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文化
贵州有名的历史故事

贵州有名的历史故事贵州有名的历史故事贵州自古便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贵州的历史文化,领略贵州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美。
本文列举了一些贵州有名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鬼斧神工的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为中国最大、世界二大喀斯特石灰岩瀑布,也被誉为“鬼斧神工”。
它的美丽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传说:相传在古代,黄果树瀑布是由神仙雕凿而成的,瀑布上方的黄果树是神仙用神力种下的。
于是,这片瀑布便成为了一个传说中仙人修行、获得神通的地方。
2. 传说中的小苗寨小苗寨是贵州省三都县的一个苗族聚居地,因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并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
相传,小苗寨先祖为了躲避战乱,穿越山林走到了这里,并在这块“宝地”上定居下来。
在小苗寨,你可以欣赏到苗族音乐、舞蹈、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 坐拥百年历史的黔东南客家围屋群黔东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这里有着客家人的足迹。
客家围屋群分布在黔东南州的镇远、岑巩、黎平等地。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通常是若干户人家围绕着一个中心广场而建,具有防御功能和民族特色。
这些围屋群多已有百年历史,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
4. “蟠龙谷”中的龙宫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有一处被称为“蟠龙谷”的山谷,其中有一座被称为“龙宫”的石窟,由于这个地方的地势非常险峻,所以很少有人来到这里。
而龙宫中有许多雕塑,墙上还有一些文字、图案,据考古专家考证,这些字、图案都是唐代人留下的,至今已有千年之久。
在龙宫这个地方,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千年之前的贵州先民产生了某种连接。
5. 多彩的异地婚礼村——侗寨在贵州东南部的一些侗族聚居地,有一个古老而有趣的习俗:不同的侗寨之间会定期举行婚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新娘和新郎都要穿上精美的侗族传统服饰,前往对方的家乡,由各自的长辈主持仪式,庆祝他们的婚姻。
贵州历史介绍模板作文素材

贵州历史介绍模板作文素材贵州历史介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贵州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贵州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地区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又被秦国所统一。
随着汉代的统一,贵州成为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
在唐宋时期,贵州地区成为了大量移民的聚居地。
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艺品,也带来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同时,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贵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民族聚居地。
明清时期,贵州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的重要行政区域。
清朝时期,贵州成为了滇黔总督辖区,这一时期的贵州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同时,贵州也成为了中国西南的重要军事据点,为维护边疆稳定和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贵州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贵州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
贵州的革命先驱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他们的事迹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
解放后,贵州成为了中国西南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贵州,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溶洞和瀑布等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了这里的一大特色,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至今仍然在这里举行。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贵州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贵州,亲身感受这里的魅力,了解这里的历史,传承这里的文化。
贵阳历史沿革简介概括

贵阳历史沿革简介概括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地处中国西南地区。
贵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左右,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以下是贵阳历史沿革的简介。
远古时期(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221年):贵阳所在地区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根据考古发现,贵阳地区的文化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
公元前221年前,贵阳地区处于大宇宙时代,彬国和罗国等部落开始崛起。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在统一中国之后,贵阳地区被纳入秦朝的管辖。
当时的贵阳是黔中郡的一部分,是秦朝的一个州县。
汉朝(公元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时期,贵阳成为了中央政权的重要地区。
这一时期,贵阳地区的繁荣程度有所提升,人口增加,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都得到了发展。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在三国时期,贵阳地区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和政权更迭。
此时,位于贵阳的中华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艺术、文学、音乐等得到了广泛发展。
晋朝(公元280年-公元420年):晋朝时期,对贵阳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加强了对当地的开发和管理。
经济逐渐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提升。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贵阳地区成为南朝梁、陈和北朝魏、晋等政权争夺的中心区域。
这一时期,贵阳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隋朝(公元589年-公元618年):隋朝建立后,贵阳地区重新归于中央政权的统一之下。
这期间实行了府县制,举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时期,贵阳地区成为了道州的所在地。
这一时期,贵阳的经济基础更加巩固,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兴盛。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79年):五代十国时期,贵阳地区由于中原政治动荡的影响,处于割据混乱的状态。
多个政权在此地建立,相互争夺,对当地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时期,贵阳地区获得了更好的政治稳定。
贵州五大世界遗产介绍

贵州五大世界遗产介绍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其中有五个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地点,分别是黔南布依寨子、镇远古城、黄果树瀑布、贵州喀斯特、白云山。
以下是对这五个世界遗产的介绍和拓展。
1.黔南布依寨子黔南布依族寨子是布依族传统村寨建筑的代表,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摇篮”。
黔南布依寨子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的龙里、三都、台江、雷山等地,建筑风格独特,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和贵州乡村自然风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镇远古城镇远古城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南部,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建于1368年至1399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镇远古城的城墙长约2公里,城内保存有多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街巷等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3.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部,是中国最大的喀斯特瀑布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黄果树瀑布受到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影响,瀑布呈现出壮观的“一落三跳十八级”的景象,落差达77.8米,水量巨大,散发出强烈的水汽和负离子。
4.贵州喀斯特贵州喀斯特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的凯里、黔东南、黔西南、黔南等地,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之一。
贵州喀斯特以地貌奇特、独特的地貌景观而闻名,包括喀斯特山地、峡谷、地下河、溶洞、天坑、石林、风景线等,风景秀美、奇异多姿。
5.白云山白云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景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白云山景区包括白云峰、仙女湖、菜园坝、龙潭河、白云洞等多个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以上是贵州省五个世界遗产的介绍和拓展,这些景点的独特性、美丽性、历史性和文化性,都让贵州成为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
贵州历史及文化

