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六版)第九章分类数据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六版)第九章分类数据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H 0 : 1 2 3 4 0.3 H1: 1 , 2 , 3 , 4不全相等
(2)计算样本统计量 χ2 fo 25 40 47 46 69 51 74 57 36 fe 39 35 42 42 62 56 67 67 29 fo-fe -14 5 5 4 7 -5 7 -10 7 (fo-fe)2 196 25 25 16 49 25 49 100 49 (fo-fe)2/fe 5.025641026 0.714285714 0.595238095 0.380952381 0.790322581 0.446428571 0.731343284 1.492537313 1.689655172
9.2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了 n=200 的样本,调查后按不同属性归类,得到如下 结果: n1=28,n2=56,n3=48,n4=36,n5=32 依据经验数据,各类别在总体中的比例分别为: π1=0.1,π2=0.2,π3=0.3,π4=0.2,π5=0.2 以 α=0.1 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 说明现在的情况与经验数据相比是否发生 了变化(用 P 值) 解:虚拟假设 H0:样本数据的各类数据的比例与总体中各类数据的比例相同 H1:样本数据的各类数据的比例与总体中各类数据的比例不同 计算样本统计量 χ2 fo 28 56 48 36 32 fe 20 40 60 40 40 fo-fe 8 16 -12 -4 -8 (fo-fe)2 64 256 144 16 64 (fo-fe)2/fe 3.2 6.4 2.4 0.4 1.6 14 χ2 的自由度为(5-1)=4,P=0.007 远小于显著性水平 α=0.1,故拒绝 H0,现 在的情况与经验数据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显著差异) 。
26 19 37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
9 - 26
精品教材
统计学
拟合优度检验
(例题分析)
H0: 1= 2= 3= 4 H1: 1234 不全相等 = 0.1 df = (2-1)(4-1)= 3 临界值(s):
=0.1
0 3.0319 6.215 c2
9 - 27
统计量:
r
c2
c (fij eij)2 3.0319
i1 j1
eij
结论:
可以认为广告后各公司产品
0
5.99 8.18 c
市场占有率发生显著变化
9 - 29
精品教材
统计学
拟合优度检验
(例题分析—用P值检验)
第1步:将观察值输入一列,将期望值输入一列 第2步:选择“函数”选项 第3步:在函数分类中选“统计”,在函数名中选
“CHITEST”,点击“确定” 第4步:在对话框“Actual_range”输入观察数据区域
的百分比,称为百分比分布
行百分比:行的每一个观察频数除以相应的行 合计数(fij / ri)
列百分比:列的每一个观察频数除以相应的列 合计数( fij / cj )
总百分比:每一个观察值除以观察值的总个数( fij / n )
9 - 15
精品教材
统计学
百分比分布
(图示)
行百分比
列百分比
总百分比
0.3000
e
36 0.9730 3.0319
合计:3.0319
精品教材
统计学
拟合优度检验
9 - 24
精品教材
统计学
品质数据的假设检验
品质数据
比例检验
一个总体 两个以上总体
Z 检验 Z 检验 c 检验

统计学(第6版)学习指导书

统计学(第6版)学习指导书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第1章 导论 一、学习指导 二、选择题 三、选择题答案 四、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2章 数据的搜集 一、学习指导 二、选择题 三、选择题答案 第3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 一、学习指导 二、选择题 三、选择题答案 四、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4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5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6章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7章 参数估计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解答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二解答 封底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8章 假设检验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9章 分类数据分析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0章 方差分析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1章 一元线性回归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2章 多元线性回归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一、学习指导 二、主要公式 三、选择题 四、选择题答案 五、教材练习题详细解答 第14章 指数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统计学(第6版) 作者=贾俊平编著 页数=189 SS号=13751492 DX号= 出版日期=2015.0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六章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六章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六章【篇一:统计学第五版课后练答案(4-6章)】txt>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 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 要求:(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statisticsmean median mode std. deviation percentiles25 50 75 missing10 0 9.60 10.00 10 4.169 6.25 10.00单位:周岁19 15 29 25 24 23 21 38 22 18 30 20 19 19 16 23 27 22 34 24 4120 31 17 23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网络用户的年龄1(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mean=24.00;std. deviation=6.652 (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skewness=1.080;kurtosis=0.773(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均值=24、标准差=6.652、呈右偏分布。

