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一固涩

合集下载

固涩药归纳--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固涩药归纳--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固涩药归纳--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用于治疗各种耗散滑脱证候的药物,叫做固涩药。

凡以固涩药为主而组成方剂,叫做固涩方。

本类药物大多性味酸涩,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崩漏带下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滑脱证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而收敛固涩属于治标应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导致滑脱诸证的病机,故临床上常与补益药同用,以期标本兼顾。

还应根据具体的证候和病机,有选择的配伍应用。

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当分别以补气方药或养阴方药同用;脾胃虚弱,久泻不止或带下,应与补脾固肾方药同用;肾虚遗精,遗尿应配补肾药;属肝肾虚的崩漏出血,当配以补肝肾,固冲任的方药;久嗽不止,应配以补肺益肾、止咳化痰之方药。

凡属外感邪实者,应当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虚极欲脱之证亦非收敛药所能凑效,治当求本。

(一)五味子《本经》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入药生用,蒸用或密炙用。

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

处方用名: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酸、甘、温。

归经:入肺、心、肾经。

功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

主治与应用:1.用于气虚津伤所致的体倦汗多,气短心悸、口干等证,以及气虚喘咳。

如生脉散,以之与人参、麦冬配伍,用于气津两伤,汗多体倦,虚喘久咳、短气痰少,以及气阴不足,心悸脉虚等证。

2.既能补益肺肾,又能敛肺气而止喘咳,故除适用于肺虚喘咳外,还适用于肺肾不足之喘咳。

常与山茱芋、熟地等配伍,如郁气丸。

3.用于体虚自汗、盗汗、遗精、尿频、久泄不止等滑脱不固的证候,本品有收敛固涩之功。

临床应用时,须分别配伍适当的药物。

如治虚汗证,常与柏子仁、牡蛎配用;治疗遗精、尿频,常与桑螵蛸、益智仁配用;治疗久泻不止,常与补骨脂,肉豆寇配用。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崩上带)——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崩上带)——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固崩上带)——完带汤(《傅青主女科》)一、组成白术一两,土炒(30克)、山药一两,炒(30克)、人参二线(6克)、白芍五钱,酒炒(15克)、车前子三钱,酒炒(9克)、苍术三钱,制(9克)、甘草一钱(3克)、陈皮五分(1.5克)、黑芥穗五分(1.5克)、柴胡六分(1.8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苍术参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能。

2.易黄汤易黄芡实与山药,车前黄柏加白果;健脾清热又除湿,能消带下粘稠多。

3.清带汤清带汤中海螵蛸,龙牡山药加茜草;带下清稀色赤白,益脾固肾自然好。

四、功用补中健脾,化湿止带。

五、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六、方解带下一证多与脾肝关系密切。

盖脾主运化,肝主疏泄。

如脾虚不运,则水谷之精微不化,湿浊内停,下注成带;若肝郁乘脾,脾失健运,则湿浊下注,亦可致带。

故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白,倦息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满弱,均为脾虚湿盛之象。

治宜益气舒肝、化湿止带之法。

方中人参、白术、山药均为补气健脾之品,白术并能燥湿,山药兼可涩精,更合健脾止带之用,是为君药。

苍术、陈皮燥湿运脾,芳香行气,既使君药补而不滞,亦取气行湿自去之意;车前子淡渗利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共为臣药。

君臣相配,止带而不留湿,利湿而不伤正。

白芍舒肝扶脾,柴胡升阳,使湿气不致下流入里;芥穗入血分祛风胜湿以止带,共为佐药。

甘草调药和中,是为使药。

诸药配合,补散并用,使气旺脾健而阳升湿化,则带下自止。

所以本方为脾虚带下之常用方剂。

七、附方及方论1.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山药一两,炒(30克)、芡实一两,炒(30克)、黄柏二钱,盐水炒(6克)、车前子一钱,酒炒(3克)、白果十枚,碎(10枚),水煎服。

功用:健脾燥湿,清热止带。

主治:脾虚湿热,带下黄白,稠粘腥臭,腰痠腿软者。

2.清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山药一两(30克)、生龙骨六钱,捣细(18克)、生牡蛎六钱,捣细(18克)、海螵蛸四钱,去净甲,捣(12克)、茜草三钱(9克),水煎服。

