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初探

合集下载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几种演唱技巧探析]丁文军演唱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几种演唱技巧探析]丁文军演唱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几种演唱技巧探析]丁文军演唱的陕北民歌滔滔黄河,厚重的黄土高原,蕴蓄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财富。

提到黄河,提到黄土高原,就不能不提到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陕北民歌。

当今的中国人和有进步倾向的外国人谁没听过《东方红》,谁不熟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又有谁不知道《绣金匾》和《兰花花》。

80年代掀起的“西北风”,90年代为西部大开发而创作的歌曲都是以陕北民歌的音调为基础创作的。

陕北民歌不仅在思想政治上影响着中国几代人,而且也为中国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除了了解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外,还要掌握陕北民歌的一些演唱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演唱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演唱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平腔唱法指用真嗓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唱,声调十分高亢、燎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1、完全用真嗓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例如《揽工歌》;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例如《天心顺》。

2、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特别是信天游,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二直音唱法音乐表现上的直畅与自由,是大多数陕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而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又决定了音乐的直畅性与旋律线的大起大落、直上直下。

特别对旋律中上长音的处理基本上都用直音唱法。

陕北民歌中的直音一般做渐强处理,直音以长音形式出现。

例如《脚夫调》这首信天游中的直音,表现了一种苍凉,一种叹息,好似一声怨愤的长叹,又像是对苍天的控告和发问。

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

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

072《名家名作》·研究刘顺利陕北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与其他民歌相比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一代又一代歌手的演唱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方言发音方式、演唱技巧、润腔技巧等。

同样的歌手在演唱每首陕北民歌的过程中,都有不一样的演唱方式和演唱特点。

由此可见,陕北民歌不仅是彰显陕北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瑰宝,更是让大家了解陕北历史背景、风土文化的主要依托。

因此,传承和发展陕北民歌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简述陕北民歌形成的原因(一)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陕北是指陕西省北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东临黄河、北临内蒙古,并且还与西安相连接[1]。

陕北地区因地理位置多以山沟为主,导致陕北地区只能用骡子、马车等作为交通工具。

此外,历史上各朝代并没有对陕北地区的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使得陕北地区文化并没有被中原文化所熏陶、渲染。

同样,陕北人民的思想意识没有受到相应的局限,也没有受到传统封建礼教的约束。

同时,还因陕北地区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将陕北文化和中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显示,陕北文化氛围更轻松、融洽,因为陕北文化的特殊性使陕北人民形成了豪放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陕北民歌中也融入了陕北人民爽朗、豪放的性格特点,进而陕北民歌曲风更粗犷、豪迈,其表现形式也更通俗易懂。

(二)文化背景偏向多元化因陕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更偏向中原地区的边缘,陕北地区没有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较多影响,所以为道教思想文化和佛教思想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相应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环境,使陕北地区文化更具特色[2]。

此外,陕北人民因思想层面不再受拘束,并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所发生的一切都作为生命路程中的主要体验内容,还不断接收外来文化,将各地的外来文化在陕北地区进行高度融合。

由此可见,陕北民歌也是建立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上,多元化的发展不仅为陕北民歌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养分资源,还有助于陕北民歌在陕北地区快速发展,极具生命活力。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表达,深受人们喜爱。

在陕北地区,从古至今,陕北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以其宽广的音域和高亢的音色,让人们陶醉其中。

而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下面就来浅析一下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一、吐字清晰、发音准确陕北民歌的唱法注重吐字清晰、发音准确。

由于陕北地区的方言特殊,陕北民歌在唱法上要求明亮清晰,字正腔圆。

在演唱时,要注意发音准确,不模糊不含糊,要注重每个字音的发音,不要把字音连在一起,更不能把字音读成另一个字音。

这种唱法给人一种非常真实和朴实的感觉。

二、音调的起伏变化陕北民歌的音调起伏变化较大,有的歌曲音调低沉、有的歌曲音调高昂、起伏跌宕。

在演唱时,要抓住音调的变化,要注重高低音的转换,尤其是在高音处要注意唱法技巧,使得高音振荡、响亮。

在低音处,要注重低音的抑扬和平稳,使得音调旋律更加动听。

三、情感的抒发陕北民歌的情感抒发非常重要,唱法要求深情款款、真挚感人。

在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抒发,要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要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歌曲更加动人、令人感动。

