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计算书一、已知条件1、设计水量:6000m3/d2、自用水系数: 1.13、清水上升流速:2mm/s,实际上升流速1.86mm/s4、蜂窝斜管内切圆直径:30mm,倾角60度。
6、颗粒沉淀速度:0.3mm/s7、分成两组每组水量:3300m3/d组数2组二、设计计算1、单池设计水量Q=3300m3/d=0.0382m3/s2、清水区面积A=19.1m2其中斜管结构占面积按8%计,即有效系数φ=0.92A=20.76m23、为配合沉淀池尺寸采用:沉淀池净宽B= 4.2m沉淀池长度:L= 4.9m尺寸调整L= 4.9m4、沉淀池面积B×L=20.58m2沉淀负荷q= 6.7m3/(m2·h),规范:5.0~9.0m3/(m2·h)管内流速v0v0=v/sinθ= 2.3mm/s考虑到水量波动,采用v0=3mm/s斜管长度ll=d×(1.33v0-μsinθ)/μcosθ=562.4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l'=250mm斜管总长L=l+l'=812.4mm,按1000mm 计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水力半径R=d/4=7.5mm=0.75cm管内流速v0=0.23cm/s运动粘度ν=0.01cm/s(当t=20℃时)Re=Rv0/ν=17.3沉淀时间T=L/v0=433s =7.22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5、池高超高0.55m清水区高度 1.13m斜管高度0.87m布水区高度(沉淀池底到斜管支撑) 1.55m排泥区高度0.7m总高H= 4.8m采用 4.8m6、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花墙花墙厚300mm,砌块300×300,孔洞150×150,孔距300水流通过花墙流速采用0.1m/s穿孔花墙净面积A=0.382m2,取0.40m采用150×150方形孔:横向间距300D=0.15m孔眼数n=17.8个实际采用18个实际流速v=0.094m/s,峰值系数 1.5,v=0.141m/s。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mm
t % t/m3 m3
m3 m3
污泥斗
m3
m2
m2
m2
大于单斗排泥
m3
量
6.0
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m m m/min m3 min
mm h m/s
m m
m m m m
mm cm cm/s cm2/s
s min
满足排泥要求
1.已知条件:
2.单池计算 a.清水区面积 b.斜管长度L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
进水量Q=
5
自用水系数=
5
则进水量Q'=
0.608
设计斜管沉淀池座数为2座
单座Q1=
0.304
清水区上升流速=
1.3
取颗粒沉降速度=
0.3
取SS与NTU相关系数为
1.2
进水NTU=
50
出水NTU=
3
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
管厚=
0.3
清水区高h清=
1.2
e.复核Re及 沉淀时间T
布水区高h布= 污泥斗高h斗=
斜管高 沉淀池总高H=
水力半径R= =
管内流速V0= 取运动黏度ν=
则雷诺数Re= 沉淀时间T= =
1.5 2.5 0.69 6.19
8.75 0.875
0.15 0.01 13.13 532.94 8.88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6.11
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卷扬机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取刮泥板高h2= 刮泥板宽b2=
刮泥两板台行刮进泥速机度一V个2= 工作刮循泥环机刮一泥个量工V刮作=
循环所需时间T刮=
取排泥管直径d= 取排泥时间t排= 则排泥流速V泥=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本科课程设计)

斜管沉淀池设计 本设计采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每八小时一次),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池,斜管材料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设计流量不大,故采用一个沉淀池。
一、 设计参数1、表面负荷 h m m q ./523=2、斜管(蜂窝状正六边形) 内切圆直径d=25mm3、配水区高度 4h =1000mm4、清水区高度 2h =1000mm5、超高 1h =300mm6、斜管区面积利用系数 α=0.917、斜管长度 1000mm8、安装倾斜角 60°9、斜管区沉降高度 3h =m 870.0231=⨯ 10、污泥斗高度 5h =800mm二、设计计算1、设计流量s m s l K N Q /2.0/2006.1360024600001803600241803==⨯⨯⨯=⨯⨯⨯= 2、清水面积315891.05136002.0m q n Q A =⨯⨯⨯=⨯⨯=α 3、池子采用正方形 边长m A a 5.12==4、池内停留时间()min 44.22605870.16023=⨯=⨯+=q h h t 5、污泥斗计算城市每八小时污泥量:3161000248600008.01000m SNT V w =⨯⨯⨯== 每天平均污泥量: 348m故采用五个泥斗,污泥斗梯形横截面上底长mm r 25001=,下底长为mm r 9002=污泥斗体积: ()52215⨯⨯+=a r r h V ()38555.1229.05.28.0m =⨯⨯+⨯=>348m ,满足要求。