中成药学-第16章-固涩中成药

中成药学-第16章-固涩中成药
➢ 使用注意:适宜于正虚无邪者,凡外邪未去,里实尚存者,均应慎用,以 免“闭门留寇”,转生他变。故热病汗出、火扰遗泄、湿热或伤食泄痢、 血热或瘀阻崩漏等因实邪所致者,皆非本类中成药所宜。
3
第一节 固表止汗类
4
固表止汗中成药共性特征
➢ 具有固表止汗之功 ➢ 适用于表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之自汗
卫气:《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心肺,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23
二、固本益肠片
【方解】
君:党参、黄芪 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补骨脂
温肾补脾止泻。
臣:白术、山药 健脾止泻。
炮姜
温中散寒,振奋脾阳。
佐:当归、白芍 补血养血。
延胡索
柔肝缓急止痛。
煨木香
辛散温通,疏通脾胃气滞。
赤石脂
涩肠止泻。
地榆炭、儿茶 固涩止血。
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24
二、固本益肠片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等病症。 ➢ 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取上述粉末用生姜汁和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 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19
【方解】 君:补骨脂 臣:肉豆蔻
吴茱萸 五味子 佐:生姜 大枣
一、四神丸
补命门之火。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温脾肾散阴寒。 收敛固涩。 温胃散寒。 健脾益胃。
26
谢谢观看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
虚,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八章 固涩剂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八章 固涩剂

3,加减法: 脾肾虚寒,加——附子。

脱肛,加——升麻,黄芪。
4,配伍特点: 标本兼治,重在治标。 脾肾兼顾,补脾为主 涩中寓通,补而不滞。 为治虚寒泻痢,滑脱不禁之良方。 5,湿热积滞者忌用。
四神丸(1)
[组成] 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功用]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重点,难点]
1,病机:心肾两虚,水火不交,精关不固。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心肾两虚,水火 不交证的常用方。
尿频,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舌淡苔 白,脉细弱。
3,加减法: 可加益智仁,覆盆子更佳。 健忘心悸,加——酸枣仁,五味子 遗精,加——沙苑子,山萸肉 4,使用注意:下焦湿热及相火妄动者忌用。
5,使用注意:相火炽盛,及下焦湿热者忌 用。
桑螵蛸散(2)
[组成] 桑螵蛸,龙骨,龟甲,人参, 当归,茯神,石菖蒲,远志
[功用]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 心肾两虚证。
[方解] 君:桑螵蛸——补肾固精,止遗 臣:龙骨——收敛固涩,安心神 龟甲——滋养肾阴,补心安神 佐:人参,茯神——补气,宁心安神 石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肾 当归——补心血
蛎, [功用] 涩精补肾 [主治] 肾虚不固之遗精。
[方解] 君:沙苑蒺藜——补肾固精 臣: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气 佐:龙骨,牡蛎——固精止遗 莲须——收敛固精 莲子粉——补肾固精,养心清心
[重点,难点] 1,病机:肾虚精关不固。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肾虚精关不固的
大补元煎合固精丸,
药 加减法,日久不 阴虚加增液汤,
愈加固精丸
阳虚加巴戟肉
龙胆泻肝汤 合固精丸

方剂学笔记-固涩剂

方剂学笔记-固涩剂

2.【固涩剂—敛肺止咳】
九仙散《卫生宝鉴》
【组成】人参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阿胶 乌梅各30克 贝母15克 罂粟壳24克(去顶,蜜炒黄)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g),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
【主治】久咳肺虚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3.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应用本方加减:人参5g(或党参30g),炒白术、肉桂、白芍各12g,肉豆蔻15g,诃子15g,罂粟壳6g,广木香6g,炙甘草5g。寒甚者加附子12g,干姜10g;泻下清水,伴五更腹痛喜按者加巴戟天15g,补骨脂15g;久泻伴腹刺痛,舌质瘀黯,脉涩者加五灵脂12g,蒲黄12g,细辛6g。每次加水800ml,煎50分钟,共2煎,混合,分3次温服,每日1剂,5日为1疗程。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81岁,平均58.7岁。结果:腹泻停止,大便成形,自觉症状消失,停药后1年以上不复发为完全控制,共61例;腹泻停止,其它症状明显改善,舌脉好转,或腹泻消失,但停药后又出现轻度腹泻,再次投药后又可控制者为基本控制,共14例;用药5个疗程未减轻者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为96.2%。
佐3 木香 疏理气机,止痛
(用木香的意义,中医配药往往这样,以涩为主,也怕涩之太过,少量用点木香既能够疏理三焦气机,又能有止痛作用,也不会收涩太过。)
佐使 甘草 调和药性,增加补气作用
【加减】
1.脾肾虚寒甚,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以温肾暖脾;
2.脱肛坠下者,加升麻、黄芪以益气升陷。
分类: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包括涩肠止泻)、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一般是针对滑脱散失的基础物质的不同种类来分。)

