甲店的B 型产品以及乙店的A B ,型产品的每件利润不变,问该公司又如何设计分配方案,使总利润达到最大?23.(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其中9024AOB OA OB ∠===°,,.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 (1)若折叠后使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标;(2)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 y=,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 的取值范围;(3)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此时点C 的坐标.2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20)A -,,(40)B ,,与y 轴交于点(08)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D 的坐标;(2)设直线CD 交x 轴于点E .在线段OB 的垂直平分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点P 到直线CD 的距离等于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F ,将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平移,使抛物线与线段EF 总有公共点.试探究:抛物线向上最多可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向下最多可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二8.如图,ABC △和的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C F ∠=∠=,24AB DE ==,.点B 与点D 重合,点A 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ABC △沿D E →方向平移,至点A 与点E 重合时停止.设点B D ,之间的距离为x ,ABC △与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准确反映y 与x 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是A B CO x yBCAE 1 E 2 E 3D 4D 1D 2D 3(第10题图)A EC AB ADAO A(第16题图)F9.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其函数y 与自变量x 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x… 0 1 2 3 … y…5212…点A (1x ,1y )、B (2x ,2y )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当101x <<,223x <<时,1y 与2y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1y ≥2yB .12y y >C .12y y <D .1y ≤2y10.如图,已知Rt ABC △,1D 是斜边AB 的中点,过1D 作11D E AC ⊥于E 1,连结1BE 交1CD 于2D ;过2D 作22D E AC ⊥于2E ,连结2BE 交1CD 于3D ;过3D 作33D E AC ⊥于3E ,…,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45D D ,,…,n D ,分别记112233BD E BD E BD E △,△,△,…,n n BD E △的面积为123S S S ,,,…n S .则A .n S =14n ABC S △B .n S =13n +ABC S △ C .n S =()121n +ABC S △D .n S =()211n +ABC S △16.如图,矩形纸片ABCD ,点E 是AB 上一点,且BE ∶EA =5∶3,EC =155BCE 沿折痕EC 向上翻折,若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设这个点为F ,则(1)AB = ,BC = ;(2)若⊙O 内切于以F 、E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则⊙O 的面积= .yA P M22.(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以△AOD 的三边为边,在AD 的同侧作三个等边三角形 △AED 、△BOD 、△AOF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四边形OBEF 是什么四边形?(2)当△AOD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OBEF 是菱形?是矩形? (3)当△AOD 满足什么条件时,以O 、B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24.(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坐标为(2,4),直线2=x 与x 轴相交于点B ,连结OA ,抛物线2x y =从点O 沿OA 方向平移,与直线2=x 交于点P ,顶点M 到A 点时停止移动.(1)求线段OA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设抛物线顶点M 的横坐标为m ,①用m 的代数式表示点P 的坐标; ②当m 为何值时,线段PB 最短;(3)当线段PB 最短时,相应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QMA 的面积与△PMA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OAFDEB(第22题图)(第10题)三7.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 边,那么c 等于( )A.cos sin a A b B +B.sin sin a A b B +C.sin sin a b A B +D.cos sin a b A B +10.梯形ABCD 中AB ∥CD ,∠ADC +∠BCD =90°,以AD 、AB 、BC 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 1、S 2、S 3 ,且S 1 +S 3 =4S 2,则CD =( )A. 2.5ABB. 3ABC. 3.5ABD. 4AB14.如图所示,圆锥的母线长OA =8,底面的半径r =2,若一只小虫从A 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 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15.将三角形纸片(△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记为点B ′,折痕为EF .已知AB =AC =6,BC =8B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BF 的长度是 .16.如图,已知△OP 1A 1、△A 1P 2A 2、△A 2P 3A 3、……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P 1、P 2、 P 3、……在函数4y x=(x >0)图象上,点A 1、A 2、 A 3、……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点P 2010的横坐标为 .EAB ′CF B(第15题)(第14题) P 1OA 1A 2A 3P 3P 2yx510(第16题)2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cm ,点A 、C 分别在y 轴的负半轴和x 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A 、B 和D 2(4,)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果点P 由点A 出发沿AB 边以2cm /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 时点Q 由点B 出发沿BC 边以1cm /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S =PQ 2(cm 2)①试求出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 ②当S 取54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R ,使得以P 、B 、Q 、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存在,求出R 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点M ,使得M 到D 、A 的距离之差最大,求出点M 的坐标.