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最全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2015-02-05 国历书画国历书画点上面蓝色小字加关注,宜分享,且看且收藏。
山水手卷设色布本 1897年作乘云注雨立轴设色纸本1922年作题识:乘云注雨。
祥止仁弟从游借山,已越二载暑寒,明日学成还蜀,予以此数十年不画之作,依依赠行,小兄齐璜制于京华。
钤印:木人、白石相赠、门人半知己、一息尚存书要读此《乘云注雨》图为齐白石鲜有的题材。
白石舍弃了传统的形象,以简朴的稚拙感把龙刻画出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尽致。
画中的上款‘祥止’为齐白石门生,四川书画篆刻家罗祥止。
临沈周山水立轴己未(1919年)作雪溪高士图立轴1939年作龙山七子图立轴设色纸本 1874年作款识:龙山七子图。
七子者,真吾罗斌,醒吾罗羲,言川王训,子诠谭道,西木湖栗,茯根陈节暨馀也。
甲午季春过访时园,醒吾老兄出纸一幅,属余绘图以纪其事。
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
遂于酒後驱使出山灵以为点缀焉。
滨生弟璜并识。
钤印: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求真《龙山七子图》是研究白石早期山水及诗友交游的重要画作。
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借湘潭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成立龙山诗社,被推为首任社长,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齐白石学诗的老师较多,有诗人胡沁园(27岁拜师)、王湘绮(37岁时拜师)、诗人文学家樊曾祥(40岁时认识),受他们的影响较多。
也曾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1924年出版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逝后又出版《白石诗集》等。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抒发感想。
《龙山七子图》是齐白石诗、画结合最为典范的代表作品。
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的,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
清代早期画圣王翚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早期画圣王翚四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
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我们这里分享清朝早期人称画圣大画家王翚精品绘画作品。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
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
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
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
在四王中比较突出。
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
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传世作品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江深草阁图》《仿黄鹤山櫵秋山萧寺图》《仿巨然溪山雨霁图》《仿巨然楚山欲雨图》《万壑千岩图》《庐山听瀑图》《寒塘鸿鶒图》《山窗读书图》《石磴林泉图》《溪山红树图》《山阴霁雪图卷》《岩栖高士图》《仿巨然夏山图》《仿王蒙秋山草堂图》《仿巨然夏山清晓图》《水竹幽居图》《青溪送别图卷》《晚梧秋影》《杏花春雨图》《庐山白云图卷》《李成关山雪霁图》《夏山烟雨图》《夏五吟梅图》《山水图》《山川浑厚图》《仿黄公望山水图》《秋山万重图》《陡壑奔泉图》《九华秀色图》《仿巨然烟浮远岫图》《桃花鱼艇图》《唐寅诗意图》《水阁幽人图》《山窗封雪图》《草堂碧泉图》《江山秋色图》等。
高山流水图

高山流水图
《高山流水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梅清的国画作品。
该画纸本墨笔,幅面250×12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特点
《高山流水图》绘一座圆柱形突兀山峰矗立在群峰之中,一旁山壁陡峭奇险。
山下苍松掩映,松下有一隐士席地盘坐,正在观看对面的瀑布。
山石皴线,老笔纷披,石上苔点,极为随意。
画中自题:"高山流水,仿石田老人笔意,甲戌中秋前一日,瞿山梅清时年七十有二。
"甲戌年即公元1649年。
梅清对后世画家影响很大,尤其是石涛,从此幅中我们仍可看出两人在艺术上的相通之处。
作者简介
梅清(1623—1679),安徽宣城人,字渊公,号瞿山,别号有瞿硎、梅痴、梅楞、柏枧山口人、新田山长、敬亭山农、莲花峰长者等等。
别号大部分来于他的居住地。
其祖上为历代名臣才子,故家藏书丰富。
明清易祚时,他移居乡村,寄情书画。
