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中幼林实施的森林抚育措施及其效果

中幼林实施的森林抚育措施及其效果

景观农业J I NG GU A N N O N GYE 林业经济与管理中幼林实施的森林抚育措施及其效果吴世剑(湖南省溆浦县兰岗山国有林场,湖南溆浦 419300)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度不断提高,绿色植被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金山银山”,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对于森林培育工程而言,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幼林抚育,只有做好抚育工作,才能促进我国林业建设事业发展。

对此,针对中幼林森林抚育展开分析,并探讨其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中幼林抚育;措施;成效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抚育工作一直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抚育工作做得好,才能为林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力度,要从中幼林抚育开始。

根据林分林种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措施,可保证中幼林抚育质量,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1 中幼林抚育概述1.1 中幼林 中幼林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统称。

幼龄林是森林生长发育的幼年阶段,通常是指不超过2个龄级的林分;中龄林也被称为壮龄林,指林龄不超过4个龄级的林分。

1.2 中幼林抚育 中幼林抚育是指在幼龄林和中龄林阶段,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情况确定森林培育目标,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割灌(草)、扩穴、定株、补植、间伐、修枝、施肥和浇水等人为干预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优化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分健康生长。

2 中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分析2.1 创造较好的生长环境 林木幼苗阶段的根系较弱,杂草会和其竞争养分,因此要采用施肥、松土等抚育措施来保证幼苗成活。

对人畜破坏严重的地块,要进行补植补造,对灌木杂草较多的地方应进行割灌除草,拓宽林木生长空间,提高造林保存率。

2.2 改善森林卫生条件 中幼林阶段根据林分发育和森林培育目的在林分中采取间伐、修枝等人为干预措施,对树种林分密度进行调整,可改善森林卫生条件,形成适合林木生长的小环境。

2.3 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 完成造林以后要加强林地抚育管理工作,实施中幼林抚育措施,使林木生长数量和质量最大化,尽可能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中幼林抚育安全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安全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安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中幼林抚育是指对中幼龄林木进行保护、修剪和促进生长的管理活动。

在实施中幼林抚育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仅牵涉到人员的安全,还关系到林木的健康和生长。

因此,制定一份中幼林抚育安全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施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从事中幼林抚育工作的人员,包括林业工作者、护林员等。

三、安全风险分析。

1. 高处作业风险,中幼林抚育工作中,常常需要攀爬树木或梯子进行修剪等高处作业,存在坠落风险。

2. 工具伤害风险,使用工具如电锯、剪刀等进行抚育作业时,存在误伤他人或自伤的风险。

3. 天气变化风险,在户外作业时,天气突然变化可能导致人员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安全措施。

1. 培训教育,对从事中幼林抚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高处作业安全、工具使用安全等内容。

2. 安全防护,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确保安全带的使用正确可靠;使用工具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3. 天气监测,在进行户外作业时,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遇到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

4. 作业检查,在开始抚育作业前,要对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对工作场地进行检查,清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五、应急预案。

1. 人员伤亡,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紧急救援,并报警寻求帮助。

2. 自然灾害,遇到自然灾害如雷雨、强风等,应立即撤离现场,前往安全地点避难。

六、安全管理。

1. 监督检查,对中幼林抚育作业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2. 安全奖惩,对遵守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批评和教育。

七、总结。

中幼林抚育安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从事抚育工作人员的安全,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这里写明中幼林抚育的背景和目的,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相关内容)
二、中幼林抚育范围和评估标准
⒈中幼林抚育范围
(详细列出中幼林抚育的范围,如特定区域、特定类型的幼林等)
⒉抚育评估标准
(明确中幼林抚育的评估标准,包括生长状况、空间分布、基础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三、中幼林抚育方法与措施
⒈种苗选择与造林
(介绍中幼林抚育时的种苗选择标准和相应的造林方法)
⒉管理与保护
(详细描述中幼林抚育过程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如修剪、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⒊抚育周期与频率
(说明中幼林抚育的周期和频率,以确保抚育效果的持续)
四、监测与评估
⒈监测指标及频次
(列出中幼林抚育过程中需要监测的指标和监测频次)
⒉评估方法与标准
(介绍中幼林抚育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包括定性评估和定
量评估)
五、中幼林抚育责任和考核
⒈各级责任人
(明确中幼林抚育相关工作的责任人,包括部门、林业企业等)
⒉考核机制与奖惩措施
(阐述中幼林抚育的考核机制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六、附件
(列出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抚育范围图、监测报告等)
附:
1、法律名词及注释:
●中幼林:指树龄在5年至10年之间的林木,处于生长发育的中期阶段。