贵州历史及文化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
流长。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
或“南蛮”的一部分,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徉何国,其
政治中心叫夜郎邑。
战国后期,夜郎取代徉何国,逐步发展
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
秦代、汉代,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
夜郎地区基本建立。
唐代,在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羁縻州并
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多属经制州,由中内派谴官吏治理;乌
江以南则有数十个羁縻州,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
宋开宝七
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中内政权。
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顺其所语,敕书称“维尔贵
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
元代,贵州行政
建置渐归统一。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
朝支持水西女土司奢香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
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中央设置贵州布政使司。
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清雍正5年
(公元1727年),朝廷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
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
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
至此,贵州现今的行。
贵州历史文化.doc

贵州历史文化专题第一章贵州文化及其界定第一节贵州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一、贵州文化的定义对于“贵州文化”这一概念,可以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没有人提及,有人更是妄自菲薄地说,贵州根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因为贵州文化更多地反映出中原文化的特征。
自1995年,由贵州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办的“贵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贵州学术界才第一次把“贵州文化”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来探讨,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举措。
会上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起来共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有人认为从宏观上来讲贵州并没有形成一种单独的文化,“贵州文化”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局部反映而已。
二、有人认为贵州的种种文化现象,都是在中华文化这个母体上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时候都没有脱离过这个母体。
然而,从微观的角度,即从文化的地域差异来看,“贵州文化”这个概念,是可以成立的。
综上两种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种观点,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贵州文化,把贵州文化纳入到中华文化这个大范畴来审视,这种视角在于强调贵州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整体性特征,而忽略了贵州文化的个体特征;第二种观点在于强调贵州文化的个性特征,是将贵州文化作为地域性文化看待,将它与齐鲁文化、三秦文化、塞北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滇文化一样看待。
认为这些区域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逐渐形成的,由于历史、地理和民族的不同,天长日久,产生若干差异,显示出彼此不同的文化风貌,这就是地方特色。
因此认为可以给贵州文化下一个定义:即贵州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它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混杂的文化,其文化的主体是汉文化。
二、贵州文化的特点“贵州文化”的特点是什么?这是一个很不容易把握的问题。
对此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综于是。
因为“贵州文化”不具有典型性,它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样具有典型的汉文化特征,也不像青藏文化那样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贵州特色历史文化

苗族节日欢庆
布依族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 民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 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其中 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 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 地。 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 “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 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 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以后, 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 作为民族名称。
贵州岩画
龙里谷脚巫山岩画
龙里县巫山岩画群是贵州目前已 发现的面积最大、图像最多、内 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成画年 代最早的岩画群,整个岩画的基 调为红色,岩画就像一巨幅手卷 悬挂于崖壁之上。画幅中,人、 马、牛数量众多,均有上百个。 画中的人形有许多有许多头戴羽 饰的,牛都是黄牛,在贵州其它 地方的岩画中还没有发现牛的身 影。另在贵州其它地区岩画中不 见的动物形象,如麋鹿、水鹿等。 此外还发现有如汉字的“山”、 “天”、“大王”、“日”这样 的符号。
外界长期以来普遍误解布依族族 名“布依”二字的含义为:布依 族是因为“身穿土布衣服”、 “擅长织布”、“喜欢土布服 装”,所以叫“布依族”,望文 生义为另一个语音相同的汉字 “布衣”。可族名的含义并非如 此,“布依”是本民族语言自称 “Buxqyaix”的音译。
“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 布依族族名专称。“布依”就是“依人(越人)” 的意思。因各地布依语语音的差别,语音略有不同, 音变为“布夜”、“布雅依”、“布也依”、“布 约依”等,但均为“布依”一词的音变,是同一个 词语。也是历史上“濮越”二字的谐音。布依族还 自称“布绕”,即“我们的民族的人”。 布依族是中国的跨境民族之一,越南也有布依族 的分布,分为布依、都依两个支系。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01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
02苗绣苗绣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传统美术的一种重要代表,它代表了苗族妇女的智慧和创造力。
苗绣通过精美的设计和精细的绣绣绣,展现了苗族妇女独特的服饰和装饰品。
03蜡染技艺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蜡染技艺。
蜡染技艺是贵州苗族的传统技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制作。
04水族马尾绣水族马尾绣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水族村寨中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
05苗族芦笙舞苗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传,但目前保存较好的有交下、巫忙、党道、南宫、反排、番召、革东、宝贡、台盘等地。
芦笙舞与芦笙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
06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07花灯戏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苗族芦笙、侗族大鼓舞、布依族苗族舞蹈、彝族古乐、侗族大锣鼓、布依族刺绣、苗族服饰等。
其中,花灯戏是贵州省思南县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08阳戏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阳戏、苗族侗族侗族舞蹈、侗族戏曲、苗族传统戏剧、侗族刺绣、苗族刺绣、苗族传统服饰等。
09傩戏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织锦技艺等。
10侗戏侗戏是贵州省黎平县、从江、榕江等地侗族村寨的地方传统戏剧。
侗戏由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11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
12木鼓舞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木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