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家臀部不同区域疼痛的判断方法

合集下载

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臀痈诊断

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臀痈诊断

[诊断]
初起臀部一侧红肿热痛,患肢步行困难,红仲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

红肿逐渐扩大而有硬结,数天后皮肤湿烂,随即变成黑色腐溃,或中软不溃;溃后一般脓出黄稠,但有的伴有大块腐肉脱落,以致疮口深大,收口较慢。

初起即伴恶寒、发热、头痛、骨节酸痛、胃纳不佳等全身症状,待脓出腐肉脱落后,才逐渐减退。

部分臀痈,患处红热不显,而硬块坚巨,有疼痛与压痛,患肢步行不便,进展较为缓慢,全身症状也不明显。

一般经过治疗后,多半能自行消退。

[鉴别诊断]
一、有头疽初起有粟粒样脓头,痒痛并作,溃烂时状如蜂窝。

二、流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处,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征。

臀部放射痛诊断详述

臀部放射痛诊断详述

臀部放射痛诊断详述*导读:臀部放射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系好发于女性,20~40岁和中年女性多见。

2)患有复发性下腰痛,有时可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但不是根性疼痛,下腰活动时可加重症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病;3)常有近期分娩史;4)也有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体格检查1)骶髂关节部叩痛及压痛;2)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及盖氏试验等均阳性。

臀部闪电疼痛:你是不是办公室一族?是不是有过臀部闪电疼痛?突然感觉一侧臀部一阵剧痛,连带着同一侧的腿和足部也阵阵发麻,随后疼痛慢慢消失。

很可能是由于坐骨神经损伤而产生的疼痛。

臀部酸痛:是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由于位置非常的特殊,因此有很多时候常会和下背痛、坐骨神经痛混淆不清。

臀部酸痛除了要考虑关节本身的病变之外,同时也要排除关节周边的病变,和远处病灶的牵扯痛。

骶骨骨折疼痛:对外伤后主诉骶骨处持续性疼痛者,应详细检查。

清晰地条状压痛大多因骨折所致,并可沿压痛的走向来判定骨折线;传导叩痛较腰椎骨折为轻,尤其是在站立位检查时。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

1)轻者:有学者报告早期服用移山参(白参,每天3分,连服1~2月)多可痊愈或好转,但未经笔者验证。

2)重者:指影响步行及工作者,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

一般仅需上方关节融合即可,无需全关节融合,以免误伤臀上动脉而引起严重后果。

3)各种非手术疗法,如中药、理疗、推拿、针炙、火罐等均可选用。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臀部放射痛的诊断,臀部放射痛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臀部放射痛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臀大肌疼痛的激痛点主要有三个,打开你就知道,臀大肌应用解剖解图

臀大肌疼痛的激痛点主要有三个,打开你就知道,臀大肌应用解剖解图

臀大肌疼痛的激痛点主要有三个,打开你就知道,臀大肌应用解剖解图臀大肌起于: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骶结节韧带。

止于: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近固定:可以后伸大腿,并使大腿旋外。

肌肉的上半部分收缩可以使大腿外展,下半部分收缩可以使大腿内收。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

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使躯干后伸。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从的臀下神经。

臀大肌呈扁厚方形,与臀部皮下脂肪共同形成臀部隆起的外形,覆盖臀中肌下半及其他臀肌。

臀大肌收缩主要作用是伸骻关节,受臀下神经支配,主要纤维来自L5和S1-2。

臀大肌疼痛的激痛点主要有三个:骶骨旁,坐骨结节略上方,骶骨下方。

臀大肌痛引起尾骨部疼痛的患者常坚持说他坐下时,尾骨部有压迫,并有刺痛。

临床上有些医生将臀大肌引起的压痛,认为是坐骨神经痛。

偶尔在臀大肌外侧缘。

臀大肌的体表投影:自尾骨尖经坐骨结节至股骨干中上三分之一处划一直线,此线为臀大肌的下缘线。

自髂后上嵴再划一条与下缘线平行的线,为臀大肌的上缘线。

两线间围成的方形区域即为臀大肌的体表投影。

坐骨神经臀部投影:在臀肌上位的投影点,位于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下位投影点,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