四16.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为半圆上一点,N 是线段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过N 作AB 的垂线交AB 于M ,交AC 的延长线于E ,过C 点作半圆O 的切线交EM 于F ,若NC ∶CF =3∶2,则 sinB=_______.(第24题)(第16题)EMNCBAF (第9题)23.(本题10分)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E 是线段BC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1) 连结GD ,求证△ADG ≌△ABE ; (2) 如图(2),将图(1)中正方形ABCD 改为矩形ABCD ,AB=1,BC=2,E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不含端点B,C ),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矩形AEFG ,使顶点G 恰好落在射线CD 上.判断当E 由B 向C 运动时,∠FCN 的大小是否保持不变,若∠FCN 的大小不变,求tan ∠FCN 的值;若∠FCN 的大小发生改变,请举例说明.24.(本题12分)如图①,ABC Rt ∆中,︒=∠90B ︒=∠30CAB ,轴x AC ⊥.它的顶点A 的坐标为)0,10(,顶点B 的坐标为)35,5(,点P 从点A 出发,沿C B A →→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2,0(D 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AO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2)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OPQ ∆的面积S 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求点P 的运动速度.(3)求题(2)中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 (4)如果点Q P ,保持题(2)中的速度不变,当t 取何值时,PO=PQ ,请说明理由.(第24题)(2)E N M F G D A (1)G FDA (第23题)。
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解析浙江省衢州市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第1题~~(2020衢州.中考模拟) 建立模型:如图1,已知△ABC ,AC=BC ,∠C=90°,顶点C 在直线l 上.(1) 实践操作:过点A 作AD ⊥l 于点D ,过点B 作BE ⊥l 于点E ,求证:△CAD ≌△BCE.(2) 模型应用:Ⅰ.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 x+4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将直线l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l .求l 的函数表达式.Ⅱ.如图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B (8,6),作BA ⊥y 轴于点A ,作BC ⊥x 轴于点C ,P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点Q (a ,2a ﹣6)位于第一象限内.问点A 、P 、Q 能否构成以点Q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此时a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第2题~~(2020衢州.中考模拟) 如图菱形ABCD 中,∠ADC=60°,M 、N 分别为线段AB ,BC 上两点,且BM=CN ,且AN ,CM 所在直线相交于E.(1) 证明△BCM ≌△CAN ;(2) ∠AEM=°;(3) 求证DE 平分∠AEC ;(4) 试猜想AE ,CE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第3题~~(2020衢江.中考模拟) 在△ABC 中,∠ACB =90°,AC =8,BC =6,点D 是射线CB 上一动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C 出发向B 运动,以CA ,CD 为边作矩形ACDE ,直线AB 与直线CE 、DE 的交点分别为F ,G.设点D 运动的时间为t (s ).1122(1) 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四边形是正方形时,求的长.(3)当t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第4题~~(2020常山.中考模拟)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BC=6,DE是△ABC的中位线,点F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F交BD于点H,交DE于点G。
浙江省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练习10 压轴题(1)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压轴题(1)班级某某学号一、选择题1.在△ABC中,AB=10,AC=210,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 )A.10 B.8 C.6或10 D.8或102.若x0是方程ax2+2x+c=0(a≠0)的一个根,设M=1﹣ac,N=(ax0+1)2,则M与N的大小关系正确的为()A.M>N B.M=N C.M<N D.不确定3.如图,在Rt△ABC中,∠C=90°,∠CAB的平分线交BC于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若BC=3,则DE的长为()A.1 B.2 C.3 D.44.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A.6 B.6C.2D.35.二次函数y=ax2+bx+c(a≠0)和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之和()A .大于0B .等于0C .小于0D .不能确定6.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边的中点,BE ⊥AC ,垂足为点F ,连接DF ,分析下列四个结论:①△AEF ∽△CAB ;②CF =2AF ;③DF =DC ;④tan∠CAD =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第10题图FEDB CA7.如图,在Rt △AOB 中,两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将△AO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O ′B.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A ′B 的中点C ,S △ABO =4,tan ∠BAO =2,则k 的值为( )A .3B .4C .6D .88.有3个正方形如图所示放置,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记为S 1,S 2,则S 1:S 2等于( )A .1:B .1:2C .2:3D .4:99.如图,用黑白两种颜色的菱形纸片,按黑色纸片数逐渐增加1的规律拼成下列图案,若第n 个图案中有2017个白色纸片,则n 的值为( )A .671B .672C .673D .67410.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 =1,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4ac <b 2;②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根是x 1=﹣1,x 2=3; ③3a +c >0④当y >0时,x 的取值X 围是﹣1≤x <3 ⑤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二、填空题11.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4,BC >AB ,点D 在BC 上,以AC 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DCE 中,D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第14题图EOBCD12.