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节目可以这么“+”—以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告号为例
家乡的传统戏曲江苏常州

家乡的传统戏曲江苏常州江苏常州,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那就是戏曲。
家乡的传统戏曲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江苏常州的独特文化,更是一种承载历史记忆和传统价值观的表达方式。
一、戏曲的历史渊源家乡的传统戏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常州是“吴剧”的聚集地,吴剧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剧逐渐演变为后来的“常州杂剧”,并融入了其他剧种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演艺表现形式。
二、戏曲的剧种特色家乡的传统戏曲以常州杂剧为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常州杂剧以其细腻的表演、生动的唱腔和精湛的技巧深受观众喜爱。
演员们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和准确的表情,生动地展现了剧中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独特的唱腔则为戏曲增添了音乐的魅力,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
三、戏曲的代表剧目家乡的传统戏曲有许多经典的剧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白蛇传》。
这个故事讲述了白蛇为救夫婿许仙而化身为人类,并经历了众多的爱恨情仇。
《白蛇传》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人的故事情节,更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唱腔来传达了一种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思考。
这个剧目在家乡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并且多次被搬上了大银幕。
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家乡的传统艺术形式,戏曲一直以来都在不断传承与发展。
如今,家乡的传统戏曲已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舞台技术的提升和音响设备的改进,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到戏曲的精彩演出。
同时,戏曲学校和戏曲表演团体的设立也为年轻人的戏曲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通过这些努力,家乡的传统戏曲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戏曲的重要意义家乡的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江苏常州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承载。
通过观看和参与戏曲演出,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戏曲的魅力,还能够了解到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戏曲式广播广告文案-媒力中国

戏曲式广播广告文案-媒力中国
戏曲式广播广告语怎么写?文案写作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品牌个性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及要求。
适当的篇幅,可以给听众回味、思考的余地,如果不考虑篇幅,那种由播音员急匆匆地从头到尾、不给听众一点喘息时间的广告,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广告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媒力·中国为您搜罗戏曲式广告文案集锦,仅供参考:
戏曲广播广告文案
即通过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各种传统的戏曲方式(京剧、评剧、黄梅戏、粤剧、山东琴书、河南豫剧等),来传播广告信息。
往往需要把广告文案写成戏曲剧本,编成符合曲调的唱词,加上道白,配上锣鼓等民族乐器,构成戏曲情节,通过演员演播,将广告内容表述出来。
特点是文艺性强,曲调多为听众所熟悉,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从而拓展广阔的销售市场。
媒力·中国是一家专业广播媒体服务机构,同时也是国内一家能够涵盖广播广告业务、广告制作、媒体购买及效果评估等一站式广播广告综合服务机构公司!拥有国内最优质、最丰富的节目代理资源,与全国超过80家交通以及音乐广播媒体有着深入的合作,同时我们在上海和北京、广州3地共有6家专业合作配音公司。
媒力·中国拥有最专业的7天24小时的全天侯的在线咨询团队,可在线给你提供远程帮助及策略制定,让你轻松、方便、快捷得到最及时的回复。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
常州 特色表演

锡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是常锡剧的简称。
常州是锡剧的主要诞生地,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锡剧生成早期叫“常州滩簧”,常州滩簧是吴语滩簧的一支。
它源于常州农村水乡,是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常州府治地的一种地方戏曲。
常州滩簧是在常州山歌小调、宣卷、唱春、南词等基础上,吸入凤阳花鼓的一些表演元素,并吸收了苏南一带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完善的。
常州滩簧的演员对白、曲调以及早期演唱的内容,都与常州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
由常州滩簧到常州文戏,经历了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三个重大演变过程。
1921年,常州滩簧改名为常州文戏。
1925年,常州文戏与无锡文戏合流,统一改称常锡文戏。
1952年,常锡文戏改称常锡剧,1953年起称“锡剧”。
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美的江南水乡风格。
锡剧音乐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乐队除二胡外,还有琵琶、三弦、笛、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
打击乐以四大件为主。