这两点的连线就是坐骨神经在臀肌内下方的走形投影。

臀大肌的损伤原因:1.外力撞击。

2.频繁使用爆发力后蹬,使臀大肌骤然强力收缩,致使臀大肌两端附着点拉伤。

3.频繁运动,长期负重劳动,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交汇处因相互摩擦,使臀大肌劳损。

4.日常工作,长时间坐位,屈髋及内旋,臀大肌受到牵拉,持续的牵拉可以造成臀大肌劳损。

坐骨神经一般自梨状肌下孔穿至臀部,被臀大肌覆盖,故臀大肌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刺激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报道称坐骨神经痛可由髂胫束及臀大肌附属的筋膜有力的拉紧而引起。

臀大肌损伤临床表现:1.紧缩样钝痛或胀痛,很少有撕裂样剧痛。

2.久坐后难以起立,患侧臀大肌酸痛无力。

臀部酸痛诊断详述

臀部酸痛诊断详述

臀部酸痛诊断详述*导读:臀部酸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臀部,下背部,下腰部,髋关节,大腿根部的酸痛感。

臀部酸痛的鉴别诊断包括,关节炎、关节囊炎、肌肉筋膜疼痛症候群、神经病变、和其他病变。

底下逐一来为各位介绍:退化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

退化性关节炎顾名思义,就是关节经过长期的使用产生退化的病变,臀关节的退化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患者常会在运动之后感到臀部酸痛,特别是提重物的时候,休息之后症状多能获得改善。

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会感觉酸痛,这个症状到了夜晚特别严重。

感染性关节炎(infectious arthritis)。

是因为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炎反应,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藉由血液循环进入关节腔。

患者通常会有发烧、合并剧烈的臀部酸痛、关节红肿有时不会出现。

理学检查时患者只能做轻微的弯曲动作,通常无法忍受任何方式的移动。

诊断确立之后,应立即住院,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照好X光片,并会诊骨科专科医师,如有必要,应尽速以外科方式介入清除化脓的区域,以免关节受到永久性的损坏。

发炎性关节炎(inflammatory arthritis)。

是由于免疫风湿性疾病所引起,通常患者会抱怨清晨醒来关节特别僵硬,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活动之后,症状多半能够减轻。

这个部位最常见到的两个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僵直性脊椎炎(AS)。

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照一张X光片,僵直性脊椎炎在这个区域会出现典型的荐肠骨关节炎(sacroilitis),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会有这样的变化。

如果诊断确立,应会诊或转介给合适的免疫风湿科专科医师。

关节囊炎。

关节囊是用来缓冲与润滑的保护垫,减少关节受到外力直接的磨损。

在这个区域共有十八个关节囊,最常发炎的部位有三处。

包括大转子关节囊、肠腰关节囊、和坐骨关节囊。

理学检查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关节囊进行测试,如有剧烈的疼痛感,便可以确立这个诊断,X光检查通常无法呈现软组织发炎的影像,因此不是必要的检查。

臀生三肌,各有不同,原来屁股痛也有这么多分型?

臀生三肌,各有不同,原来屁股痛也有这么多分型?

臀生三肌,各有不同,原来屁股痛也有这么多分型?腰痛,相信是每一个针灸、推拿、康复、理疗从业者都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询问客户的疼痛部位,你会发现,大约有20%以上的人,他们认为的“腰痛”,往往疼痛位置不在“腰”上,反而在我们的“屁股”上。

这就让很多人摸不到头脑了,怎么好好的屁股,说痛也会痛呢?其实啊,屁股痛,或者说臀部痛,简直太常见了——比如说,久坐会导致屁股酸;跑步、爬山等运动之后,很多人不仅是腿累腿酸,屁股也会有胀痛;甚至是长途开车之后、健身深蹲之后,都会有臀部的酸胀疼痛。

