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课程描述
博雅教育:从理想走向现实

博雅教育:从理想走向现实——山东省金乡县中心小学博雅教育实践个案的分析王汉东曾庆伟唐汉卫摘要:近年来,创办特色学校、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质逐渐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共识。
山东省金乡县中心小学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以“博雅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培养儒雅学子、历练儒雅之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总体目标的教育发展之路。
其中,在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制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尤为突出。
关键词:博雅教育;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伴随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质,创办学校特色成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9年,山东省金乡县中心小学开始实践博雅教育,四年来,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小学。
一、实施博雅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博雅教育并非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学者都有过论述,而且有多所学校在践行这种教育理想和信念。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倡自由教育也即博雅教育,其课程实现形式就是古希腊盛极一时的七艺课程,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就是重视知识的广博性和践行文理兼通的教育思想。
古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儒家教育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倡的六艺教育,其实也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种叫法和课程实现形式。
其教育目的和特点与亚里士多德提倡的七艺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重视对学生人文和科技相融合的教育.只不过文理兼有的分量不同而已。
由此可见,我们当下的教育必须是一种通识教育加专长教育,使学生接受各终旨归就是培养有责任心,善于与人相处,批判思考力强的现代社会公民。
在这一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博雅教育又一次受到学校青睐。
二、金乡县中心小学博雅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建构(一)科学界定博雅教育的目标博雅教育在知识能力层面,注重学生广泛兴趣的培养、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提高,也即博学;在道德层面,注重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和高雅的道德品味.即“雅致”。
博雅教育中国案例分享

博雅教育中国案例分享*1828耶鲁报告:耶鲁学院博雅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心灵进行训练和装备,为学生奠定一个广博的、深邃的、坚实的基础。
在博雅教育中,培育学生心智显得尤为重要。
耶鲁学院教育是一种准备教育,即为专业教育作准备,它力求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平衡、宽广的能力及良好的性格,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绅士的教育,这与纯专业教育培养匠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目前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都参照美国的“哈佛1978 年方案”,理念则来自哈佛大学1945 年发表的著名报告《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涉及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大部分内容。
国内高校博雅教育体系构建澳门“十年发展规划”中对学生培养和发展目标界定为:作为为澳门、邻近地区以至全世界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澳大期望毕业生不仅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更具备广博的通识学养。
他们拥有对澳门的归属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作为世界公民的自信心。
他们应操流利的中文和英文,具备良好的精神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他们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分析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自学技能。
为了实现这些期望,大学除制定通识教育学分要求外,还将认真执行健康教育、体育、语言培训、校园文化艺术生活、课外活动和学生交换等方面的政策,增加校园学生活动设施,促进学生活动和大学课程的结合,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通识课是澳门大学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博雅教育的重要平台。
可以看出,专业课和其他课程各占一半,其中通识课占四年制本科总学分的28%。
博雅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机制,澳门大学博雅教育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一是成立通识教育课程办公室。
二是以住宿制学院为依托,参与社区活动,实施通识教育。
三是以荣誉学院为托依,加强学生国际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大学关注“均衡教育”( Balance Education) , 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大模式”,成为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的典范。
地理教学中的博雅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博雅教育----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彭松现代的博雅教育是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
学校确定了“博雅教育”这一办学主题,践行博雅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博雅教育来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增强学生认知的广度和宽度,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博雅的意思是广博风雅,博,首先要求具有广博的知识,主要包括人文和科学这“两个文化”;其次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雅,主要是指德,要求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表现于外就是优雅的气质。
博雅教育本质在肯定人文价值,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培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升人格境界,激发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成才与成人结合起来。
地理教学在塑造博雅学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人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广博。
正因为如此,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涉及各学科知识很广的学科。
地理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既派生出许多新学科,又综合了其他许多学科的内容,使其成为兼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它和文、理两类的各个学科都存在着密切关系。
可见地理学科是涉及广博知识的综合学科,自古至今都是不可忽视的。
宇宙的浩瀚曾让我们迷惑,“小儿辩日”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语文与地理的结合相当普遍。
两儿辩日,是早上太阳近,还是中午太阳近?同样我们可以通过该例让学生思考,是冬天还是夏天太阳离地球近的问题。
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语文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源于地理方面的许多成语,如“泾渭分明”,描写雨的诗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风的诗词:“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雪的诗词:“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山有四季”的诗词中,包含了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利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诗词,更容易理解碧草青青、羊肥牛壮的草原景观;借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来想象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利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词,来体会我国东部深受夏季风的影响,从而造成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内景象的不同等等;讲天气和气候时,引入一些诗词,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博雅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 ◎杨明哲(通识中心副主任)
壹、前言─由「共同科」到「通识教育」的沿革
「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校园普遍出现,还是晚近的事情。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简称必修科)教学。1958教育部颁布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国父思想等课程为主。自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后,各大学院校陆续实施通识教育。如果勉强类比的话,行之多年的「共同科」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然而两者实有偌大差异,「共同科」教学时期,因政治环境、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在予人「共同科」教学为洗脑、填鸭、混学分的不良印象,而这种负面评价也成为今日通识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阻力。经过一、二十年的摸索、实践与改善后,当前在大学校园内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已有较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甫入大学的新生同学和社会大众而言,则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考察了中国、美国、香港和的博雅教育后是这样总结的,博雅教育在中国的普遍称为素质教育,美国称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 香港称为博雅教育,通称为通识教育。虽然对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认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
参、通识教育的内容
目录
1 世界各地推行情况
1.1 美国
1.2 香港
2 延伸阅读
3 参见
4 外部连结
世界各地推行情况
[美国
在美国,坚持博雅教育的高等学院仍然拒绝职业性的教育。专注于博雅教育的教学机构被称为「文理学院」,其毕业生要在其他的学院如专业学院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例如:商业、法律、医学、神学等等。
博雅教育之要求与总结

