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计量数高中教案

化学反应计量数高中教案

化学反应计量数高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概念。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计算方法。

3. 能够进行化学反应计量数的实际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反应的计量数概念。

2. 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概念介绍。

2. 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计算方法讲解。

3. 化学反应计量数实验操作演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概念。

2.讲解:介绍化学反应计量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3.示范:进行化学反应计量数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计量数的计算方法。

4.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化学反应中计量数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准备下节课相关实验所需要的物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计量数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后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计量数的理解。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知识点的引入在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不可或缺的,想要学好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物质,就叫做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在式子中,我们用字母来表示物质,用符号“+”表示两个物质相加,用符号“→”表示两个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例如: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ce{2H2(g) + O2(g) -> 2H2O(l)}$$其中,2H2(g)代表2分子氢气,O2(g)代表1分子氧气,2H2O(l)代表2分子水。

式子左边的2H2(g)和O2(g)是反应物,式子右边的2H2O(l)是生成物,符号→就表示反应过程。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是有限制的,这个比例就是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某一种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会导致平衡常数K的变化。

在计算化学方程式时,为了保证方程式的平衡,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计算。

具体的计算规则如下:1.在方程式中,各种物质的状态应该写出来,如g代表气体,l代表液体,s代表固体,aq代表溶液。

2.在每个物质前面记载物质分子数目,即化学计量数。

3.要保证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相等。

4.化学方程式中,单向箭头“→”就表示产物生成的方向,而双向箭头表示平衡分布状态。

5.保留合理位数,避免截断误差对计算造成影响。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1.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计算。

下面以制备氢气为例,来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ce{Mg + 2HCl-> MgCl2 + H2}$$将方程式标准化,得到:$$\\ce{Mg(s) + 2HCl(aq)-> MgCl2(aq) + H2(g)}$$其中,Mg(s)表示镁,2HCl(aq)表示两分子盐酸溶液,MgCl2(aq)表示镁盐,H2(g)表示氢气。

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教案

猴年给朋友的新祝福语范文大全猴的祝福语给朋友的新年祝福语20XX将至,一条短息送去我的祝福,祝你:事业飞升四处逢缘,钱包鼓鼓塞满欧元,爱情美满喜结姻缘,家人和睦团团圆圆!这里是一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20XX年幸福指标:快乐要不知疲惫,好运要始终相随,健康要朝夕相伴,钞票要财源滚滚,朋友五湖四海。

16年愿你听从指挥,人生最为完美!新年快乐!2、20XX年到了,送你一份祝福,愿全家幸福;送你一份深情,愿你吉祥如意;送你一份安然,愿你快快快乐乐;愿你新年新气象,新年更健康。

3、20XX,送你20XX个祝愿;2000个如意棒,0个失意与忧烦;12生肖来恭喜,祥龙排头把你赞;愿你新春快乐,20XX幸福吉祥每一天!4、20XX到,收到短信心情好;抬头能见喜,出门捡钱包;伸手抓祥云,幸福来拥抱;踏上健康路,登上快乐岛;马年多福运,年年乐逍遥!20XX新年快乐!5、20XX将至,一条短息送去我的祝福,祝你:事业飞升四处逢缘,钱包鼓鼓塞满欧元,爱情美满喜结姻缘,家人和睦团团圆圆!6、365个日出,付出20XX的辛苦;365个祝福,迎接20XX的幸福;365个新鲜,给你最美好的祝愿,祝福贵友新的一年里好梦成真,大吉大利,事事顺心,新年快乐哦。

7、等有钱了,我要用美元为你铺地,用黄金给你盖屋,让钞票给你点烟,请嫦娥为你捶背,今日元旦,我就先破费一毛钱,意思意思,别嫌少,它可是你以后享受的凭证,祝你新年快乐!8、地球自转365次,只为今天为你送上崭新的希望;地球公转一次,只为今天为你奉上美好的期待;我的短信无线转达一下,只为今天为你传递真诚的祝福。

元旦快乐!新年快乐!9、惦记深,情意浓,伴着元旦传思念;字带情,句带意,带着新年的喜庆;喜连连,笑哈哈,愿你开怀在元旦;问候真,祝福到,祝你好运幸福绕。

新年快乐!10、奉天承运,皇帝诏曰:20XX新年特殊行动:惊天动地开心笑,谈天说地疯狂侃;呼天唤地纵情唱,欢天喜地疯狂吃;昏天暗地踏实睡,呼风唤雨财源滚!祝新年快乐!给朋友的新年祝福语的精彩内容就先到这里。

初三化学教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1)

初三化学教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1)

年级学科 初三 化学 课题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1) 备课人 冯霜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 重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步骤难点: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意义课时1 时间 45分钟【温故知新】1、请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 H 2O H 2 +O 2强调几个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2、结合书本P 136师生共同分析氢动力小车的问题。