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解决臀部问题,你至少要先知道臀部的结构。

臀部的肌肉,可不仅仅是大名鼎鼎的“臀大肌”,其实还有臀中肌、臀小肌。

甚至深层还有梨状肌(容易卡压坐骨神经的肌肉)、股方肌等“小妖怪”。

我们一个个来说——臀大肌——翘臀必备,面积最大,经常问题也最大!我们都知道翘臀训练必须要做深蹲、硬拉等运动,这些运动,主要都是对臀大肌进行集中训练,所以才能让我们的臀部看上去更加饱满、挺翘。

确实,臀大肌是构成“翘臀”最重要的肌肉,毕竟它的面积、体积,都是最大。

但是,往往这样的肌肉,问题也最大——我们来看看臀大肌出现损伤之后,可能出现疼痛的部位分布:臀大肌激痛点分布图可以发现,从骶骨旁、到臀部下缘,整个臀部的区域,都可能由于臀大肌的损伤,出现疼痛。

那么臀大肌为什么会受伤呢?答案主要是久坐或者过度的运动!久坐的——比如司机、白领等由于职业因素必须要坐位办公的人群;运动的——比如登山、跑步,没有热身,或者运动过度的人群;都是臀大肌损伤的常见人群。

此时,一定要对臀大肌进行手法松解,缓解其紧张的肌肉筋膜。

臀大肌松解图示臀肌解剖视频可以点击这里当然,之后还可以针对臀部做训练,臀肌越有力,受伤的概率越小。

深蹲、臀桥都是不错的选择。

臀中肌——维持骨盆稳定必备,经常无力引起腰臀痛臀中肌名气较小,它位于骨盆侧面,是维持骨盆侧向稳定的重要肌肉。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臀部疼痛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臀部疼痛_课件模板
相关疾病:
股外侧皮神经炎 骨质增生 脊神经根炎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损伤。
谢谢!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部疼痛>>>
病因: 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椎间小关节病变、 骨质增生、脊神经后支卡压、后支慢性无 菌性炎症等。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部疼痛>>>
诊断: 本病应与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
出症等相鉴别。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部疼痛>>>
相关症状: 臀部酸痛 臀中肌损伤。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部疼痛>>>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臀部疼痛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部疼痛>Biblioteka >身体部位: 臀部。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部疼痛>>>
科室: 疼痛专科 神经内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臀部疼痛>>>
简介:
臀上皮神经炎又叫“腰脊神经后支痛”, 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椎间小关节病变、 骨质增生、脊神经后支卡压、后支慢性无 菌性炎症等。因为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 腰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臀上 外侧皮肤,疼痛常出现于腰、臀、大腿部, 很少超过膝关节。

臀腿部疼痛诊断要点

臀腿部疼痛诊断要点

下肢、臀部疼痛的部位在腰腿痛诊断要点腰腿痛是一类病症的总称,泛指可引起腰腿疼痛的多种伤病,由于痛是由不同损伤所引起,故痛也各有其特点和规律。

分析这些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对腰腿痛作出正确的鉴别和诊断。

一:对腰腿痛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广泛使用骨质增生解释临床症状:实践中常见到,当我们用手法对腰椎病变部位整复松解后,病人症状多可立时缓解或疼痛消除,但影像学检查见增生依旧。

难道增生会一下子被消除?这些现象恰好说明疼痛并非与增生有关。

既然疼痛不是增生所引起,再将主要精力放在医治增生,消除骨刺上还有多少实际意义?(2)对坐骨神经的概念不清: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只要有下肢疼痛或抬腿受限时,就草率地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我们在对很多坐骨神经痛的病例进行复检、分析和治疗时,发现其误诊率竟达54.1%,而被误诊的病例中,与髂胫束有关者占93.9%。

二者病源的位置、症状表现、疼痛的位置及范围等均有明显差别,只要略作比较是不难鉴别的。

————因为下肢的外侧应包括大、小腿的外侧,而坐骨神经是经大腿后正中达小腿并支配小腿,而不经大腿外侧,大腿外侧的痛又如何能算到坐骨神经上去呢?大腿外侧疼痛多见的是髂胫束损伤所致。

正如前面所述对坐骨神经痛误诊率之高,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解剖关系,不要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3)习惯用风湿解释腰腿疼:有些医生既不管疼痛的位置,也不分析疼痛的特点和规律,便给患者带上风湿的“帽子”。