如图,直线y =x +b 与直线y =kx +6交于点P (3,5),则关于x 的不等式x +b >kx +6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13.在矩形ABCD中,∠B的角平分线BE与AD交于点E,∠BED的角平分线EF与DC交于点F,若AB=9,DF=2FC,则BC=.(结果保留根号)14.如图,已知点A(1,2)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双曲线的另一分支于点B,点P是x轴上一动点;若△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CB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且OA=2,OC=1.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AOC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倍,得到矩形A1OC1B1,再将矩形A1OC1B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倍,得到矩形A2OC2B2…,以此类推,得到的矩形A n OB n的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6.如图,在Rt△ABC中,∠C=90°,BD是角平分线,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经过点D,交BC于点E.(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OB=10,CD=8,求BE的长.17.某段工程建设中,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50天,甲队单独施工30天后增加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15天,共完成总工程的.(1)求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甲、乙两队各自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后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m倍(1≤m≤2),若两队合作40天完成剩余的工程,请写出a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乙队的最大工作效率是原来的几倍?18.已知在关于x的分式方程①和一元二次方程(2﹣k)x2+3mx+(3﹣k)n=0②中,k、m、n 均为实数,方程①的根为非负数.(1)求k的取值X围;(2)当方程②有两个整数根x1、x2,k为整数,且k=m+2,n=1时,求方程②的整数根;(3)当方程②有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1﹣k)+x2(x2﹣k)=(x1﹣k)(x2﹣k),且k为负整数时,试判断|m|≤2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9.如图,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两动点D,E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向点O运动(运动到点O停止),运动速度分别是1个单位长度/秒和个单位长度/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以点A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E,过点E作x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G,与AB相交于点F.(1)求点A,点B的坐标;(2)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EF和AF的长;(3)当四边形ADEF为菱形时,试判断△AFG与△AGB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t的值,使△AG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这时抛物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阅读:我们约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某点且平行于坐标轴或平行于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直线,叫该点的“特征线”.例如,点M(1,3)的特征线有:x=1,y=3,y=x+2,y=﹣x+4.问题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正方形OABC,点B在第一象限,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抛物线经过B、C两点,顶点D在正方形内部.(1)直接写出点D(m,n)所有的特征线;(2)若点D有一条特征线是y=x+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P是AB边上除点A外的任意一点,连接OP,将△OAP沿着OP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当点A′在平行于坐标轴的D点的特征线上时,满足(2)中条件的抛物线向下平移多少距离,其顶点落在OP上?21.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顶点为A(1,1),且与直线y=x﹣2交于B,C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3)若点N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M,则是否存在以O,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线段AE,EF,AF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OC如图放置,点A、C的坐标分别是(0,4)、(-1,0),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A′B′OC′.(1)若抛物线过点C、A、A′,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当点M在何处时,△AM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M的坐标;(3)若P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N为x轴上的一动点,点Q坐标为(1,0),当P、N、B、Q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的坐标,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求点N的坐标.24.如图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点B、C分别在边AD、AF上,此时BD=CF,BD⊥CF成立.(1)当△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如图2,BD=CF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5°时,如图3,延长DB交CF于点H.①求证:BD⊥CF;②当AB=2,AD=32时,求线段DH的长.答案详解一、选择题【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分析】把x0代入方程ax2+2x+c=0得ax02+2x0=﹣c,作差法比较可得.【解答】解:∵x0是方程ax2+2x+c=0(a≠0)的一个根,∴ax02+2x0+c=0,即ax02+2x0=﹣c,则N﹣M=(ax0+1)2﹣(1﹣ac)=a2x02+2ax0+1﹣1+ac=a(ax02+2x0)+ac=﹣ac+ac=0,∴M=N,故选:B.3.如图,在Rt△ABC中,∠C=90°,∠CAB的平分线交BC于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若BC=3,则DE的长为()A.1 B.2 C.3 D.4【分析】由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B=∠CAD=∠DAB=30°,【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DA=DB,∴∠B=∠DAB,∵AD平分∠CAB,∴∠CAD=∠DAB,∵∠C=90°,∴3∠CAD=90°,∴∠CAD=30°,∵AD平分∠CAB,DE⊥AB,CD⊥AC,∴CD=DE=BD,∵BC=3,∴CD=DE=1,故选A.4.