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大批士人投入清统治者的怀抱。
梅清也跃跃欲试,然而四次落榜。
从此远离仕途,开始优游名山大川。
梅清对元四家、明代的沈周的画法能深入地研习,同时注重师法自然,梅清把全部心血消耗在绘画和诗歌的创作上,大自然的美彻底涤荡他的尘俗“宦梦”,他又开始欣慕出世的方外生活,常和僧人来往,思想愈加清逸和空幻。
他尤其喜爱黄山的奇峰、异石、怪松,云海等胜景。
他的山水绘画也多描绘黄山景致。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与国画大师、国画爱好者互动交流!国画教学国画欣赏国画新闻国画视频国画创作国画买卖人物画山水画水墨画院体画工笔画文人画花鸟画…国画相关,这里都有1、白雪石笔下的漓江山水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1915-2011)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
白雪石的作品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的美誉。
白雪石漓江渔歌1990年作白雪石生于北京,久居皇城,见惯了荣辱兴衰,听惯了大曲小调,所以他心明似月,心静如水。
这也正如他笔下的漓江山水一般。
白雪石叠翠一平如境的江面,远近迷离的群山,青翠欲滴的竹林,江湾待渡的渔舟竹筏。
欣赏雪石老人的漓江山水,你可以处处感受到这种宁静的田园诗情。
他笔下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清纯静美、发人遐想的迷人画卷。
白雪石漓江烟雨1987年作白雪石漓江风情白雪石云涌桂山青1995年作白雪石漓江春色白雪石奇峰竞秀白雪石漓江渔村白雪石夹岸奇峰映碧波白雪石渔归白雪石漓江帆影白雪石漓江之春白雪石云锁桂山1992年作白雪石象山春晓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烟雨白雪石青峰云起白雪石漓江春早白雪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白雪石奇峰满翠白雪石漓江放舟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渔村晓雾2、李可染笔下的漓江山水李可染《漓江胜境图》1959年,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主要以桂林为题材,共二十余幅,画家本人的创作在此后也进入“采一炼十”的阶段,开始对写生作品提炼加工。
李可染《漓江纪游》1963年作可染先生在题识中说,这幅画的构图是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也就是消减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将漓江山水的奇秀蕴籍,不同角度山势的深远高远,用艺术家的“心游”共冶一炉。
所谓“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景也。
”艺术家以无限的自由描绘的不是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境。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画100幅(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五代)巨然.秋⼭问道图(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寒鸦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燕⽂贵.溪⼭楼观图(北宋)范宽.溪⼭⾏旅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北宋)许道宁.关⼭密雪图(北宋)许道宁.渔⽗图(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长卷(北宋)郭忠恕.雪霁江⾏图(北宋)王铣.渔村⼩雪图(局部)(北宋)王铣.烟江叠嶂图(局部)(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江参.庐⼭图(北宋)⽶友仁.远岫晴云图(北宋)梁楷.雪景⼭⽔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宋)萧照.⼭腰楼观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对⽉图(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马和之.⿅鸣之什图(南宋)赵伯驹.春⼭图(⾦代)武元直.⾚壁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元代)黄公望.天池⽯壁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夏⽇⼭居图(元代)王蒙.长江万⾥图(局部)吴镇.洞庭渔隐图吴镇.秋江渔隐图王履.华⼭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王绂.湖⼭书屋图戴进.灵⾕春云图戴进.溪堂诗思图2杜琼.友松图夏芷.灵阳⼗景图(之⼀)沈周.庐⼭⾼沈周.云际停⾈图周⾂.春⼭游骑图吴伟.江⼭渔乐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
海上画派名家之一杨伯润的山水画,西湖十二景,美!