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21、确定组数:lg?2?5?1?1k?1?lg(2)lg2lgn()1.398?5.64k=6 ,取0.30103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分组后的直方图:3客都进入一个等待队列:另—种是顾客在三千业务窗口处列队3排等待。

为比较哪种排队方式使顾客等待的时间更短.两种排队方式各随机抽取9名顾客。

得到第一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为7.2分钟,标准差为1.97分钟。

第二种排队方式的等待时间(单位:分钟)如下:5.5 6.6 6.7 6.8 7.1 7.3 7.47.8 7.8 要求:(1)画出第二种排队方式等待时间的茎叶图。

统计学贾俊平课后答案目前最全

统计学贾俊平课后答案目前最全

8.2 一种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700小时。

现从一批这种元件中随机抽取36件,测得其平均寿命为680小时。

已知该元件寿命服从正态分布,σ=60小时,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确定这批元件是否合格。

解:H 0:μ≥700;H 1:μ<700已知:x =680 σ=60由于n=36>30,大样本,因此检验统计量:x z s n μ-==6807006036-=—2 当α=0.05,查表得z α=1.645。

因为z <-z α,故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说明这批产品不合格。

8。

38.4 糖厂用自动打包机打包,每包标准重量是100千克。

每天开工后需要检验一次打包机工作是否正常。

某日开工后测得9包重量(单位:千克)如下:99.3 98.7 100.5 101.2 98.3 99.7 99.5 102.1 100.5已知包重服从正态分布,试检验该日打包机工作是否正常(a =0.05)?解:H 0:μ=100;H 1:μ≠100经计算得:x =99.9778 S =1.21221检验统计量:x t s n = 1.2122190.055 当α=0.05,自由度n -1=9时,查表得()29t α=2。

262。

因为t <t α,样本统计量落在接受区域,故接受原假设,拒绝备择假设,说明打包机工作正常。

8.5 某种大量生产的袋装食品,按规定不得少于250克.今从一批该食品中任意抽取50袋,发现有6袋低于250克。

若规定不符合标准的比例超过5%就不得出厂,问该批食品能否出厂(a =0.05)?解:解:H 0:π≤0.05;H 1:π>0。

05已知: p =6/50=0.12检验统计量:()0001Z n ππ=-()0.0510.0550⨯-=2。

271当α=0.05,查表得z α=1。

645。

因为z >z α,样本统计量落在拒绝区域,故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说明该批食品不能出厂. 8。

68.7 某种电子元件的寿命x (单位:小时)服从正态分布。

贾俊平《统计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典型题详解(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圣才出品】

贾俊平《统计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典型题详解(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圣才出品】

第13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13.1 复习笔记一、时间序列及其分解1.时间序列(1)概念:时间序列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也称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

(2)时间序列的两要素任何一个时间序列都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统计指标所属的时间,也称为时间变量;二是统计指标在特定时间的具体指标值。

(3)研究时间序列的目的①在编制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平均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水平分析;②可以计算各种速度指标,进行速度分析;③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对现象的变动进行趋势分析。

2.时间序列的类型(1)平稳序列它是基本上不存在趋势的序列。

这类序列中的各观察值基本上都在某个固定的水平上波动,虽然在不同的时间段波动的程度不同,但并不存在某种规律,其波动可以看成是随机的。

(2)非平稳序列它是包含趋势、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序列,它可能只含有其中的一种成分,也可能含有几种成分,因此非平稳序列可以分为有趋势的序列、有趋势和季节性的序列、几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复合型序列。