6、池的深度m h h h h h H 97..38.01870.013.054321=++++=++++=7、进水为使配水均匀采用穿孔配水墙配水采用方孔,边长200mm ,采用3行孔,每行15个孔。
行孔心距400mm ,列孔心距879mm 核算流速:s m s m v /15.0/11.0452.02.02<=⨯=,满足要求。
8、集水系统a 、集水槽沿池子长方向,布置八条穿孔集水槽,槽底平坡,集水槽长为12.5m 没,中心距为d=1560812500=mm ,槽宽为 250mm ,槽高400mm ,集水槽双向开孔,孔径d=25mm ,每侧孔数83个,孔距150mm 。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本文介绍了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首先计算清水区面积,根据设计流量和液面负荷得出清水区实际面积。
有效系数取决于斜管材料的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清水区宽度沿着絮凝池的长边布置,长度计算后取斜管长度为1m。
斜管支撑
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
水力校核中,斜管内流速和Froude数均满足要求。
沉淀池池高根据
超高、清水区高度、斜管区高度、配水区高度和泥斗高度计算得出。
出口设计采用集水槽出水方式,需要计算集水槽长度、个数和槽宽。
考虑单根集水槽的流量,该流量一般为设计流量的
1.2~1.5倍,因此超载系数为1.3.根据计算,单根集水槽中的流量为56.02m3/h,而整个集水槽的流量为7
2.83m3/h。
为了确
保沉淀池不会超载,需要校核集水槽总面积与沉淀池表面积的比值是否小于0.25.
单根集水槽的高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hjsc=hjsc1+hjsc2+hjsc3+hjsc4=0.24+0.05+0.05+0.1=0.44m。
其中,hjsc2代表集水槽中水的跌落高度,一般取50mm;hjsc3
代表孔口的淹没深度,可取为50mm;hjsc4代表槽的超高,可取为100mm。
而hjsc1代表集水槽中水深,可以通过其他参数计算得出。
集水槽上孔眼的计算需要考虑孔眼的总面积。
根据公式,集水槽所需孔眼的总面积为0.033m2,可以通过其他参数计算得出。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在设计斜板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污水流量、污水水质、沉淀效果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一、斜板管沉淀池的原理和构造斜板管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沉淀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重力沉淀和斜板管的作用来实现固液分离。
污水经过斜板管沉淀池后,固体颗粒会沉淀到底部,而清水则从上部倾流出去。
斜板管沉淀池通常由一个沉淀池和内部设置的一系列斜板管组成。
二、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1.污水流量:污水流量是设计斜板管沉淀池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使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m³/h),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
2.污水水质: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和颗粒大小对沉淀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通过测量悬浮物含量来确定污水的水质。
3.沉淀效果:沉淀池的设计应该达到一定的沉淀效果,常用参数是沉淀效率。
通常情况下,沉淀效率要求为90%以上。
4.斜板管参数:斜板管的长度、斜度和数量都是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因素。
斜板管的长度和斜度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流量等参数来确定。
三、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1.计算沉淀池的尺寸:首先要根据污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一般根据水质和沉淀效果来确定,通常取值在1-3小时之间。
2.计算斜板管长度和斜度:斜板管的长度和斜度要根据沉淀池的尺寸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斜板管的长度为沉淀池的总长度的3-6倍,斜度为沉淀池的总高度的1-4倍。
