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地图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一秋; 夏一各)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_90°N) 、北温带(23.59.-665°N) 、热带(23. 5°N--23.5*S)、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 0--30*;中纬: 30--60°; 高纬: 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理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地理七年级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约1.496亿公里。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的赤道略大于极半径,呈赤道略鼓起的形状。
3、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呈现出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交替。
4、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线和纬线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定位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线是北极点和南极点之间由东向西的线,纬线是东西向的线,用来标示纬度。
5、地球的时区地球因为自转而划分成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的经度,东经向西经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会差一个小时。
二、认识地球上的国家和地区1、地理位置地球上有五大洲,它们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大洲是大洋洲,它不存在大陆而是由很多小岛屿组成的。
2、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是一个东方的大国,它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边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和华北之间,北濒东海,南临南海。
3、其他国家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球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它们分布在五大洲的各个角落,有的是发达国家,有的是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有着丰富多彩的地理文化。
三、认识地球上的水域1、大洋和海洋地球上的水域主要包括五大洋,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此外还有很多海洋和海湾,它们是地球上的重要水域。
2、我国的水域我国有着丰富的水域资源,除了有东、南、黄三个大陆架海,还有很多内陆海、湖泊和河流,如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巴尔喀什湖等。
3、世界上的岛屿地球上有很多岛屿,它们是一些大陆架上的隆起部分,或者是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如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等。
第二章地球的环境一、认识地球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的氢、氩、氦和氡等气体。
2、大气的结构大气按照密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对流层、同温层、平流层和电离层四层,每一层的特点和功能也不同。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表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 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 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 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 属于北温带, 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 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三位,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 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 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 包括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 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 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 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 汉族人口最多,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 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 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号称世界屋脊。
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新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新人教版期末考试地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面貌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等。
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
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自转运动绕地轴旋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1天自转的地理意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差、昼夜更替(注意:地球产生昼夜是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3、地球的公转运动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轨道——椭圆形公转周期——1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温度带福州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小;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夜最长。
从冬至到夏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从夏至到冬至,则相反。
4、运用地图说明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注:与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区别)熟记五带名称,分界线,及天文特征.高纬度地区60º ? 中纬度地区30º?0? 低纬度地区30º ? 中纬度地区60º高纬度地区? 5、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纬线(圈) 经线形状特征圆半圆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赤道最长,约4万千米,向两极逐长度的分布渐缩短成为一点,度数相同的纬线所有经线长度相等长度相等0000标度的范围 0到90 0到1800,自东向西逐本初子午线为000度数的变化规律赤道为0从赤道向两极增大到90 0渐增大到180经纬度的表示方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法划分地球半球的0 00赤道(0) 20W,160E界线6、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7、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左西右东。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7大重点地图速记

01经纬网图【地图速记】(1)经纬线(度):①北回归线,②南回归线,③北极圈,④40°N(纬度),⑤80°E(经度)。
(2)纬度带:⑥低纬度,⑦中纬度,⑧高纬度。
02地球运动【地图速记】(1)左图中阴影部分是夜半球,光照部分是昼半球。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C处。
(2)写出五带位置:甲地:北寒带,乙地:热带,丙地:南温带。
(3)读图,填在下表。
03等高线地形图【地图速记】(1)地形部位:A 山峰(山顶) ,B 山脊,C 鞍部,D 山谷,E 陡崖。
(2)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3)李庄在丁村的西南方向。
04世界海陆分布【地图速记】(1)大洋:A印度洋,B 太平洋,C 大西洋,D 北冰洋。
(2)大洲:E非洲,F 欧洲,G 亚洲,H 北美洲,I 南美洲,J 大洋洲,K 南极洲。
(3)海峡或运河:L 苏伊士运河,M 白令海峡,N巴拿马运河,O 马六甲海峡。
05板块构造学说【地图速记】(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印度洋板块,④太平洋板块,⑤美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2)图中A表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表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红海将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位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4)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从大洲划分位于亚洲,从大陆划分属于亚欧大陆,从板块划分属于印度洋板块。
06世界气候类型分布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图速记】(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A 热带雨林气候;E 亚热带季风气候;J 温带大陆性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F 地中海气候;K 寒带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G 温带海洋性气候;L 高原山地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H 温带季风气候。
(2)字母A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赤道附近,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有非洲的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和亚马孙平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考点1.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的点和线:地轴: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垂直于纬线的线4、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特征纬线是一个闭合圆圈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数量关系无数条;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长度分布赤道向两极缩为一点、每一条纬线长度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纬度数划分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增大到90°北纬N:北半球0°---90°N南纬S:南半球0°---90°S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东经E:东半球20°W—0°--160°E西经W:西半球20°W—180°--160°E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分界线确定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纬度划分低纬度(南北纬0°-3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考点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类自转: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时间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天文学现象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北极圈以北极夜半球热量相等北半球多,南半球少相等南半球多,北半球少南北半球季节状况3、4、5月份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6、7、8月份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份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12、1、2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3、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A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23.5°S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
4.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形式。
- 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