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A.6 B.6C.2D.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判定△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求BE.【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D,∠CDA=∠ADE=45°,∴∠CDE=∠BDE=90°,∵BD=CD,BC=6,∴BD=ED=3,即△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BD=×3=3,故选D.5.二次函数y=ax2+bx+c(a≠0)和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之和()A .大于0B .等于0C .小于0D .不能确定【考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分析】设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x 2,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x 1+x 2>0,a >0,设方程ax 2+(b ﹣)x +c =0(a ≠0)的两根为a ,b 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x 2,∵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x 1+x 2>0,a >0,∴﹣>0.设方程ax 2+(b ﹣)x +c =0(a ≠0)的两根为a ,b ,则a +b =﹣=﹣+,∵a >0,∴>0, ∴a +b >0.故选C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边的中点,BE ⊥AC ,垂足为点F ,连接DF ,分析下列四个结论:①△AEF ∽△CAB ;②CF =2AF ;③DF =DC ;④tan∠CAD =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第10题图F D B A【知识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答案】B. 【解析】∵矩形ABCD 中,∴AD ∥BC .∴△AEF ∽△CAB ….......................①正确;∵△AEF ∽△CAB ,∴AF CF =AE BC =12,∴CF =2AF ……………………………②正确;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易证△ABF ≌△CDH (AAS ).∴AF =CH .∵EF ∥DH ,∴AF FH =AEED =1.∴AF =FH .∴FH =CH .∴DH 垂直平分CF .∴DF =DC . ……………………………………………③正确;第10题答案图G HF E D ACB设EF =1,则BF =2.∵△ABF ∽△EAF .∴AF EF =BFAF .∴AF =EF •BF =1×2= 2.∴tan∠ABF =AF BF =22.∵∠CAD =∠ABF ,∴tan∠CAD =tan∠ABF =22.…………④错误. 故选择B.7.如图,在Rt △AOB 中,两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将△AO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O ′B.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A ′B 的中点C ,S △ABO =4,tan ∠BAO =2,则k 的值为( )A .3B .4C .6D .8【分析】先根据S △ABO =4,tan ∠BAO =2求出AO 、BO 的长度,再根据点C 为斜边A ′B 的中点,求出点C 的坐标,点C 的横纵坐标之积即为k 值.【解答】解:设点C 坐标为(x ,y ),作CD ⊥BO ′交边BO ′于点D ,∵tan ∠BAO =2,∴=2,∵S△ABO=•AO•BO=4,∴AO=2,BO=4,∵△ABO≌△A′O′B,∴AO=A′0′=2,BO=BO′=4,∵点C为斜边A′B的中点,CD⊥BO′,∴CD=A′0′=1,BD=BO′=2,∴x=BO﹣CD=4﹣1=3,y=BD=2,∴k=x•y=3•2=6.故选C..8.有3个正方形如图所示放置,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则S1:S2等于()A.1:B.1:2 C.2:3 D.4:9【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再根据相似的性质求出S1、S2与正方形面积的关系,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根据图形可得:∵=,∴=,∴=,∴S1=S正方形ABCD,∴S1=x2,∵=,∴=,∴S2=S正方形ABCD,∴S2=x2,∴S1:S2=x2:x2=4:9;故选D.9.如图,用黑白两种颜色的菱形纸片,按黑色纸片数逐渐增加1的规律拼成下列图案,若第n个图案中有2017个白色纸片,则n的值为()A.671 B.672 C.673 D.674【分析】将已知三个图案中白色纸片数拆分,得出规律:每增加一个黑色纸片时,相应增加3个白色纸片;据此可得第n个图案中白色纸片数,从而可得关于n的方程,解方程可得.【解答】解:∵第1个图案中白色纸片有4=1+1×3X;第2个图案中白色纸片有7=1+2×3X;第3个图案中白色纸片有10=1+3×3X;…∴第n个图案中白色纸片有1+n×3=3n+1(X),根据题意得:3n+1=2017,解得:n=672,故选:B.10.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4ac<b2;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是x1=﹣1,x2=3;③3a+c>0④当y>0时,x的取值X围是﹣1≤x<3⑤当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利用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3,0),则可对②进行判断;由对称轴方程得到b=﹣2a,然后根据x=﹣1时函数值为负数可得到3a+c<0,则可对③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在x轴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X围可对④进行判断;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⑤进行判断.【解答】解:∵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b2﹣4ac>0,所以①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而点(﹣1,0)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0),∴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根是x 1=﹣1,x 2=3,所以②正确;∵x =﹣=1,即b =﹣2a ,而x =﹣1时,y <0,即a ﹣b +c <0,∴a +2a +c <0,所以③错误;∵抛物线与x 轴的两点坐标为(﹣1,0),(3,0),∴当﹣1<x <3时,y >0,所以④错误;∵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当x <1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所以⑤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11.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4,BC >AB ,点D 在BC 上,以AC 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DCE 中,D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第14题图EO B A CD【知识点】直线射线和线段——垂线段最短、图形的相似——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答案】4.【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OD ⊥BC 时,OD 最短,DE 的值最小.当OD ⊥BC 时,OD ∥AB .∴CD BD =CO OA =1.∴OD 是△ABC 的中位线.∴OD =12AB =2.∴DE 的最小值=2OD =4.第14题答案图EOCABD12.