这种唱法技巧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陕北民歌的情感魅力。

四、音色的运用陕北民歌的唱法还注重音色的运用。

不同的歌曲要求不同的音色,有的歌曲要求明亮悦耳的音色;有的歌曲要求低沉厚重的音色。

在演唱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要求,灵活运用音色,使得音色更加贴合歌曲的情感,使得歌曲更加生动、鲜活。

五、节奏的掌控陕北民歌的唱法还要求节奏的掌控。

歌曲的节奏要求明确、稳健、有力,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好节奏,使得歌曲的节奏感更加强烈、更加明显。

节奏的掌控不仅可以让歌曲更加饱满、更加有力,还可以让情感更加深刻、更加感人。

六、表情的配合陕北民歌的唱法还需要表情的配合。

在演唱时,要注意表情的配合,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表情中,要使得表情能够与歌曲的情感相呼应,使得整个演唱更加生动、更加有力。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陕西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陕北民歌以其多样的曲调、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民歌之乡”。

在陕北地区,民歌是人们生活和劳动的一部分,它既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调剂,也是他们宣泄情感、表达心声的方式。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一、发声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首先要从正确的呼吸和发声开始。

在陕北民歌中,发声完全依靠腹式呼吸,即腹部应该成为主要呼吸的部位,而不是胸部。

发声时要充分利用腹部的控制力量,使声音能够稳定、连贯地发出。

在唱歌时要注意发声的位置,要始终保持声音的放松和饱满,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声带受损。

二、音准陕北民歌的音准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民歌往往是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进行演唱的,所以演唱者必须要准确掌握每个音符的高低、时长和强弱,以保持歌曲的原汁原味。

在唱歌时要特别注意音调的把握,尤其是高音和低音的切换,要保持音准不跑调,这样才能够使民歌的音乐特色更加突出。

三、语言表达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陕北地区的方言浓厚,而且每个地方的方言又有所不同,因此在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正确掌握歌词的语音和语调,以确保歌曲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去。

还要注意歌词的情感表达,陕北民歌多情感真挚、含蓄内敛,演唱者要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将歌曲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四、节奏把握陕北民歌的节奏多样,有的是轻快明快的,有的是悠扬缓和的,演唱者要灵活掌握歌曲的节奏变化,以使歌曲的表现更加生动活泼。

还要注意与歌词的配合,做到歌词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使整个歌曲的表现更加完美。

五、情感表达陕北民歌的情感表达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演唱者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传递,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真挚。

因为陕北民歌往往是表达人们生活和劳动中的艰辛和幸福,所以情感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情感真实、感情真挚,才能够使民歌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陕北民歌的唱法

浅谈陕北民歌的唱法

颤 音 也 就 自然 的延 长 了。也 就 是 这 三
处颤 音 的 使用 .大 大增 加 了歌 曲 的表 现力 , 拉 近 了歌 曲与人们 之间 的距 离 。
五、 断 腔 唱 法
断腔 唱 法也 叫顿 腔 , 或 顿 音。陕北 民歌 中有 一 字数 断 的 ,也 有一 腔 几 断 的; 有一轻一重断的, 也 有 一 收一 放 断

平 腔 唱 法
指 用 真 声 歌 唱 , 或 者 以 真 声 为 主 的 真 假 混 合 的 方 式 演 唱 , 从 而 达 到 音
色 的统 一 ,演 唱声 音 应 听 起 来十 分结
实、 嘹 亮 。根 据 歌 曲音 区音 域 的 变 化 , 歌 唱 者 可 以 适 当 的 调 整 真 假 声 的 比 例, 从 而使 音 色 达 到统 一 , 带 给 听 众 听 觉 上 的享 受。 ( 一) 完 全 用 真 嗓 唱 的 陕 北 民歌 在 陕 北 民歌 中这 种 类 型 唱 法 的 有
容 易记 住 。另一 类 是歌 曲速 度 较快 , 音 域不 大 , 节奏感强 , 旋 律 线 条 比较 直 。
民歌 《 九 里 里 山疙 瘩 十 里 里 沟 》 , 开 头 第 二句 就 出 现 了一 个 较 大 的 滑 音 , 滑
音 的一 出 现 ,一 下子 就 给 歌 曲增 添 出 了 陕北 民歌 的特 色 ,使 歌 曲变 得 更 加
特点, 反 映 出陕 北人 民粗 犷 、 豪 放 的个 性特点, 这首 歌 曲中运 用 的 直 音 , 表 现
出 了 一 种 苍 凉 和 叹 息 , 使 得 全 曲 更 加
意 蕴深 长 。 三、 滑 音 唱 法
滑 音 唱 法 在 陕 北 民 歌 中 经 常 可 以 见到, 以下行 居 多。陕北 民歌 中 的滑 音 又 可 分 为大滑 音和 小 滑音 两种 。 ( 一) 大滑音唱法 : 这 种 唱 法 比 较 夸张 , 但 表现 力 极 其 丰 富。 例 如 , 山 西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以陕西省北部地区为主要发源地。