要知道,西医与中医所指的风湿,其概念是不一样的。

西医所指的风湿,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根本无法代表这些腰腿痛的疾患;中医所指的风湿是指由风寒冷湿等气候因素的变化所诱发的疾病。

如一些慢性损伤,劳损等虽有此特点,从中医的角度尚可称之为风湿。

但如前所述,中医对腰痛的分类也不称风湿……。

腰腿痛也远不止这些病,故不能以“风湿”掩盖之。

二:大腿不同方位疼痛的意义根据解剖的规律,对大腿不同方位的疼痛,作出判断是有据可依的,如大腿后侧疼痛的诊断:(1)大腿后侧的肌群:有靠外侧的股二头肌和靠内侧的半腱半膜肌,它们由坐骨神经支配。

臀部两侧凹的地方酸痛怎么回事

臀部两侧凹的地方酸痛怎么回事

臀部两侧凹的地方酸痛怎么回事关于《臀部两侧凹的地方酸痛怎么回事》,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屁股两边凹的地区假如出現酸疼,此刻也应当有一定的留意,这一位置归属于骨节的位置,归属于人较为当然的一个生理结构,假如出現酸疼,最先应当考虑到是否有精神性的变病,此外肌肉肌肉筋膜性的变病,也可能会造成那样的病症,这既包含感染的关节炎,也包含衰退性的关节炎这些,需要立即开展优良的确诊。

臀部酸痛的诊断包含:关节炎、关节软骨炎、肌肉肌肉筋膜疼痛候群症、神经病变、和别的变病。

衰退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通称OA)。

衰退性关节炎说白了,便是骨节历经长期性的应用造成衰退的变病,臀骨节的衰退是老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人总会在健身运动以后觉得臀部酸痛,非常是提吊物的情况下,歇息以后病症大多能得到改进。

病症比较比较严重的病人,即便在歇息的情况下,也会觉得酸疼,这一病症来到夜里非常比较严重。

感染性关节炎(infectiousarthritis)。

是由于病菌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反映,最普遍的病原菌是橙黄色葡萄球菌,意谓血液循环系统进到关节囊。

病人一般会出现发烧、合拼强烈的臀部酸痛、骨节肿胀有时候不容易出現。

理学类查验时病人只有做轻度的弯折姿势,一般难以忍受一切方法的挪动。

确诊建立以后,应该马上住院治疗,给与静脉抗生素医治,另外在最少的時间内照好X光片,并专家会诊骨科大专医生,若有必要,应尽速以外科方法干预消除化脓的地区,以防骨节遭受永久的毁坏。

发炎性关节炎(inflammatoryarthritis)。

是因为免疫力风湿性疾病所造成,一般病人会埋怨早晨醒来时骨节非常肌肉僵硬,可是历经好多个钟头的活动以后,病症大多数可以缓解。

这一位置最普遍到的2个病症包含: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硬直性脊椎炎(AS)。

非常简单的区别方法便是照一张X光片,硬直性脊椎炎在这个地区会出現典型性的荐肠骨关节炎(sacroilitis),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容易有那样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大家臀部不同区域疼痛的判断方法教大家臀部,大小腿,不同区域疼痛的判断方法、臀部不同区域疼痛的判断,对软组织引起的下肢疼,有较为明显的指导意义。

臀部肌肉较多,为探讨方便,我们可用十字座标,从中间将臀部分成4个区域,即上内、上外、下内及下外4区。

1、臀部上内区疼痛的常见软组织损害特点为:疼痛在臀上内较近垂直座标时,要注意有无臀上皮神经损伤。

此神经损伤时,其腰腿疼痛的特点是比较隐约放散的酸痛或钝痛,坐下至快达椅面时常突然出现失控无力支撑,跌坐椅上,从椅上起立时,无力直接站起,需手扶按在腿远端或膝部,俯身抬臀然后才能直起身来。