●抚育:指对中幼林进行管理、修剪等措施,促进其健康生长和发育的活动。

2、本文档为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中幼林抚育工作,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是指对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和管理,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幼龄林木生长期内,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制定出一系列的抚育措施和方法,以实现林木的良好生长和发育,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抚育目标。

中幼林抚育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抚育措施,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木的品质和产量;2. 调整林分结构,促进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防治病虫害,减少森林灾害,保障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二、抚育原则。

1.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制定相应的抚育方案,保证抚育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 循序渐进。

中幼林抚育应当根据林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循序渐进地实施抚育措施,不宜急功近利。

3. 综合治理。

中幼林抚育应当综合考虑水土保持、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等因素,实施综合治理,提高抚育效果。

4. 精细管理。

中幼林抚育应当注重细节,精心管理,做到每一处抚育措施都得到落实,确保抚育效果。

三、抚育措施。

1. 修剪整枝。

对中幼龄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整枝,促进树冠的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2. 疏伐间伐。

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适当的疏伐间伐,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3. 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中幼龄林木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

4. 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保证林木的养分供应和水分需求,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5. 土壤改良。

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抚育效果评估。

中幼林抚育实施后,应当对抚育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林木的生长情况、林分结构的调整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面。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抚育措施,保证抚育效果的实现。

五、总结。

中幼林抚育是森林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简洁范本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简洁范本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1. 引言2. 理论基础中幼林抚育的实施方案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包括林木生长规律、生物学特性、资源分配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的生长效率。

3. 目标和原则中幼林抚育的目标是促进森林的快速生长和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增加林木生长速度、提高林木品质、增加林木经济价值等。

在实施抚育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综合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抚育措施中幼林抚育方案中,包括以下具体措施:4.1 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组合。

考虑树种生长速度、适应性和经济价值等因素,选择最佳组合。

4.2 控制人工造林的密度根据木材需求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控制人工造林的密度。

既要保证森林的资源利用效率,又要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4.3 定期修剪和疏伐定期修剪和疏伐是促进森林生长和更新的重要措施。

通过修剪和疏伐,可以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光照和水分利用效率,加快林木生长速度。

4.4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林木需求,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确保森林健康。

4.5 引导树冠发展通过合理的修剪和疏伐,引导树冠的发展,提高林木的光合效率和生长速度。

注意树冠的平衡发展,避免部分树冠过大,影响整体生长。

5. 实施效果监测实施中幼林抚育方案后,需要对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样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抚育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确保森林的持续健康发展。

6.中幼林抚育是非常重要的森林管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抚育方案和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质量和经济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施中幼林抚育方案需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遵循科学原则,不断监测和改进,以实现最佳效果。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1.前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以确保中幼林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管理。

本方案包含具体的操作步骤、抚育期限、资源管理以及相关法律要求等内容,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2.抚育范围和目标2.1 抚育范围中幼林抚育实施范围包括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乡村绿化带等中幼林区域。

2.2 抚育目标2.2.1 保护中幼林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2.2.2 促进中幼林健康生长,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2.2.3 提高中幼林的美观度和观赏价值。

2.2.4 保障中幼林区域的公共安全,预防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3.抚育措施3.1 检查与修剪3.1.1 定期检查中幼林的林冠情况,及时发现枯枝、病虫害等问题。

3.1.2 对处于合适生长阶段的树木进行修剪,确保较低枝干的生长。

3.1.3清除杂草和不良植物,防止对中幼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2 水肥管理3.2.1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避免积水现象。

3.2.2 定期施肥,确保中幼林的养分供应。

3.3 病虫害防治3.3.1 定期检查中幼林的病虫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3.2 对发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处理,以防止扩散传播。