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唱法技巧,以下将以1000字对其进行浅析。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主要体现在音域、音色和节奏上。

陕北民歌常常在较高的音域中唱出高亢激昂的歌曲情感,音色明亮清脆。

唱法技巧上,陕北民歌往往采用高音咬字的方式,强调清晰明了的发音,使歌曲的内容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和情感表达。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还包括发声和气息控制。

陕北民歌要求歌手发声要自然且有力,具有较大的音量和爆发力,能够表达出情感的真实和强烈。

在气息控制方面,陕北民歌多采用断续呼吸的方式,即一句歌词不断地分成几段,进行适时的停顿和呼吸,使唱法更加灵活多变。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还涉及到音调和音节的处理。

陕北民歌的音调跳跃性较大,音节的处理较为灵活。

在唱法上,陕北民歌常常运用音乐和语言的节奏变化,将多变的音节组织成连贯流畅的旋律,使歌曲更富有变化和吸引力。

陕北民歌还注重歌唱表演技巧。

陕北民歌通常是集体合唱,在表演方面要求歌手们做到开放、自如、自由的演唱,能够身体力行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在陕北民歌的表演中,歌手们常常以动作、舞蹈等形式增添表演的亮点,使唱法与舞蹈有机结合,充分展现陕北民歌的魅力。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从音域、音色、节奏、发声、气息控制、音调和音节处理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陕北民歌通过其独特的唱法技巧,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民众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感受,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陕北民歌是陕西省北部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其唱法技巧深受当地民间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唱法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进行浅析,探讨其独特之处。

一、发声技巧陕北民歌的发声技巧主要包括咬字清楚、声音洪亮和情感饱满等特点。

在陕北民歌中,发声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决定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陕北民歌的歌者们在演唱时要求咬字清晰,让每个字都能清晰地传达出来,保持音质的纯净和稳定。

声音必须洪亮有力,能够充分表现出歌曲的气势和感情。

在传统的陕北民歌中,歌手为了增加音量和音色的多样性常常采用发声时略微颤抖的技巧,这种特色的发声方式也成为了陕北民歌的一大特色。

二、吐字技巧在陕北民歌中,吐字技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唱法技巧。

陕北地区的方言较重,所以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发音清晰,准确吐字。

要在演唱中根据歌曲的氛围和情感,采用各种不同的吐字方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有的歌曲要求吐字清晰,如《草原上美丽的百合花》,有的歌曲要求吐字生涩悠扬,如《祝酒歌》。

吐字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得陕北民歌的表现力更加饱满,情感更加丰富。

三、音调技巧陕北民歌的音调技巧包括音高、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音高的控制是陕北民歌中的一大特色。

民歌演唱要求歌者能将音高控制到准确的位置,以确保音乐的和谐。

音色的控制也是影响陕北民歌表现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歌曲需要歌者能够在演唱中变换音色,以刻画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音量的控制在陕北民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演唱时,歌者需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和节奏变化,控制音量的大小,使得整个歌曲的表现更加鲜活生动。

四、节奏技巧陕北民歌朴实自然,其节奏技巧更多的是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增加些微变化。

在陕北民歌中,节奏的把握对于整个歌曲的演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陕北民歌中常见的节奏以四拍和八拍为主,这种规律性的节奏使得歌曲更加易于传唱和共鸣。

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为了更好地演唱陕北民歌,以下是一些演唱技巧供参考:
1. 抑扬顿挫:陕北民歌的节奏和韵律非常独特,需要注意歌曲中的抑扬顿挫,使歌曲更具感染力。

2. 声音的力度和变化:陕北民歌中经常出现动听的高音和低音,需要掌握发声技巧和声音的力度和变化,让歌曲更加动人。

3. 情感的表达:陕北民歌的歌词通常表达着深刻的情感,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并且要注重声音的细节,以达到情感的最佳表达。