①检查可于髂嵴中点下方的髂外窝处(约髂嵴下2-5厘米处),作横向推摸,检查有无垂直向下的、约如火柴梗大小的索条状物,为臀上皮神经损伤,有的可于皮下触及,推拨之可左右摆动,有的虽可触及,但较深在脂肪层中,推之不能摆动。

二者虽深浅不同,有同样以酸胀痛为主的压痛,有此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应无疑。

②若在臀上皮神经稍下方查得约手指粗细,由内上区斜向外下,指向大转子方向的肌束,较僵硬、压痛,此为痉挛的臀中肌。

损伤的臀中肌、阔筋膜张肌与髂胫束损伤同是引起大腿外侧痛的主因。

阔筋膜张肌位于臀部最外侧,可于髂前上棘下方触及,损伤时,也可触及僵硬的痉挛肌束,较臀中肌略小。

③常有人将臀中肌损伤与臀上皮神经损伤相混,其实只要注意到二者各有损伤的可能性,临床上只要略加比较,鉴别并不困难。

从位置来说,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下方约2-5厘米处,而臀中肌则在臀上皮神经的下方;从纤维的方向,臀上皮神经从髂嵴缘垂直向下,而臀中肌则从内上斜向外下。

④若论纤维的大小,臀上皮神经只有火柴梗般大小,臀中肌则有指头粗细;数量上皮神经有2-3条不等,臀中肌仅有一条而已;症状影响范围也不一样,臀上皮神经放射性,隐约不定地影响到腰、臀部及大腿后侧(不过膝),而臀中肌的痉挛是髂胫束损伤的主因,其痛除臀的外上部分之外,主要是大腿的外侧,甚至到小腿外侧也有牵拉性疼痛。

按上述情况比较,鉴别不难,由于二者的治疗手法也不同,故应将其辩明,避免误诊误治,影响疗效。

2、臀部下内区疼痛的软组织损害的特点为:①臀下部的疼痛,若其位置在下外区较靠座标的交叉,垂直座标稍外侧处,首先要考虑坐骨神经痛的可能性,先沿大腿后侧,坐骨神经行径检查有无压痛,注意其疼痛应是在大腿后侧(不应该出现在大腿的内侧或外侧),且下肢的其他症状也与之相符时,初步可作坐骨神经损伤来诊断,若要诊断成立,还应进一步寻其根源,判断是根性还是干性,根源在腰椎还是在梨状肌。

②若疼痛的位置稍靠外下方,在大转子之内侧时,需注意是否为股方肌损伤(检查及鉴别方法可参考前面有关股方肌损伤部分)。

有时其痛点在股方肌上方,则可能为深部臀小肌的损伤,临床少见。

③若疼痛的位置在髋关节,特别是在大转子处时,若是慢性疼痛,需注意髋有无慢性损伤或炎症,若关节活动时还有响声者,要注意弹响髋;若为急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则应注意排除股骨胫骨折或髋关节脱位,二者均是伤后起病,大转子上移,活动障碍,前者局部尚可触得骨擦音,铁钻试验阳性等,X线照片可鉴别、确诊。

④疼痛的位置若在臀的下内侧区,接近于臀皱折处应查其与坐骨结节的关系。

⑤若疼痛在坐骨结节,要注意有否坐骨结节囊肿、股屈肌群附着区损伤,甚至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多见于少年、儿童)等。

3、臀部下外区肌疼痛的软组织损害特点为:临床常可见到臀髋部的慢性软组织损害可以引起膝关节痛,其主要是臀小肌受闭孔神经受到刺激或激惹通过隐神经支配膝关节,对主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要注意检查同侧臀髋部是否有病,以防误诊。

注意:疼痛若在臀部上内侧缘,则需注意臀大肌附着缘的损伤。

这种损伤,除局部压痛外,常可触及小纤维索等改变。

除臀大肌附着缘损伤外,还需注意有无骶髂关节半脱位。

可通过检查髂后上棘是否对称,“4”字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等加以鉴别,必要时X线照片检查,加以确诊。