7固涩剂

7固涩剂

运用
随证加减: 1、脾肾虚寒甚者,加附子; 2、脱肛加升麻、黄芪。
使用注意: 若泻痢虽久,湿热积滞未去者,忌用本方。
现代应用
?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糖尿 病顽固性腹泻、小儿秋泻、肠结核等久 泻久痢属脾肾虚寒证者。
方歌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罂壳, 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可固脱。
虚阳肾脾
第四节 涩精止遗
1 适应证:遗精滑泄、尿频遗尿 2 组方规律: 补肾涩精药(沙苑子、桑
螵蛸、芡实)+固涩止遗药(煅龙牡)
金锁固精丸
-肾虚精关不固的常用方
主治:1、肾虚不固之遗精; 2、女子带下属肾虚滑脱; 3、乳糜尿、重症肌无力属肾虚精气
不足,下元不固者。 辨证要点:
遗精、带下+腰痛耳鸣、舌淡苔白、 脉细弱。
板龟 芍白 芩黄 柏黄 皮根树椿 附香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方解:
炙炒 炒 炒

运用
随证加减: 1、阴虚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2、出血日久,加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
炭。
固经丸和固冲汤之比较
易黄汤
《傅青主女科》
主证分析:湿热带下。 带下粘稠色黄,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四神丸 《内科摘要》
主证分析: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肾阳虚衰:五更泄泻,久泻不愈,腰酸 肢冷,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
脾虚失运:不思饮食,食不消化,神疲 乏力,舌淡,苔薄白。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组成:二神丸(肉蔻、补骨脂)+ 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
方解
君 补骨脂——温肾暖脾,“治肾泄”
臣 肉豆蔻——温中涩肠。 佐 吴茱萸——温里散寒;

12固涩剂

12固涩剂

山药 佐使 健脾补肾,固涩精气
功用
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
膀胱虚寒证
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淡,脉沉弱。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术(一两)50g 君 补气健脾

生黄芪(六钱)30g

山萸肉(八钱)20g 臣 补益肝肾,敛阴养血
白芍(四钱)15g
煅龙骨(八钱)30g
煅牡蛎(八钱)30g 棕榈炭(二钱)10g 佐 收敛止血
第十二章 固涩剂
概念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 涩作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 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适用病证
凡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 不禁证。如自汗、盗汗、遗精、 滑精、泄利不止、久咳不已、 崩漏带下、日久不止等。
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固脱 涩精止遗 固崩止带
功效
主治
益气益固气固表表清清热热止汗止汗 盗汗自汗

生黄芪50g 臣 益气固表止汗

麻黄根15g 佐 止汗
小麦25g 佐使 养心气,退虚热
方解
本方证是表虚不固,营阴不能内守 所致。方中牡蛎敛阴止汗镇惊为主 药;黄芪益气固表,为辅药;浮小 麦敛心阴,止虚汗;麻黄根专于止 汗,二药协助黄芪,牡蛎益气固表,
敛阴止汗之效,共为佐使药。
功用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自汗、盗汗。常自汗 主治 出,夜卧更甚,心悸
惊惕,短气烦倦,舌 淡红,脉细弱。
歌诀
牡蛎散中加黄芪 小麦麻黄根配齐 益气固表敛阴液 自汗盗汗最适宜
第二节 敛肺止咳 九仙散
第三节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 成
①调和诸药 ②补中益气 ③缓急止痛
罂栗壳20g 君 涩肠止泻 肉豆蔻15g 臣 涩肠止泻,暖脾温中 诃 子15g

固涩药和方剂

固涩药和方剂

固涩药和方剂转自中医药网"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用于治疗各种耗散滑脱证候的药物,叫做固涩药。