海上画派名家之一杨伯润的山水画,西湖十二景,美!杨伯润(1837~1911)清代书画家,海上画派名家之一。
字佩夫,一作佩甫,号茶禅,别号茶禅居士、南湖,一作南湖外史(按海上墨林作名伯润,字佩甫非是,盖佩甫画用字行),室名南湖草堂、语石斋。
浙江嘉兴人。
父杨韵,山水画自然高妙,故禀承家学。
亦工诗,善书、画。
书近颜、米,骨秀天成。
尤工行草。
山水规摹董其昌。
咸丰时,在上海鬻画养母。
其画四十以后始立门户,喜用长锋紫须,点缀烟树,故出笔锋锐,气韵清邈。
便格局不甚严谨,峰峦更少变化。
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
卒年七十五。
著《南湖草堂集》《语石齐画》。
王韬在《瀛壖杂志》中云:“佩甫于今杨补之,画专山水重当时。
”杨伯润《西湖十二景》,册页(十二开),设色绢本,尺寸24.5×27.5 cm,约0.6平尺(每幅)。
(一)雷锋夕照。
夕阳红更好,塔影落甘园。
笑语游人散,纷纷入暗门。
伯润。
(二)曲院荷风。
浴热饮冷泉,归去晚凉天。
清香逐人远,好上总宜船。
杨伯润。
(三)保叔眺远。
野云秋共白,隄柳晚逾青。
杨伯润。
(四)断桥残雪。
亭外半青山,修梁影亦寒。
往人传粉本,白鹤立阑干。
杨伯润。
(五)柳浪闻莺。
莺啭最高枝,新缫柳万丝。
我来春已老,心事落花知。
杨伯润。
(六)三潭印月。
仿唐子畏意,南湖外史伯润。
(七)苏堤春晓。
月落动疏钟,纷纷柳岸风。
鸟啼人未起,日出五云东。
伯润。
................................................(八)平湖秋月。
寒光一夕铺,行处片云无。
秋风飘桂子,点点落冰壶。
杨伯润。
(九)钱塘观潮。
灯火是西兴,江空帆影轻。
湖来云气散,水月雨分明。
杨伯润。
................................................(十)花港观鱼。
仿郭恕先笔法。
杨伯润。
................................................(十一)南屏晚钟。
清朝“后尚左手”画家高凤翰二十三幅精品佳作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后尚左手”画家高凤翰二十三幅精品佳作绘画作品赏析展开全文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
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
我们一起分享清朝中期扬州派画家高凤翰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高凤翰(1683~1749)胶州大行高氏二十十一世,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
汉族,山东胶县城南三里河村人。
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
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
有《砚史》,《南阜集》。
主要传世作品有《设色牡丹图》、《清白柱石图》、《富贵清高图》、《荷花图》、《自画像》、《雪景竹石图》、《雪景山水》、《莲塘清供图》、《草堂艺菊图》、《杂画图之秋海棠玉簪》、《山水书法册(六开)》、《天台白松图》、《素袜凌波图轴》、《与叶芳林合作》、《岁寒三友图》、《寿石图》、《题赠冷仲辰斗室诗》、《仿元人君子图》、《赠宋霞陵表侄并赞》、《锦绣富贵图》《影瘦香寒图》、《蕉竹文石图》、《寒林鸦阵图》清朝中期高凤翰《设色牡丹图》赏析清朝中期高凤翰《设色牡丹图》纸本设色182cmx53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清代早期恽寿平五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早期恽寿平五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自清朝建立至清康熙年间,是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抒发,适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
今天介绍清初六大家最后一位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后以此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上店人。
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擅长山水,尤以写生花卉蜚声画坛,创造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没骨花”一派,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
应该说,恽寿平的写生花卉成就比他的山水画更为突出。
他的花卉风格清新细丽、淡雅秀逸,以广泛的题材、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秀润的笔墨和设色,创造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没骨”法。