3.4 灾害防护3.4.1 建立灾害防护设施,包括防火设施、护树网等。

3.4.2 定期检查灾害防护设施的完好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

4.资源管理4.1 人力资源4.1.1 设立专门的抚育团队,负责中幼林的抚育工作。

4.1.2 培训抚育团队成员,提升其抚育技能和知识水平。

4.2 物质资源4.2.1 购买和维护抚育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4.2.2 确保所需的肥料和农药等物质资源供应充足。

5.法律要求本文中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具体法律要求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附件:________(列出相关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在附件处查看。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列出法律名词及注释)。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幼林抚育是指对中幼龄林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修剪,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

中幼龄林的抚育工作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 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通过抚育工作,使林木叶片更加丰盛,树形更加整齐,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2) 提高林木经济效益:通过抚育工作,合理修剪树冠,提高光合作用效果,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原则:(1) 精细管理:根据林木的个体特性,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保证每棵林木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抚育。

(2) 科学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规律,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气候环境。

(3) 持续改进:抚育工作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三、实施步骤1. 林分调查:(1) 对中幼龄林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

(2)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抚育计划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2. 抚育措施:(1) 林木修剪: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状况,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2)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林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3) 土壤调理: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林木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土壤调理,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3. 成果评价:(1) 对抚育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总结,评价抚育效果和经济效益。

(2) 根据评估结果,对抚育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抚育效果和林木的经济效益。

四、实施效益1. 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通过抚育工作,保证林木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生长速度。

2. 提高林木的质量:修剪树冠,使林木的树形更加整齐,提高林木的质量。

3. 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修剪,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加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是针对中幼林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中幼林是指树龄在5-15年的年轻林地,对于保护中幼林的生态环境、促进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规范中幼林抚育的工作流程,促进中幼林的健康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二、抚育目标1·提高中幼林的生长速度,加快林木更新周期。

2·优化林木结构,提高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3·促进森林生态稳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4·加强对中幼林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三、抚育措施1·土壤改良措施(1)定期检测土壤理化性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肥。

(2)采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补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3)落叶堆肥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

2·林木修剪措施(1)根据林木生长情况,合理进行修剪,保持树冠均衡发育。

(2)及时清除或修剪病虫害枝干,防止病虫害传播。

(3)适当疏除过密枝杈,提高林木通风透光性。

3·林地保护措施(1)设置有效的防火措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2)设立警示标志,禁止非法砍伐和乱倒垃圾。

(3)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巡视中幼林的健康状况。

4·病虫害防治措施(1)定期巡查中幼林,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推广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3)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实施方案1·组织林地调查(1)统计中幼林面积,了解生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2)调查林木树高、冠幅、树龄等主要生长指标。

2·制定抚育计划(1)根据中幼林的生长情况,制定抚育目标和措施。

(2)明确抚育时间表和责任人,安排实施工作。

3·抚育实施(1)按照抚育计划进行土壤改良、林木修剪和防治工作。

(2)记录抚育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工作效果,并进行评估。

4·监测和评估(1)建立中幼林监测指标体系,定期监测生长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篇一: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开展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等多种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割灌除草“割灌除草”技术措施,主要是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的中幼龄林中进行。

根据林地、林分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人工割灌除草的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为了保护与扩大生物多样性,给下层的植被提供生长空间,对于过密的灌丛和萌芽条也要适度间伐,以人能够自由通过为宜。

作业时,注重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以有利于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同时注意保护好稀少的珍贵的乔木、小乔木、灌木,特别是对下层浆果类灌木更要注意保护。

完成”割灌除草”后,需将砍除的灌木、杂刺、杂草、藤条,全部清出林外。

(二)修枝定株“修枝定株”技术措施,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

修枝的目的是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的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降低树冠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蔓延。

“修枝定株”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除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的过程,科学合理的确定保留株数,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

亦可结合“透光伐”、“卫生伐”进行。

在技术上,一是修枝时节以冬末春初为宜;二是柏树修枝一般采用“平切法”,松树修枝采用“留桩法”,保留1~3厘米的残桩;三是修枝高度,幼林龄一般不超过树高的1/3,中林龄不超过树高的1/2。

完成后,需将修枝的剩余物全部清出林外(三)抚育间伐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其目的是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分抗性,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

根据我区今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实际情况,拟设计采取“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三种抚育间伐措施。