4. 咬字清晰:陕北民歌的歌词往往含义深刻,需要清晰地咬字,以便让听众更好地听懂歌曲的含义。

5. 舞蹈和动作:陕北民歌演唱时也要注意舞蹈和动作的配合,让歌曲更具视觉效果。

总之,演唱陕北民歌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并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创造出最具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初探摘要:作为民族艺术中的一支奇葩,陕北民歌无疑具有着突出的艺术魅力。

而作为民族声乐教学来说,陕北民歌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资源,陕北民歌中所用到的歌唱方法、歌唱技巧,都能够给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以莫大的启示和借鉴。

文章正是对陕北民歌的主要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陕北民歌;演唱演唱方法;演唱技巧
一、陕北民歌的主要演唱方法
1、平腔唱法
平腔唱法,多以真嗓的使用为主,有时也会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的加入真假声的混合,这也是陕北民歌演唱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声调十分高亢和嘹亮。

根据演唱歌曲的不同,有时候完全使用真嗓,有时候真假声混合。

一般来说,当歌曲的速度较慢且旋律起伏不大时,基本上使用真嗓歌唱。

比如《揽工调》就是用真嗓来演唱的,以体现出歌曲的悲伤和婉转。

当歌曲旋律起伏较大,如四五度音程,甚至七八度大跳音程时,完全用真嗓演唱已经不能胜任了。

且陕北地区沟壑纵横,山高坑深,要想要歌声传的更远,就要使用假声,假声和真声的结合是十分自然的,没有明显的衔接痕迹。

发出的声音没有虚晃的感觉,而是格外的高亢和嘹亮。

特别是在一些信天游中,经常出现一些长音,运用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方法,能够使声音始终保持高亢、结实和明亮。

如《船夫曲》中,最高音到了b,真嗓已经很难予以从容的驾驭了,只有采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
才能唱出黄河船夫的粗犷、艰辛和悲苦。

作为演唱者来说,要使自己的用声方法和歌曲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注意咬字吐字和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适时适当的调整真假声的比例。

2、直音唱法
陕北地区人民的性格豪爽,热情泼辣,所以陕北民歌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表现在旋律上就是多大起大落和直上直下,特别是一些长音,往往做渐强处理。

直音唱法是最适合表现这种情感变化的唱法。

例如《脚夫调》中,此处的直音表现出了一种无奈和叹息,像是要把心中所有的哀怨都通过这一句唱出来一样,深刻的表达的脚夫的艰辛和无奈。

此外还有一些悲苦歌曲,如《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等,这类歌曲的内容决定了情感变化具有渐强的特点,采用直音唱法,能够表现出寡妇和光棍在上坟时候心中的凄苦,使歌曲更加具有真实感。

3、滑音唱法
陕北方言的中的一个特点是经常出现下行的语调,所以产生了这种滑音唱法。

具体说来,唱法十分夸张,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如《后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中,七度的上行之后,是一个七度下行的大滑音,用这种滑音的形式,表现出了老百姓对于游击队到来的热切的心情。

《说下个日子让你走》中,妹妹面对着自己的情哥哥,既充满了激动,有无可奈克,所以此处采用了滑音的形式,更像是妹妹对这种无可奈何的惋惜。

哥哥临别之际,为了突出妹妹的依依不舍之情,又一次出现了滑音,“说下个日子再让你走。

”又突出表
现了妹妹面对分离的时候,依依不舍的情感。

4、颤音唱法
颤音突出体现了陕北民歌的悠扬和婉转的艺术特征。

陕北民歌中,只有小颤音,没有大颤音,一个个短小的颤音,就像是润滑剂一般,在充满了刚性和野性的陕北民歌中,起到了一种软化和调节的作用,使得陕北民歌更加的亲切和感人。

例如《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中,其中颤音出现了三次,“沟”字和“些”字上的颤音较短,“山”字因时值较长,颤音也就自然延长。

三处颤音的使用,加之这首歌曲的自由性节奏,突出体现了陕北人民对于游击队的亲切盼望,是陕北人民内心真性情的刻画和抒发。

5、断腔唱法
“断腔,也叫顿腔,是我国民歌演唱中一种常见的演唱方法,很多乐句需要一字数段或者一字一段的来演唱,之所以采用断腔,就是因为歌曲中的部分乐句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真切的、实在的,甚至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出来”,才能充分表达出演唱者的情感。

例如《打秋千》中,一小段中居然出现了七次断腔,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字一段,到了后半部分,几乎是一字数段。

