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
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如何处理?

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如何处理?引言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善举,为医疗机构提供宝贵的血液资源,以拯救生命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然而,在献血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这需要我们了解如何妥善处理。
虽然这些反应相对较少见,但了解如何应对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疼痛或肿胀献血后,一些献血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肿胀的情况。
这通常是由于献血时穿刺针引起的刺激反应。
如果感到疼痛或局部肿胀,请使用冰袋或冷敷物缓解不适感。
将冰袋轻轻放在疼痛或肿胀的区域上,每次大约15到20分钟。
冷敷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感。
如果肿胀不是非常明显,可以试试轻轻按摩疼痛或肿胀的部位。
按摩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帮助舒缓疼痛感。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取,在献血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肢体部位。
这样可以防止进一步加重疼痛或肿胀。
二、头晕和乏力献血后,头晕和乏力是常见的反应,通常是由于献血过程中失血和身体调节过程引起的。
如果感到头晕和乏力,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给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
让身体慢慢适应失血和调节过程。
献血会导致体液丢失,因此确保喝足够的水来补充水分。
此外,适当摄取均衡的营养饮食,包括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恢复。
如果头晕,可以尝试抬高双腿,使血液更容易流回到大脑,从而缓解头晕感。
在头晕和乏力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避免突然从休息状态迅速起身,以免加重头晕感。
在献血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使用肌肉。
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重新补充能量。
三、恶心或呕吐献血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恶心或呕吐的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献血过程中的一些身体反应或失血引起的。
找一个安静且舒适的地方,给自己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尽量放松身体和心态,让身体适应失血和献血带来的反应。
喝一些清水或口服葡萄糖盐水,以帮助补充体液和保持水分平衡。
暂时避免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例如米粥、面条、饼干等。
尽量避免一次大量进食,而是选择小而频繁的饮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无偿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调查

无偿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调查无偿献血是一种伟大的行为,它为需要输血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同时也给献血者带来了一些风险。
虽然献血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但它们仍然是一些献血者所面临的现实。
本文将探讨无偿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调查。
不良反应是什么?不良反应是指在献血后出现的负面体验或身体状况。
这些反应可能对献血者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不良反应的类型无偿献血后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类型的反应。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反应:晕厥:晕厥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往往伴随着头晕和眩晕。
晕厥通常发生在献血后几分钟内,但有时也可能在日后发生。
头痛:头痛是另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这可能是由于献血后失去的液体和其他物质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献血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引起的。
恶心和呕吐:献血后出现恶心和呕吐的情况不常见,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能发生。
这可能是由于献血过程中受到的刺激或心理压力所致。
不适感:一些人可能在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的感觉,包括疼痛、麻木、刺痛和灼热感等。
其他反应:其他不常见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心慌、低血压和抽搐等。
不良反应的原因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生理原因:献血过程中,人体失去了一定量的液体和其他物质,这可能导致身体反应出现不适。
例如,献血后容易出现晕厥的原因是由于失去大量的液体和血红蛋白导致的。
心理原因:献血过程会给一些人带来压力和焦虑的感觉,例如,怕疼、怕血或者令人不安的听到献血器材的声响等。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头痛等。
不良反应的调查结果根据现有数据,不良反应在无偿献血中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美国红十字会根据献血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发现在献血后的24小时内,有大约1-2%的献血者出现了不良反应。
在中国,献血中心也开展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2019年献血量达到了578.9万血袋,在这578.9万个献血者中,共有49,194人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6%。
献血中,穿刺损伤神经,如何处理?

