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1-10月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0月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一、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全市完成情况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6.47亿元,增长10.7%,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势头。
从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加值49.81亿元,增长9.5%,比前三季度(7.1%)加快2.4个百分点;省属企业增加值303.99亿元,增长6.4%,比前三季度(6.2%)加快0.2个百分点;市属及以下企业增加值262.67亿元,增长20.8%,比前三季度(20.9%)减缓0.1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71.18亿元,增长6.7%;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242.24亿元,增长22.2%。
从三大门类分布情况看,采矿业增加值101.79亿元,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5%;制造业增加值458.20亿元,增长15.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56.48亿元,增长1.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2%。
(二)主要运行特点1、非传统产业主导发展前10个月,非传统产业增加值311.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5%;增长17.4%,比前三季度(17.2%)加快0.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9.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个百分点。
2、传统产业稳中有增前10个月,传统产业增加值305.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5%;增长7.6%,增速比前三季度(7.1%)加快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增速加快。
钢铁行业增加值159.1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8%;增长10.2%,增速比前三季度(9.6%)加快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增速减缓。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100.6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3%;增长4.4%,增速比前三季度(5.4%)减缓1.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
太原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2018年尖草坪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4642.2 76.7 4370 4838.3 4127.3 3190.6 228.2 40.3 594.1
(三)农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玉米 大豆 油料产量 园林水果产量 肉类总产量 猪肉产量 禽蛋产量 奶类产量 蔬菜产量 水产品产量
14538.7
个 万元 万元
公里
万元 万元 万元
% 万元
所 所 人 人 人 人 件 千册 个 个 床 人 人
元
个 床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公顷 座 个
55 9294914 3583.4
205
1120684.4 82587.6 1153679
47.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46702
22 40 1548 1635 13656 24794 814 134 5 6 2682 3498 1497
33746
1 230 56256 76559 204738 21623 4605 3419
4993 2 13
指标
太原市2018年尖草坪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2计018 单位
一.基本情况 行政区域面积 乡个数 镇个数 街道办事处个数
285
平方公里
3
个
2
个
9
个
二.人口与就业 户籍户数 户籍人口
户 万人
112606 331434
三.综合经济 (一)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七.贸易.外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上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出口总额
八.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普通中学 小学校数 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 小学专任教师数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小学在校学生数 全年专利授权数 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 剧场.影剧院个数 体育场馆个数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 执业(助理)医师
太原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情况统计

原煤 1.无烟煤 2.炼焦烟煤 3.一般烟煤 4.褐煤
洗精煤(用于炼焦) 其他洗煤 煤制品 焦炭 其他焦化产品 焦炉煤气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 煤层气 汽油 煤油 柴油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气 润滑油 石蜡 石油沥青 其他石油制品 热力 电力 煤矸石(用于燃料) 生物燃料 余热余压 其他燃料 能源合计
2.00 2205.86 5179.68 5532.11
2.非工业生产
7610.68 7610.68
863.92 736.38 385.82 3775.45 10.05 3426.22 2.00
1349264.91 14918.41
128.00 94191.75
期末库存量
合计中:运输工
850048.34 798.21 114974.36 734275.77
1168571.32
15800758.52
15793147.84
586054.12
12793.00
12793.00
15178871.09
15178871.09
5749049.29
5749049.29
16.00
16.00
9972.00
4210451.72
4210451.72
261571.52
261571.52
262151.88
261287.96
1513858.40
1513858.40
88638.00
88638.00
124366.80
123630.42
1119.58
733.76
52.12 591.35
2237.38
6691.23 3076.58 61654.16 1649.66 2.00 26.84 2205.86 5179.68 5561.97 23955791.52 1742099.97 270443.27 93.30 14791992.45 623.62 61348538.41
太原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2018年小店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26986.1
吨
287.1
吨
3034.6
吨
3074.4
吨
1464.9
554.5
吨
4008
吨
2235
吨
4400
吨
42760
吨
83850
吨
15
吨
(四)农产品产量
"三品一标"农产品个数 "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底面积 五.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六.交通.通讯与能源 公路里程 七.贸易.外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出口总额 八.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普通中学 小学校数 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 小学专任教师数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小学在校学生数 全年专利授权数 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 剧场.影剧院个数 体育场馆个数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 执业(助理)医师 十.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十一.社会保障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十二.附记指标 森林面积 污水处理厂数 垃圾处理站数
公顷 公顷 吨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9866.61 236.0 7520 7356.1 4204.3 46.5 363.3 1236.6 270.9 1601.7