在常州滩簧向常州文戏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骨干艺人的演技普遍得到了提高,还涌现了多位深为戏迷观众赞赏的有突出才能的领军人物。
他们中有王嘉大、周甫艺、孙玉翠、余桂良等,尤其是王嘉大不仅艺术上卓有成就,而且在经典剧目的形成和培养一代新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亲授的徒弟就有30多名,而徒侄徒孙更多,达数百人之众,许多著名演员和表演艺术家如周甫艺、沈阿焕、刘荣炳、徐林美、李如祥、周菊英、王汉清、吴雅童、王兰英、梅兰珍、杨企雯、沈素珍等,皆师出其门。
传至彬彬腔创始人王彬彬,已是第七代。
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常州市锡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吴雅童、杨企雯形成了自成一格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吴雅童吸收了兄弟剧种的表演程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技艺。
在唱腔上,其真假嗓并用,男女腔揉合,唱中有说,说唱相连,形成“一活二怪三奇”的表演、演唱风格,为锡剧丑行声腔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企雯,艺名东翠珍,10岁学艺,主工旦角,14岁登台演戏。
戏剧表演通知范文

戏剧表演通知范文
尊敬的观众各位,您好!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戏剧表演的支持与关注。
为了更好地与您分享精彩的戏剧演出,我们特此通知即将举办的一场表演。
以下是相关详情:
时间:2022年10月15日(周六)晚上7点
地点:XX剧院大厅
本次演出将呈现经典话剧《爱的陷阱》。
该剧根据著名作家张三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与信任的感人故事。
演出阵容强大,主演特邀著名演员李四,以及实力派演员王五。
他们将在舞台上展现出卓越的演技与深情的演绎,为观众带来震撼人心的感受。
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我们还将为大家呈现精美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以及高水准的灯光与音效。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打造一个独特而难忘的观剧体验。
为了方便您的观剧,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种购票方式:
1. 线上购票:您可以通过我们的官方网站进行在线购票。
请注意,线上购票需要提前进行实名认证,以确保安全入场。
2. 剧院售票处:您可以在XX剧院售票处购买门票。
我们售票处将从演出前一周开始提供服务,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
3. 电话预约:您可以拨打我们的预约热线,与客服人员预约您的门票。
预约后,请在演出前一天到售票处领取您的票务。
购票渠道众多,相信您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购买门票。
请注意,为了保障所有观众的权益,每位观众仅限购买两张门票。
购票时请携带有效身份证明,以便工作人员核验。
最后,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期待与您一同分享这场精彩的戏剧演出。
如果您对演出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广播稿介绍中国的传统戏剧与戏曲表演艺术

广播稿介绍中国的传统戏剧与戏曲表演艺术中国的传统戏剧与戏曲表演艺术中国有着悠久的戏曲传统,这一文化遗产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杂技等元素的艺术形式,广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篇广播稿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传统戏剧和戏曲表演艺术。
一、悠久历史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二、多种戏曲类型中国有多个地方传统的戏曲类型,其中著名的有京剧、豫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等。
每一种戏曲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现手法,代表了不同地域与文化背景。
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以其高亢奔放、唱腔婉转、动作规范而著名。
三、精彩表演技巧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演员们需要精通歌唱、表演、舞蹈、功夫等技巧。
他们通过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动作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情,塑造出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精湛的表演技巧和高度训练的身体控制力使他们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生动而逼真的表演。
四、丰富剧情题材戏曲剧目的剧情题材丰富多样,涉及历史传说、古代典故、现实生活等各个方面。
有的剧目以英雄豪杰的事迹为主线,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崇高品德;有的剧目则以爱情故事为主题,讲述爱情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戏曲都能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五、传承与创新传统戏曲艺术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得以发展。
许多优秀的戏曲大师如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通过他们的努力,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也在积极探索与创新,借助现代技术和表演形式,将传统戏曲艺术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以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
六、影响力与国际交流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京剧、昆曲等戏曲类型已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通过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演出,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戏曲新闻稿标题

以下是一些戏曲新闻稿的标题建议:
1. “传统戏曲与现代观众:如何跨越时代的鸿沟?”