凡以固涩药为主而组成方剂,叫做固涩方。

本类药物大多性味酸涩,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崩漏带下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候。

滑脱证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而收敛固涩属于治标应急的方法,不能根本消除导致滑脱诸证的病机,故临床上常与补益药同用,以期标本兼顾。

还应根据具体的证候和病机,有选择的配伍应用。

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当分别以补气方药或养阴方药同用;脾胃虚弱,久泻不止或带下,应与补脾固肾方药同用;肾虚遗精,遗尿应配补肾药;属肝肾虚的崩漏出血,当配以补肝肾,固冲任的方药;久嗽不止,应配以补肺益肾、止咳化痰之方药。

凡属外感邪实者,应当禁用或慎用,以免留邪;而虚极欲脱之证亦非收敛药所能凑效,治当求本。

一、固涩药(一) 五味子《本经》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入药生用,蒸用或密炙用。

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

处方用名: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酸、甘、温。

归经:入肺、心、肾经。

功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

主治与应用:1.用于气虚津伤所致的体倦汗多,气短心悸、口干等证,以及气虚喘咳。

如生脉散,以之与人参、麦冬配伍,用于气津两伤,汗多体倦,虚喘久咳、短气痰少,以及气阴不足,心悸脉虚等证。

2.既能补益肺肾,又能敛肺气而止喘咳,故除适用于肺虚喘咳外,还适用于肺肾不足之喘咳。

常与山茱芋、熟地等配伍,如郁气丸。

3.用于体虚自汗、盗汗、遗精、尿频、久泄不止等滑脱不固的证候,本品有收敛固涩之功。

临床应用时,须分别配伍适当的药物。

如治虚汗证,常与柏子仁、牡蛎配用;治疗遗精、尿频,常与桑螵蛸、益智仁配用;治疗久泻不止,常与补骨脂,肉豆寇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于实邪所致的热病多汗,火扰遗泄,热痢初起,食滞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之所宜。
固表止汗
牡蛎散
组成:黄芪30g麻黄根9g煅牡蛎30g小麦百余粒同煎。
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涩见效奇。
功用: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1]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首当急固。”
完带汤
组成:白术2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9g苍术[1] 9g甘草3g陈皮2g黑芥穗[2] 2g柴胡2g
方歌: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桃花汤
组成:赤石脂25g干姜6g粳米25g
功用: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痢[1]。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1]若是湿热痢疾则用芍药汤。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1]
组成:沙苑蒺藜[2]芡实 莲须各12g龙骨 煅牡蛎各10g莲子粉糊丸。
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1]诃子:生用生肺津,止咳化痰;煨用,涩肠止泻。
[2]洞泻不止。
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6g补骨脂12g五味子 吴茱萸各6g
方歌:四神骨脂与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须,大枣生姜为丸服,五更肾泄最相宜。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肾泄[1]。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总论
一、概念
凡是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属于“十剂”中的涩剂。
二、分类
根据所治病症的不同,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三、注意事项
1、固涩剂是为正气内虚,耗散滑脱之证而设。运用时应根据证的不同而随证加减。
2、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而设,故凡外邪未去,误用固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转生他变。
[1]本方为纯固涩之剂,治标之方。常与水陆二仙丹合方。
[2]沙苑蒺藜:又名沙苑子,潼蒺藜。
[3]此方证之遗精为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以致遗精滑泄。
桑螵蛸散
组成: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
方歌: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灵。
方解:方中重用白术、黄芪补气健脾,脾气旺则统摄有权,共为君;肝司血海,肾主冲任,故以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养血敛阴,共为臣;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收涩止血;在大队固涩药中,又配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共为佐。本方为益气摄血法的代表方,用时应辨明病因,对于血热妄行者忌用。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补气固冲治其本,收涩止血治其标,化瘀止血兼顾,以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
功用:补肾涩精。
主治:遗精[3]。遗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方中以沙苑蒺藜甘温补肾固精为君;芡实、莲须甘涩而平,益肾固精,补脾,且莲子亦可交通心肾,为臣;佐以龙骨甘涩平,牡蛎咸平微寒,俱能固涩止遗;莲须甘平,尤为收敛固精之佳品。