(三)农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小麦 玉米 大豆 油料产量 园林水果产量 肉类总产量 猪肉产量 禽蛋产量 奶类产量 蔬菜产量 水产品产量
2018年山西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山西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8.0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9%;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0元,比上年增长8.9%。
一、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增速放缓2018年,全省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要素支撑,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增加值510.1亿元,增长2.0%;林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5.1%;牧业增加值180.9亿元,增长2.7%;渔业增加值3.8亿元,下降1.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47.4亿元,增长4.0%。
二、农业生产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呈现稳定运行态势(一)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18年,全省紧紧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05.6万亩,比上年减少1.4%。
分种类看,豆类面积376.1万亩,增长5.2%;薯类面积261.8万亩,减少5.5%;谷物类面积4067.7万亩,减少1.7%。
呈现出豆类面积增加,薯类、谷物面积减少的“一增两减”态势。
2018年,夏粮生长阶段,部分产区遭遇“倒春寒”天气,对小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全省夏粮总产23.0亿公斤,比上年减少1.7%。
秋粮生产阶段,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墒情大部适宜,光温水匹配度较高,全省秋粮总产115.0亿公斤,增长2.6%。
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38.0亿公斤,增长1.9%,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二)主要畜禽生产平稳,肉蛋奶供应充足生猪生产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
2018年,全省生猪存栏549.5万头,比上年增长1.0%;出栏814.6万头,减少1.0%;猪肉产量62.5万吨,减少0.3%。
2018年山西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山西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山西GDP为16818.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19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28亿元,增长8.8%。
全省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省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稳定性明显增强。
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GDP增长6.7%,快于全国(6.6%)0.1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连续8个季度均保持在6%以上。
投资增速“V”型反转。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下半年以来持续加快,全年增长5.7%,分别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25.2个、7.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较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
市场供求保持稳定。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二、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名义GDP增速趋于合理从GDP增量看,全省GDP总量较上年增加1289.69亿元,名义GDP增长8.3%。
名义GDP增速综合反映生产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情况,2016年经济总量实现止跌回升,2017年全省名义GDP增速达19.5%,超过2012-2016年五年增量的总和。
2018年名义GDP增速趋于合理,为全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和较为宽松的环境。
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全省经济稳步向好态势明显,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1287.8亿元,同比增长41.9%。
财政收入规模迈上新台阶。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8%。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全省服务业增速明显快于一、二产业,继续引领全省经济发展,服务业增长8.8%,分别快于一、二产业6.7和4.3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为53.4%,高于第二产业(42.2%)11.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7%,高于第二产业(26.6%)45.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81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2018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晋中市经济运行情况一、主要指标量速齐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地区生产总值。
完成1447.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同比增长7.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完成566.3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
同比增长8.0%。
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702.7亿元,同比增长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完成656.3亿元,占全省比重较上年提升0.16个百分点,达到8.94%。
同比增长8.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27.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完成32947元,同比增长6.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完成13394元,同比增长8.9%。
二、质量效益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明显提升(一)从政府层面看,财政及税收收入快速增长。
市县两级财政均快速增长。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27.7%。
11个县及开发区均保持了正增长。
特别是榆次、介休、灵石、寿阳四县(区、市)贡献突出,榆次、介休两区(市)突破20亿元,分别达到20.8亿元和20亿元;灵石继续超15亿元,达到18.2亿元;寿阳突破10亿元,达到11.4亿元。
税收收入大幅增加。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9.1亿元,同比增长21.1%。
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1.0%;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均以30%-50%的速度增长;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均保持20%-30%的增幅;增值税同比增长11.5%,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二)从企业层面看,效益大幅提升。
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8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0.0亿元,同比增长21.9%。
实现利润81.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58.4%。
利润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1-11月,全市机械、炼焦、医药、非金属制品业四大行业实现利润较上年共增加35.4亿元,超过全市规上工业利润增加额。
2018年10月份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情况

