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阅片基础
胸部CT读片基础

胸部CT读片基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高军上气道(鼻咽、口咽、喉咽)•鼻咽部是悬挂在颅底的倒置的“J”形肌群、表面覆以黏膜。
上面以蝶骨底和斜坡为界,后面以第1-2颈椎的椎前肌为界,外侧以咽肌、咽旁间隙、深部软组织和颞下窝为界。
鼻咽向前与鼻腔相通,向下与口咽相续,其间以硬腭平面分界。
(腺样体和鼻后孔闭锁、咽后壁脓肿)•口咽是指软腭以下到会厌游离缘,消化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腭扁桃体)•喉咽自会厌游离缘至环状软骨下缘的一段咽腔。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第2位病因•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腭扁桃体和(或)增殖体肥大、鼻息肉等上气道疾病均可引起•2006年前,UACS的诊断名称是鼻后滴漏(流)综合征下气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分支支气管:连接气管和细支气管,壁上有新月型 不连续的软骨气管:最大气道,连接喉和主支气管,被不完整的C 形软骨环支撑细支气管:直径<1mm ,壁上缺乏软骨终末细支气管:最后的传导性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包含肺泡,部分肺泡是多小孔的肺泡管:壁完全是多小孔的,即由肺泡组成肺泡囊和肺泡:小的杯形结构,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突出形成大气道•气管憩室(trachel diverticula)发生于气管后、外侧壁,软骨与膜部连接处,憩室壁与气管壁结构相仿,缺乏软骨成分。
MSCT可见与气管相连接之囊袋状影,可单或多发•气管支气管(Tricheal Bronchus)由气管直接发出段支气管•支气管桥(Bridging Buonchus)右侧多见。
起自气管的右主支气管仅供右上叶,供右肺中下叶的桥支气管来源于左主支气管,其分支一般位于T5,6水平•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多见于一个肺段支气管,近端管腔局部闭塞或狭窄,远端发育正常的支气管被粘液充填扩张形成支气管囊肿,局部肺组织,通过侧支通气导致局部肺气肿表现T2女 ,14m ,呼噜2周,反复发作,鼻咽镜发现气管有异位开口支气管憩室男,8个月,自生后发现咳嗽发憋气管支气管男,9岁。
CT(胸部)读片(西京医院)

5
第5页,共63页。
FMMU
4 气管分叉层,肺动脉显露形, 先左后右终主干,间于主动脉
• 先左肺动 脉显影, 后右肺动 脉显影, 最后显露 肺动脉主 干
1/25/2022
6
第6页,共63页。
FMMU
5 肺动脉干层面,结构应认清,大小血管 横截面全都在此面。
左动静气动动,右动静只动气
• 肺气肿.支扩
• 胸腔积液.气胸
• 胸膜病变 • 纵膈肿块 • 纵膈气肿
• 纵膈淋巴结肿大
1/25/2022
34
第34页,共63页。
FMMU
肺不张 增强后显著强化,向肺门移位
1/25/2022
35
第35页,共63页。
FMMU
较大范围 肋间变小,膈升高,纵隔移位。临近肺
组织代偿性充气膨胀
1/25/2022
第22页,共63页。
FMMU
3 中间支气管层面
1/25/2022
23
第23页,共63页。
FMMU
4 下叶支气管起始层面
1/25/2022
24
第24页,共63页。
FMMU
5 基底段支气管起始层面
1/25/2022
25
第25页,共63页。
FMMU
6 基底段支气管末端层面
1/25/2022
26
第26页,共63页。
63
第63页,共63页。
55
第55页,共63页。
支气管扩张
FMMU
• 支气管腔异常扩张伴管壁慢性炎症。
• 条管状 环状
• 囊状
1/25/2022
56
第56页,共63页。
临床医生胸部CT读片扫盲知识ppt培训课件

肺叶、肺段
气管、支气管
气 管 、 支 气 管
右肺
上叶 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中叶 S4:外段 S5:内段
下叶 S6: 背段 S7: 内基底段 S8: 前基底段 S9: 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左肺
上叶 S1+2:尖后段 S3:前段
舌叶 S4:舌叶上段 S5:舌叶下段
下叶 S6:背段 S7+8:前内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CT图象特点
其单位名称为HU(Hounsfield Unit)。 人体组织的CT值范围从空气的-1000HU到骨 皮质+1000HU,共有2000个CT值。 空气的CT值最低为-1000HU; 脂肪的CT值为-50~-100; 水的CT值为0(±10)HU; 软组织的CT值为20~50HU; 骨皮质的CT值最高,为1000HU。 总之,组织密度高,则CT值大,反之亦然.
胸部CT各典型层面的影像
前
右
左
后
肺尖部CT像 (第2 胸椎水平)
1 气管 2 左颈总动脉 3 左锁骨下静脉 4 胸大肌 5 左锁骨下动脉 6 左肺尖部 7 第1 肋骨 8 第2 肋骨 9 第2 胸椎 10 脊柱竖起肌 11 食管
此层面显示肺尖部,前有胸骨柄、后有胸椎,第1 肋骨呈 半弧状于两侧。气管于胸椎前方呈黑色管腔,食管在后 方。气管双侧有小圆形血管影,自前向后为左右头臂静 脉、左右颈动脉及左右锁骨下动脉。肺尖部面积较小, 双肺尖只见末梢小血管如树芽状分支。
CT图象特点
二 CT值
X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 如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没有量的概念。CT图 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而且 还可依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 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CT值代表X线 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每种物质的CT 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 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相比之后乘以1000, 即: 某物质CT值=1000×(u—u水)/ u水
《正常胸部ct读》课件

