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2019届高考政治考点整合:生活与哲学判断题精选5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概括和总结)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6、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注意:哲学)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应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辩证关系)1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是唯物主义)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1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应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片面。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6、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判断】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A.正确B.错误【判断】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且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B)A.正确B.错误哲学是怎样的世界观。
(A)A.系统化、理论化B.不自觉的C.零散的、理论化的【判断】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A.正确B.错误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表述正确的是(C)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以上都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有(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B)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A)A.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判断】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1-2单元第Ⅰ卷(共40小题,共70分)一、判断题:阅读各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推动着具体科学的进步。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意识对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8.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凡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lO.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1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4.有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属于可知论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5.下列说法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类似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 B.存在即被感知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理生万物16.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在于A.认为原子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 B.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C.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D.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18.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范围的有①电磁场②党的基本路线③市场经济④人脑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9.《列子·天瑞》篇记述:古代杞国有一人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训练

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这段话说明( )A.哲学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C.哲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就在于看( )A.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B.它是否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C.它是否是马克思等伟大哲学家的论述或观点D.它是否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3。
马克思说:“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C。
真正的哲学都是具体科学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

《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在以下各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2、孔子提出“畏天命。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辩证统一的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5、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6、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
高中政治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主讲人: 王小含 小组其他成员:罗海燕 王丽群 于泳淏
生命健康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人才 弱势群体
医生 科学家 哲学家 教师 老人和小孩
价值判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经一部做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
基础 体现
价值选择
知道自己得了 癌症,将不久 与人世。
谢谢!
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如何 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有没有人会选择牺牲自己,把生的机会 让给他人?
价值判断与பைடு நூலகம்值选择也会随时空和 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借助救生圈得救的两个人,在大海中漂浮几天,无水无 食,处境极其艰苦。
孤单一人, 无所牵挂。
有深爱他的妻孩儿, 有挂念的年迈父母。
谁能够坚持 下来的可能 性更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亲密关系对人的性格、 能力、成功程度都有着重要作用。
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不同,需求不同,以及在不 同的立场,其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道德绑架:马 塘沽爆炸后马云的微博收到了 1万多条“逼捐”。
母亲拒绝给儿换肾称自己的命也是命 , 遭受众人议论。
感性
理性
当个人利益和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要善于理性地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 他人的正当利益。
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1、物质与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与意识相互影响就是正确得。
但物质得决定作用就是第一位得,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得形式与内容都就是客观得。
正确说法:意识得内容就是客观存在得主观映像,所以意识得内容就是客观得;但意识得形式就是主观得。
5、意识得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6、意识得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7、意识对事物得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得意识才对客观事物得发展起促进作用)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得变化;(错误)P40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得实践活动;(错误) P4010、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不一定就是正确);11、运动就是物质得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得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不一定就是显著得变化。
12、运动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静止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
注意:颠倒了二者得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与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得表现形式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得统一;(正确)P4116、规律就是客观得,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成功得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得惩罚;(正确)17、实事求就是就是按规律办事得前提;(错误)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得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19、就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办事情取得成功得决定性因素;(错误)20、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无条件得;(错误)21、规律发生作用得条件与范围就是不可改变得;(错误)22、离开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23、因为规律就是正确得(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得向导;(正确)24、规律就是客观得,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成功得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得惩罚。
高中政治易错点整理(四): 生活与哲学

易错整理|高中政治易错点(四):《生活与哲学》篇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纠错】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纠错】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错】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错】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错】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纠错】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纠错】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纠错】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纠错】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纠错】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资料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着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着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正确)认识论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正确说法: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正确说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正确说法: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5、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确说法: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正确说法: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可能相同。
8、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0、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11、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12、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13、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114、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5、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辩证法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8、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前两句对后一句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不是全盘否定)1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辩证法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3、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7、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前对后错。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8、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前对后错。
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11、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1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这是知识的混淆)14、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辩证法的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辩证法部分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错误),就具体事物而言,否认了联系的具体性、条件性,就整个世界而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
(正确)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误)3、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正确)4、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错误)5、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创造;(错误)6、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正确)7、整体功能总是小(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错误)P578、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正确)P589、部分决定整体;(错误)P57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误)p3111、发展一定是质变(正确),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正确),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P66(错误)12、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错误)P6313、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质变一定是量变引起的;(正确)P6614、运动就是发展;(错误)P3115、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错误)16、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错误)p3217、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正确)18、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误)19、矛盾是无法克服的;(错误)20、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69(正确)2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正确)P74/P832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错误)23、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凝固不变的;(错误)P7324、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正确)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错误)P67-68/p72-7325、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正确)26、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P69(错误)2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错误)P7128、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错误)29、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错误)p7130、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错误)31、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正确)4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正确)P7241、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42、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正确)P67/P8343、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正确)44、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