2018年10月份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情况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上月由负转正回升4.6个百分点。
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与前三季度持平。
2017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制造业增长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
1-10月,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9%。
二、分经济类型看,10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集体企业增长7%,股份制企业增长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8%。
1-10月,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集体企业下降15%,股份制企业增长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
三、分行业看,10月份,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材料与化学工业增长5.3%,装备制造业增长10.8%,消费品工业增长2%,其他工业增长21.8%。
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五大行业增加值增速(%)能源工业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煤层气采掘业增长17.9%,炼焦工业增长7.9%,电力工业增长5.3%,热力与燃气工业下降1.9%。
材料与化学工业中,钢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有色金属工业下降13.8%,建材工业增长16.5%,化学工业增长35.5%。
消费品工业中,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医药工业增长6.4%,纺织工业下降23.9%,其他消费品工业下降10.1%。
装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汽车制造业增长15.4%,重型装备制造业增长3.8%,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下降20.8%,其他装备制造业增长17.5%。
10月份,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高技术产业增长8.6%。
1-10月,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材料与化学工业增长5.4%,装备制造业增长14.5%,消费品工业增长8.2%,其他工业增长1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据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1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71.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41%,比上年末提高1.07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0.85%,比上年末提高0.79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出生人口35.73万人,人口出生率9.63‰;死亡人口19.74万人,死亡率5.32‰;自然增长率4.31‰。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18.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增长4.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2.2%;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增长8.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328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850美元。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2.6亿元,增长22.8%。
税收收入完成1645.6亿元,增长17.8%,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完成税收1383.4亿元,增长16.5%。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5.4亿元,增长14.1%。
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3423.8亿元,增长11.9%。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7%,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5%。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5.7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40.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6%。
二、农业全年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555.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5千公顷。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137.1千公顷,减少43.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1.9千公顷,减少2.2千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74.7千公顷,增加7.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6.9千公顷,增加7.1千公顷。
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747.7千公顷,减少59.2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60.3千公顷,减少0.3千公顷。
果园面积363.3千公顷,增加3.7千公顷。
全年全省粮食产量1380.4万吨,增加25.3万吨,增产1.9%。
其中,夏粮229.9万吨,减产1.7%;秋粮1150.5万吨,增产2.6%。
全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340.1千公顷,增长9.0%。
全年全省猪牛羊肉总产量77.1万吨,下降0.1%。
其中,猪肉产量62.5万吨,下降0.3%;牛肉产量6.5万吨,增长10.0%;羊肉产量8.1万吨,下降5.0%。
牛奶产量81.1万吨,增长4.7%。
禽蛋产量102.6万吨,增长0.7%。
水产品产量4.8万吨,下降9.9%。
年末生猪存栏549.5万头,生猪出栏814.6万头。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
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0.3%,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2%。
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8.6%,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25.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1.2%,新材料产业增长11.4%。
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8757.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5%。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627.7万千瓦,增长4.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043.2万千瓦,增长19.7%;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64.1万千瓦,增长46.4%;水电装机容量222.8万千瓦,下降8.8%。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52.1亿元,增长11.4%。
其中,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24.4亿元,增长11.2%;材料与化学工业4722.5亿元,增长13.8%;消费品工业900.4亿元,下降2.4%;装备制造业2297.3亿元,增长11.6%;其他工业107.5亿元,增长67.2%。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657.3亿元,增长24.3%;实现利润1355.9亿元,增长34.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12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9.18元,减少0.99元。