这是一首表现姐妹俩要去打秋千的作品,边唱歌边赶路,表现出了少女的欢喜和活力,而几处断腔,则又惟妙惟肖的刻画出她们活泼、可爱的一面。

断腔的另一种运用是在一些表现“悲苦”情绪的作品中,因为生活过于苦难,唯有一字一断,一字数段,才能深切的发泄出心中的悲愤,比如《光棍哭妻》,和《打秋千》相比,因为情感基调是完全相反
的,所以这首歌曲的断腔就明显的不同,断腔短而重,方能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6、衬词衬腔唱法
首先是夹在正词中间的衬词和衬腔。

顾名思义,就是歌词的中间部分,加入了某个字或某个词,起到一种衬托和连接的作用,是经过性的字词。

如《跑旱船》,先后出现了十多个衬字和衬词,因为表现内容和情感的需要,加上这些衬字和衬词之后,整个歌曲显得更为通畅,富含生活气息。

反之,如果没有了这几个衬字和衬词,那么歌曲则会变得刻板,体现不出陕北民歌口语化的特点。

很多有经验的歌唱者,特别注意对于衬和衬词的针对性练习,在演唱时常能起到画龙点睛只妙用。

其次是出现在正词的句中或句尾。

这类衬词和衬腔,往往都是出现在每一个大小乐句的末尾,更像是一个“补充说明”,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走荆州》中,第一乐句中欢快的情绪还没有表现充分,于是就出现了“呀哈哈软流软流呀哈哈“的衬腔,将旋律扩大化了,将要走荆州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的演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原生态的演唱。

在呼吸、发声和的共鸣三个方面,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在陕北民歌中也不例外。

综合起来说,陕北民歌演唱中的呼吸,主要有个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气息充足。

陕北民歌高亢嘹亮,想要让歌声穿过群山沟壑,没有充足的气息支撑是做不到。

陕北民歌的呼吸采用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能够将气息深入丹田,以保证歌唱气息的充沛。

第二个特点是气息灵活。

陕北民歌中包含了多种风格的演唱,气息的运用要和歌曲的情感、情绪、内容相配合,所以在不同的歌曲中,对于气息的运用也不相同。

演唱一些情感较为平和的作品时,气息的储备就浅一些,只要够用即可,主要是追求一种音色的刻画。

而在演唱信天游的时候,这类陕北民歌粗犷豪放,需要有较深厚的气息,才能够唱的高亢和嘹亮。

无论是较浅的呼吸,还是较深的呼吸,都要求对气息有着充足的驾驭能力,让气息符合歌曲风格的需要。

第三个特点是讲究气口。

陕北民歌类型和风格多样,经常会遇到渐强处理和断腔处理等多种需要,所以气口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常会用到偷气、换气等技巧。

2、发声
中国的传统唱法对发声的要求是“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就是说发出的声音要准确、圆润、含情,并将发声看做是歌唱的灵魂。

陕北民歌也是十分讲究咬字吐字的。

首先咬字吐字的清晰,一般的歌曲中,咬字吐字的清晰,自然不难做到,但是在一些速度较快的歌曲中,陕北名歌依然能做到清晰的咬字和吐字,比如在《走绛州》中,有一句是“一根扁担软溜溜”。

开口的“一”字,要做到“立”起来,气息经过口腔进入头腔,形成一种“立音”的感觉,一开口就饱满、动情。

而随后的“软”字,则是一个卷舌音,需要将字头咬狠,字腹吐圆,才能将字唱清楚。

其次是“以字行腔”,即讲究
咬字吐字的韵味和语感,以及与歌曲情感、风格的融合。

前文提到的,不少歌唱家在演唱陕北民歌时,许多字都采用陕北民歌的发音,就是为了和歌曲的风格相配合。

正是这种方言的融入,配合上旋律的起伏跌宕,陕北民歌的情趣和韵味,就被淋漓尽致的的体现出来了。

3、共鸣
陕北民歌主要是采用口腔共鸣和鼻腔共鸣为主,较少的使用胸腔共鸣,因为陕北民歌中,追求明亮和灵活的声音,声音位置较为靠前,喉头的位置适中,充分放松下巴,根据演唱的需要,适当的辅以胸腔共鸣,以便为跟好的以字行腔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是陕北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最佳平台。

本人作为一名高校的声乐教师,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的将陕北民歌引入到教学中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其对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智斌.陕北民歌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罗艺峰.中国西部音乐论——生成与前景[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