献血中,穿刺损伤神经,如何处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很多人个人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比如一位60多岁的老人,将自己捡破烂攒的几万块钱全部捐给山区贫困孩子,帮助他们上学;路上人们看到有人乞讨,行人也都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有义务要做,很多程度上是因为随着公众的个人素养提升而被改变的。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这一天,有很多人走上街头去献血,希望自己的血液能够帮助其他人,献血可以救助病人,无偿献血更是一种义举,公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社会氛围变得其乐融融。
义务献血是一种光荣,这无可厚非,适当献血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但同时献血是要刺破表皮进行抽血的,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很多人还是会担心,那么献血中出现的穿刺损伤神经,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穿刺损伤神经。
一、什么是穿刺损伤神经?在2017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中,将献血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类,其中献血中出现的穿刺损伤神经被分到A2类里面,穿刺损伤神经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
穿刺损伤神经是指,采血针进针或拔针时损伤神经,在穿刺进针或拔针时立刻发生放射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觉异常。
二、献血中,穿刺损伤神经,如何处理?虽然现在的医疗条件逐渐完善,但是由于人为原因和各种其他原因,在献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这时会损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给义务献血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相关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认真负责任,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献血中常用的穿刺技术是静脉穿刺,采血时一般会先选择前臂肘窝处的静脉进行血液采集。
在抽取血液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穿刺损伤神经,通常穿刺的都是肘部比较表浅的肘正中静脉,出现穿刺损伤神经可能极小,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保障百分百不可能,如果穿刺方法不正确,很容易致使神经损伤,所以一旦献血者主观意识上出现不良反应,医务工作人员应该立即停止进针,如果在这时再进行反复穿刺,很容易加重神经损伤的可能,妥善安置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避免再次被碰触。
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精神过度紧张:多发生在青壮年,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献血者中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恐惧,首次献血对献血没有正确的认识,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但从没有打过针对扎针采血很敏感因此对他们要在献血前广泛。
宜传讲解献血常识,使其知道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且对身体有益采血时再简要合其解释献血常识,再讲一些轻松的话分其注意力。
空腹献:相当一部分人有不进早餐的习惯,特别是青年人空腹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易造成献血反应。
占献血反应的40 % 。
先让未进早餐的献血者喝些热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后再献血。
1.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嘱其休息好再来献血。
因疲劳后耐受力降低。
2.血不顺利,血管细或穿刺有误,增加了献血者的疼痛因而加重了其紧张心理。
3.献血晕车后采血反应,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
采血是诱因可喝点热水到户外散步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4.在气侯炎热的夏天,血时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别是到下边各县镇条件差,极参加献血的人员较多,在采血车外需要等候。
应嘱其在凉爽的休息室等候。
1、什么是献血反应?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可分为:(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2、对献血反应如何处理?对轻度或中度的一般卧床休息一会儿或饮用些糖水即可;对重度者,应中止献血,使其平卧,针刺或掐人中,密切观察血压、脉博、心率、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精液及用镇静剂,很快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
134、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多吗?不多。
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42359献血人次,发生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
献血之后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献血之后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加献血,其实献血是有很多的好处。
你知道献血之后出现不良反应该怎么处理。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1.晕厥:献血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属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主要症状为头昏、虚弱、出汗、恶心、面色苍白,较重者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
检查可见皮肤发凉,血压下降,脉率减慢至难以触及。
遇到这些症状应立即使献血者平卧、抬高双腿、头低位、松开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可用手指掐人中穴或合谷穴,必要时也可给吸入芳香氨醑,但要适度。
2.恶心、呕吐:是一种偶见的反应,通常稍加休息即可恢复。
让献血者平卧、头侧位,提供一个适当的容器及一杯漱口水,指导献血者进行慢而深的呼吸。
若仍有呕吐,可用些镇静药或针灸治疗。
3.肌肉痉挛或抽搐:这种情况很少见,多由于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而引起换气过度所致。
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有短促的、微弱的抽动,也可为手或面部微弱的肌肉抽动或强直性痉挛。
出现此症状,嘱献血者安静,戴面罩呼吸,一般可很快恢复正常,必要时对症治疗。
4.局部不良反应:①由于穿刺不佳造成血肿,这是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块紧压穿刺孔,让献血者将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持续几分钟,以利减少血肿块。
