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七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 古诗二首》学生导学案设计

4.说说自己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别人写的字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首”,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6.学习“采”。了解它是平舌音,会意字,它就像一只手正在树上采摘果实。“采”的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
7.借助课文插图发挥想象,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创编故事。
2.教师范写“爱”。
“爱”,共10画,上下结构。上部爪字头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字的横在横中线上,第二笔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第四笔捺长而舒展。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角”的写法。
“角”,共7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斜刀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下部“用”中间两个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4.汇报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运用了什么好办法。“泉”,上下结构,上“白”下“水”。“爱”,用一句顺口溜来识记:张开手拥抱朋友。“流”,结合词语来识记,流水、水流。“荷、露”,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识记。“角”,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5.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1.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识记“泉”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化过程进行识记。“荷”可以出示荷花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露”可以做相应的动作来识记。同时,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通过组词、拓展词语来巩固所学。
(1)读诗的第一、二句。
(2)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3)在教师指导下读诗句。
(4)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看课件,听老师范读古诗。
(2)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并汇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的池塘。因为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古诗二首》学案一、课题联想。
读两首诗的题目,思考诗歌的意思,联系诗人生平,揣测古诗内容,通过诗题,你能联想到哪些与马相关的诗句呢?1.2.3.二、生字新词。
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锋()棱()瘦()峻(蹄()堪()钩()燕()山燕()子似()乎似()的2.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的词语。
大宛锋棱竹批骁腾横行何当金络脑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
1、杜甫,字(),号(),世称()。
杜甫写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
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唐代伟大的(),被世人尊为()。
2、《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他作诗态度严肃,想象奇特,新颖浪漫,被称为()。
四、整体感知。
1.《房兵曹胡马》中诗人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骏马?2.找出《马诗》中运用了修辞的诗句,想一想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并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家长评价:小组评价:《古诗二首》目标检测案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shòu gǔ mǎ tí qīng qīiu xiǎn jùn nán kān(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堪( ) 钩( ) 锋( ) 棱( ) 晓()湛( ) 钓( ) 峰( ) 凌( ) 骁()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四、补充诗句,并按要求填空。
(1)“()真堪托死生。
(),万里可横行。
”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题目为()。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四句正面写马的(),是();后四句转写马的(),由咏物转入抒情,是()。
(2)《房兵曹胡马》这诗中写出了作者寄希望于马的主人房兵曹能建功立业于万里之外的诗句是:()(3)“大漠沙如雪,()。
”这首诗是()你诗人()所作,诗人描写的是()的场面,写出了()中马的苍劲有力。
《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走进古诗的奇妙世界啦!在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次,老师去公园散步,正赶上春天。
那花开得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微风轻轻一吹,花瓣就像小精灵一样在空中跳舞。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想到了咱们即将学习的古诗,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啦!咱们先来看看第一首古诗《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诗人把柳树比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那翠绿的新叶就是美人精心梳妆打扮后的样子,垂下的柳枝就像是美人身上飘逸的丝带。
同学们想想,这画面美不美?咱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里的“碧玉”可不是指真正的玉石哦,而是说柳树翠绿的叶子就像碧绿的玉石一样美丽。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绿丝绦”就是绿色的丝带,形容柳枝又细又长,随风飘动,是不是特别形象?“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在想这么精巧的细叶到底是谁裁剪出来的呢?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裁剪出来的呀!那咱们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呢?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一棵柳树下,微风轻轻拂过,柳枝在风中摇曳,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发着光。
或者,大家也可以拿起画笔,把自己心目中的柳树画出来。
接下来咱们看看第二首古诗《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到二月,小草使劲地长,黄莺欢快地飞,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仿佛陶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这两句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可有意思啦!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赶忙趁着东风放风筝。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着,欢笑着,风筝在天空中高高飞翔,那场面多欢乐呀!为了更好地感受这首诗,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郊外走走,看看春天的景色,或者和小伙伴们一起放放风筝,亲身体验一下诗中的快乐。
北师大版第七册古诗二首2WORD版教案

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目标:1.掌握“涧”、“桂”两个生字2.通过诵读、看图、想像、圈画重点词等方法理解《鸟鸣涧》所描写的情景。
3.尝试在想像中扩展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想像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中的“静”?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介绍作者。
板书课题,读题。
问“涧”字何意?你能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吗?请在小组内交流你搜集的有关王维的资料,挑选重点发言人汇报:通过相关资料,你知道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引:那么王维会在这首诗里为我们带来一副怎样的如画的场景呢?二、初读文,谈感受。
1.自读古诗,尝试用两三句话归纳出你的感受。
使用“我觉得这首诗在写:()2.抽生回答三、熟能诵,悟诗意。
1.范读,听朗诵,感受节奏和老师想要传达的感受。
2.多种形式地读。
四、扣诗眼,品诗景。
1.请结合工具书,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勾出你的问题!2.同桌小声交流讨论后汇报交流。
3.那你能再读读诗,边读边想像,每一句诗都有哪些画面,请归纳出这些情景吗?4.本诗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静下心来,再读课本,勾画出那个词语,你能提出自己的理由吗?学习“以动写静”的手法。
5.再读诗6.师描述诗意,我把他改为现代诗。
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改编,改为现代诗或者是散文。
7.带着如沐画中的惬意,让我们一起进入王维所描述的幽静、空寂的山林。
背诵诗。
8.抽背五、结学法,引《暮江吟》金钥匙:1.一首诗总有诗眼(字或词)提示诗歌的主要内容,扣住诗眼,能有效地帮我们理解诗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情感。
2.想要知道一首诗的内容,查阅工具书是基本方法,在此至上还可以用画面、改编等方法加深对诗的理解。
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鸟鸣涧》2.指名说说意思3.齐背全诗二、教学新课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3.理解题意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语文六年级下北师大版7《古诗二首》导学案