根据具体污水水质和要求可以进行微调。
3.计算斜板管数量:斜板管沉淀池中斜板管的数量一般取决于污水的流量和沉淀效果要求。
通常情况下,斜板管的数量应该能够保证污水在斜板管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达到设计要求。
四、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注意事项1.对于不同水质和要求的污水,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设计斜板管沉淀池时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在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沉淀池的排放口设置,以确保清水排放的质量。
斜管沉淀池计算

工程名称: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处理水量Q=195000 m3/d斜管沉淀池分两组颗粒沉降速度µ=0.35 mm/s清水区上升流速:v=2.5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30mm,水平倾角θ=600。
二、设计计算1.每组沉淀池的流量Q:Q=195000/2 m3/d=97500 m3/d=1.13 m3/s2.清水区面积:A=Q/v=1.13/0.0025=452 m2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则实际清水区需要面积:A/=452×1.03=465.6 m2为了配水均匀,采用斜管区平面尺寸为15.8m×29.5,使进水区沿29.5m长一边布置。
3.斜管长度L管内流速:v=v/sinθ=2.5/sin600=2.5/0.866=2.89mm/s-µsinθ)d/µcos600=(1.33×2.89-0.35×斜管长度:L=(1.33 v0.866)d30/0.35×0.5=607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采用250mm斜管总长:L/=250+607=857,按1000mm计4.池子高度:采用保护高度:0.3m工程名称:清水区:1.2m布水区:1.2m穿孔排泥斗槽高:0.8m斜管高度:h=L/sinθ=1×sin600=0.87m池子总高:H=0.3+1.2+1.2+0.8+0.87=4.37m5.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墙,排泥采用穿孔管,集水系统采用穿孔管,以上各项计算均同一般沉淀池或澄清池设计。
6.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ξRe=Rv式中水力半径:R=d/4=30/4=7.5mm=0.75cm=0.289cm/s管内流速:v运动黏度:ξ=0.01cm2/s(当t=200C时)Re= 0.75×0.289/0.01=21.68沉淀时间:T= L// v=1000/2.89=346s=5.77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面积A2110001.1==63.02m824Q A q 式中:2332m m 5~9m /m h,A Q q ——清水区面积,;——单组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北方寒冷地区宜取低值。
2、清水区实际面积A263.0267.77m 0.93A A 式中:2m 0.92~0.950.79~0.86A ——清水区的实际面积,;——有效系数(或利用系数),指斜管区中有效过水面积(总面积扣除斜管的结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由于材料厚度和性状的不同的而已,塑料与纸质六边形蜂窝斜管的有系数为,石棉水泥板的有效系数为。
3、清水区宽B同絮凝池。
通常,为保证排水均匀,清水区宽B 沿絮凝池的长边布置。
即是清水区宽为:10.8mB 4、清水区长L6.28mAL B 5、斜管长取斜管长为1ml 斜管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
等边角钢对中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两侧电焊连接,角钢与扁钢垂直搁置并在接头处的扁钢两侧焊牢固,钢筋混凝土两端与池壁现浇。
6、沉淀池水力校核斜管内流速取为 3.5mm /(3~10mm /)s s 一般为Re =56<500管内流速水力半径/运动粘度,要求,满足。
2-5=765.63>10Fr 管内流速,要求,满足。
水力半径运动粘度7、沉淀池池高H12345=0.3+1.2+0.87+1.6+0.54=4.51mH h h h h h 式中:12233114450.3m;1.0m;=sin (m),601.5mm h h h h h l l h h h o——超高,取为——清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斜管区高度,,为斜管长为斜管放置倾角,通常为;——配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泥斗高,。
8、沉淀池出口设计—集水系統目前采用的办法多为集水槽出水。
断面为矩形的集水槽,采用淹没式孔口集水方式。