恽氏大胆尝试,“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花卉写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恽寿平在诗文、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吸收古代名家之长,“以王献之为体,以褚遂良为面,以黄庭坚为骨”,圆润劲利,精彩照人。
他的诗文成就也很高,留有千余首诗作。
他的诗大都是他生活的真实感受,顾祖禹将他的诗与屈原、陶潜、杜甫诗歌相提并论,可见其诗文成就之高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双清图》《高岩溅瀑图》《汪懋麟像》《桃花图》《松竹图》《高岩乔木》《山水花鸟图册》《富春山图》《罂粟花图》《香林紫雪图》《剑门图》《红莲绿藻图》《公牧坐听松风图》《蓼汀鱼藻图》《禹穴古柏图》《牡丹图页》《春风图页》《灵岩山图》《五清图》《万壑秋声图》《艳秋图》《载鹤图》《乔柯修竹图》《国香春霁图》《荷花芦草图》《仿董源溪山无尽图轴》《桂花紫薇图》《荔枝绶带图》《三清图》《拟陆天游笔意》《古松叠嶂》《九兰图》《双松流泉图》《仿倪瓒古木丛篁图》《古木垂萝图》《秋海棠图》《三友图》《东篱图轴》《刻露清秀图轴》《鱼藻图轴》《茂林崇山图轴》《晴川揽胜图》《仿古山水图》《林居高士图》《苍松翠竹图轴》《乔松图轴》《落花游鱼图》《石竹图》《玉堂富贵图》《出水芙蓉图》《一竹斋图卷》《山水花鸟图册之乔柯急涧》《层峦烟树图》《蔬果册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山水图汪之瑞立轴纸本墨笔纵79 厘米横52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汪之瑞,生卒不详,清初画家。
字无瑞,休宁(今属安徽)人。
初从李永昌学画。
工书,擅山水。
悬肘中锋,运用渴笔焦墨,多作披麻、荷叶皴,为其家乡黄山山石之皴斫也。
爱作背面山,兴至落笔,如风雨骤至,顷刻数纸。
与弘仁、孙逸、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
传世作品有《为跨千写山水图》《虚亭诗意图》《溪亭纳秋图》。
图作者用渴笔、焦墨,画远山疏林、小桥流水,山石有皴无染,画风近黄公望。
自题“已丑(1649)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余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
山水图髡残卷纸木水墨淡设色横76.2厘米纵37.5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此幅画法似出自元代王蒙,皴笔粗细繁疏,水墨浓淡燥湿,皆能脱尽笔踪而备极变化;再略施浅彩,画面呈现出一片光影清明柔美的景色。
造景尤其诡奇奥妙,缅邈幽深,出人意料,而又能不失真山实水的面貌,令观者目驰神往,堪称佳作。
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木水墨设色纵37.5 厘米横76.2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苍松杂树,浓密荫郁,其下楼阁屋舍错列,有两人凭栏远眺。
画幅左面则空漾苍茫,以现水面之辽阔,从而使画面平稳。
构图布局独具匠心,用笔苍劲老辣,画境有幽逸之气。
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本水墨设色纵37.5 厘米横76.2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图画参天古树两株,枝横叶茂,树下茅棚屋舍,四周青竹杂树丛草相围,屋内两人席地而坐相对话。
水阁下溪流湍激有声。
视线远推,山峦缓坡外,水面云天相接,苍茫无际。
此幅笔墨苍浑,气势酣畅。
山水图樊圻册页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册气格高爽,肃穆恬静。
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渲染轻清。
各图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或山石环抱,或宾主相揖,或开嶂拘镍;水则或垂石隐泉,或云流泉断,池馆廊庑,平居四列;河房茅亭,钟鼓楼台,巨舰江船,气息宛然。
雨湿江南,云雾蒸腾的夏景;蟹爪纠结,山峦湛凝,村落恬静的冬景;桃花盛开,山石岐岐,醉泉珠溅的春景;石壁高耸,远帆隐约的秋景。
画来都合乎自然之理,得烟云飘渺之趣。
此处选印两页。
山水图樊圻册页纸本纵29 厘米横23.5 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册共六开,现选印两页,之一写巨石高峰叠翠耸立,山间树木挺立成林,云气烟岚环绕不散,溪水蜿蜒曲折而伸。
之二画江水波涛,渔舟扬帆,山峦平坡,树木繁茂葱郁,涧水曲折回转急流,茅台亭阁隐现。
画境幽深,恬静秀丽。
山水图龚贤扇面水墨纸本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两幅山水扇面图,当是作者清雅隽逸、古秀峭劲之作,画家借鉴南宋“半边” “一角”式的构图方式,画得格外空旷虚淡。
尤其是两幅近景中树的画法,既有横点叶、直点叶,也有双勾圆点叶、圆笔疏点叶,它们高低参差,掩映得势,浓淡互照,绝无雷同,乃全局的得意之笔。
