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广播体操
戏曲操比赛方案

十里小学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比赛方案一、比赛目的为了更好的抓好课间操的规范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展示中学生风采,建立和谐的校园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促进我校“一校两特”的特色活动开展,经校委会同意安排举行广播操比赛。
二、参加对象:全校所有班级组队参加三、比赛时间:2018年11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四、比赛地点:综合楼前五、比赛内容:进退场、队列、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等六、比赛方法:1.每个年级段共3个班级,同年级各班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
(年级段顺序:六年级至一年级)2.比赛采取一次性决赛的方法。
(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取平均分进行排名)七、评分细则:1.队形、站姿:(20分)1、队容整齐,学生精神振作。
2、做操前后及拍节停顿时保持军姿站立。
2. 做操:(70分)(1)动作正确性:(40)分1、动作是否多余或少做(动作交代不清楚)2、四肢曲直是否正确3、动作幅度是否达到标准4、躯干伸曲是否达到标准(2)节奏:(10分)1、动作的快慢是否与音乐节拍相符2、团体动作是否整齐划一(3)力度:(10分)观察动作的力度、协调和连贯。
(4)整体富有表现力:(10分)精神状态是否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否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饱满情绪,包括动作幅度、表情等。
3.精神面貌:(10分)学生态度积极认真、精神饱满,整个竞赛过程自然流畅,生动活泼,动作舒展美,自然洒脱,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享受。
反之则根据印象酌情扣分。
八、奖励办法:以班级为单位参赛,采用100分制进行评分,按年级分别录取前两名。
九、裁判:总负责:裁判员:成绩统计:宣告:音乐播放:拍照:比赛评分表。
戏曲广播体操分解动作文字讲解

戏曲广播体操分解动作文字讲解英文回答:The radio gymna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lso known as "Xiqu Guangbo Ticao," is a popular form of exercise in China. It combines the elegant mov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with the rhythmic music and instructions broadcasted on the radio. The exercise routine consists of nine sets of movements, each set containing three different actions. These actions are designed to stretch and strengthen the body, improve flexibility, and enhance overall well-being. Let me break down the actions for you.In the first set, the first action is called "Lifting the Sky." It involves raising both arms above the head, palms facing upward, and stretching the body upward as if reaching for the sky. This action helps to open up the chest and improve posture.The second action in the first set is called "Bowing Down." It requires bending the upper body forward from the waist, keeping the back straight, and reaching towards the ground. This action helps to stretch the back muscles and promote spinal flexibility.The third action in the first set is called "Pressing the Earth." It involves placing both hands on the ground, shoulder-width apart, and bending the knees slightly. This action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arms, shoulders, and legs, as well as improve balance and stability.Moving on to the second set, the first action is called "Twisting the Waist." It requires twisting the upper body from side to side, while keeping the hips stable. This action helps to massage the internal organs, improve digestion, and release tension in the waist and lower back.The second action in the second set is called "Stretching the Legs." It involves extending one leg forward, while keeping the other leg slightly bent, and reaching towards the extended leg with both hands. Thisaction helps to stretch the hamstrings, improve leg strength, and enhance