THANK YOU
支气管
观察支气管是否通畅,有无狭 窄、扩张等异常现象。
纵隔和胸膜
观察纵隔和胸膜有无异常增厚 、结节等病变,以及病变的位
置、形态等情况。
图像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将胸部CT图像与之前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 观察肺部结构和病变的变化情况。
分层观察
将胸部CT图像分为不同的层次,逐层观察肺 部结构和病变的细节。
定量分析
肿块或结节。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是覆盖在胸壁内面和肺表面 的薄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两 部分。壁胸膜覆盖在胸壁内面和 膈上面,脏胸膜覆盖在肺表面。
胸膜腔是由胸膜围成的潜在腔隙 ,内有少量的浆液润滑,使得呼
吸时两层胸膜可以相互滑动。
在CT上,正常的胸膜表现为光滑 、连续,没有异常的增厚或粘连
。
03
正常胸部CT影像表现
《正常胸部CT读片》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胸部CT扫描基础 • 正常胸部解剖结构 • 正常胸部CT影像表现 • 胸部CT读片技巧 • 病例分析
01
胸部CT扫描基础
CT扫描原理
01
02
03
横断面成像
CT通过X射线束对胸部进 行多角度扫描,获取多个 层面的图像。
计算机重建
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 计算机进行重建,生成三 维图像。
胸壁的骨骼主要是肋骨和胸椎 ,它们共同支撑着胸腔,并保 护胸腔内的脏器。
肺和支气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肺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 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则包括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等。
支气管是连接气管和肺泡之间的管道,分为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较细长,右支 气管较短粗。
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知识点

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知识点胸部CT影像解读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一、扫描方向和层厚选择在进行胸部CT影像扫描时,确定正确的扫描方向和层厚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胸部CT影像扫描可以选择横断面(axial)、矢状面(sagittal)和冠状面(coronal)三个方向。
在选择扫描方向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选择合适的层厚也能够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和解读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选择较薄的层厚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但会增加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
二、影像解剖结构的识别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准确识别各种影像解剖结构。
在解读影像时,需要熟悉并准确识别肺实质、纵隔、气管、支气管、肋骨、心脏等各种结构的外观特征。
了解这些解剖结构有助于判断异常征象和病变。
三、密度的分析与测量在胸部CT影像解读中,密度分析与测量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影像上的密度是指组织的辐射密度,在CT影像中通常以Hounsfield单位(Hounsfield Units, HU)来表示。
通过对影像上不同区域的密度进行分析与测量,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肿块、钙化、肺泡大小等。
四、病变的定性与定位胸部CT影像解读的目的之一是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位。
通过观察影像上的异常密度、形态、边界等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肿瘤、感染、肺实质疾病等,并确定其在胸部的具体位置,如肺上、中、下叶,左、右侧等。
五、胸腔积液的分析与评估胸腔积液是胸部CT影像中常见的表现,对其准确的分析与评估也是胸部CT影像解读的重要内容。
通过观察积液的形态、位置、密度等特征,可以判断积液的性质(渗出性、漏出性),评估积液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并帮助寻找积液的病因。
六、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胸部CT影像解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手学习CT读片-胸部

• 气管分叉层,肺动脉显露形,先左后右终 主干,间于主动脉。
07.03.2021
精品课件
34
FMMU
• 肺动脉干层面,结构应认清,大小血管横截
面全都在此面。左动静气动动,右动静只动气。
• 左心房,象太阳,前(升)动后(降)静在
精品课件
65
FMMU
肺部的基本病变表现
• 肺不张 • 肺实变 • 肿块与结节 • 空洞与空腔 • 肺间质异常 • 纤维化 • 钙化
• 肺气肿.支扩 • 胸腔积液.气胸 • 胸膜病变 • 纵膈肿块 • 纵膈气肿 • 纵膈淋巴结肿大
07.03.2021
精品课件
66
FMMU
肺不张 增强后显著强化,向肺门移位
07.03.2021
精品课件
11
胸部X 线图解
胸部后前位平片图解
1 = 气管 2 = 锁骨 3 = 主动脉弓 4 = 肩胛骨 5 = 第一肋骨 6 = 后肋 7 = 前肋 8 = 右肺动脉 9 = 左肺动脉
07.03.2021
精品课件
FMMU
12
正常胸部侧位片图解
1 = 锥体 2 = 胸骨 3 = 右肺动脉 4 = 左肺动脉 5 = 降主动脉 6 = 升主动脉 7 = 心脏
中央。右心房腔静脉成,主动脉瓣升主动脉成, 右室流出肺动脉,勿忘肺静脉
• 四腔心层面,心房心室见,勿忘上下作对比,
膈神经似可见
• 心室层面层,膈顶显点影,下腔冠状及半奇,
开始露面容。
07.03.2021
精品课件
35
FMMU
1 胸骨切迹层:左右全对称。外静脉
医学影像入门必读:如何阅读胸部平片?——分4步!