斜管(板)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④校核Gm
Gm= ( V12 V22 ) 2tv
式中
V1—配水孔水流收缩断面的流速,m/s,V1=Vn/ε,ε=1 V2—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m/s,V2=Q/f
f—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
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同宽,则
V2=
QO(1 R) 3600πB(D+B)
=
5.615551 m/s
Gm= ( V12 V22 ) = 2tv
39.62 m3
237.74 m3,大于污泥设计量
(7)沉淀池的总高度H 设置超高h1 缓冲层高度h4 沉淀池总高度H H=h1+h2+h3+h4+h5
0.30 m 0.50 m
5.266 m
(8)流入槽设计 采用条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 孔径d 并加短管L
①流入槽 设流入槽宽B 槽中流速取v 则槽中水深h
Gm—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取10~30s-1
取
t=
650 s
Gm=
20 s-1
水温20℃时,v=
Vn=Gm× 2tv
布水孔数 n= QO(1 R)= 3600VnS
0.00000106 m2/s 0.74 m/s
78001 个
③孔距L
L1= L = n
水槽总长度
2.564060468 ㎜ 200 m
(4)校核固体负荷G G=2(4 1 R)QOX = A
49.14 [kg/(㎡·d)]
(5)污泥区的容积V
h2
qt
污泥区容积按贮泥时间t确定
3h
V=
2T(1 R)QX 24 (X+Xr)
=
每个沉淀池污泥区容积V' = 总污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
1.二层池改建说明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
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
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
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
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
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
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
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
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
造成排泥困难,影响沉淀效果。
适用于中小水量的斜板沉
淀池,面积小,管长不大条件下。
C多斗式排泥比穿孔管排泥较易控制管理,且不易堵塞,
适用于中小型斜板沉淀池,但斗深增加池壁高度,影响土
建造价。
2.设计参数及要求
▲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提高一倍左右。
对于二次沉淀池,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斜管孔径采用80~100mm。
▲斜管斜长采用1.0~1.2m。
▲斜管倾角采用60°。
▲斜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采用1.0m。
▲斜管区上部水深,采用0.7~1.0m。
▲进水方式一般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多槽出水,在池面上增设几条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加大出水量。
▲斜管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
每日排泥次数至少1~2次,或连续排泥。
▲池停留时间:初次沉淀时不超过30min。
斜管沉淀池应设斜管冲洗设施。
5.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设计条件:用水量800m3/d 左右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3
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3/(m2·h)
斜管孔径为100mm
斜管水平倾角为60°
设计计算:
1. 沉淀池表面积
用水量 Q=800m3/d=33.4m3/h=0.01m3/s 沉淀池数 n=3
(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 A=q
Q 'm ax 式中:A ——池表面积,m 2;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q '——水力表面负荷,本设计
1.0m 3/m 2·h 。
∴A=0
.1530001.0⨯=5.3m 2 2. 沉淀池平面尺寸 a =√A=2m .