②由于消毒不严格或化学物质等原因引起局部感染、蜂窝组织炎、静脉炎、淋巴管炎等。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早期可行热敷或根据各种不同病变采取相应处理。
5.其它:心功能絮乱、惊厥、既往疾病的复发或加重,这些情况极其罕见。
另外,还应注意短时间内反复多次献血可导致失血性贫血。
采血时应安排有急救知识的医护人员在场。
献血的过程途径公民可以参加由单位(包括街道、乡村、学校)组织的献血;也可自行到辖区献血办公室登记献血或者自行到血站或流动采血车上献血,公民在献血前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如实填写健康咨询表。
步骤1.献血登记:请携带本人身份证、社保卡、或军官证、士兵证、护照、驾驶执照等有效身份证件,这些证件有一定要求:有本人照片和身份证号码的2.进行体检:为保证血液的质量,检验是否有血液传染类疾病或者遗传性疾病,还有就是要确定你的血型,并为了献血者的身体考虑,必须进行体检。
献血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15卷5月上旬刊作者简介:张迎奇,女,36岁,本科学历,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主治医师。
E-mail :****************献血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张迎奇吴志民水波陆小清(阜新市中心血站,辽宁阜新123000)献血不良反应多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头晕、虚弱、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属迷走神经血管性反应。
虽然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但影响很大。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人群中造成严重的恐惧心理,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1111原因分析1.1....精神因素这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最重要的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主要是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很少,有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从而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1]。
1.2....体质因素如空腹、饥饿或过度疲倦时,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应激时胰岛素升高,血糖下降,导致低血糖反应发生。
1.3....外界因素外界环境的好坏对献血者情绪会产生较大影响,如环境不理想、人员拥挤、空气污浊、气温较高或较低、等候时间过长及医护人员态度欠佳、语言生硬、穿刺疼痛等都会使献血者产生不良情绪,情绪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枢神经系统、边缘系统对情绪的发生起着很大的作用。
情绪改变能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变化,使心搏加快或减慢、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
好的情绪可使肺部扩张,氧气流通全身,有助于血液代谢,反之则不利于献血员的献血过程。
而穿刺疼痛还会使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不良反应。
21111预防措施2.1....消除精神紧张加强有关献血知识的宣传,使其懂得献血常识,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采血人员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给献血者以心理安慰,教会他们放松的技巧,与献血者交谈,了解基本情况,消除紧张情绪。
献浆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梅献血后下采血车时从车门口摔了下 去,造成特重型颅内出血,经抢救无 效身亡。
一、定义
• 献血(或浆)反应,医学术语。它是
• 献血(或浆)过程中,由于献血(或浆)者 • 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 • 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 • 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 • 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
临床表现
• (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
头晕目眩。
• (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
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 •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
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 性低血 压、心动过缓等
二、原因
• 1、心理因素引致的情绪紧张 • • 最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
• 中重度献血反应处理:采血护士紧急常规
处理后立即报告资深主管护师或医生进一 步处理,后者根据其不同症状采取不同措 施 。第二天回访(电话必要时上门)。
• 1.2 不良反应及处理(规程)
• 1.2.1 昏厥反应
• 由饥饿(其他??)造成血糖过低或恐慌、紧张
等造成血管舒张反应,表现为头昏、无力、脸色 苍白、恶心、出汗、脉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
• 1.2.4 痉挛(规程)
• 供血浆者在痉挛发病期间往往力气很大并且
无自控能力,此时需多人协助,防止其自伤, 尤其预防自嚼舌头。
• 1.2.4.1尽量使痉挛者平卧,不要限制其手足
活动,但应防止自伤或伤人。
• 1.2.4.2痉挛严重且无法缓解者,应立即送医
院处理。
• 1.2.5 呼吸困难或突发心脏病(规程) • 1.2.5.1 气管异物堵塞 • 发生气管异物堵塞情况,应立即停止采浆,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献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方法作者:周兰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3期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并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行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大多数人在初次去献血时总会考虑到是否会出现献血反应,总担心献血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献血反应并不是所有人献血后都会出现,这与献血者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献血后的护理有较大的关联。
那么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献血反应,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又该怎样护理呢?尽管在献血前,医护人员会仔细询问献血者的身体状态和一些具体献血事项,判断献血者的身体素质是否满足献血的要求,但难免会有一部分平常身体素质良好的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头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胸闷心慌以及出冷汗等献血反应。