医学影像入门必读:如何阅读胸部平片?——分4步!本文介绍了胸部平片的入门诊断,希望对年轻的影像医生有帮助~看胸片是否符合诊断要求(一)一般来说:下颈部、双侧肋膈角纳入片内;胸1-4椎体隐约可见;两侧胸廓对称;黑化度、对比度适中;无衣物佩饰等干扰。
(见图1)图 1-A/B 胸部正侧位片现在的数字化摄影如 CR、DR,往往曝光过度,所以,有时会隐约可见脊柱影认识组织、器官的正常表现(二)根据正常解剖学、生理学基础知识,认识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表现(见图2)图2-A 胸部正位片①气管;②肺尖;③主动脉结;④ 4.1 右肺门角;4.2 右肺门上部,一般为上肺静脉干和肺动脉分支组成;4.3 右肺门下部,一般为下肺动脉干;⑤左肺门:5.1 左肺动脉弓;5.2 左下肺动脉;⑥支气管中间段;⑦心膈角;⑧肋膈角;⑨心尖图2-B侧位①气管;②心脏;③气管前壁;④气管后壁;⑤右上叶支气管轴面投影;⑥左上叶支气管轴面投影;⑦双下肺动脉影;⑧胸骨后线;⑨前、后肋膈角认识了正常,方能发现何为异常。
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分支组成,故又称为血管纹理。
某处亚段以上肺动脉分支发生栓塞时,超急性期即可见到局部肺纹理(肺动脉分支)的缺失区(图 3);局部肺野密度减低。
很多年轻医生对肺纹理的观察,大多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是否增重,结合临床诊断支气管炎;其实,非常重要的一个用途,是对肺栓塞的判断。
图3 胸部正位片右肺栓塞。
右中肺野血管纹理减少,密度减低(黄箭头);红箭头为正常肺纹理。
附:图3-B胸部CT:右肺中叶外侧段栓塞。
右中外侧段血管纹理减少、变细,密度减低(黄箭头);红箭所示为正常肺纹理。
对病变做出解剖定位、定量(三)1. 定位:肺叶、肺段相互之间有重叠,在仅有正位片时,除肺尖部病变可定位在上叶外,其他部位则以病变位于哪部分肺野的内中外带来做定位表述。
图4一侧肺野平均划分为上、中、下肺野(红线部分);内、中、外带(黄线部分)图5 肺(渗出性)实变影右肺上叶大叶肺炎。
胸部CT读片扫盲知识教程文件

CT图象特点
二 CT值
X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如 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没有量的概念。CT图像 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而且还 可依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 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CT值代表X线穿 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每种物质的CT值 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 再与水的衰减系数相比之后乘以1000, 即: 某物质CT值=1000×(u—u水)/ u水
同一病灶,依所在器官(周围背景)不同, 所测定的CT值有所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称为周 围间隙现象。
CT图象特点
五 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CT的分辨率分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是判断CT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两个指标。
空间分辨率 是指对物体结构大小(几何尺 寸)的鉴别能力,通常用每厘米内的线对数 (LP/cm)或用可辨别最小物体的直经(mm) 来表示,它与构成图像的像数有关,像数小而多,
见正常小淋巴结呈椭圆形。后部肺 野为双肺的下叶尖段。
1右下叶背支血管(A6) 2右上叶后支血管(A2) 及尖支
(A1) 3右肺动脉 4 右上叶前支动脉(A3) 5前纵隔联合线(双肺前段相邻) 6左上叶前支动脉(A3) 7左上叶尖后支动脉(A1 + 2) 8. 左肺动脉 9. 左下叶背支动脉(A6)
平扫
增强
CT检查技术
二 高分辨力CT扫描
高分辨力CT(HR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 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CT图象的扫描技术。
对CT机有如下要求: 1、 固有空间分辨力小于0.5mm; 2、图象重建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 3、薄层扫描,层厚为1~1.5mm; 4、 矩阵用512×512。 HRCT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结构及密度差大的 组织如肺间质、听骨链等,明显优于普通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