全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1152.8亿元,按不变价增长6.1%。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071.5亿元,增长14.2%,共签订合同额9049亿元,增长5.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651.8万平方米,增长5.0%,竣工面积3692.5万平方米,增长3.9%。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2923家,增加114家,其中,特级企业12家,增加4家,一级企业185家,增加17家。
四、能源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7.1亿吨,增长7.4%;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5.1亿吨,增长2.0%。
全年向省外输送电力927.1亿千瓦小时,增长19.6%。
全年全省全社会用电总量2160.5亿千瓦小时。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6.7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0.8%;第二产业用电1690.1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78.2%,其中,工业用电1667.1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255.2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11.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8.5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9.2%。
五、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增长5.7%。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2.3%,民间投资下降3.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2.2%。
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7%,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3.4%,其他投资增长20.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8%。
工业投资中,企业技改投资增长20.9%;制造业投资增长14.5%;煤炭工业投资增长6.3%,非煤产业投资增长7.9%。
全年全省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9561个。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32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0.2%。
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376.6亿元,增长18.0%。
其中,住宅投资1033.8亿元,增长22.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3.2亿元,增长3.6%。
六、国内贸易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8.5亿元,增长8.2%。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56.7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1.8亿元,增长8.4%。
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660.3亿元,增长8.2%;餐饮收入额678.2亿元,增长8.2%。
全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96.4亿元,增长3.4%。
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网上零售额47.1亿元,增长27.6%,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2.1%。
年末全省实有市场主体235.4万户,增长12.6%。
全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3.4万户,增长11.9%。
七、开发开放年末全省纳入统计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40个,全年区内税收收入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9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369.9亿元,增长17.8%。
其中,进口额559.5亿元,增长18.4%;出口额810.4亿元,增长17.4%。
全年出口煤炭0.9万吨,下降70.2%;出口焦炭10万吨,下降51.2%;出口镁及其制品4.1万吨,下降4.5%;出口钢材129.8万吨,下降2.6%,其中不锈钢86.5万吨,下降9.9%。
出口机电产品584.8亿元,增长24.8%;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99.3亿元,增长24.6%。
全年进口铁矿砂881万吨,增长74.7%,进口金额37.7亿元,增长84.7%;进口机电产品314.3亿元,增长11.2%。
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7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3.6亿美元,增长39.7%。
全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2亿美元,下降2.8%,完成营业额14亿美元,增长97.0%。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年末全省公路线路里程14.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04.8公里。
民用航空航线227条。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655.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1%,其中,私人汽车591.4万辆,增长10.1%。
本年新注册汽车66.8万辆,下降9.6%。
年末轿车保有量407.1万辆,增长10.0%,其中,私人轿车387.5万辆,增长10.3%。
全年全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4.1亿元,增长29.9%;电信业务总量1370.1亿元,增长133.8%。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61.5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947.2万户。
全省宽带接入用户991万户,增长12.0%。
全年全省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1.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7亿人次,分别增长6.5%和25.5%;旅游外汇收入3.8亿美元,增长8.0%;国内旅游收入6699.5亿元,增长25.5%;旅游总收入6728.7亿元,增长25.5%。
九、金融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340亿元,比年初增加2489.3亿元,比年初增长7.6%。
各项贷款余额25256.4亿元,比年初增加2668亿元,增长11.9%。
年末全省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7677.8亿元,比年初增加608.7亿元,比年初增长8.6%;人民币贷款余额4765.4亿元,比年初增加641.6亿元,增长15.6%。
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8家。
全省辖区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46159.8亿元,增长9.5%。
其中股票成交额14003.5亿元,下降24.6%;基金成交额1439.8亿元,增长39.5%;债券成交额30925.9亿元,增长47.7%。
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累计开户数251.2万户,增长7.2%。
全年全省保费收入824.9亿元,增长0.1%。
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87.2亿元,减少9.1%;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08.3亿元,增长35.6%;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6.5亿元,增长18.6%;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12.9亿元,增长9.7%。
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7.4亿元,增长2.4%。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全省共有幼儿园6973所,小学5445所,普通初中1787所,普通高中51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42所,普通高等学校83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