flexibility in the hips and lower back.The third action in the second set is called "Kicking Backward." It requires kicking one leg backward while keeping the upper body upright. This action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leg muscles, improve balance, and enhance coordination.Moving on to the third set, the first action is called "Opening the Chest." It involves extending both arms to the sides, palms facing forward, and gently pulling them back as if hugging a tree. This action helps to open up the chest, stretch the shoulders, and improve posture.The second action in the third set is called "Bending the Knees." It requires bending both knees while keeping the back straight and the feet firmly on the ground. This action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leg muscles, improve knee stability, and enhance overall lower body strength.The third action in the third set is called "Rotating the Ankles." It involves rotating both ankles in a circular motion, first in one direction and then in the other. This action helps to improve ankle flexibility, strengthen the feet, and promote better circulation.中文回答:中国传统戏曲广播体操,也被称为“戏曲广播体操”,是中国一种流行的锻炼方式。
戏曲广播操图解

戏曲广播操图解第一节:热身运动预备:立正1—4:屈膝。
目光跟随双手。
5—8:重复1—4动作。
第二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动作,方向相反。
1—4:掌心朝外,头右转,平视前方。
5—6:保持4的动作,弓步压腿2次。
7—8:还原成立正姿势,双手手背贴后腰。
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三个八拍动作,方向相反。
第二节:四肢运动第一个八拍:1—2:左手屈肘,掌心向上。
面朝左前方。
3—4:上身保持2的动作,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向左脚靠拢。
左脚继续向左前方跨一步,脚跟着地。
5—8:转身,面朝右前方,左手上举,掌心向上,右手向下成屈肘,掌心向上。
动作同1—4,方向相反。
1—4伸,脚尖着地。
左手“剑指”伸向左上方,右手“剑指”屈肘至胸前。
5—8:重复1—4动作,方向相反。
1—4着地。
双手自胸前交叉,向下打开,右手上举,虎口打开,掌心向上;左手侧平举,虎口打开,掌心向外。
目光看向左手。
5—8:重复1—4动作,方向相反。
1—4心向下。
小碎步向逆时针方向转一圈。
双腿交叉,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右脚脚跟踮起。
右手屈肘至胸前,掌心向下。
左手手背贴在后腰。
5—8:重复1—4动作,方向相反。
第三节:肩部运动1—8口打开,掌心朝外。
第二个八拍:左脚跨至右脚前,成“丁”字。
重复第一个八拍动作,方向相反。
1—8与右脚成交叉状,重心移至左脚,右脚踮起,脚尖着地。
双手移至胸前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身体左转,双手打开,右手屈肘,略斜向上,虎口打开,掌心朝外。
左手侧下举,虎口打开,掌心向上。
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三个八拍动作,方向相反。
第四节:扩胸运动1—23—4:重复1—2动作。
5—6:左脚向左侧跨一步,双手交叉,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右腿绷直。
左手握拳,屈肘,略斜向上。
右手握拳至腰间,略屈肘。
7—8:还原成立正姿势。
第二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动作,方向相反。
1—45—8:右手上举至头顶再顺势先下,至腰间叉腰;左手向下,自腋下伸出,打开斜上举。
左脚收回并向右前方跨一步,脚尖着地,重心在右腿,身体向后微倾。
全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在校园推广的价值

全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在校园推广的价值
1.戏曲广播体操健身价值
戏曲广播体操,针对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在套路编排上以小负荷及简单的动作为主,通过肢体动作的配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例如旋转运动中扭腰,通过腰部的旋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柔韧性;全身运动中的节奏跳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
因此,戏曲广播体操,通过简单的动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健身的目的。
2.戏曲广播体操美育价值
所谓美育价值是指,通过艺术形式的熏陶来提高人们的行为及精神的文明。
人体美不光是外在的还有内在的美,而广播体操只是以肢体的运动达到形体美的目的,对于气质美的提高,是远远无法做到的。
