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
矿山开采中的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

矿山开采中的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矿山开采是在地下或者地表开展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开采活动的不可预测性,矿山地质灾害成为限制矿山安全开采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矿山开采中地质灾害的预警与监测方法。
一、地质灾害预警技术1. 传统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传统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但存在主观性强、监测范围有限等问题,往往无法满足矿山开采的需要。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应运而生。
2. 新一代地质灾害预警技术新一代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利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和遥感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测和快速预警。
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在矿山内、外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岩层位移等指标,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提前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1. 岩层位移监测岩层位移是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准确掌握岩层位移情况,常采用测量仪器和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其中,全站仪和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常用的测量仪器,可实时获取矿山内岩层的位移数据。
此外,激光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岩层位移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对矿山的稳定性和工作面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监测地下水位,常使用液位计、压力计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
此外,电阻率测量和地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地下水位分布情况,为矿山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3. 煤与瓦斯监测矿山开采中常面临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
为了及时发现煤与瓦斯异常情况,可使用瓦斯浓度传感器和现场气体检测仪器进行监测。
此外,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预警,保障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的意义地质灾害预警与监测的意义重大。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提前预警和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个关于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技术架构1.数据采集:通过地质监测设备,如地震仪、山体监测仪、气象站等,实时获取地质灾害相关数据。
这些设备应分布在易发地质灾害区域,通过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地质灾害预警平台。
2.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模型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
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时监测数据,提取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特征。
3.预警发布: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电视等渠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可能发生的地点、预计时间和建议的防灾措施。
二、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地质监测设备的选择和部署是地质灾害预警平台的重要环节。
不同地质灾害需要不同的监测设备,如地震设备、温度湿度传感器、岩石位移监测仪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实时性和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能力。
2.数据分析:地质灾害预警平台需要建立灾害发生的预测模型,可通过历史灾害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建立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以及监控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创新点1.数据共享与智能分析: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使得各级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和共享。
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多种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支持地质灾害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模式,实现平台的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性。
四、平台应用场景1.公众防灾:公众通过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可以了解到周边地区的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如撤离、加固建筑等。
4.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地下水(动态)监测
• 1、工作原理 • 通过压力传感器直接或间接测量滑坡体(主要是滑带)含水
率、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流量、流速和水温等参数随时 间的变化。 • 2、应用技术要求 • (1)设备的安装:分为测压管(有压管和无压管)安装和 钻孔中直接安装。在钻孔中直接安装时,传感器周围使用细 砂或其它透水材料充填;对于多深度监测,各深度部位之间 使用隔水材料隔离止水。 • (2)由于其传感器安装为隐蔽工程,除要求监测设备具有 较高的精度、较大的量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及耐腐 蚀性。 • (3)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水文年。
2、特点 (1)周期性重复摄影,外业工作简便,可同时测定 多个测点的空间座标; (2)获得的像片是崩滑体变形的实况记录,可以随 时比较分析; (3)设站受地形条件限制,内业工作量大。
3、常用仪器: 量测摄影机、半量测摄影机、非量测摄影机。
• 三、 相对位移监测
相对位移监测是设点量测地质体重点变形部位点与点 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张开、闭合、下沉、抬升、错动 等),从而定量表示变形的一种监测方法。主要用于对裂 缝、崩滑带、采空区顶底板软弱夹层、危岩体边界等部位 的监测。
•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 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 的灾害。
•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 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 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 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 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 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 缩、冻土冻融等等。
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地质灾害是一种经常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