2. “XX戏剧节盛大开幕:精彩戏曲轮番上演,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3. “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XX逝世:一代宗师,永载史册”
4. “戏曲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艺术素养”
5. “跨界合作:戏曲与现代舞剧融合,探索艺术新境界”
6. “戏曲电影《XX传》首映:银幕再现经典,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完美交融”
7. “戏曲传承与创新:青年演员XX谈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8.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戏曲:国际戏剧节上的中国元素备受瞩目”
9. “戏曲与科技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亲身体验传统戏曲魅力”
10. “传统戏曲的国际化之路:中国戏曲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与接受”
这些标题涵盖了戏曲的各个方面,包括传承、创新、演出、教育、跨界合作、国际交流等,可以根据具体的新闻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
戏曲宣传语

戏曲宣传语
1. 走进戏曲的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传承千年的艺术,演绎经典人生。
3. 戏曲是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珍爱它。
4. 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让你沉浸在戏曲的故事中。
5. 观看戏曲,就像走进了历史长河,感受着那些充满荣耀和悲壮的故事。
6. 我们用心呈现每一个角色,在舞台上展现最真实的情感。
7. 我们用音乐、舞蹈和表演来传递情感和思想,让你在欣赏中得到启迪。
8. 我们致力于推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9. 观看戏曲不仅可以享受视觉盛宴,更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厚底蕴。
10. 我们希望通过戏曲艺术来传递正能量和积极思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11. 我们不断创新,让戏曲艺术更加生动、有趣。
12. 我们通过舞台上的表演,向观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3. 我们用戏曲艺术来传递爱和美好,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力量。
14. 我们不断挑战自我,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表演。
15. 我们致力于推动戏曲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16. 我们相信,通过戏曲艺术可以传递出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7. 观看戏曲不仅可以欣赏到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更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8. 我们希望通过戏曲艺术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9. 我们坚信,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中国戏曲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 观看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沉淀的体验。
关于戏曲操的新闻稿

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并培养青少年对戏曲的热爱,本市青少年发展中心即将举办戏曲操夏令 营。该夏令营将提供专业教练指导、舞台演出机会和互动交流等,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戏曲 艺术的魅力。夏令营适合对戏曲感兴趣的青少年报名参加,并希望通观众欢迎,掀起关注传统文化热潮
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
近期,一场特色戏曲操演出在本市中学内精彩上演。该演出以传统经典戏曲为基础,融入 了现代元素和舞台效果,形成独特的戏曲操表演风格。观众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演出不仅 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打破了对戏曲的固有认知,为年轻一代呈现了更加精彩的艺 术形式。
2. 全国戏曲¥¥赛冠军诞生,华章校队称霸舞台
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
经过激烈角逐,全国戏曲¥¥赛终于在上周圆满结束。来自华章中学的戏曲操团队以出色 的表现获得冠军,并且被评委们一致认可为最具创新力和艺术性的参赛队伍。他们独特的 编舞和精湛的技巧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完美地诠释了戏曲操艺术。这次比赛不仅 展现了华章中学在戏曲操领域的实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5. 戏曲操大赛在全市展开,百余支队伍竞技斗艳
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
本市戏曲操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各参赛队伍聚集于体育馆内一决高下。来自各大学校、艺 术团队和社会群众组成的百余支戏曲操队伍将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实力与风采。本次大赛
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旨在挖掘更多优秀的戏曲操团队和个人。这场盛会将进 一步促进戏曲操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我市传统文化的繁荣。
关于戏曲操的新闻稿
1. 盛大戏曲操展演在市民中赢得热烈掌声
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戏曲节目可以这么“+”——以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为例文/ 谢晓东、邓小珍【摘要】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运用是结合新媒体特征的改变。