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不管是样貌还是身体形态,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通过后天的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等方式,完全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培养出优雅的气质美。
戏曲广播体操区别于一般的广播体操的形式,戏剧本身是集音乐、表演、文学一体的表演形式,其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更好的磨练其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以戏剧的形式融入到广播体操当中,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其审美价值及对艺术的理解,对学生美育价值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戏曲广播体操文化传承价值
戏剧文化在我国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兴的文化意识对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而广播体操在校园中有着广泛的基础,因此,将戏曲融入到广播体操当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到戏剧,了解戏剧文化的内涵,培养其对国粹艺术的情感,更加有利于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传承。
“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推广情况总结

“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推广情况总结为全面落实海城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广“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活动的实施方案,2017年3月31日,教育局体卫艺科李海明、黄晓雪及海城进修学校艺体卫的张曼、闯军几位领导来到西柳中心校,对推广“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
西柳中心校校长王艳燕、副校长邹云腾及相关工作人员、各村小校长陪同检查。
中午12点30分,局领导随机选取了四所村小开始进行查验,分别为公怀小学、西柳小学、前柳小学和大道小学。
因为西柳中心校的大课间活动是市里的典型,所以此次检查不仅看戏曲广播体操,同时还要看各校大课间活动的整体情况,即从课间十分钟开始,然后小学生广播体操、自编操、戏曲体操,最后是队列行进。
虽然,新学期开学仅一个月,对戏曲体操的学习推广时间更短,但这四所小学,无论是戏曲体操还是大课间活动整体状况,人人动作规范、排面整齐划一,其阵容严整,一气呵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充分起到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队列行进也步伐整齐、口号响亮、精神抖擞,走出了各种造型,恢弘美观,大大吸引了各位领导的目光,一致对西柳的大课间活动交口称赞。
除大课间,几位领导还对各校卫生室和心理咨询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下午3点30分,在对大道小学检查完毕后,全体检查人员及陪同观摩人员一起开了个总结交流会。
会上,局体卫艺科副科长李海明对西柳中心校“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的推广情况及大课间活动的整体开展情况进行了高度评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把戏曲体操做的这样娴熟整齐,且把其他大课间项目与戏曲体操有机的贯穿为一体,一气呵成,实属不易,由此可见西柳从中心校到村小,从领导到教师都有着很强的责任心,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另就检查中看到的一些问题,海明科长给予了指导性的建议,尤其指出,从课间十分到队列这五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超负荷,可适当将自编操环节调整到下午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西柳中心校王艳燕校长对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的光临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对海明科长提出的建议深表同意。
全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的发展

全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的发展
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部门较为重视校园体育的发展。
广播体操是规范化、标准化的。
而戏曲则不像广播体操那样一板一眼,中国戏曲流派众多,每一个流派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广播体操和戏曲融合收现要解决动作的问题,如果能集众家所长,戏曲广播体操的流行程度要优于广播体操。
2016年,“戏曲广播体操”正式开始制作。
而“针对大众传播戏曲”的理念贯穿始终。
在最初期,相关的编辑专门针对广播体操进行了整理以及总结,从对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一直到第十一套广播体操的研究中进行了有效的筛选,最终摘选出了不同动作的训练内容。
之后还专门有准也的戏曲演员进行表演完成,能够以戏曲的形式展现出来。
但是由于在表演的过程之中很多的动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完成,所以之后进行了动作的反复的修改以及编排过程,终于将具有戏曲元素的动作进行了统计,然后由专业的青年舞蹈家对动作进行完善,使其动作更偏向于大众化。
全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早在2017年前,就已经在网络上发布了教学版视频,但是因为当时的编创小组没有刻意推广,自身也在继续沉淀这套广播体操,所以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直到2017年到2018年跨年时,中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才亮相于中央卫视的2017春节戏曲晚会。