如图,直线y=x+b与直线y=kx+6交于点P(3,5),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6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知识点】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答案】x>3.【解析】由图象得到直线y=x+b与直线y=kx+6的交点P(3,5),在点P(3,5)的右侧,直线y =x+b落在直线y=kx+6的上方,该部分对应的x的取值X围为x>3,即不等式x+b>kx+6的解集是x>3.13.在矩形ABCD中,∠B的角平分线BE与AD交于点E,∠BED的角平分线EF与DC交于点F,若AB=9,DF=2FC,则BC=.(结果保留根号)【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延长EF和BC,交于点G,再根据条件可以判断三角形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求得其斜边BE的长,然后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BEG为等腰三角形,最后根据△EFD∽△GFC得出CG与DE的倍数关系,并根据BG=BC+CG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延长EF和BC,交于点G∵矩形ABCD中,∠B的角平分线BE与AD交于点E,∴∠ABE=∠AEB=45°,∴AB=AE=9,∴直角三角形ABE中,BE==,又∵∠BED的角平分线EF与DC交于点F,∴∠BEG=∠DEF∵AD∥BC∴∠G=∠DEF∴∠BEG=∠G∴BG=BE=由∠G=∠DEF,∠EFD=∠GFC,可得△EFD∽△GFC∴设CG=x,DE=2x,则AD=9+2x=BC∵BG=BC+CG∴=9+2x+x解得x=∴BC=9+2(﹣3)=故答案为:14.如图,已知点A(1,2)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双曲线的另一分支于点B,点P是x轴上一动点;若△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3,0)或(5,0)或(3,0)或(﹣5,0).【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对称性可知O为AB的中点,则当△PAB为等腰三角形时只能有PA=AB或PB=AB,设P点坐标为(x,0),可分别表示出PA和PB,从而可得到关与x的方程,可求得x,可求得P点坐标.【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图象关于原点对称,∴A、B两点关于O对称,∴O为AB的中点,且B(﹣1,﹣2),∴当△PA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PA=AB或PB=AB,设P点坐标为(x,0),∵A(1,2),B(﹣1,﹣2),∴AB==2,PA=,PB=,当PA=AB时,则有=2,解得x=﹣3或5,此时P点坐标为(﹣3,0)或(5,0);当PB=AB时,则有=2,解得x=3或﹣5,此时P点坐标为(3,0)或(﹣5,0);综上可知P点的坐标为(﹣3,0)或(5,0)或(3,0)或(﹣5,0),故答案为:(﹣3,0)或(5,0)或(3,0)或(﹣5,0).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CB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且OA=2,OC=1.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AOC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倍,得到矩形A1OC1B1,再将矩形A1OC1B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倍,得到矩形A2OC2B2…,以此类推,得到的矩形A n OB n的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即可求得B n的坐标,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求得对角线交点的坐标.【解答】解:∵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AOC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倍,∴矩形A1OC1B1与矩形AOCB是位似图形,点B与点B1是对应点,∵OA=2,OC=1.∵点B的坐标为(﹣2,1),∴点B1的坐标为(﹣2×,1×),∵将矩形A1OC1B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倍,得到矩形A2OC2B2…,∴B2(﹣2××,1××),∴B n(﹣2×,1×),∵矩形A n OB n的对角线交点(﹣2××,1××),即(﹣,),故答案为:(﹣,).三、解答题16.如图,在Rt△ABC中,∠C=90°,BD是角平分线,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经过点D,交BC于点E.(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OB=10,CD=8,求BE的长.【考点】切线的判定.【专题】计算题;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分析】(1)连接OD,由BD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根据OB=OD,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进而确定出OD与B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ODA 为直径,即可得证;(2)由OD与BC平行得到三角形OAD与三角形BA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求出OA的长,进而确定出AB的长,连接EF,过O作OG垂直于B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G的长,由BG+GC求出BC的长,再由三角形BEF与三角形BA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求出BE的长即可.【解答】(1)证明:连接OD,∵BD为∠ABC平分线,∴∠1=∠2,∵OB=OD,∴∠1=∠3,∴∠2=∠3,∴OD∥BC,∵∠C=90°,∴∠ODA=90°,则AC为圆O的切线;(2)解:过O作OG⊥BC,∴四边形ODCG为矩形,∴GC=OD=OB=10,OG=CD=8,在Rt△OBG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G=6,∴BC=BG+GC=6+10=16,∵OD∥BC,∴△AOD∽△ABC,∴=,即=,解得:OA=,∴AB=+10=,连接EF,∵BF为圆的直径,∴∠BEF=90°,∴∠BEF=∠C=90°,∴EF∥AC,∴=,即=,解得:BE=12.17.某段工程建设中,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50天,甲队单独施工30天后增加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15天,共完成总工程的.(1)求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甲、乙两队各自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后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m倍(1≤m≤2),若两队合作40天完成剩余的工程,请写出a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乙队的最大工作效率是原来的几倍?【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根据题意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得(+)×40=,即可得到a=60m+60,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根据题意得×(30+15)+×15=,解得:x=450,经检验x=450是方程的根,答: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450天;(2)根据题意得(+)×40=,∴a=60m+60,∵60>0,∴a随m的增大增大,∴当m=1时,最大,∴=,∴÷=7.5倍,18.已知在关于x的分式方程①和一元二次方程(2﹣k)x2+3mx+(3﹣k)n=0②中,k、m、n 均为实数,方程①的根为非负数.