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毁灭性,人们越来越关注地质灾害风险的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地质灾害风险监测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风险监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监测方法到现代远程遥感技术的转变。
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视和仪器观测,工作量大且效率低。
而现代远程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高效、快速、准确的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的高清影像,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等信息,为灾害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的研究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技术是在地质灾害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提前预测和警示可能的灾害发生。
目前,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基于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基于地貌变化的模型预测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等。
传感器技术可以采集实时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型对比,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而基于地貌变化的模型预测则是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分析,预测灾害发生的概率和范围。
另外,在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中,人工智能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从大量的监测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快速准确地识别风险点,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三、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应用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城市建设中,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合适的用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灾害隐患。
在交通运输中,通过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可以提前预测道路或铁路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保障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在农业领域,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农田,并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减少农业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及人类活动的不断拓展,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成为预防与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关键手段。
一、引言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是其最大特点,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全面覆盖所有潜在风险区域。
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与应急响应,成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方向。
二、系统构建原理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布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类传感器(如雨量计、位移计、渗压计、倾角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地质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传输网络汇聚至云平台,利用云平台分析数据进行智能处理,识别地质灾害前兆信息,最终通过预警平台向相关部门及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地质灾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
三、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上传,保障数据准确传输。
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地质灾害发生规律。
云存储:能够长时间存储监测数据,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目标人群。
四、系统架构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层四个部分:数据采集层:部署各类传感器,收集地质环境数据。
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层:根据分析结果,通过预警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实际应用效果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方面,它能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为相关部门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进行预防和处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覆盖的监测网络和快速响应机制,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作用或外界力量引起的,造成人类财产损失、生命伤亡的自然灾害。
在地球活动带上,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威力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监测手段、预警方法以及防灾减灾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
一、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震监测、形变监测和气象监测等。
首先是遥感技术,它通过航空或卫星平台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地貌的变化,如山体滑坡、崩塌等,为地质灾害的监测提供重要数据。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地表温度、湿度等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助于预测灾害的潜在危险。
其次是地震监测。
地震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地震监测对于地质灾害的预警至关重要。
地震监测通过地震台网和震源研究等手段,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地震涌泉等。
再次是形变监测。
形变监测包括测量地面高程、变形速度等相关数据,通过监测地壳运动情况,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概率和规模。
例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断层附近的地表进行定位和变形观测,可以实时监测地壳运动的变化,为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是气象监测。
气象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
因此,气象监测对于地质灾害的预警尤为重要。
监测气象要素,如降雨量、风速等,尤其是短时强降雨和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变化,可以提前预警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为人们采取应急措施提供时间。
二、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地质灾害预警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利用各种手段提前预测和预报灾害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是基于经验模型的预警方法。