【知识链接】 个案补充/ 1 王维 701-761) ,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反思纠错 2 同学们, 我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我能来背一背。 我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从古到今, 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 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3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自主学习】 1、我通过查工具书,明白这些词的意思 曛 知己 君 使 浥 故人 2、两首古诗一首有( )字,另一首有( ) 字,可知两首古诗都是写( )的诗,表达的都 是对朋友的( )。 3、我能读两首古诗,并能注意节奏停顿。 4、自由朗读古诗,理解两首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 情感。 5、我能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文中重点词语的意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七
主备人: ( )班 小组: 姓名:
单元导学案
编号:
审核人:
课题:古诗二首 总课时:1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提升 学习目标: 1 我能理解“曛,知己,君。使,浥,,故人”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 我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 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 难 点:己
浥轻
3、解释下面的词语 朝雨 客舍 ) )。
4、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 ( ),后两句描写了( 5、选字组词 纷 份 氛 气( 扬扬 胃 谓 渭,猥 肠( ) ,刺( ) , ( )城,所( ) 吩 )咐,身( ),兼有(
) ,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五年级学生在前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背景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古诗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对古诗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难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2.部分学生对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等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对古诗的整体理解。3.学生在朗读古诗时,可能缺乏感情投入,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以下是对本章节内容的补充:
(一)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认知、句子理解和简单作文写作等,但在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方面,可能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学习兴趣点: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具体操作: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艺术美。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学习,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等,然后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二)预习指导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古诗二首》,特制定以下预习目标、内容、问题和任务:
1.预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2)掌握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为深入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提高朗读水平。
2.预习内容
(1)查阅资料,了解《古诗二首》的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提升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古诗内容,提高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描述古诗的意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4.创新能力: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尤其是对抽象意境的把握。
(二)预习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特制定以下预习指导:
1.预习目标:
-熟悉两首古诗《春夜喜雨》和《绝句》的内容,能自主阅读并背诵。
-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其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
2.预习内容:
-阅读两首古诗,注意读音、停顿、节奏。
-教师挑选古诗中的关键句或精彩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互动问答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任务驱动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春夜喜雨》和《绝句》。
2.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诗的韵律、对仗、意境等,并能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如“喜雨”、“润物”、“江山”等。
4.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其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古诗背后的故事等,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准备。
北师版《古诗二首》教案

北师版《古诗二首》教案【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主旨和意蕴。
2. 发挥想像,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 学习诗歌精巧的构思和新奇的比喻,提高对古诗的解读能力。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这时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
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交流展示】1、你还知道哪一些送别的古诗词?2、了解作者及背景王勃(650~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有位老师说得好:“其实,一生都是在路上。
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再长的道路都可以一路欢歌;拥有一种愉悦的心境,漫长的路上可以是一道道灿烂的风景。
”2.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探究】1、理解诗意,感受诗境请根据书下的注释,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思。
然后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全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与君离别意”)而地处伦敦的学校们貌似一直因为居高不下的物价而在学生满意度上稍逊一筹,因此本榜单中的伦敦学校普遍排名不佳。
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苦缠绵,显得乐观、旷达。
4、这种乐观、旷达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同是宦游人”来宽慰友人,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这两句应该怎么来读呢?(前一句读得意味绵长,令人回味;后一句读出一种释然、宽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第七册《古诗二首》导学案姓名:小组:评级: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身的语言描述这两首古诗的情景,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并背诵、默写。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熟记字音、字形,解释重点字词。
2、课前完成预习自测题,了解诗句意思并能理解诗中描述情景,想象诗句描绘景象。
3、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中。
教材助读: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
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脍(kuài)炙(zhì)人口的佳篇。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背景链接
1.《鸟鸣涧》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2.《暮江吟》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途中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预习案】(相信自己)
预习指导
1、认真阅读古诗,圈画诗中的生字词,弄清字音,利用工具书或联系课文解决难解词的意思。
2、想想古诗主要内容,我读懂了什么?
3、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准备上课与老师同学交流解决。
预习自测
1、给划线字注音。
鸣叫()鸟鸣涧()相似()暮色()残阳( )
2. 多音字组词
铺似
3. 辨字组词
间()吟()铺()似()
涧()怜()辅()拟()
4. 解释下列字词
(1)闲:(2)桂花:
(3)惊:(4)时鸣:
(5)铺:(6)瑟瑟:
我的疑惑:请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准备上课和同学老师探究
探究案:(团结起来力量大)
探究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写出诗意。
《鸟鸣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江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2:两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1.解释加点字词再说说诗句意思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惊:时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真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鸟鸣涧》的作者是()代()。
本诗构思精巧,,以
( )、()、()等动的景物,映衬了春山的(
),春涧的()。
(2). 《暮江吟》的作者是()代()。
本诗写了()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感情。
3.默写两首诗
鸟鸣涧暮江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作者把月亮比作()、( ).
2.你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清谈一谈。
月亮的雅号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中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