3.时间序列的4种成分(1)趋势(T)也称长期趋势,它是时间序列在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动。

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2)季节性(S)也称季节变动,它是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季节性中的“季节”一词是广义的,它不仅仅是指一年中的四季,其实是指任何一种周期性的变化。

(3)周期性(C)也称循环波动,它是时间序列中呈现出来的围绕长期趋势的一种波浪形或振荡式变动。

(4)随机性(I)也称不规则波动,它是时间序列中除去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之后的偶然性波动。

4.时间序列的分解模型将时间序列分解成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周期变动和随机变动四个因素后,可以认为时间序列Y t是这四个因素的函数,即Y t=f(T t,S t,C t,I t),其中较常用的是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其表现形式为:加法模型:Y t=T t+S t+C t+I t乘法模型:Y t=T t×S t×C t×I t注意:时间序列组合模型中包含了四种因素,这是时间序列的完备模式,但是并不是在每个时间序列中这四种因素都同时存在。

统计学贾俊平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贾俊平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贾俊平课后习题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附录:教材各章习题答案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1(1)数值型数据;(2)分类数据;(3)数值型数据;(4)顺序数据;(5)分类数据。

1.2(1)总体是“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样本是“抽取的2000个职工家庭”;(2)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抽取的“2000个家庭计算出的年人均收入。

1.3(1)所有IT从业者;(2)数值型变量;(3)分类变量;(4)观察数据。

1.4(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分类变量;(3)所有的网上购物者的月平均花费;(4)统计量;(5)推断统计方法。

1.5(略)。

1.6(略)。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2.1(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4)帕累托图(略)。

2.2(1)频数分布表如下2.3频数分布表如下2.5(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2.6(3)食品重量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2.72.8(1)属于数值型数据。

2.9(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2.10A 班分散,且平均成绩较A 班低。

2.11 (略)。

2.12 (略)。

2.13 (略)。

2.14 (略)。

2.15 箱线图如下:(特征请读者自己分析) 第3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3.1(1)100=M ;10=e M ;6.9=x 。

(2)5.5=L Q ;12=U Q 。

(3)2.4=s 。

(4)左偏分布。

3.2(1)190=M ;23=e M 。

(2)5.5=L Q ;12=U Q 。

(3)24=x ;65.6=s 。

(4)08.1=SK ;77.0=K 。

(5)略。

3.3 (1)略。

(2)7=x ;71.0=s 。

(3)102.01=v ;274.02=v 。

(4)选方法一,因为离散程度小。

3.4 (1)x =(万元);M e= 。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12章多元线性回归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12章多元线性回归

二元回归方程的直观解释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面
y
y b0 b1x1 b2x2
(观察到的y)
} b0
i
x2
(x1,x2)
x1
E( y) b0 b1x1 b2x2
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
估计的多元回归的方程
(estimated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1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 多元回归模型与回归方程 二 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 三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多元回归模型与回归方程
多元回归模型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1. 一个因变量与两个及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
2. 描述因变量 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 x1 , x2 ,…, xp 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多元回归模型
2.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暗示存在多重共线性
模型中各对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 当模型的线性关系检验(F检验)显著时,几乎所有回
归系数的t检验却不显著 回归系数的正负号与其的相反。
Excel 输出结果的分析
多重共线性
(例题分析)
【例】判别各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贷款余额、应收贷款、贷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相关矩阵
1. 用样本统计量 bˆ0 , bˆ1 , bˆ2 , , bˆ p 估计回归方 程中的 参数 b0 , b1 , b2 , , b p 时得到的方程
2. 由最小二乘法求得 3. 一般形式为
yˆ bˆ0 bˆ1x1 bˆ2x2 bˆpxp
▪ bˆ0 , bˆ1 , bˆ2 , , bˆ p是 b0 , b1 , b2 , , b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