1、透光伐:在幼龄林阶段进行,在天然林中清除高大草本植物、灌木、藤蔓与影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萌芽条、霸王树与上层残留木及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调节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

在人工纯林中主要伐除过密的和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其方式为“全面透光伐”。

完成后,需将剩余物全部清除出林外。

2、生长伐:在中龄林中进行,主要是调整林分密度,伐除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加速优良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由于拟采取“生长伐”的森林,基本上是天然生长的同龄纯林,因而采用抚育间伐的方式为“下层抚育间伐”,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密留疏,去下留上。

伐木使用弯把锯,伐桩高度不超过10厘米,并控制好树倒方向,尽量减少伤及保留木。

完成后,应将抚育间伐的木材及剩余物全部清除出林外。

3、卫生伐: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主要在在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的林分中进行,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

伐木使用弯把锯,伐桩高度不超过10厘米,并控制好树倒方向,尽量减少伤及保留木。

在我区,尤其是要对遭受马尾松松线虫危害的疫木,发现一株,伐除一株,按照有关规定,整株清除林外,寻找开阔地集中焚烧,并对树根采取喷药杀虫处理。

”卫生伐”后的剩余物应全部清除林外。

抚育工序设计1、修建作业道路:对规划设计的抚育间伐小班,无法利用乡村公路、原有人行道路的,应修建作业便道。

2、割灌除草:割除保留目的树木根部周围1米范围的杂草、灌木、藤蔓,砍除过密的灌丛和萌芽条,以人能够自由通过为宜。

3、修枝:对保留木的枯死枝、下部过密枝进行修枝。

马尾松修枝采取“留桩法”修枝。

4、采伐木选定标记:对拟进行生长伐和卫生伐的小班,先由林业技术人员对照设计选定采伐木,再用红油漆逐株标记,然后对选定木进行采伐。

工序:修路—选定采伐木—红漆标记—采伐—运出林外—打枝—造材—归楞—装车—清林—运材(柴)。

5、作业区清理:及时将抚育间伐的所有剩余物进行打捆,运出林外用于当地农民作烧材。

其中,对松线虫疫木,一律按照松线虫疫病防控和除治方案进行,运出林外定点焚烧,决不允许作为木材使用,亦不允许与其他剩余物一起打捆交给农民作烧柴。

篇二:惠水县2013年森林抚育实施方案惠水县2013年度森林抚育组织实施程序根据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做好2013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工作的通知》(黔林营通[2013]229号),惠水县2013年度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中幼林抚育任务面积10000亩,为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特编写惠水县2013年度森林抚育组织实施程序:一、施工队伍的确定惠水县2013年森林抚育组织实施由乡镇林业站组织实施,乡镇林业站具体负责施工队伍的组织,并对施工队伍负责。

二、技术要求1、生态疏伐:采用现场划号伐木的方式,人工砍除,伐桩低于5厘米。

修去树冠下部活枝,修去濒临枯死的枝条,去掉部分蘖枝。

生态疏伐产生的梢头和枝丫等残余物。

一是林缘部分残余物,采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将其清理出作业现场,防止其干枯后成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隐患,以防引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清理宽度为林缘以内20米。

2、透光伐:采用现场划号伐木的方式,人工给予砍除,伐桩低于5厘米,抚育的同时要砍除林内灌木草本。

透光伐产生的梢头和枝丫等残余物。

一是林缘部分残余物,采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将其清理出作业现场,防止其干枯后成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隐患,以防引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清理宽度为林缘以内20米。

三、技术指导惠水县2013年森林抚育的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惠水县2013年度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要求,乡镇林业站与惠水县林业局签订技术指导责任书,由乡镇林业站负责指导施工队伍进行作业施工。

四、检查验收按照《森林抚育作业规程》的要求,完成一个小班验收一个小班。

乡镇林业站确认作业小班完成后,并符合检查验收的标准,上报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纪检组组织林政和营林的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惠水县林业局营林股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四日篇三:中幼林抚育的技术要点中幼林抚育的技术要点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现有中幼林面积15.7亿亩,占林分总面积的67%。

由于存在“重造轻管、重封轻抚”的思想观念以及抚育资金十分匮乏等原因,后期抚育管理工作滞后,造成部分山林藤蔓丛生,中幼林长势衰弱,有害生物危害严重,林相单一,出现成林不成材,蓄积量偏低的现象。