博雅教育之要求与总结摘要:2011年春学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展开了博雅教育的活动,提倡老师走到学生中去。
学院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通过聊天、探讨、吃饭等交流方式,让老师和学生连成一片。
关键词:博雅教育总结1 博雅教育博雅教育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现实的要求。
就内涵来讲:“‘博’指广博,既要学文,也要学理;‘雅’指素养,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修养。
博雅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知识、素质、能力和精神综合培养,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情感行为。
”其核心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网上提到:“教育必须超越学科与专业的分割,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而要使人在身体、知识、智力、道德、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精神、价值操守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各项素质指标的量化进步,也要关注个体人格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教育不应只是为获得文凭,更要为终身学习(Life Long Learning)打下基础。
”“全人”思想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也应该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但现实教育中,单一的课堂教学割裂了这种“全”的思想,正规的课堂教学抹去了一丝师生间的温情,机械的课堂教学更泯灭了思维的灵动。
“博雅”教育提倡的让老师走进学生是对课堂教育良好的且必要的补充。
学生的经历老师大都经历过,能给学生以更好的参考,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这四年富有青春活力和充满向往的大学生活;老师更多的经历,尤其是研究经历,知识积累,道德认知,思维评判,学生还没有经历过,通过走进学生,把这些学识、经历,通过接触、交流,传递到每一个学生,并通过持之以恒的活动,使之潜移默化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中去。
老师走进学生是学生获得“广博”学识,提高“素养”的捷径,为本科生新鲜的大学生活中带来更明亮的颜色2 博雅教育要求就要求来讲,“通过对学生在人文、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全方位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公民;具有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的健康个体;掌握广博的知识、能独立思考并愿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人才。
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雅课程的实施意见

附件一: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雅课程的实施意见宁师教…2007‟5号各学院: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能力和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如何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亟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经研究和论证,学校决定在200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臵博雅教育课程,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为了建设好博雅教育课程,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博雅教育课程的内涵博雅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并和专业教育一起构成培养人才的基础。
“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是人的品味;博雅教育的基本精神是通而不是偏,是对现代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矫正和超越,它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
它不仅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探索,更强调跨学科的整合。
开展博雅教育课程是实施博雅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博雅教育课程是一套旨在夯实基础、强化素质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力图增强学生对各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引导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使之形成“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建设与规划博雅教育课程建设纳入全校本科课程建设体系,采取立项方式进行建设,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4年。
学校每学年择机组织申报与评选。
为保证建设课程学科类型的合理分布,满足学生的修读要求,必要时学校将直接委托或指定某些学院具体承担课程的建设任务。
学校鼓励具有高级职称、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申报建设,评选时将优先考虑有相关研究基础或具有一定实际建设成果的课程。
学校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建设200门左右的博雅教育课程。
学校将成立由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的博雅教育课程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课程建设的审议、指导和检查。
新时代高校博雅教育:科学内涵、体系建构与时代进路

新时代高校博雅教育:科学内涵、体系建构与时代进路作者:李立男来源:《重庆行政》2020年第02期博雅教育一词在西方由来已久,自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一些世界名校已有实践,目前在国内高校实施也已有成果,并在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有所突破。
作为对现代教育功利性、工具性以及产业化缺憾的弥补,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博雅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不断完善。
一、高校博雅教育的科学内涵博雅教育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liberal education以及中世纪西欧出现的“七艺”。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随后逐步演变为英国、美国的通识教育,其以培养多才多艺、博学和有教养的自由人为宗旨。
博雅教育是一种倡导学生自由、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优秀人文素养和广博文化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价值旨归。
博雅教育既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也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培养人才的成长平台。
“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注重品行修养。
高校博雅教育的核心精神是人的培养,即首先关注大学生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精神的自由等教育目标。
现代意义的高校博雅教育经过国内外一些名校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灵活的课程体系、适当的学习材料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博雅教育既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又有现代科学、理性教育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是对超越单一学科知识的自觉追求,是一种治学的态度和习惯;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融知性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美育为一体,是一种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的崇高境界。
二、新时代博雅教育的体系建构在博雅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设置行之有效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如何将博雅教育中的“道”融入专业教育,实现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准确把握博雅教育相较于专业教育所占的权重比例?这些问题已然成为探索的重点与难点。
博雅课程实施方案

博雅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博雅课程是一种注重全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博雅课程强调跨学科、跨文化的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博雅课程的实施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明确博雅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2. 设计教学活动,注重课程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 培养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意识;4. 制定评价体系,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5. 加强与国际学校的合作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实施保障1. 加强领导支持,形成学校领导班子对博雅课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合力;3. 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博雅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4.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博雅课程的认知度和认同度;5. 加强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五、实施效果1. 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 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得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得到拓宽;3.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增强;4. 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得到增强。
六、总结博雅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博雅课程的实施,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