(1)求k的取值X围;(2)当方程②有两个整数根x1、x2,k为整数,且k=m+2,n=1时,求方程②的整数根;(3)当方程②有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1﹣k)+x2(x2﹣k)=(x1﹣k)(x2﹣k),且k为负整数时,试判断|m|≤2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解出分式方程①的解,根据分式的意义和方程①的根为非负数得出k的取值;(2)先把k=m+2,n=1代入方程②化简,由方程②有两个整数实根得△是完全平方数,列等式得出关于m的等式,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两个整数根x1、x2得出m=1和﹣1,分别代入方程后解出即可.(3)根据(1)中k的取值和k为负整数得出k=﹣1,化简已知所给的等式,并将两根和与积代入计算求出m的值,做出判断.【解答】解:(1)∵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根为非负数,∴x≥0且x≠1,又∵x=≥0,且≠1,∴解得k≥﹣1且k≠1,又∵一元二次方程(2﹣k)x2+3mx+(3﹣k)n=0中2﹣k≠0,∴k≠2,综上可得:k≥﹣1且k≠1且k≠2;(2)∵一元二次方程(2﹣k)x2+3mx+(3﹣k)n=0有两个整数根x1、x2,且k=m+2,n=1时,∴把k=m+2,n=1代入原方程得:﹣mx2+3mx+(1﹣m)=0,即:mx2﹣3mx+m﹣1=0,∴△≥0,即△=(﹣3m)2﹣4m(m﹣1),且m≠0,∴△=9m2﹣4m(m﹣1)=m(5m+4),∵x1、x2是整数,k、m都是整数,∵x1+x2=3,x1•x2==1﹣,∴1﹣为整数,∴m=1或﹣1,∴把m=1代入方程mx2﹣3mx+m﹣1=0得:x2﹣3x+1﹣1=0,x2﹣3x=0,x(x﹣3)=0,x1=0,x2=3;把m=﹣1代入方程mx2﹣3mx+m﹣1=0得:﹣x2+3x﹣2=0,x2﹣3x+2=0,(x﹣1)(x﹣2)=0,x1=1,x2=2;(3)|m|≤2不成立,理由是:由(1)知:k≥﹣1且k≠1且k≠2,∵k是负整数,∴k=﹣1,(2﹣k)x2+3mx+(3﹣k)n=0且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x2,∴x1+x2=﹣==﹣m,x1x2==,x1(x1﹣k)+x2(x2﹣k)=(x1﹣k)(x2﹣k),x12﹣x1k+x22﹣x2k=x1x2﹣x1k﹣x2k+k2,x12+x22═x1x2+k2,(x1+x2)2﹣2x1x2﹣x1x2=k2,(x1+x2)2﹣3x1x2=k2,(﹣m)2﹣3×=(﹣1)2,m2﹣4=1,m2=5,m=±,∴|m|≤2不成立.19.如图,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两动点D,E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向点O运动(运动到点O停止),运动速度分别是1个单位长度/秒和个单位长度/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以点A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E,过点E作x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G,与AB相交于点F.(1)求点A,点B的坐标;(2)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EF和AF的长;(3)当四边形ADEF为菱形时,试判断△AFG与△AGB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t的值,使△AG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这时抛物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在直线y=﹣x+2中,分别令y=0和x=0,容易求得A、B两点坐标;(2)由OA、OB的长可求得∠ABO=30°,用t可表示出BE,EF,和BF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长,从而可用t表示出AF的长;(3)利用菱形的性质可求得t的值,则可求得AF=AG的长,可得到=,可判定△AFG与△AGB 相似;(4)若△AGF为直角三角形时,由条件可知只能是∠FAG=90°,又∠AFG=∠OAF=60°,由(2)可知AF=4﹣2t,EF=t,又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到EG=2OA=4,从而可求出FG,在Rt△AGF中,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进一步可求得E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解答】解:(1)在直线y=﹣x+2中,令y=0可得0=﹣x+2,解得x=2,令x=0可得y=2,∴A为(2,0),B为(0,2);(2)由(1)可知OA=2,OB=2,∴tan∠ABO==,∴∠ABO=30°,∵运动时间为t秒,∴BE=t,∴在Rt△BEF中,EF=BE•tan∠ABO=BE=t,BF=2EF=2t,在Rt△ABO中,OA=2,OB=2,∴AB=4,∴AF=4﹣2t;(3)相似.理由如下:当四边形ADEF为菱形时,则有EF=AF,即t=4﹣2t,解得t=,∴AF=4﹣2t=4﹣=,OE=OB﹣BE=2﹣×=,如图,过G作GH⊥x轴,交x轴于点H,则四边形OEGH为矩形,∴GH=OE=,又EG∥x轴,抛物线的顶点为A,∴OA=AH=2,在Rt△AGH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G2=GH2+AH2=()2+22=,又AF•AB=×4=,∴AF•AB=AG2,即=,且∠FAG=∠GAB,∴△AFG∽△AGB;(4)存在,∴∠GFA=∠BAO=60°,又G点不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FGA≠90°,∴当△AGF为直角三角形时,则有∠FAG=90°,又∠FGA=30°,∴FG=2AF,∵EF=t,EG=4,∴FG=4﹣t,且AF=4﹣2t,∴4﹣t=2(4﹣2t),解得t=,即当t的值为秒时,△AGF为直角三角形,此时OE=OB﹣BE=2﹣t=2﹣×=,∴E点坐标为(0,),∵抛物线的顶点为A,∴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把E点坐标代入可得=4a,解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即y=x2﹣x+.20.阅读:我们约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某点且平行于坐标轴或平行于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直线,叫该点的“特征线”.例如,点M(1,3)的特征线有:x=1,y=3,y=x+2,y=﹣x+4.问题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正方形OABC,点B在第一象限,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抛物线经过B、C两点,顶点D在正方形内部.(1)直接写出点D(m,n)所有的特征线;(2)若点D有一条特征线是y=x+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P是AB边上除点A外的任意一点,连接OP,将△OAP沿着OP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当点A′在平行于坐标轴的D点的特征线上时,满足(2)中条件的抛物线向下平移多少距离,其顶点落在OP上?【分析】(1)根据特征线直接求出点D的特征线;(2)由点D的一条特征线和正方形的性质求出点D的坐标,从而求出抛物线解析式;(2)分平行于x轴和y轴两种情况,由折叠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1)∵点D(m,n),∴点D(m,n)的特征线是x=m,y=n,y=x+n﹣m,y=﹣x+m+n;(2)点D有一条特征线是y=x+1,∴n﹣m=1,∴n=m+1∵抛物线解析式为,∴y=(x﹣m)2+m+1,∵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且D点为正方形的对称轴,D(m,n),∴B(2m,2m),∴(2m﹣m)2+n=2m,将n=m+1带入得到m=2,n=3;∴D(2,3),∴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3(3)如图,当点A′在平行于y轴的D点的特征线时,根据题意可得,D(2,3),∴OA′=OA=4,OM=2,∴∠A′OM=60°,∴∠A′OP=∠AOP=30°,∴MN==,∴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3﹣=.乳头,当点A′在平行于x轴的D点的特征线时,∵顶点落在OP上,∴A′与D重合,∴A′(2,3),设P(4,c)(c>0),由折叠有,PD=PA,∴=c,∴c=,∴P(4,)∴直线OP解析式为y=,∴N(2,),∴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3﹣=,即:抛物线向下平移或距离,其顶点落在OP上.21.