池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2=1.0m
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3=1.0m
t =(h2+h3)*60
q=(1+1)*60/1=120min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污泥储存时间T=24h
进水悬浮物浓度 C1=280mg/L=0.28⨯10-3 t/m3
出水悬浮物浓度C2=30 mg/L=0.03⨯10-3 t/m3
污泥密度γ=1t/m3
污泥含水率
o=97.50%
V=Q(C1-C2)T/
γ(1-ρ0)n=33.4⨯(0.28⨯10-0.03⨯10-3)⨯24/(1⨯(1-0.975)⨯4)= 2.5m3
5. 污泥斗容积
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a1=5m,下面积边长取
a2=1.0m, 斜坡度为50°
∴ h5=(a1/2-a2/2)tan50°=(5/2 -1/2)tan50°=2m
V1=h5(2 a1²+2a2a1+2a2²)/6=30m3
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1=30m3
Θ V1>V
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
6. 沉淀池的总高度
沉淀池超高h1=0.3m
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4=1.0m
∴ H=h1+h2+h3+h4+h5=0.3+1.0+1.0+1.0+2=5.3m
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
采用条形平底槽, 等距设布水孔:孔尺寸200mm200mm
6.斜管填料安装方法
斜管填料按材质可以分为PVC、聚丙烯、乙丙共聚斜管填料等。
特别是乙丙共聚斜管填料、韧性强、组装强度好、不变形、不脆裂、抗老化、使用寿命长
【产品特点】
斜管填料按材质可以分为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丙共聚斜管填料等。
特别是聚丙烯斜管填料、韧性强、组装强度好、不变形、不脆裂、抗老化、使用寿命长。
1. 湿周大,水力半径小。
2. 层流状态好,颗粒沉降不受絮流干扰。
3. 当斜管管长为1米时,有效负荷按3-5t/m2•h设计。
V0控制在2.5-3.0mm/s围,出水水质最佳。
4. 在取水口处采用蜂窝斜管,管长2.0~3.0米时,可在50-
100kg/m3泥砂含量的高浊度中安全运行处理。
5. 采用斜管沉淀池,其处理能力是平流式沉淀池的3-5倍,加速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的2-3倍。
υ
直管特点
1、处理效率高于活性污泥法,一般水力负荷为300-500m3/
m2•d,有机负荷为2000-5000g/ m3,因此缩小了占地面积。
2、曝气强度低于活性污泥法,且不需污泥回流,故能降低动力消耗及简化管理。
3、污泥量少,减少了污泥脱水等后处理工作量。
4、产生的污泥沉降性好,有利于后段悬浮物的去除。
5、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水质的围大,对水质、水量突变的冲击负荷的忍耐力强,维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适用围】
斜管主要用于各种沉淀和除砂作用。
它适用围广,处理效果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适用于进水口除砂,一般工业和生活给水沉淀、污水沉淀、隔油以及尾浓缩等处理,即适用于新建工程,又适用于现有旧池的改造,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直管主要用于生物滤池的高负荷生物滤池、淹没式生物滤池(又称接触氧化池)以及生物转盘的微生物载体,对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安装程序】
1、沉淀池底部排泥管安装
斜管沉淀池安装顺序从底部开始,先完成最底部的排泥管道系统的安装,确保排泥管道开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靠,检查无误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安装工序。
2、完成填料支架安装
根据斜管沉淀池填料支架安装施工图,先将填料支架安装到位,检查所有焊接结点牢靠、支架强度足以承受填料重量,并在支架表面完成防腐处理;
3、完成斜管填料烫接
按斜管填料的烫接方法将每一个斜管填料包装作为一个单独的烫接单元,一个单元完成烫接后为1 m2,烫接完成后在场地上整齐堆放(保留少量的散片备用)。
4、斜管填料池组装
将烫接后的填料单元在填料支架上部自左向右进行组装。
始终保持60°角不变,每一单元顺序组装时要适当压紧,组装到最右侧时若尺寸不是正合适,需要根据尺寸用散片斜管填料烫接后进行组装直至全部到位。
5、斜管填料上部固定
由于斜管填料比重为0.92略小于水,斜管填料在池组装到位后需要在填料上方自左向右方向拉上 10mm的圆钢进行加固(每个单元填料上部要求有两根圆钢通过),圆钢两端在沉淀池池壁上可靠固定,安装圆钢后可以很好地防止斜管填料在初期使用时有可能发生的松动上浮现象,圆钢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
6、斜管沉淀池运行调试
(1)、检查进水是否均匀,不得对沉淀池造成冲击,影响沉淀效果;
(2)、调整出水堰槽高低及水平度至合适,保持出水均匀;
(3)、经过以上施工工序,至此斜管沉淀池填料安装已经全部完成。
正常投入使用后需要根据进水中悬浮物浓度情况确定排泥周期,注意及时排泥,确保斜管沉淀池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及令人满意的出水水质。
7.附件
具体设计图见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