如不及时加以抚育,不仅延长成林时间,更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影响森林(原文来自: 东星资源网:中幼林抚育实施方案)生态效益的发挥,绿化造林成果将毁于一旦。

中幼林抚育包括林地抚育和林木抚育两个方面。

林地抚育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等。

林木抚育主要采取劈抚、修枝、间伐等方法,去除演替早期的植物种类,有目的地留培较多的乡土顶级群落树种及珍贵用材树种。

抚育间伐时,遵循林木生长规律,以林分郁闭度为主要指标,参考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林木高径生长等情况,对林分分化明显,郁闭度在0.8~0.9的林地优先安排间伐,间伐后清除林内杂草灌木,及时封山育林。

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松土除草目的:除草是为了排除杂草灌木与新栽幼树对水、肥、气、热的竞争,因为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并且可能使幼树窒息死亡。

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方法:除草松土的年限应进行到幼林全面郁闭,至少应进行到幼树高度超过草层高度为止。

除草松土的季节应在林木生长的高峰期来临之前,即每年的5—6月和8—9月。

割灌目的:劈除培育目的树种周围的杂草、藤蔓和灌木,排除杂草灌木对水、肥、光、热的竞争,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中幼林生长。

方法:割灌一般在林分基本郁闭、不宜进行松土除草的中幼林中进行。

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提倡使用割灌机。

林内间种目的:在林地上引种具有固氮能力的绿肥作物和改良土壤树种,能够与幼树相互促进生长,经过细致的抚育管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减少杂草滋生,对林木的生长十分有利,可以达到以耕代抚、以副促林的目的。

栽植方式:对于贫瘠的无林地,可以先栽植绿肥作物或改良土壤树种,使土壤得到改良后再造林。

在造林同时进行间种,绿肥作物与造林树种应混生或间作。

在主要树种或喜光树种林冠下混植固氮作物或小乔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人工修枝目的:消灭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饱满度,提高木材质量。

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减少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蔓延。

修枝在一些多分枝及主干不明显树种的中幼林中十分必要。

方法:只修去下部枯枝的称为“干修”,修去部分活枝的称为“绿修”。

对选定培育木进行适度修剪,除去树干下部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枝条及部分活枝。

修枝时期和方法应有利于伤口愈合,不撕裂树皮。

整枝强度以保持冠高比为1︰2为宜,切忌单纯为了获取薪材而过度整枝,使同化作用面积锐减,林木高径生长呆滞,并使林地强度透光,从而导致杂草滋生,林地条件恶化。

透光伐透光抚育一般在幼龄林内进行。

按照确定的保留株数,间密留疏,去劣存优,调整林分结构。

抚育方法:根据林分特征以及交通、劳力等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全面抚育、团状抚育或带状抚育。

选木原则:伐除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植物。

一是在纯林或混交林中,主要树种幼林密度过大,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的植株。

二是实生起源的主要树种数量已达营林要求,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

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条丛生,择优而留,伐去其他多余萌条。

三是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已获成功的间伐迹地或林冠下造林,新的幼林已经长成,需要砍除上层老龄过熟木,以解放下层新一代的目的树种。

林分选择:郁闭度0.8以上的幼龄林,且生长状况不良或防护效果不佳的林分。

起始期: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生长状况、森林经营目的确定透光伐起始期。

在幼林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到非目的树种、灌木、杂草压制时进行透光伐,一般首次抚育年龄以5—6年为宜。

抚育强度:对于天然林,抚育采伐后每公顷均匀保留2400~3600株幼苗幼树,郁闭度或林冠覆盖度不低于0.6。

在风雪危害严重的地段首次透光伐的郁闭度一次不得降低0.2。

对于人工林,伐除总株数的15%~50%,伐后保留郁闭度0.6~0.7。

杨树林按培育的材种确定,抚育采伐后树冠不要再接触。

间隔期:根据次要树种的萌芽状况确定透光伐间隔期,一般以3—5年为宜。

生态疏伐生态疏伐一般在中龄林内进行。

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伐除受压木和“霸王树”,保留有益木,改善林分光照、水分、养分等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