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顶点为A(1,1),且与直线y=x﹣2交于B,C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3)若点N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M,则是否存在以O,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可设顶点式,把原点坐标代入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C点坐标;(2)分别过A、C两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E两点,结合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得∠ABO=∠CBO=45°,可证得结论;(3)设出N点坐标,可表示出M点坐标,从而可表示出MN、ON的长度,当△MON和△ABC相似时,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得=或=,可求得N点的坐标.【解答】解:(1)∵顶点坐标为(1,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1,又抛物线过原点,∴0=a(0﹣1)2+1,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1,即y=﹣x2+2x,联立抛物线和直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B(2,0),C(﹣1,﹣3);(2)如图,分别过A、C两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E两点,则AD=OD=BD=1,BE=OB+OE=2+1=3,EC=3,∴∠ABO=∠CBO=45°,即∠ABC=90°,∴△ABC是直角三角形;(3)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设N(x,0),则M(x,﹣x2+2x),∴ON=|x|,MN=|﹣x2+2x|,由(2)在Rt△ABD和Rt△CEB中,可分别求得AB=,BC=3,∵MN⊥x轴于点N∴∠ABC=∠MNO=90°,∴当△ABC和△MNO相似时有=或=,①当=时,则有=,即|x||﹣x+2|=|x|,∵当x=0时M、O、N不能构成三角形,∴x≠0,∴|﹣x+2|=,即﹣x+2=±,解得x=或x=,此时N点坐标为(,0)或(,0);②当=时,则有=,即|x||﹣x+2|=3|x|,∴|﹣x+2|=3,即﹣x+2=±3,解得x=5或x=﹣1,此时N点坐标为(﹣1,0)或(5,0),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N点,其坐标为(,0)或(,0)或(﹣1,0)或(5,0).2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线段AE,EF,AF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结论AE=EF=AF.只要证明AE=AF即可证明△AEF是等边三角形.(2)欲证明BE=CF,只要证明△BAE≌△CAF即可.(3)过点A作AG⊥BC于点G,过点F作FH⊥EC于点H,根据FH=CF•cos30°,因为CF=BE,只要求出BE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解:结论AE=EF=AF.理由:如图1中,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B=60°,∴AB=BC=CD=AD,∠B=∠D=60°,∴△ABC,△ADC是等边三角形,∴∠BAC=∠DAC=60°∵BE=EC,∴∠BAE=∠CAE=30°,AE⊥BC,∵∠EAF=60°,∴∠CAF=∠DAF=30°,∴AF⊥CD,∴AE=AF(菱形的高相等),∴△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AF.(2)证明:如图2中,∵∠BAC=∠EAF=60°,∴∠BAE=∠CAE,在△BAE和△CAF中,,∴△BAE≌△CAF,∴BE=CF.(3)解:过点A作AG⊥BC于点G,过点F作FH⊥EC于点H,∵∠EAB=15°,∠ABC=60°,∴∠AEB=45°,在RT△AGB中,∵∠ABC=60°AB=4,∴BG=2,AG=2,在RT△AEG中,∵∠AEG=∠EAG=45°,∴AG=GE=2,∴EB=EG﹣BG=2﹣2,∵△AEB≌△AFC,∴AE=AF,EB=CF=2﹣2,∠AEB=∠AFC=45°,∵∠EAF=60°,AE=AF,∴△AEF是等边三角形,∴∠AEF=∠AFE=60°∵∠AEB=45°,∠AEF=60°,∴∠CEF=∠AEF﹣∠AEB=15°,在RT△EFH中,∠CEF=15°,∴∠EFH=75°,∵∠AFE=60°,∴∠AFH=∠EFH﹣∠AFE=15°,∵∠AFC=45°,∠CFH=∠AFC﹣∠AFH=30°,在RT△CHF中,∵∠CFH=30°,CF=2﹣2,∴FH=CF•cos30°=(2﹣2)•=3﹣.∴点F到BC的距离为3﹣.,平行四边形ABOC如图放置,点A、C的坐标分别是(0,4)、(-1,0),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A′B′OC′.(1)若抛物线过点C、A、A′,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当点M在何处时,△AM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M的坐标;(3)若P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N为x轴上的一动点,点Q坐标为(1,0),当P、N、B、Q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的坐标,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求点N的坐标.【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旋转——旋转的性质、二次函数——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函数与几何动态——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及运动产生的特殊四边形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函数模型【思路分析】(1)先由OA ′=OA 得到点A ′的坐标,再用点C 、A 、A ′的坐标即可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AA ′, 过点M 作MN ⊥x 轴,交AA ′于点N ,把△AMA ′分割为△AMN 和△A ′MN , △AMA ′的面积=△AMA ′的面积+△AMN 的面积=12OA ′•MN ,设点M 的横坐标为x ,借助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A ′的解析式,建立MN 的长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再据此建立△AMA ′的面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再求△AMA ′面积的最大值以及此时M 的坐标;(3)在P 、N 、B 、Q 这四个点中,B 、Q 这两个点是固定点,因此可以考虑将BQ 作为边、将BQ 作为对角线分别构造符合题意的图形,再求解.【解答】解:(1)∵ ABO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A ′B ′OC ′,点A 的坐标是(0,4),∴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1,4).∵抛物线过点C ,A ,A ′,设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c (a ≠0),可得: ⎩⎪⎨⎪⎧a -b +c =0c =416a + 4b +c =0. 解得:⎩⎪⎨⎪⎧a =-1b =3c =4.∴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2+3x +4.(2)连接AA ′,设直线AA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可得⎩⎨⎧0+b =414k +b =0.解得:⎩⎨⎧k =-1b =4.∴直线AA '的函数解析式是y =-x +4.设M (x ,-x 2+3x +4),S △AMA ′=12×4×[-x 2+3x +4一(一x +4)]=一2x 2+8x =一2(x -2)2+8.∴x =2时,△AMA ′的面积最大S △AMA ′=8.∴M (2,6).(3)设P 点的坐标为(x ,-x 2+3x +4),当P 、N 、B 、Q 构成平行四边形时,①当BQ 为边时,PN ∥BQ 且PN =BQ ,∵BQ =4,∴一x 2+3x +4=±4.当一x 2+3x +4=4时,x 1=0,x 2=3,即P 1(0,4),P 2(3,4);当一x 2+3x +4=一4时,x 3=3+412,x 4=3-412,即P 3(3+412,-4),P 4(3-412,-4); ②当BQ 为对角线时,PB ∥x 轴,即P 1(0,4),P 2(3,4);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即P l (0,4),P 2(3,4)时,N 1(0,0),N 2(3,0).综上所述,当P 1(0,4),P 2(3,4),P 3(3+412,-4),P 4(3-412,-4)时,P 、N 、B 、Q 构成平行四边形;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时,N 1(0,0),N 2(3,0).24.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 90°,AB =AC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点B 、C 分别在边AD 、AF 上,此时BD =CF ,BD ⊥CF 成立.(1)当△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如图2,BD =CF 成立吗?若成立,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轴汇编