附方:
水陆二仙丹:芡实、金樱子各12g。功用:补肾涩精。主治:男子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女子带下,纯属肾虚不摄者。
本方是由《千金要方》的孔圣枕中丹和《外台秘要》的定志丸合方而成,前者有龟版、龙骨、菖蒲、远志,两调心肾,主治心悸多梦,健忘遗精;后者有菖蒲、远志、茯苓、人参,治五脏之不足,心神虚怯,神志不安。
[1]本方证为心肾两虚,水火不交所致。
缩泉丸
组成:乌药6g益智仁9g,酒煎山药末为糊,作丸。
功用: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方解: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为君;肉豆蔻辛温,温脾暖胃,涩肠止泻,配合君药以为臣;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涩精止泻;吴茱萸温暖肝肾以散阴寒,共为佐;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为使。
[1]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泄。“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脾肾阳虚,阳虚则内生寒,而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故为泄泻。
方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功用: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主治:久泻久痢。泻痢无度[2],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迟细。
方解:方中重用罂粟壳涩肠止泻为君;肉豆蔻、诃子暖脾温中,涩肠止泻,为臣;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血,且白芍又治下痢腹痛;肉桂温补脾肾,消散阴寒;木香理气醒脾,使诸药补涩而不壅滞气机,共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
易黄汤
组成:山药30g芡实30g黄柏6g车前子3g白果12g
功用:补肾清热,祛湿止带。
主治:湿热带下。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者。
固崩止带
固冲汤
组成:白术30g生黄芪18g煅龙骨24g煅牡蛎24g萸肉24g白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榈炭6g五倍子1.5g
方歌:固冲补气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功用:益气[1]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者。
方歌:九仙散中罂粟君,五味乌梅共为臣,参胶款桑贝桔梗,敛肺止咳益气阴。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方解:久咳伤肺,肺气必虚,以致咳嗽不已,甚则气喘;肺主气属卫,肺气虚损,则卫外不固,而致自汗;久咳伤肺阴,虚热内生,敛液成痰,故痰少而粘,脉虚而数。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1]。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固精止遗,为君;臣以龙骨收敛固涩,且安心神;龟甲滋养肾阴,亦补心阴;桑螵蛸得龙骨则固涩之力增,龙骨配龟甲则益阴潜阳,安神之功著;人参大补元气,茯神宁心安神;菖蒲开心窍,远志安神定志,通肾窍,可使肾气上达于心,菖蒲、远志二药相配则使心肾相交;又以当归补血,合人参以达气血双补之效。
方中重用罂粟壳味酸涩,敛肺止咳为君;五味子、乌梅酸涩,收敛肺气,以加强君药之功效,为臣;人参补益肺气,阿胶滋养肺阴,款冬花、桑白皮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贝母止咳化痰,合桑白皮以清肺热,共为佐;桔梗宣肺祛痰,载药上行,为使。诸药配伍敛中有散、降中寓升,总体以降、收为主。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9g当归6g白术9g肉豆蔻6g肉桂3g炙甘草6g白芍15g木香4.5g煨诃子[1] 12g罂粟壳15g
主治:膀胱虚寒证[1]。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淡,脉沉弱。
方解:方中益智仁辛温,温补脾肾,固精气,缩小便,为君;乌药辛温,调气散寒,除膀胱肾间之冷气,止小便频数,为臣;以山药糊丸,取其健表里,肾气不足则膀胱虚寒,不能约束水液,以致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
方解:本方为治疗白带的主要方剂,其病为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方中以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能补肾以固带脉,使带脉约束有权,带下可止。臣以人参补中益气,苍术燥湿健脾,白芍柔肝理脾,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而出。佐以陈皮理气,既可使君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辛散,配白术生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调药和中。
方解: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麻黄根甘平,功专止汗,为佐;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心气,退虚热,为使。
本方以卫气不固,阴液外泄的自汗、盗汗证为临床指征。服完本方之后,可以玉屏风散巩固其疗效。
敛肺止咳
九仙散
组成:人参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阿胶 乌梅各10g贝母5g罂粟壳15g
[1]白术、苍术并用说明方中健脾燥湿并重,但白术量大,故以健脾为主。
[2]黑芥穗:荆芥炭,炒炭有收涩、收敛之效。
固经丸
组成:黄柏6g黄芩15g椿根皮12g白芍15g龟版15g香附6g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崩漏。经水过期不止,或下血量过多,血色深红或紫黑稠粘,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