通过历史灾害的统计资料和相关数据建立经验模型,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常见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可以通过对灾害发生条件的总结和总结,对潜在灾害区进行风险区划和预警。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一)传统监测技术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等。
地面测量通常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地质灾害体的表面位移、高程变化等进行定期观测。
位移监测则通过在灾害体上安装位移计、测缝计等设备,实时获取位移数据。
地下水监测则是通过钻孔监测地下水位、水压等参数的变化。
(二)新型监测技术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快速地获取地质灾害体的形态、分布等信息。
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发现灾害体的微小变化,为灾害的早期识别和监测提供依据。
2、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和地形数据。
它能够灵活地在复杂地形中飞行,对灾害体进行近距离、多角度的观测,弥补了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的不足。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平台连接起来,实现对地质灾害体的实时、连续监测。
传感器可以感知位移、应力、加速度等物理量,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
二、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一)基于经验的预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历史地质灾害数据和专家经验,建立灾害发生与降雨量、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预警。
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往往受到经验的局限性和数据的不完整性影响。
(二)基于物理模型的预警方法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的物理模型,模拟灾害体的变形破坏过程,预测灾害的发生。
物理模型通常考虑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地下水的作用、地震等因素,但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复杂的计算,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基于数据驱动的预警方法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建立预警模型。
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但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和合理的算法。
地质灾害事故后的灾后监测与风险预警应急措施

地质灾害事故后的灾后监测与风险预警应急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地形地貌发育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后,及时进行监测和风险预警,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灾后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灾后监测1.地质灾害事故后,需及时对灾区进行全面的监测工作。
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灾区的地形、地质、气象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为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设置监测站点,采用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地质雷达等多种手段,对灾区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相关部门上报,并采取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3.对于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应加强长期的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风险预警1.根据灾害事故的情况和灾区特点,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警惕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与气象部门、地质部门等相关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监测灾区的气象、地质等情况,并及时发布风险等级,指导政府及群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进行精准监测和预警,及时疏散受威胁人群,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应急措施1.灾后救援是关键环节。
应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相关部门和力量投入到灾区救援工作中,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依托专业救援队伍和装备,积极开展搜救、救护、疏散等工作,确保被困人员的及时获救和安全有序疏散。
3.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规划和管理,防止灾后再次发生同类灾害。
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受灾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建立健全的规划设计,保证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94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经2003年11 月19日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2003年11月24日 2006年,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等八部 委联合举办了地质灾害万村培训行动。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二代与第三代“应急监控综合体”大小的比较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三代“应急监控综合体”的接口示意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野外环境下应急监控综合体的组成,包括主机、 轻便支架、北斗终端、光电雨量计、地表位移传 感器。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野外环境下应急监控综合体的防水接口连线
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概念模型
物 联 网 信 息 平 台 逻 辑 架 构
平台主要功能
汇集数据:海量的传感数据、视频、图像 分析展现:多样的图/报表、等值线/面,深入的数据挖掘 基础服务:丰富的服务(短信、语音、传真、视频等) 预警发布 :快速、及时、多通道的预警信息发布 设备管理 :便捷的远程操控,实时设备状态查询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 警设备--裂缝报警器
一、裂缝报警器
应用范围
崩塌、滑坡及其上面建 筑物裂缝位移监测。
当裂缝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 仪器功能 则报警,提醒附近的居民注 意防灾。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警 设备--滑坡预警伸缩仪
应用
滑坡体、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体地表裂缝位移的监测预警
主,还有少量的传感 器电子元件和报警器组成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则报警
十四、可视化视频监控预警系 统--激光透雾摄像监控
视频光纤远程可视化监控
视频卫星远程传送监控
IPSTAR 宽带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系统 (或美国休斯视频宽带卫星)
休斯卫星专业型0.9 米/1.2米 便携式天线
未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趋势 高端主要以物联网监测控制技术 和信息管理平台技术为主,低端主要 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群专结合自动 监测预警技术为主,加强群测群防体 系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预警成 功率。
数据共享:可将数据推送至各级数据中心,并支持多用户进行数据查询
平台应用—数据分析
平台应用-数据统计
平台应用—设备状态