1. 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 棵树种植在
点)(k k k y x P ,处,其中11=x ,11=y ,当k ≥2时,
⎪⎪⎩
⎪⎪⎨
⎧
---+=----+=--]52[]51[])5
2[]51([5111k k y y k k x x k k k k ,[a ]表示非负实数a 的整数部分,例如[2.6]=2,[0.2]=0。
按此方案,第2009棵树种植点的坐标为
A.(5,2009)
B.(6,2010)
C.(3,401) D (4,402) 2. 以正方形ABCD 的BC 边为直径作半圆O , 过点D 作直线切半圆于点F , 交AB 边于点E . 则三角形ADE 和直角梯形EBCD 周长之比为
(A) 3:4 (B) 4:5 (C) 5:6 (D) 6:7
3. 设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02
=++q px x 的两根,11+x ,12+x 是关于x 的方程
02=++p qx x 的两根,则p ,q 的值分别等于( )
(A )1,-3 (B )1,3 (C )-1,-3 (D )-1,3
4. 如图,在Rt ΔABC 中,AF 是斜边上的高线,且BD=DC=FC=1,则AC 的长为 (A )32 (B )3 (C )2 (D )3
3
4
4
5
5.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C,以斜边AB 为一边作等边ABD ,使点C,D 在AB 的同侧;再以CD 为一边作等边CDE ,使点C,E 落在AD 的异侧.若AE=1,则CD 的长为 ( )
(A)31- (B)
31
2- (C)62- (D)
62
2
-
填空
1.如图,矩形ABCD (AD >AB )中,AB =a ,∠BDA =θ,作AE 交BD 于E ,
且AE =AB ,试用a 与θ表示:AD =______,BE =_______.
2. 根据指令[s ,A](s ≥0,0º<A<180º),机器人在平面上能完成下列动作:先在原地逆时针旋转角度A ,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行走距离s 。
现机器人在直角坐标
系的坐标原点,且面对x 轴正方向。
(1)若给机器人下了一个指令[4,60º],则机器人应移动到点________;(2)请你给机器人下一个指令________,使其移动到点(-5,5)。
3. 在关于x 1,x 2,x 3的方程组⎪⎩⎪
⎨⎧=+=+=+313
2321
21a
x x a x x a x x 中,已知321a a a >>,那么将x 1,x 2,x 3从
大到小排起来应该是____________
4. 给出一个正方形,请你动手画一画,将它剖分为n 个小正方形。
那么,通过实验与思考,
你认为这样的自然数n 可以取的所有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PC 是等边三角形,则△CDP 的面积是 ;
△BPD 的面积是 。
6. 如图,AB 为半圆的直径,C 是半圆弧上一点,正方形DEFG 的一边DG 在直径AB 上,
另一边DE 过ΔABC 的内切圆圆心O ,且点E 在半圆弧上。
①若正方形的顶点F 也在半圆弧上,则半圆的半径与正方形边长的比是______________;②若正方形DEFG 的面积为100,且ΔABC 的内切圆半径r =4,则半圆的直径AB = __________。
A B
C
D P
6
简答
1.已知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 和x 轴上另一点E ,顶点M 的坐标为 (2,4);矩形ABCD 的顶点A 与点O 重合,AD 、AB 分别在x 轴、y 轴上,且AD=2,AB=3. (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将矩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图22-1所示的位置沿x 轴的正方向匀
速平行移动,同时一动点P 也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 出发向B 匀速移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3),直线AB 与该抛物线的交点为N (如图22-2所示).
① 当t=25
时,判断点P 是否在直线ME 上,并说明理由;
② 设以P 、N 、C 、D 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为S ,试问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抛物线2
23y x x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2)连接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①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②设BC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AB =BC =CA =4cm ,AD ⊥BC 于D ,点P 、Q 分别从B 、C 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 沿BC 向终点C 运动,速度为1cm/s ;点P 沿CA 、AB 向终点B 运动,速度为2cm/s ,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s)。
⑴ 求x 为何值时,PQ ⊥AC ;
⑵ 设△PQD 的面积为y(cm 2),当0<x <2时,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⑶ 当0<x <2时,求证:AD 平分△PQD 的面积;
Q
D C
B A
P
O
E
D
B
C A
Q
P 4、ABC ∆中,,4,5,D BC CD 3cm,C Rt AC cm BC cm ∠=∠==点在上,且以=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移动;点Q 以1.25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
过点P 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结EQ 。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E 、DE 的长度;
(2)当点Q 在BD (不包括点B 、D )上移动时,设EDQ ∆的面积为2
()y cm ,求y 与月份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为何值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5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33,2),(0,2).动点D以每秒1个
单位的速度
从点0出发沿O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E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B向终点B运动.过点E作EF上AB,交BC于点F,连结DA、DF.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ABC的度数;
(2)当t为何值时,AB∥DF;
(3)设四边形AEFD的面积为S.①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②若一抛物线y=x2+mx经过动点E,当S<23时,求m的取值范围(写出答案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