总之,腰腿痛虽然较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腰的疾患可引起臀、腿痛;而臀、腿不同部位的疼痛,也可给我们提供腰病的线索:①臀部的放射痛:由外向内,依次对应为腰3腰4腰5、骶1处的病损;②大腿放射痛:内、前、外侧,对应腰3、腰4横突尖部,后侧则对应腰4、腰5、骶1椎板处病损;③小腿放射痛:内外侧对应于腰3、腰4横突尖处,后侧对应于腰4、通过对腰、臀、腿解剖的了解,将复杂的疼痛更能明确找到原发点的问题。

也可以鉴别出激发点和原发的的相互联系关系。

4、臀部下内区肌疼痛的软组织损害的特点为:这个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发生软组织损害的就是臀中肌和梨状肌;臀中肌由内上斜向下,其内侧端在臀部上内区,有的患者表现为肌腹痛者,则其检查所得如前所述;有的患者主要是附着区损伤者,其疼痛的位置在臀的上内区中部,故在此查到压痛点时,要注意到臀中肌损伤的可能。

若痛在臀中肌下方,坐标交叉稍内侧处,必须注意到梨状肌损伤的可能。

梨状肌起于2-4骶椎前面,肌束穿坐骨大孔而出,斜向外下达股骨大转子,它的损伤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此肌被臀大肌所覆盖,准确的体表定位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准确治疗。

对其体表定位有很多不同方法,只要掌握肌群的投影关系,不难掌握。

大腿5个方位疼痛的意义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大的的臀部通过“4分法”来规范疼痛区域以便于了解各个区域疼痛所代表的部位,这样就会更加直接的诊断出软组织损害的部位,对治疗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那么我们也把下肢的大腿分成5个区域(内、外、前、后和大腿根部5个区域),然后再根据这5个面来了解疼痛和软组织损害的部位,在损害的部位进行治疗,那么治疗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好。

至少不是乱枪打鸟。

根据解剖的规律,对大腿不同方位的疼痛,作出判断是有据可依的,如大腿后侧疼痛的诊断:1、大腿前侧疼痛①大腿前面下、中段疼痛时,应注意股四头肌损伤,在中段多为肌腹拉伤,常可触及到硬块,此为肌肉拉伤后的肌痉挛、血肿块等,有压痛:②如压痛在下段、髌骨上方时,要注意股四头肌的肌腹及肌腱交接处的拉伤,甚至是断裂伤。

于是,股四头肌收缩或抗阻伸膝时,疼痛加剧,引起功能障碍。

③如有断裂者,膝上方可出现空陷横断沟,且股四头肌明显上缩成团块状。

2、大腿后外侧痛(1)大腿后侧的肌群:有靠外侧的股二头肌和靠内侧的半腱半膜肌,它们由坐骨神经支配。

因此,大腿后侧疼痛时,首先要检查股屈肌群是否正常?屈肌群有无拉伤或其他损伤史,以明确有无股肌群损伤。

股肌群的损伤位置多在肌与肌腹的交界处,内、外两侧股屈肌的分叉处及附着区等;肌腹拉伤时有发生,其痛点多在中段,且常有明显肿胀或血肿,触诊有硬块、压痛等,肌肉主、被动收缩或抗阻收缩时疼痛加剧。

(2)如痛为神经所引起,则应先考虑坐骨神经或臀上皮神经的损伤。

二者的损伤均可表现出腰、臀、大腿后侧疼痛,抬腿可有不同程度受限,但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痛较放散,位置常似是而非,隐约不定,仅达大腿后侧而不及小腿。

坐骨神经损伤则沿坐骨神经行经可查得压痛,其痛不仅表现在腰、臀、大腿后侧、且整个小腿,特别是小腿外侧的麻痛,较为常见,抬腿及伸腰受限,有牵拉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

(3)坐骨神经痛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类。

根性坐骨神经痛多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或变性所致,多见于L4/5或L5/S1。