借势新媒体,微信公共号不仅成为常州戏曲广播的传播渠道和内容平台,也为听众与主持人、戏曲名家之间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更成为戏曲广播“互联网+”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戏曲广播;互联网+;广播+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对于广播而言,既是冲击,也是机遇。
尤其是“互联网+”概念一出,各行业都推出了自己的“+”策略。
“广播+”的加号后面可以是那些能够为广播电台注入鲜活元素的新创意、新思维,如互动模式、活动营销等,由此,“广播+”将给传统广播带来新的拓展空间。
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2015年元月起,常州戏曲广播推出微信公众号,主打“好戏好曲好广播,好听好玩好生活!实时互动、活动公告、票友空中联欢;弘扬、发展并推动地方戏曲文化。
”目前为止吸纳粉丝八千多人,而且都是戏曲广播的“忠粉”和“铁粉”。
英国传播学者克里斯·韦斯科特说过:“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
”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运用就是结合新媒体特征的改变。
借势新媒体,将微信公众号引入戏曲广播的传播渠道和互动环节,为听众与主持人、戏曲名家之间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最大程度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微信公共号不仅成为常州戏曲广播的内容平台,更成了戏曲广播“互联网+”的重要工具。
一、社会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网民稳步增长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
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从2014年的2.4%增长到3.9%,而在1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0.8%。
这意味着,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已经超过2500多万人。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宽带网络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增加了老年群体接触新媒体的机会,而新媒体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老年人愿意尝试新媒体的规模也因此逐步扩大;二是家人成为老年群体的触网引导。
在子女和朋友们的影响帮助和技术支持下,很多老年人学会了运用手机、平板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一直以来,老年受众都是传统媒介使用的重点群体。
由于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减少、闲暇时间较多,广播、电视媒体便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虽然就目前而言,受制于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使用习惯等因素,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暂时还只是一部分老年人的“特权”,但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问题将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而改变。
据美国调查机构调研发现,美国老年网民数量已经接近全部网民数量的50%。
老年网民的互联网使用时长仅比电视少了30分钟;使用社交媒体和网购的老年网民比例也有近半。
二、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戏曲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共生戏曲对老年听众有着天然粘性,这也是传统戏曲能够以有限的程式化表现形式流传百年的原因。
虽然戏曲广播的听众大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如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一经推出,仅仅2个多月时间,就吸纳了近千粉丝,集结了一帮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老年听众的关注,并且粉丝还在逐月递增,同时利用小王彬彬、赵志刚、沈惠兰等戏曲名家、吴芳萍、戴莉等戏曲名票的关系网络进行朋友圈分享传播又放大了扩散效应。
对于戏曲广播来说,微信公众号是一个重温精彩节目的集成平台,同时,还体现了戏曲广播与听众之间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深入互动,直播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微信平台上听众的参与语音植入节目,成为节目鲜活的一部分。
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戏曲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共生,让戏曲节目“鲜活”起来,播出范围也不再仅限于常州及周边地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收听到常州戏曲广播。
考虑到戏曲广播的收听人群中老年人比例较大,媒介素养相对薄弱,所以常州戏曲广播公众微信平台界面设计简洁,操作方便,更具人性化,满足老年群体最简单、最直接的基本要求,提供“微直播”和“戏曲票务”两个子菜单,功能迥异,一目了然。
内容上:主推戏曲资讯、节目集锦、健康养生和实用信息,满足老年听众追求的精神需求和娱乐享受。
微信公众号推送最多的是戏曲演出和戏曲名家信息,如演出时间、地点及售票时间、地点等。
如推送演出延期通知,“由于主演董红不慎受伤,原定于5月14日的大型现代锡剧《三三》更改演出时间!原定优惠活动不变。
”此外,戏曲是以艺人表演为中心的艺术,艺人是戏曲表演的主体,老年听众往往热衷于了解戏曲艺人、名家的行踪。
向听众推送戏曲名角的信息也是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内容,如15年11月4日专门介绍戏曲名家越剧王子赵志刚做客AM747《何林戏迷俱乐部·名家会客厅》栏目等。
除了戏曲资讯丰富外,这一公众微信平台还将日常的一些精彩广播节目全程以音频、视频、图文的方式实时推送,也可以选择节目重播,便于收藏和反复欣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诸多戏曲名家参与录制的《名家会客厅》栏目,从前期的微信图文节目预告,到现场直播时听众通过微信参与讨论、与名家面对面,直至播出之后以视频、图文、花絮等方式推送到微信平台,整个过程都体现了戏曲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