并在晚会上展示了这套戏曲广播体操的一部分,没想到竟然一鸣惊人,全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迅速的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和网友们的关注和青睐。
戏曲体操分解动作说明

戏曲体操分解动作说明
戏曲体操是一种结合了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健身运动的形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弘扬中华文化。
下面是戏曲体操中常见的一些动作及其分解说明:
1. 起马步: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膝盖微屈,似乎在马背上准备出发。
2. 打虎式:左脚前步,弯曲右腿膝盖,两手抬高与肩同宽,手心向外,像是在打虎。
3. 杏花飘零:双脚并拢,向左侧踏出一步,同时右手向上扬起,左手向下拉低,身体向左侧弯曲,仿佛在飘落的杏花中。
4. 花脸翻身:右手向上扬起,身体向右侧弯曲,双腿弯曲蹲下,双足同时向左转90度,同时用力推起身体,左臂向后伸直,整个身体仿佛在翻滚。
5. 推山式:双脚并拢,双手扶腰,向右侧踏出一步,同时向右侧伸出右手,仿佛在推动一座山。
6. 单鞭式:双脚并拢,左脚踩在右脚上方,右手向上扬起,左手向下拉低,身体向右侧弯曲,仿佛准备打出一招单鞭。
以上这些动作只是戏曲体操中的一部分,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寓意,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戏曲体操,不仅能够保持健康,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1 -。
校园通讯文二校园“第一套戏曲广播操”亮相大课间

校园通讯文二校园“第一套戏曲广播操”亮相大课间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作为金水区首批“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的文化路第二小学率先把戏曲广播操正式进入大课间,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操中有戏,戏中健体”的戏曲广播体操成为同学们的最爱。
五年级的学生张宛玉说:“以前在音乐课上只学习唱戏咿咿呀呀的,我们觉得没有做戏曲操好玩,练习戏曲操有点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特别是操中的“亮相”动作,我觉得特别帅”。
音乐组的王静老师说:“为了使我校的戏曲进校园进一步深入开展,美术组的戏曲人物版画、绘制脸谱,我们音乐组觉得应该利用我们的专长,把戏曲操教给大家,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戏曲、热爱戏曲,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随着悠扬的戏曲声响起,学生们哼着戏曲小调,从“腕花小云手”开始起范儿,时而踢腿腾挪,时而拱手作揖,个个精神抖擞。
感受戏曲音乐的起承转合,体验戏曲表现的手眼身法,浓郁的戏曲韵味与校园中戏曲名家相得益彰,婉转的曲调回响在文二校园的上空,让传统戏曲文化在队员们的身上散发出新的力量!目前“戏曲”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已经在校园、在课程、在课堂以及课外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渗透式的教育,戏曲夏令营、戏曲进社区、戏曲文化周、戏曲名人摄影展……一个个戏曲特色活动的相继开展,已使每一位文二学生对传统的戏曲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
此次大课间活动也受到金水区教育体育局领导的重视,并组织全区的戏曲负责老师到文二校园进行观摩与交流,也希望“戏曲大课间”的推广活动让戏曲文化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传承的种子,慢慢发芽,让戏曲文化在新一代中得到继承与发展!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作为金水区首批“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的文化路第二小学率先把戏曲广播操正式进入大课间,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操中有戏,戏中健体”的戏曲广播体操成为同学们的最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广播操”圈粉带来的启示2017春晚首次推出了“戏曲广播体操”,它在戏曲与中华体育结合,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集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经过表演者的展示,体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春节运动会上的“戏曲广播体操”推广表演的基础上,以参与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交流等方法,了解戏曲艺术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等相关因素。
为传承民族精神和奠定校园体育文化,为提高在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质健康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核心观点原计划在大年初三亮相央视的“戏曲广播操”提前一个多星期在网上曝了光,激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还没正式播出就引来了很多粉丝。
这些程式化的戏曲动作换了个“语境”,竟变得十分清新可爱。
让传统变得好看好玩,也许是传统文化获得新生的一条可行之路传统文化也可以变得好看好玩原以为关心央视戏曲频道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料最近有一条新闻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火起来:原计划在大年初三亮相的“戏曲广播操”提前一个多星期在网上曝了光,激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还没正式播出就引来了很多粉丝。