写出反应方程式,计算各部分比例。

【导入新知】一、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基本步骤及格式 例1:求18Kg 水分解产生多少氢气?注意:①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

如果题目中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如果是体积也必须换算成质量。

②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

③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质量比计算要正确,否则会失去计算的正确依据。

思考:不纯物质怎样换算成纯净物,如果是体积又怎样换算成质量 例题2:6.2g 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二、知识小结:1、化学反应中各个物质的质量比恒定2、利用化学反应的质量特征,设未知数并列比例式计算步骤格式1、设求知量 解:设18Kg 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2、写出化学方程式 2H 2O===2H 2↑+O 2↑3、找出已知量和求知量的关系36418Kg x 4、列比例式求解 36/4=18Kg/x5、写出简明答案 答:分解18Kg 水可产生2Kg 氢气。

【巩固练习】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A、1:1B、1:2C、3:8D、3:112、下列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6g氢气和2g氧气反应生成18g水B、9g氢气和9g氧气反应生成18g水C、1g氢气和8g氧气反应生成9g水D、8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9g水3、两份等质量的碳分别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CO和CO2时,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A、1:1B、1:2C、3:8D、3:44、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计算:(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Mg:O2;Mg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48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需要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__(3)如果要得到40g氧化镁,则需要镁的质量为___________,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5、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64g氧气,需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同时可以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化学素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章节的学习: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蜡烛的过程,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蜡烛和氧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反应中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采用实验、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化学反应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中等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挑战练习: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高难度的练习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质量守恒定律: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强调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化学计量关系:讲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质量及体积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3.计算方法:介绍化学反应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极限法、守恒法等,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守恒原理,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和物质的量守恒进行相关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强化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2.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反应热的正负判断,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反应热现象。

2. 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阐述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反应热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和实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动画,用于直观展示反应热现象。

2.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不同类型的反应热计算问题。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反应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反应热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反应热的应用领域,如石油化工、能源开发等。

2. 探讨反应热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如新材料合成、药物设计等。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
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计算的依据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计算的解题依据和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发问题→探究计算依据→建构数学比例模型→交流反思→能力提升
1
2
【课后反思】:
3。

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高中

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高中

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高中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
3. 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量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计量关系;
4. 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概念,并说明化学方程式在表示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讲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量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实践:设计实验或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化学反应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检验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的计算。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型:新授课
【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
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能力训练点】
通过理解计算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善思、多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
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精彩导入、引生入境】
【多媒体展示】-------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画面获取信息:
神舟六号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LiOH + CO2 === Li2CO3 + H2O
又知,氢氧化钾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KOH + CO2 === K2CO3 + H2O
【设置悬念】神舟六号飞船选用了氢氧化锂而没选氢氧化钾来吸收二氧化碳?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引入课题】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 2H2O
通电
2H2↑+ O2↑
36 4 32
可读作:
(1)水在______ 的条件下,生成_____ 和______ 。

(2)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后生成____ 份质量的 ____ 和 ____ 份质量的氧气。

(3)每2个水分子通电的条件下,生成_______氢分子和______ 个氧分子。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车用燃料。

1kg氢气就能够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行驶约100km。

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就可以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设疑】要获得这1kg氢气,需分解多少千克水?
【引导探究】
在水分解的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电
2个水分子分解:():():()=():():()10个水分子分解:():():()=():():()100个水分子分解:():():()=():():()结论:(1)水分解反应中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 ,是否是恒定的?
(2)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最简质量比为__________ 。

【启示】:化学反应中的计算,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间的恒定质量比进行。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题步骤和思路!
【反思交流】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必须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尝试解决】
练习一:课本P116----如果要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那至少电解多少千克的氧化铝才能制成这个铝锅?[Al 27 O 16]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互相批阅,及时取长补短;教师及时面批,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
【多媒体展示】 ----你说我说指错误!----练习一:
练习二:【同位先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答中的错误并说明改正方法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挑战自我】1、计算1g氢氧化锂所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相对原子质量: Li 7 O 16 C 12 H 1)
2LiOH + CO2===Li2CO3 + H 2O
2、计算1g氢氧化钾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相对原子质量 K 39)
2KOH + CO2===K2CO3 + H2O
【你知道了吗?】神舟六号飞船选用了氢氧化锂而没选氢氧化钾来吸收二氧化碳?
【收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索,请你将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解题思路、步骤、注意事项总结出来;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课外延伸】
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
和结果如下,检查后回答:
O
甲同学做得对吗?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吗?
乙同学做得对吗?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吗?
丙同学做得对吗?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吗?
丁同学做得对吗?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吗?
【教后小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