戏迷们一直想要的戏曲演唱伴奏带、名家原唱片段、名家风采展示,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得到满足。
以往,老年听众们想要获得戏曲唱词和伴奏,需要自己到电台来获取,现如今只要打开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唱词和伴奏一应俱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可以轻松获取自己喜欢的唱段。
产品上: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开发了一些适应老年听众需求的子菜单、子功能,如“戏曲票务”,免于现场购票的奔波,让老年听众真切感受网上购票的方便快捷和优惠幅度,如常州凤凰谷大剧院举办的“凤凰谷艺术沙龙”,听众通过微信平台均可优惠购买晋剧《傅山进京》、婺剧《白蛇传》。
虽然从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后台来看,老年人参与网购的数量目前还不是很多,但是总体发展趋势看涨。
微信平台“微直播”提供的在线收听,可以不再受传统广播的发射功率、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更自由自在便捷的收听常州戏曲广播的精彩唱段和节目集锦,这种随机、随意的收听模式,让戏曲节目的收听从传统的收音机延伸到手机、平板等移动客户端。
这些新功能的开发并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顺应老年听众的需求不断改变和推进的。
此外,通过微信平台还调动了听众的互动参与,老年戏迷听众可以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评论、网络投票,甚至和名家直接互动,是电话、短信参与之外的新选项,增加听众的“粘度”和活跃度,拉近了听众和节目主持人、和戏曲名家的距离。
如15年10月常州戏曲广播举行的《何林戏迷俱乐部》十周年喜乐会,听众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最具人气奖”等8个奖项,最终票选决出前20名在《喜乐会终极秀场》与戏曲名家同台演出。
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也离不开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传播。
微信这样新媒体的介入,使老年人不再单纯地是个单方面的听众,而是越来越影响他们的使用习惯。
微信的参与、分享和转发等功能,使得戏曲广播听众延伸到更广泛的收听群体。
一个可喜的现象也正在浮现,那就是关注戏曲、喜爱戏曲的队伍里,年轻人、中年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件事情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大到戏曲传统艺术的弘扬,小到代际鸿沟的缩小。
这些点滴的进步可以窥见,微信公众号让戏迷不再是割裂的个体或者小团体,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互联,与互联网时代接轨。
“互联网+”背景下,戏曲广播有责任帮助老年人创造一种氛围,让他们也能逐渐跟上形势,克服技术恐惧,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戏曲主持人何林、蔡强、江天、雯雯、冰姿等在日常节目中更是不厌其烦地引导老年听众建立自信,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方式。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新媒体也能够帮助他们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变迁,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保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而且由于其年龄与阅历,老年群体一旦熟悉了新媒体的使用环境,就能够在参与、接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与常州戏曲广播一起良性互动,共同进步,他们会期待更多丰富内容的出现,想在这个渠道获得更多戏曲资讯和生活服务,从而对常州戏曲广播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微信公众号对戏曲广播的促进和影响戏曲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传播,在互联网时代,戏曲的传播必然会借助于新媒体。
而戏曲广播要跳出舞台艺术线性再现的老套路,也必然与新媒体积极融合。
而作为移动终端传播的微信公众号,让听众又增加了一条了解和掌握戏曲广播动态的有效途径,也给戏曲广播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它克服了声音传播的单一属性,可通过音频、视频、图文等各种形式,加上精心的后期编辑,扩大了戏曲节目传播的深度、宽度、广度。
如品牌节目《何林戏迷俱乐部·名家会客厅》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一条精彩回顾,都会得到诸多戏曲名家、名票和听众甚至粉丝的大量关注和转发,短短一天内阅读量就突破上千,各种效应叠加,影响不容忽视。
微信平台上的节目预告也好,节目回顾也好,听众都可以留言讨论,建言献策,参与感飙升。
因为微信平台主动推送的便利,主持人可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工作花絮,广播主持人形象更加真实,能提升主持人亲和力,为节目聚拢更多人气,如常州戏曲广播集中推送的“戏曲活力之我秀”系列,全方位地个性展示了常州戏曲广播节目团队的主持人、编辑的风采,使得听众对整个频率都倍感亲切。
而随着周东亮、沈惠兰等众多戏曲名家对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常州戏曲广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戏曲名家们也需要这样一个移动客户端的展示舞台,呈现他们的艺术魅力,弘扬传统文化。
只有本着“受众本位”的思想,在微信公众号上顺应听众需求,研究老年人的收听心理,了解他们的收听现状,掌握他们的参与习惯,通过技术手段和内容筛选,给予听众力所能及的服务并且形成常态,提升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提高自我认同和幸福感,让听众随时都能感受到常州戏曲广播的存在,就像他们身边的亲人一样,能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信任、依赖,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唯有如此,听众对常州戏曲广播的忠实度和黏合度才能提升,戏曲广播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