由于出现献血反应大多与献血者自身的生理、心理和采血环境以及操作技术等因素相关,因此也将献血反应视为由献血者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通常情况下,根据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将献血反应分为三类。
1.轻度反应。
轻度献血反应指的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一般稍做休息或补充葡萄糖以后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恢复。
2.中度反应。
中度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不仅会出现面色苍白和头晕目眩等轻度症状,还会产生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及皮肤湿冷等症状。
3.重度反应。
重度献血反应除了上述的献血反应症状以外,部分患者还伴有晕厥、血压降低、甚至休克等症状。
一、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献血后出现身体局部不适的献血者,在处理时如果是由于穿刺不成功或者血流速度减慢产生的反应,医护人员要重新穿刺或者调整针尖的位置。
献血后出现血肿的献血者应该先进行冷敷,24小时以后再用热毛巾热敷。
如果在献血过程中误穿动脉要立即停止采血,在献血者穿刺部位使用无菌棉球覆盖并且用手指压住无菌棉球,十分钟以后再扎上止血带,要求止血带的松紧度要根据患者穿刺部是否出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严重程度评估和相关性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献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分析。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件。
2.1
献血现场 donation site
献血服务工作人员为献血者提供献血服务,包括对献血者进行观察和照护的场所。
2.2
献血不良反应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
献血相关并发症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blood donation
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3 献血不良反应分类
3.1 A类以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
3.1.1 A1类以穿刺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
3.1.1.1 血肿(瘀斑)。
因血液从血管穿刺处流出并在皮下软组织中淤积所致。
如存在明显肿胀,即为血肿。
如不存在明显肿胀,即为瘀斑。
主要表现有皮肤瘀斑、变色,肿胀及局部疼痛,随着血肿体积增大,出现肿胀,肿胀压迫周围组织,压迫强度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周围组织的疏松程度。
压迫神经时可导致神经症状,如放射至前臂和手的疼痛以及血肿周围的刺痛。
血液淤积于前臂前侧深部的肌肉和肌腱组织之间形成的血肿,初期难以被发现,血肿增大时,压迫强度加重,常出现神经刺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症状。
3.1.1.2 刺入动脉。
采血针刺入肱动脉或其分支,表现为肘部轻度疼痛,所采集血液呈鲜红色,采血针随动脉搏动而跳动,血袋异常快速充盈。
如处理得当,可不形成血肿,也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但是刺入动脉引起大血肿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概率也较高。
3.1.1.3 迟发型出血。
在献血者离开献血场所,解除穿刺部位的按压或包扎绷带之后,穿刺部位重新自发性出血。
其原因可能是按压部位不正确或按压时间不够长,或者献血者手臂用力或举重物所致。
3.1.2 A2类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
3.1.2.1 神经刺激。
因血肿压迫神经所致,表现为与血肿部位相关的神经放射痛和/或感觉异常,但血肿可不明显。
疼痛并不是在穿刺进针时即刻发生,而是在穿刺后一段时间,当血肿达到足够大时才出现。
3.1.2.2 神经损伤。
采血针进针或拔针时损伤神经,在穿刺进针或拔针时立刻发生放射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觉异常。
3.1.2.3 肌腱损伤。
采血针刺伤肌腱,在采血针进针时立即出现的局部非放射性剧痛。
3.1.2.4 手臂疼痛。
献血时或献血后数小时内手臂出现局部放射性疼痛,但没有其他表现,不宜将其归入神经刺激、神经损伤或肌腱损伤。
3.1.3 A3类局部炎症
3.1.3.1 血栓性静脉炎。
与血栓相关的静脉炎症,表现为穿刺部位附近沿血管走向的局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
发生在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皮下有红色条索状物硬结,触痛明显。
3.1.3.2 局部皮肤过敏。
献血者采血部位皮肤对采血过程中使用的医用耗材产生过敏反应,采血部位皮肤出现皮疹、肿胀和瘙痒。
3.1.3.3 局部感染。
采血穿刺部位的感染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炎性渗出。
3.2 B类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
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其诱因包括献血者心理生理因素以及血容量减少等。
多数症状轻微,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出汗、焦虑、眩晕、恶心。
少数比较严重,可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
如发生晕厥和摔倒,可导致意外损伤。
分组情况如下:
a)根据是否发生晕厥进一步细分为晕厥和无晕厥2个亚类;
b)根据是否伴有损伤进一步细分为损伤和无损伤2个亚类;
c)根据是否在献血场所发生进一步细分为在献血场所发生(当场)和离开献血场所后发生(离场)
2个亚类。
注:在献血场所,献血服务工作人员能够对献血者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适当处理。
献血者离开献血场所后,献血服务工作人员无法对其进行观察和照护。
3.3 C类单采血液成分相关不良反应
3.3.1 枸橼酸盐反应。
枸橼酸盐是单采血液成分常用的抗凝剂,通过螯合钙离子而发挥抗凝作用。
在单采过程中,较大量枸橼酸盐回输到献血者体内,可引发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神经肌肉系统的表现主要有口唇及口周发麻、面部麻木、头晕、抽搐、颤抖、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腕足强直性痉挛、抽搐。
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主要有低血压、心律不齐、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
3.3.2 溶血反应。
献血者红细胞膜脆性高或在单采过程中红细胞受到损伤所致。
主要表现有寒战、发热、烦躁、胸痛、背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面色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全身出血及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
3.3.3 全身过敏反应。
献血者对一次性单采耗材灭菌剂或者在单采粒细胞程序采用的添加剂发生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有荨麻疹、眶周水肿、呼吸困难、唇周发红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休克。