至于茅棚屋舍、小桥溪水,则更是平添风韵之致。
山水图高岑长卷纸本纵23.6厘米横13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山石以粗笔勾勒轮廓,浓墨点苔,披麻、解索、折带皴相间,长皴、短斫交错,属沈周粗笔遗意。
而其中树枝繁密的点叶,屋字细秀的用线,以及轻淡明雅的敷色,又有文徵明的意韵。
画面点缀江上扁舟、潺流涧水,则添生动之气。
山水图吴宏扇面泥金纸本水墨纵16.2 厘米、横52.3 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宏,生卒不详,清初画家。
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奚豁人,寓江宁(今江苏南京)。
诗书均精。
幼好绘事,自辟蹊径。
顺治十年(1653) 曾渡黄河,游雪苑,归而笔墨一变,纵横放逸,得诸家之长而能出己意。
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
与樊圻、邹苗、叶欣、胡性、谢荪、高岑、龚贤为金陵八家。
传世品有《柘溪草堂图》《山水图》《水榭待客图》《山村樵牧图》。
此幅画远山淡抹隐现,近处山石老树楼阁。
咫尺千里,苍苍莽莽。
山石用方硬而带刚性的直线勾括,棱角分明。
皴法则纵横恣意,似乱柴,奕斧劈皴,方峭瘦硬。
但整幅疏密得宜而显工整。
山水图邹拮立轴绢本水墨纵211.5 厘米横50.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巨岩峭壁,深涧杂木成林,有房屋筑于崖上苍松下,山间溪水弯曲蜿蜒。
简淡清逸,朴质古拙。
山水图邹拮册纸本设色纵33 厘米横16.1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邹拮册绢本纵33 厘米横29 沈阳博物馆藏两图为同一景,只是画家用不同的时间来描绘。
图写山岭一角,丛林密树,林间曲径通幽,孤塔茅屋,掩映其间。
笔墨粗健,色彩沉郁,凝重苍劲。
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 厘米横16.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叶欣,生卒年不详,清初画家。
字荣木,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流寓金陵(江苏南京)。
善山水,学宋赵令穰法,复师明姚允在之意。
曾作《断草荒烟图》《孤城古渡图》等,风格淡远。
曾为周亮工画陶潜诗百页,用笔楚楚,为世所珍。
与龚贤、樊圻、吴宏、胡性、谢荪、高岑、邹苗、为金陵八家。
传世作品有《矶边帆影图》《桃花书屋图》《葛洪移居图》等。
现选印两页,其一画突兀大山峰,其下秋林密布,平缓的滩渚汀洲宽阔,又使山势显得些许雄壮。
小桥流水,古树横枝,文人雅士,自得其乐。
其二写崇山密林,山径蜿蜒曲折直上。
布局疏落有致,简洁开朗,境界淡远幽旷。
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 厘米横16.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三画山峦平冈,树木花繁叶茂,屋舍房宇掩映其间,溪水环山,波光粼粼,船上人物,形神动态俱足。
图四写崇峦密岭,老树繁茂处,却有寺院深藏,小桥独亭,涧水汹流。
笔法方硬兼圆润,景致工整又简练,独具一格。
山水图罗牧立轴纸本墨笔纵212 厘米横113 厘米沈阳博物馆藏罗牧(1622-1704),清初画家。
字饭牛,江西宁都人。
寄居江西南昌。
善画山水,笑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传授,林壑森秀,墨气渝然,颇具韵味,时称妙品。
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
性格敦厚,重友谊。
与徐榆溪友善。
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岫图》《墨笔山水图》《林壑萧疏图》。
画高峰突起,群峰衬托,泉涧叠流,云烟浮动,苍松相映,杂林参差;构图平稳,意境清新。
笔法流畅沉着,墨气渝然。
自题“丙子六月用董巨笔意为西庚先生并正,双江罗牧。
”此图为画家晚年之作。
山水图徐枋立轴纸本水墨纵98.5 厘米横41.7 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徐枋(1622-1694)清代画家。
宇昭法,号俟斋,又号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
工诗文,善画山水、芝兰。
书善行草。
著有《居易堂集》等书多种。
此图山势崔嵬有雄气,远山重叠而秀润,林木森然郁茂,山溪源远而流长,近山空亭,渺无人迹。
空旷淡雅,意境清幽。
笔墨法自董巨,富有江南山水之美。
清・张庚《国朝画徵录》称:“用笔极整饰工致,墨气淹渍明净。
”此幅可为印证。
款识自云:“近自然不落凡径,庶几古人所称笔补造化者也。
”追求悄然绝尘,作神仙中人的意境。
山水图朱耷立轴纸本水墨纵160.6 厘米横78.0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朱耷(约1624- 约1705) 清初画家、诗人。
本名统蓥,明宁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
