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3 桂花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故乡的烤红薯(节选)》,按要求作答。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谢冰莹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
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q 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很大,()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
”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
”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
”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
”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
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选自《掌心里的故乡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炫耀——()调和——()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A.因为……所以……B.虽然……但……C.只要……就……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参考答案】1.快乐夸耀调解2.B3.二哥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
3桂花雨课后习题答案

3.桂花雨
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答:桂花给我带来了这些美好的回忆:“闻桂花之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赏桂花之乐”,“开花时,在桂花丛里寻找,才看见那些小花”;“送桂花之乐”,“乐善好施的妈妈做好桂花糕饼,让我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家给毛家老婆婆”;“摇桂花之乐”,“这下,我可乐了,我帮大人抱着桂花,使劲地摇”;“用桂花之乐”,母亲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答:这句话写的是桂花的味道。
句子中的“香飘十里”“浸”写出了桂花香气写出了桂花香气浓郁,持久,随风一飘,远远都能闻到,更是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桂花雨》五年级语文上册 含答案 部编版学生版

第三课 桂花雨 【课文图解】一图带你读懂课文内容 爱桂花 香气迷人 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摇桂花 桂花盛开 香飘四方充满欢乐 摇落桂花 如雨飘下一年四季 满村飘香思桂花 杭州欣赏桂花深埋心中 给母亲带桂花又思故乡桂花【词语杂烩】学好语文的方法就是积累多音字盛ch éng (盛饭) “盛”表示“兴旺”“丰富,华美”“热烈,大规模的”等意思时,读“sh èng ”,如“茂盛、盛装、盛况”;表示“把东西放进去”“容纳”等意思时,读“ch éng ”,如“盛饭。
” sh èng (盛开)担 d ān (担心)妈妈担(d ān )心木木稚嫩的肩膀承受不了这份重担(d àn )。
d àn (重担)挑 ti āo (挑选)她轻轻挑(ti ǎo )起帘子,开始挑(ti āo )选要穿的衣服。
ti ǎo (挑战)解词语1.指指点点(zh ǐ zh ǐ di ǎn di ǎn ):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例句:就算是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我也要继续坚持下去!2.姿态(z ī t ài ):姿势;样儿。
例句:对待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要有那种高傲的姿态。
3.迷人(m í r én ):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例句:郊外的春色真迷人啊!4.台风(t ái f ēng ):发源于热带海洋面上最强的热带气旋。
5.纷纷(f ēn f ēn ):①(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②(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近义词故乡 - 家乡盛开 - 开放欣赏 - 观赏姿态 - 姿势担心 - 担忧反义词盛开 - 凋谢仔细 - 马虎担心 - 放心完整 - 残缺新鲜 - 陈旧词语搭配桂花(盛开)(指指点点)地告诉(布满)阴云(使劲)地摇(纷纷)落下来词语拓展AABB式词语:指指点点、支支吾吾、唠唠叨叨、沸沸扬扬、躲躲闪闪、絮絮叨叨、推推搡搡、忙忙碌碌、星星点点、明明白白、断断续续、端端正正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课内基础提优】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一、品析词句。
《桂花雨》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3 桂花雨故乡的芦苇(节选)樊发稼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
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
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
形容思念情切。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1)朴实无华(2)魂牵梦萦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后习题含答案

懂 婆
箩兰 糕 饼
缠
茶
捡
浸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后习题含答案
1.给下列生字注音。
箩( ) 杭( )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盛
( ) 担
( )
( ) ( )
( )
(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桂花 木兰花 糕饼 茶叶 泡茶
1.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想想从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2.如何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
参考答案
饼缠茶捡
浸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盛chéng(盛
满)
担
dān(担
心)
落
luò(降
落)
shèng(兴
盛)
dàn(扁
担)
là(落下)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桂花木兰花糕饼茶叶泡茶
1.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想想从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2.如何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所表达的感情。
4.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呢?
5.说说桂花给“我”贷了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桂 花 雨》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桂花雨》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字音调配站。
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或生字。
担.心(dān dàn) 挑.选(tiāo tiào)(盛胜)开(箩罗)筐二、成语金沙滩。
根据提示写词语。
1. 表示“绿”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花雨》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3 桂花雨故乡的芦苇(节选)樊发稼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
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
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
形容思念情切。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1)朴实无华(2)魂牵梦萦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词语。
1.pó pó()做的gāo bǐng()十分好吃。
2.全家都jìn()在lán huā()的香气里。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新鲜:①没有变质;②没有枯萎;③(空气)经常流通,不污浊;④少见的;罕见的。
1.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2.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3.市场上有许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4.当时的电视机对于农村人来说十分新鲜..。
()三、用关联词将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我对什么花。
我不懂得欣赏。
2.不来台风。
我可以收几大箩。
3.这里的桂花再香。
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句中的“浸”字说明()A.桂花香味浓郁。
B.气候潮湿,有被浸泡的感觉。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句中的“又”字说明()A.“我”不止一次想起故乡。
B.“我”第二次想到故乡。
二、读句子,写出人物的心情。
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2.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婆婆糕饼 2.浸兰花二、1.② 2.③ 3.① 4.④三、1.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2.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3.即使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第二课时一、1.A2.A二、1.担忧来台风 2.盼望早点摇桂花 3.快乐 4.思念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3 桂花雨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
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
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
形容思念情切。
()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答案】
1.(1)朴实无华(2)魂牵梦萦
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
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4.摘芦叶做哨子吹;用芦叶折小船玩;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5.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芦苇的喜爱,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谢冰莹
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
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
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q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很大,()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
”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
”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
”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
”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
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选自《掌心里的故乡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炫耀——()调和——()
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只要……就……
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
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快乐夸耀调解
2.B
3.二哥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三哥也仿照他的方
法;“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
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
第二,“我”是倒数第一。
4.示例:因为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时,“我”还是个小孩子,不仅享受
了美食,还享受着母亲的宠爱与哥哥们的呵护。
类文阅读-21 古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
地白:
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2.视觉听觉触觉视觉触觉听觉孤寂的
3.这首诗前两句写幽静清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你觉得“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的意思是。
2.判断题。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出征,夫人流下了泪水”。
()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中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景物。
()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
3.找出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2.(1)×(2)√(3)√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