干性坐骨神经痛虽可发生于神经干的全程,但多见于梨状肌,臀大、中、小肌,臀筋膜慢性损害。

(4)故寻找坐骨神经痛的根源主要在下腰段和梨状肌处。

臀上皮神经则应在上腰段挖根源。

有时,大腿酸胀痛的位置并非正好在侧方或正后方,而是位于后外侧方,即为股二头肌的胀痛和压痛,半腱半膜肌不受影响,这不能用坐骨神经或用髂胫束损伤来解释。

这现象多为股方肌损伤所致,一般检查体位难以查到痛点,应以健侧卧位,健肢在下伸直,患肢屈髋屈膝,腿内收,膝抵床,使髋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尽量拉开,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及其稍上方处,便是股方肌之所在,可查得明显压痛。

⑤在此体位下,对股方肌及股二头肌进行手法治疗,可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此患者多可查到第五腰椎有疾患或该侧骶棘肌损伤痉挛,若同时对此进行处理,则效果更快且稳定。

其中的关系可能是股方肌受骶丛肌支所支配,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骶部的损伤,可影响刺激这些神经,并通过这些神经影响此二肌出现症状。

3、大腿内侧疼痛的意义:大腿内侧肌群称内收肌,其功用主要是使大腿内收,故双腿如果较长时间叉开站立强力牵拉内收肌,可引起大腿内侧疼痛,抗阻内收时大腿内侧疼痛,此为内收肌过度疲劳或损伤引起的疼痛;作抗阻内收检查时,如疼痛的位置在耻骨部,且耻骨支有压痛甚至其表面有粗糙不平者,应注意可能是由于内收肌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耻骨骨炎。

①由于耻骨肌受股神经、大收肌受坐骨神经双重支配,故此二肌有疼痛时,尚需注意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有无病变之外,所有内收肌者则受闭孔神经支配,应注意检查腰椎中段(L3-4),排除腰部病变。

4、大腿外侧疼痛的思考:大腿外侧无具体肌群,主要是髂胫束在此,起支持下肢挺立之功。

如髂胫束损伤时其疼痛主要在臀部,但可沿大腿外侧影响至小腿外侧,且大腿外侧下、中1/3交界处是其压痛的敏感点,故大腿外侧的疼痛基本为髂胫束损伤所致。

虽然下、中1/3交界的压痛有时可能是股四头肌外侧头损伤引起,只要有此概念,从二者所影响的方向、范围、功能等作比较,也不难鉴别。

③股外侧皮神经炎时,虽然也可以有大腿外侧疼痛,但更主要是在大腿外侧上、中部有感觉异常、麻木、皮感下降等。

要提请注意的是,大腿外侧无运动神经支配,坐骨神经只沿大腿后侧下行,并不经大腿外侧,故大腿外侧疼痛时,不应该不加思索地就认定是坐骨神经痛。

遗憾的是在临床上常发生这一基本常识的误诊。

只要熟悉一下解剖,有识于此,从位置上是很容易将其区分的。

大腿外侧疼痛的思考:大腿外侧无具体肌群,主要是髂胫束在此,起支持下肢挺立之功。

如髂胫束损伤时其疼痛主要在臀部,但可沿大腿外侧影响至小腿外侧,且大腿外侧下、中1/3交界处是其压痛的敏感点,故大腿外侧的疼痛基本为髂胫束损伤所致。

虽然下、中1/3交界的压痛有时可能是股四头肌外侧头损伤引起,只要有此概念,从二者所影响的方向、范围、功能等作比较,也不难鉴别。

另外股外侧皮神经炎时,虽然也可以有大腿外侧疼痛,但更主要是在大腿外侧上、中部有感觉异常、麻木、皮感下降等。

要提请注意的是,大腿外侧无运动神经支配,坐骨神经只沿大腿后侧下行,并不经大腿外侧,故大腿外侧疼痛时,不应该不加思索地就认定是坐骨神经痛。

遗憾的是在临床上常发生这一基本常识的误诊。

只要熟悉一下解剖,有识于此,从位置上是很容易将其区分的。

5、大腿根部疼痛①如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触及时,需考虑髂腰肌损伤,因为它附着于股骨小结节,故可于此处摸到压痛点,抗阻抬腿时该点疼痛加剧;②若压痛点出现于髂前上棘时,除考虑阔筋膜张肌附着点损伤外,应注意此处也是缝匠肌的附着点,此肌由髂前上棘经股前,斜向内下,止于胫骨内侧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