平台应用—视频监控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应急监控综合体”的设计效果图,,采用 “屋脊式”布设主机箱,具有“防喷淋”效果。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一代“应急监控综合体”选用了60W的三块 折叠式硅太阳能板,45AH磷酸亚铁锂电池,重 30公斤,比较笨重,单人携带困难。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二代“应急监控综合体”选用了50W的两块折 叠式硅太阳能板,30AH磷酸亚铁锂电池,重20 公斤,重量有所减轻,但是整体还是较笨重。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三代“应急监控综合体”选用了60W的柔性薄 膜太阳能板,20AH磷酸亚铁锂电池,重9公斤, 非常轻便,配套设备同样做了简化,主要针对滑 坡类型灾害。
(二)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技术
中心站
有线连接
架 构
GPRS网络 Internet 有线连接
现场站
B/S
远程用户
专业监测数据采集
专业监测数据发布
土砂災害等の早期警戒技術のアジア共同開発 (実施期間:平成19~21年度) 代表機関: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アイシーエル(研究代表者:佐々 恭二) 参画機関:(国内)京都大学 (国外)中国国土資源部地質調査局、インドネシア公共事業省水資源開発研究 所、 インドネシア地質庁地質研究センター、フィリピン火山地震研究所、 韓国地質資源研究院、韓国国立防災研究所、アジア工科大学(タイ)、 ガジャマダ大学(インドネシア)、バンドン工科大学(インドネシア) (1) 総合評価(所期の計画と同等の取組が行われている) 研究成果の科学的な側面を客観的に評価するため、積極的に関連分野の専門 家による評価を受ける等の取組を期待する。 <総合評価:A>
• 土压力监测
支持北斗卫星、本地组网的产品
北斗卫星传输
本地分布监测
五、地质灾害预警电话机
六、
七、地质灾害监测无线预警系统
八、大功率报警器 2000瓦
预警广播设备
广播系统
手机
大屏幕
九、泥石流(崩塌)防护网预警系统
• 主要由崩塌泥石流防护网和冲击发射传感器(又 称发射探头)及接收报警主机组成。
地灾监测技术系统架构
国家级、省级管理部门 地市级管理部门
县级管理部门
滑坡体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泥石流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地面沉降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崩塌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滑坡体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分布组网)
二、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
地质灾害多参数监测仪
• 孔隙渗压监测 • 深部位移监测 • 地下水位监测 • 土壤湿度监测
报警方式
地质灾害-滑坡
地质灾害-崩塌
地质灾害-山洪泥石流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
群测群防成功预警实例
怒 江 贡 山 比 毕 里 泥 石 流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怒江流域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共涉及19 条泥石流沟,其中泸水县4条泥石流沟、福贡 县6条泥石流沟、贡山县9条泥石流沟,需安 装仪器设备共152台,其中涉及到项目研发 的仪器设备:一体化卫星传输雨量自动监测 仪(42台)、一体化电磁波雷达泥水位监测 系统(30套)、泥石流地声监测系统(17 套)、泥石流次声监测系统(16套)。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野外环境下应急监控综合体的测试场境
接口 USB(主从模式各一个)、SD、RJ45
备用电池 内置可充电锂电池,充电时间<4小时,工作 时间>10小时 电源 AC/DC适配器,输入AC90-240V ±10%,输出
18V
工作温度 0℃~40℃ 保存温度 -10℃~50℃ , 相对湿度 <80%
十二、电磁波雷达泥水位监测预警
十三、北斗+GPS变形位移监测系统
• 平均每年造成死亡和失踪约 1100 人 、 经 济 损 失 120 亿 150亿元 • 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薄弱,缺乏 全面系统的基础资料,信息化 程度较低,数据无法及时更新
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
地质灾害调查:调查区划和详细调查 一般调查:通过走访、群众上报和实地踏勘 详细调查:通过实地踏勘,槽探、坑探、钻 探、物探、化探、遥感解译、测绘等手段提 高调查和填图的精度。 调查过程的安全:人、车、设备。 宣传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 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滑坡伸缩仪成功预警实例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警设备 --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无线报警仪
应用
滑坡群、崩塌群和不稳定斜坡体群地表位移, 可以监测到50路灾害监测点
达到预警值则发出无线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开始报警,并显示报警点位。 如果报警主机附近没有人值守,报警主机会自动循环拨打预存的6个电话 号码进行电话报警,语音提示是哪个监测点报警。
泥石流地声监测仪
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示范区
云贵高原
昭通示范区
沟谷切割剧烈
建立群测群防和 专业地质灾害监 测系统,开展相 关技术培训。建 立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条件复杂
2009年以来,安装了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仪器 1000余台套,有效报警71次,成功预报救人 4起,撤离26户114人,极大降低了地质灾害 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崩塌防护网预警系统
泥石流防护性监测无线预警
崩塌泥石流防护性监测预警
十、地质灾害多功能报警器
采用IC报警芯片,设置断线和短路报警 输入接口,检测滑坡预警伸缩仪和防破坏报 警,以及泥石流断线泥水位报警。
十一、地面塌陷监测仪
技术参数: 距离范围(Km) 5m-200km 脉冲宽度(ns) 5ns-20μs 采样点 64000 ,数据存储 2000条波形 显示屏类型 6.4吋TFT彩屏 光适配器 FC/PC, SC/PC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雨量监测
视频与地声监测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电磁波雷达泥水位监测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泥水位雷达和次声监测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今夏,得来洛河泥石流沟今夏爆发过小规模泥石流,分析降雨量 与泥水位数据,发现泥石流沟的泥水位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 密切相关。在降雨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泥石流沟出现了微弱的次声中 心频率的幅值变化,并且所采集的数据分析当时泥石流沟内的次声中 心频率在4Hz左右。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警设备 --泥石流地声预警器仪
地质灾害监测示范
(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
埋钉法
贴片法
上漆法
刷漆法
群测群防巡测工具
用盒尺、 皮尺、直尺 和卡尺等测 量工具人工 巡视巡测为 主,对滑坡 崩塌地表裂 缝和建筑物 裂缝进行观 测。
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滑动位移量
埋桩法
万村培训行动后,部局安排申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 测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项目实施 5 年来自主研发了裂缝 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泥石流报警器等20余种一系列 实用型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仪器,已经获16项国家专利 和 1 项软件著作权,还申报了 13 项国家发明专利,丰富了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为我国地质灾害群测 群防体系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护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撑。 这些仪器主要用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突 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为汶川玉树彝良雅安鲁甸地震 灾区和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提供了经济适用的地质灾害监 测预警仪器十几万套及安装使用培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和应用,并多次成功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