这套操的长度和分节跟广播体操差不多,用的还是“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腿部运动”等熟悉的名词,但具体内容都来自戏曲,包括“单拉山膀”“飞天十三响”,以及热身运动的“腕花小云手”等。
这些程式化的戏曲动作换了个“语境”,竟变得十分清新可爱。
我看到这个视频特别兴奋,因为8年前我就是在本专栏发表《广播体操能否更具“中国仪态”——兼谈文化遗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一文,提出了将中小学广播体操改为戏曲广播操的倡议:“给每天要做的广播操注入美感和文化内涵……请艺术家来主导,用戏曲形体和武术元素改造广播体操,使之成为富有艺术特色的形体规训手段,既能帮助孩子们健身,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使躯体逐渐积淀美的成分。
”《文汇报》很有远见,发了这篇当时还有点像天方夜谭的文章。
其实,我写完文章就惊喜地发现,北京已经有了一种“戏曲健身操”,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涂玲慧教授编了送去社区教大妈们做的;上海有些“京剧特长”中小学的学生每周数次在做京剧院老师们给他们编的“京韵操”。
后来我那篇“文汇时评”催生出了一篇博士论文《从广播体操到戏曲广播操:探索当代中国人的身体规训》,我另两位在大学任教的博士生则根据生和旦的特色动作编出了两组不同的戏曲体操——一组刚劲一组优雅,在中华女子学院和其他学校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比起手把手、面对面地教,电视的传播力大多了,特别是面向全国的央视。
希望这个节目能引起更多学生、老师、校长的兴趣,尽快让这套既能强身健体又有民族美感的操在全国推广开来。
吃相坐相让“文”慢慢“化”戏曲广播操来了,下一步呢?还有哪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能这样自自然然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大家开开心心?一定有的,但文化还是让“文”慢慢来“化”的好,不妨先看看每天几分钟的戏曲动作会在做操人身上积淀下什么样的文化能量。
人的行为大多与肢体动作紧密相关,所有的教育都要从身体开始。
除了父母从小给孩子教的“吃相”“坐相”,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前四项都直接体现在肢体的规范和训练上,绝不是“读书”两个字就能涵盖的。
近年来有学者从西方引进时髦的“身体理论”,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重要的身体理论及实践,重新发掘自己的文化传统会更有现实意义,也有助于纠正常见的只讲空头理论的偏向。
譬如,当今人们常看到社会上各种不文明的行为,有人称之为“粗鄙化”。
上海市文明办不久前推出新“七不”规范(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垃圾不乱扔、宠物不扰邻、餐食不浪费、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倡导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非常接地气。
而从另外一方面看,这是个负面清单,聚焦于需要清除的负能量。
那么除此之外,有没有培育正能量的方法呢?这就是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的“礼”的规训。
当然也可以要求人们去背诵甚至抄写相关的规定,但那未必真能见效,弄不好还会造成“逆反”;如果能把有些规范编成好看好玩的动作,让人学着去做,效果会更好。
体礼艺三者结合才能让人喜欢等广大青少年通过每天几分钟的戏曲广播操慢慢习惯了这种中国特色的肢体动作,练成了富有美感的第二天性,这套操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带进一些优雅的传统礼仪动作——诸如以前某些版本的戏曲操中已经出现了的相见礼。
编创的肢体动作如果经常重复去做,就不再只是“体”的动作了;因为成了仪式,必然还会附上“礼”的意义;如果编得好看好玩,那就还是一种“艺”。
这三者的结合非常重要,机械死板的规训动作只会令人厌烦,有了艺术性就能让人欢欢喜喜地去做。
广播体操的推广是这样,传统文化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做操,哪是戏曲呀?既不唱也没戏。
不错,这只是把几百个戏曲剧种中最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部分先拿出来、玩起来,希望孩子们做惯了以后,至少有一部分人会喜欢上用这种程式动作来表演的戏曲。
而对戏曲人来说,没戏不唱是为普及戏曲先做的一点“牺牲”,就是肢体动作也不大可能要求像专业的戏校学生那样标准,因为现在的目标是让大多数人都觉得好看好玩——没准哪天这些不太标准的动作还会吸引戏曲演员,反过来促进戏曲变得更加大众化呢!近六七年来,我们在上海戏剧学院以及国内外多个学校编演戏曲系列剧《孔门弟子》,也常遇到类似的问题。
为了普及,我们有意降低了原本是京剧的“京”味要求,把昆剧、越剧、二人转都移植过来,甚至让外国演员加上他们熟悉的肢体风格,故而吸引了很多文化背景各异的大中学生来看、来演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
让传统变得好看好玩,也许是传统文化获得新生的一条可行之路。
从广播体操到戏曲广播操:探索当代中国人的身体规训张楠【摘要】:一直以来,中国文化中最具特点并且被其他文化所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就是其对于身体规训的教育。
著名导演彼得·布鲁克等一些西方艺术家对亚洲身体规训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将其带入西方文化之中来解决西方儿童的姿态问题。
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仪态问题也变得日益明显:一个最不缺少仪态和身体训练方法的国家却遇到了身体仪态的大问题。
在新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里中,广播体操被认为是训练青少年身体形态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近半个多世纪来中国青少年在成长中有关身体规训的主要训练大多是通过广播体操完成的。