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作哑子。
并剃发为僧,历时十四年(1648-1661) ,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 。
别号有雪个、传綮、驴屋等。
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画面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所创意境,别具灵奇。
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
对后来写意画派影响极大。
传世作品甚多,有《牡丹竹石图》《竹枝图》《鱼鸭图》《孔雀图》《双雀图》《山水图》《河上花图》和《荷石水鸭图》等。
此图亦名《秋林亭子图》,写秋树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
布局独特,内涵丰富。
山水图朱耷册页纸本水墨纵54 厘米横46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山峦石壁,老树横枝,溪流人家。
境界幽旷,用笔姿意,画面显得奔放苍健。
山水图吕焕成册页绢本设色纵33.1厘米横26.2 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吕焕成,生于1630 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吉文,浙江余姚人。
善画花卉人物和山水。
好作斧劈皴,风格近似明代著名画家戴进。
所作道、佛神像,笔法工整,设色古雅。
此册共八开,均作山水小景:或青绿设色,桃花山庄;或长途行旅,歇憩小店;或仿米山水,山色空朦;或携杖相邀,秋山观瀑;或小船垂钓,意境幽静;或停舟闲坐,悠然自得;或平原小景,萧疏空旷。
此选二幅,其一雪山迷茫,枯木萧疏,长廊水榭,老者临窗,寒气逼人,意境隽冷。
图二峰岩奇特林木苍秀,两老者漫步闲谈于树下幽径,境界清旷。
勾勒渲染,皆极工致。
山石树木受蓝瑛影响而自具面目。
山水图恽寿平册页纸本纵28.7 厘米横34.4 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此图册选二开。
上图为《荷香水榭图》,写初夏湖边小景。
杨柳数棵,新叶催发,树荫水榭一座,湖边荷花盛开,散发阵阵清香;水榭中一人倚窗赏景。
此图笔墨淡雅,设色清秀。
自题:“荷香水榭。
赵大年有此图,略用其法。
” 下图为《春山暖翠图》写明媚春山景色。
远处晴岚覆翠,云漫山麓;近处桃红柳绿,清波相映,色彩绚丽,春意盎然,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韵致。
自题:“春山暖翠。
戏用僧繇没骨法图意。
”山水图顾符稹立轴纸本设色纵121.5 厘米横79.8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符稹,生于1635 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一作符祯,字瑟如,一字松巢,号小痴,江苏兴化人。
善画山水、人物。
画学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昭道。
工细入毫发。
贫困时以卖画自给,故临摹古画者颇多。
亦能诗、工书。
此图中远山层叠,云漫山腰,衬映山村。
山下有耕者种田,江中有渔夫捕鱼。
近处江边在高树坡石掩映中,隐现数幢幽雅的重楼矮屋,有幽人逸士活动其中,具有浓丽的山居生活气息。
布局清旷,山石用线勾出轮廓,浓墨点醒,笔法工整而有潇洒之趣。
山水图原济册页纸本水墨纵24.5 厘米横38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册选印两页。
其一画白云环绕松岭云壑,书斋屋舍深藏其间,境界幽谧。
其二绘远山连绵近石重叠,树木浓郁,云雾环绕,溪流清波。
岸畔有马数匹,或已入水前行,或安然饮水,或穆然静立,境界深远山水图黄鼎立轴纸本水墨119.5 厘米横40.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丛树密林,山溪汇合,沿溪树林间舍人家掩映其中。
布置精心,境界幽旷,笔墨苍劲。
山水图袁耀册页纸本设色纵27 厘米横33 厘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袁耀,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袁江之侄,一说袁江之子。
工画山水、楼阁、界画。
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
花鸟亦佳。
存世作品有《骊山避暑十二景》《阿房宫图》等。
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所选两页分别为《百岁旧人谈旧事》和《农户小桥》,前者画四株参天古树,偃卧横枝,探出廊亭檐外。
远山一抹,显出水面之深远。
亭内,两百岁老者对坐而谈,一童子侍立旁侧,一童子庭内煮茶,别具情致。
后幅写农家生活,阁楼依山傍树而建,形成一座小院,院内院外,人物动作栩栩如生,不远处的小桥上,有人背负重物而行,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