但是现有的广播体操存在着机械单调、不分性别、缺乏特色的种种问题,越来越不能满足青少年对于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需要,结果是他们对广播体操日渐疏离。
针对中国青少年在身体规训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广播体操的现状,上海戏剧学院的孙惠柱教授提出了“戏曲广播操”的概念,将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广播体操和戏曲的基本动作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体操。
戏曲广播操不但要保留广播体操原有的健身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使其同时兼具审美、文化内涵,可以对青少年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身体仪态规训。
“戏曲”和“广播体操”看似很难关联,一个是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另一个是现代的全民健身运动,在孙惠柱教授提出“戏曲广播操”的概念之前,绝大多数人从未想到过两个概念能有什么交集。
但事实上,戏曲广播操不但是广播体操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构想,其雏形早已经在北京上海不少地方出现了。
在这种新型的体操中,戏曲的程式动作是在内容上所做的改进,而其载体还是广播体操这种运动形式。
要想更加科学和精确地设计和规划“戏曲广播操”这个构想,就必须了解作为其载体“广播体操”的历史发展。
广播体操虽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和常见的运动,但大部分人对于其历史及发展过程却知之甚少,甚至还有很多人一直存在这样的错觉:广播体操是中国独创的运动形式,其历史也不过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
即便是在理论界,直至现在大陆学者对于广播体操的历史研究还是不多,大多数研究都是停留在1949年后广播体操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很少涉及之前的历史,对于国外广播体操的发源、发展及和国内广播体操的“由外及内”的研究几乎完全没有。
本文对来自日本、台湾等地的有关广播体发展史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梳理出了广播体操历史的发展脉络:广播体操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健身运动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自欧美,经由日本传入当时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地区和中国内地,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过程后,广播体操的主要推广地区早已从欧美转移到了亚洲。
目前为止,只有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是还保持着广播体操传统,而日本的广播体操更是形成了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广播体操在欧美、日本及中国大陆等地区历史的梳理,广播体操除了健身之外内在的深层次的其他功能被一一挖掘出来:美国保险业的商业目的、日本扩展军国主义的工具以及中国的意识形态控制,也都得到阐述和说明。
同时,另外一些不被人注意的更加特殊的功能也逐渐被发掘出来,即:广播体操还可以承担艺术审美以及文化教育的功能,对于戏曲也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形式。
虽然广播体操自身存在某些弊端,但并非像很多激进的学者认为的那样,应该被完全取消,相反的,这项运动所具备的易操作、集体性的显著特质对于形体规训、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身体训练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广播体操不仅可以将军国主义思想、个人崇拜融入其中产生“爱国体操”、“语录体操”这样充满意识形态意味、甚至有些极端的变种,也可以赋予其全新的、健康的、充满文化传承意味的内涵。
虽然在此之前广播体操的审美及文化功能或者被忽视或者被政治因素所利用,但是这也从反面印证了这种功能的存在和作用,也可以由此推论:广播体操与戏曲的结合是可行的。
“戏曲广播操”是社会表演学在实践层面的一个新的设想,在对作为载体的广播体操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作为戏曲广播操内容的戏曲动作就更值得从社会表演学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因此,本文还对于戏曲广播操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以及为本民族文化提供“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
此外,本文还进行了实践调查和案例分析。
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已经有一些类似戏曲广播操的用戏曲动作改进现有广播体操的实践活动。
上海一些中小学中推广的“京韵操”和北京市一些社区联合戏曲院团推广的“中华戏曲健身操”,都是对于戏曲怎样和教育以及日常生活更好结合的新尝试,也是和戏曲广播操所倡导的概念不谋而合、形式最为接近的两种实践活动。
“京韵操”和“中华戏曲健身操”都以中国传统的戏曲动作为核心,在加以改造和编排的基础上,兼具了广播体操可以配合音乐口令多人共同操作的特点。
这些实践活动和“戏曲广播操”的概念可以相互印证,也为未来全国性的戏曲广播操的真正问世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实践依据。
《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收藏| 手机打开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从广播体操到戏曲广播操:探索当代中国人的身体规训张楠【摘要】:一直以来,中国文化中最具特点并且被其他文化所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就是其对于身体规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